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年龄、入院时神经系统功能评分(NIHSS)等指标,随访发病后12个月内生存结局,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影响生存因素的分析。结果 (1)患者发病14 d及1、6、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是79.8%、77.3%、74.2%和70.9%(Kaplan-Meier法)。(2)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年龄、入院时眼球运动障碍、失语、尿失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NIHSS和脑中线结构偏移与脑卒中12个月生存预后相关(P〈0.01)。(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入院时GCS(RR=0.727)、NIHSS(RR=1.137)和年龄(RR=1.07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年龄、入院时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严重和昏迷程度是脑卒中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D-二聚体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DD-NLR)评分评估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浙江省台州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72例PDAC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前实验室指标,计算NLR和DD-NLR评分。采用字2检验分析D-二聚体、NLR及DD-NLR评分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总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逐步向后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NLR的最佳截断值为2.5,以此将PDAC患者分为NLR≤2.5组25例和NLR>2.5组47例。D-二聚体以试剂说明书提供的参考范围0.5滋g/ml为最佳截断值,分为D-二聚体≤0.5滋g/ml组22例和D-二聚体>0.5滋g/ml组50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HR=10.744,95%CI:3.940~29.295,P=0.000)、远处转移(HR=4.48,95%CI:1.190~16.870,P=0.027)、DD-NLR评分(HR=1.807,95%CI:1.010~3.234,P=0.046)是影响PDA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0.5滋g/ml、NLR>2.5患者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D-二聚体≤0.5滋g/ml、NLR≤2.5的患者(均P<0.01)。DD-NLR评分0、1、2分组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DD-NLR评分可作为预测PDAC患者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患者累积生存率,分析CAPD患者结局的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连续纳入符合观察条件的CAPD患者148例,调查生活方式并检测腹膜透析前基线肾功能和血清生化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局影响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78个月,CAPD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1.2%和53.7%,心脑血管死因占53.2%,血清钙磷乘积是心脑血管死因的独立影响因素;中三分位血清钙磷乘积比高三分位血清钙磷乘积死亡风险减少76.2%(OR=0.238,95%CI 0.070~0.814,P=0.022)。多因素Cox比例模型分析显示,高龄、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和总淋巴细胞计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 TLC)是CAP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因子。与<60岁的患者比较,年龄60~75岁和>75岁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HR=2.176,95%CI 1.213~3.902,P=0.009;HR=3.584,95%CI 1.914~6.636,P<0.001);与血清Alb>30g/L的患者比较,血清Alb 25~30g/L和Alb<25g/L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HR=1.753,95%CI 1.009~3.046,P=0.047;HR=2.075,95%CI 1.125~3.829,P=0.020);与低三分位TLC比较,中三分位TLC的患者死亡风险减少50.8%(HR=0.492,95%CI 0.276~0.876,P=0.016)。结论心脑血管事件是CAPD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基线高龄、低血清Alb和TLC是CAP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入院时意识清醒的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近期(28 d)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以神经内科收治的225例发病6 h内入院且适宜内科保守治疗的S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将患者分为清醒组(GCS≥9分)和昏迷组(GCS≤8分)。记录性别、年龄、NIHSS评分等临床特征。以28 d时预后良好、残疾、死亡、死亡/残疾复合结局为判断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的异同,并对清醒组患者不同预后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影响清醒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高血糖(OR=1.347,95%CI 1.106~1.639,P=0.003)、高NIHSS评分(OR=1.097,95%CI 1.001~1.205,P=0.049)为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入院高NIHSS评分(OR=1.191,95%CI 1.111~1.275,P=0.000)、有并发症(OR=2.793,95%CI 1.054~7.401,P=0.039)为28 d时死亡/残疾复合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NIHSS评分为清醒脑出血患者近期死亡及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之一;控制入院高血糖、降低并发症是减少28 d死亡、残疾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影响甲状腺髓样癌的预后因素。方法:通过SEER*Stat软件收集SEER数据库中于2004—2015年行全甲状腺切除+淋巴结清扫,病理诊断明确提示为甲状腺髓样癌的867例患者,运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并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的KM生存曲线。结果:纳入的867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60(29~94)个月,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96.1%,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95.1%,单因素Cox结果提示性别(HR=0.573,95%CI:0.337~0.973,P=0.039)、年龄(HR=3.12, 95%CI:2.06~4.71,P<0.001)、肿瘤直径(HR=3.02,95%CI:2.10~4.34,P<0.001)、M分期(HR=12.9,95% CI:7.38~22.4,P<0.001)、阳性淋巴结数量(HR=2.07,95% CI:1.62~2.65,P<0.001)以及淋巴结阳性率(HR=3.00,95%CI:2.17~4.14,P<0.001)与患者生存时间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年龄(HR=3.43,95% CI:2.23~5.27,P<0.001)、肿瘤直径(HR=1.96,95%CI:1.36~2.83,P<0.001)、M分期(HR=7.03,95% CI:3.82~12.9,P<0.001)和淋巴结阳性率(HR=2.24,95% CI:1.59~3.15,P<0.00)是行甲状腺全切+淋巴结清扫的MT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诊断年龄、肿瘤直径、远处转移和淋巴结阳性率是影响甲状腺全切+淋巴结清扫术后的甲状腺髓样癌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脑外伤伴发颅内感染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8 年1月至2012 年12 月经脑脊液培养证实颅内感染的脑外伤患者82 例,分析与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 评分)高低、单/ 多菌种感染以及G-/+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检出细菌97 株,最主要的致病菌是鲍曼不动杆菌,占所有病原菌的28.9%。入院时GCS 评分(OR= 7.44,95%CI 2.80~19.76,P<0.01)、脑室外引流术(OR=9.594,95%CI 3.338~12.575,P<0.01)、G-菌感染(OR=3.745,95%CI1.008~12.560,P<0.05)以及肺炎(OR=3.225,95%CI 1.128~9.219,P<0.05)与出院时GCS 评分高低相关;院内病死率在G-菌和G+菌感染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OR=10.95,95%CI 0.6234~192.2,P<0.05)。结论 入院时GCS 评分低、脑室外引流术、G-菌感染和肺炎与出院时GCS 评分高低相关,其中G-菌感染是发生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重症昏迷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昏迷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8分]共117例,出院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将患者分为生存组(74例)和死亡组(43例)。由专人对入选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资料包括:病史资料(性别、年龄、诊断、器官功能不全个数),病情评估资料(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脑电图指标(发病72 h内脑电图模式、基本背景、波幅特点、通过脑电图背景及波幅特点进行Synek分级、反应性、睡眠波),72 h内生化指标(Na+、K+、Cl-、Ca2+、白蛋白、乳酸等)。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电图反应性OR值为4.717,95%CI=1.333~16.686;年龄OR值为1.057,95%CI=1.020~1.095;APACHE Ⅱ评分OR值为1.201,95%CI=1.082~1.334;GCS评分OR值为4.705,95%CI=1.322~16.743(均P<0.05)。结论:脑电图反应性、年龄、APACHE Ⅱ评分、GCS评分均与神经重症昏迷患者急性期死亡风险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应密切关注该类指标变化,以便及时、客观、全面对患者进行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IM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EICU的符合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合并SIMD患者87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心脏超声,随访28 d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56例)和存活组(31例)。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11,95%CI(1.001,1.022)〕、平均动脉压〔HR=0.985,95%CI(0.975,0.996)〕、心率〔HR=1.012,95%CI(1.004,1.02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HR=1.010,95%CI(1.009,1.023)〕、新发心律失常〔HR=1.875,95%CI(1.415,2.686)〕为SIMD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rank检验显示,年龄≤65岁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65岁者(χ2=4.973,P=0.027),平均动脉压>65 mm Hg 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65 mm Hg者(χ2=8.040,P=0.005),心率≤104次/min 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104次/min者(χ2=10.725,P=0.001),NT-proBNP水平≤1 972 μg/L 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1 972 μg/L者(χ2=11.426,P=0.001),未新发心律失常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新发心律失常者(χ2=6.524,P=0.011)。结论 年龄、心率、NT-proBNP、新发心律失常为SIMD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平均动脉压为其保护因素;PCT等炎性因子尚不能作为SIM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脑室出血预后的因素。方法 分别从年龄、脑室积血程度、脑室内积血CT值和GCS四个方面对 72例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死亡率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 χ2 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T值≥ 6 5Hu组死亡率显著高于CT值 <6 5Hu组 (P <0 .0 1) ;GCS≤ 7组死亡率高于GCS >7组P <0 .0 5 ,全脑室积血组死亡率高于部分脑室积血组 ,而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则无影响。结论 急性期脑室内积血的CT值高低是影响原发性脑室出血预后的主要因素 ,其次可能是脑室内积血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根治术患者的预后与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99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CD99基因在ccR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通过随访调查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及其危险因素,应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获得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与对应癌旁组织相比,CD99基因在ccRCC组织中表达上调的占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应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ccRCC组织中CD99基因的高表达[HR=0.14,95%CI(0.01,2.15)]与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生存时间无关;而患者年龄[HR=1.18,95%CI(1.01,1.38)]、TNM分期[HR=51.91,95%CI(4.31,625.87)]、合并糖尿病[HR=59.94,95%CI(2.21,1 627)]和合并高血压[HR=47.72,95%CI(1.37,1 670)]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的主要危险因素。比较TNMⅠ期和Ⅱ~Ⅳ期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100.0%vs 60.0%,P=0.004;93.8%vs 8.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99的表达可能与ccRCC的预后无关,年龄、TNM分期、合并糖尿病和合并高血压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