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钟云凤 《中外医疗》2013,32(3):23+25-23,25
目的探讨在老年骨科患者手术中应用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其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6月—2012年3月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5岁)126例,将其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全麻,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以及麻醉后6、12、24、72h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测(MMS)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麻醉后6、12h的认知功能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4、72h的认知功能MMS评分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前与麻醉后6、12、24h的认知功能MM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与麻醉后72h的认知功能MMS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在术后24h内,全身麻醉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后者采用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和术后6h、24h及72h的MMSE评分、POCD发生率、麻醉药用量、术后疾病恢复时间。结果MMSE评分两组术后均较麻醉前降低,各组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各时段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OCD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疾病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麻醉药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轻,POCD发生率低,疾病恢复快。且不增加麻醉药量.值得选用。  相似文献   

3.
蒋敏敏 《当代医学》2014,(23):20-2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入住永州市祁阳县人民医院的80例老年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n=40),分别给予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诱导麻醉前后MMSE评分以及术后谵妄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2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应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麻醉诱导前、诱导后6、12及72 h 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24 h时MMSE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6 h、术后6 h及术后12 h POCD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24及48 h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全麻,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预防及治疗老年患者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方法,希望更好地加强麻醉防治工作,为老年患者麻醉方法的选择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SAI-Ⅱ级,年龄60—75岁,行择期非心脏手术麻醉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全凭静脉组(A组60例),静吸麻醉组(B组60例),全凭吸入组(C组60例)和腰硬联合麻醉组(D组60例),在麻醉诱导前,术后第1、3和7天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测试方法评定其认知功能,术后7天MMSE评分较术前基础值下降≥2为有认知功能障碍。结果:术前N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0例老年患者麻醉术后有92例出现POCD,发生率为38.3%。所有组MMSE评分在术后1d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A、B、C组)和腰硬膜外麻醉组(D组)在术后ld和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在术后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3d和7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全麻(ABC组)和腰硬膜外麻醉组(D组)在术后7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早期MMSE评分下降较腰硬膜外麻醉者显著,早期POCD发病率较高,随着年龄增加POCD发生率增加,POCD发病高峰期在术后1d,受教育程度偏低更容易引起老年人POCD。POCD发生率可能与长时间麻醉、吸入高浓度麻药、术后疼痛等有关。全麻应选择短效的麻醉药和镇痛药如瑞芬太尼可能会有助于减少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有可能降低POCD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 MMSE)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01~2011-01住院ASA分级为Ⅰ、Ⅱ级行择期手术的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18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每组90例,对比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术前、术后3 h、9 h、3 d、5 d的MMSE评分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O)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 h、9 h、3 d、5 d MMSE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两组患者不同测量时间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3 h、9 h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3 d、5 d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均与老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心功能分级在椎管内麻醉中对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认知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60例,年龄≥70岁,心功能分级Ⅰ至Ⅲ级.分为三组:A组为心功能Ⅰ级患者,B组为心功能Ⅱ级患者,C组为心功能Ⅲ级患者,每组20例.椎管内麻醉取L3~4为穿刺点,蛛网膜下腔注射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1.5 ml,平卧后调整麻醉平面至T8以下,术中根据需要硬膜外追加0.5%罗哌卡因3~5 ml.分别于麻醉前24 h、术后24 h和72 h时,采用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分,采集肘静脉血样,ELISA法测定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结果 三组共有14例患者在术后24 h时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其中A组发生率为10%(2/20),B组发生率为25%(5/20),C组发生率为35%(7/20).三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麻醉前24 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 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B组和C组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或0.01),C组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三组患者手术后72 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麻醉前24 h的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 h的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B组和C组的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5或0.01),C组的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显著高于B组(P<0.05).三组患者手术后72 h的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随心功能评级的增高而逐渐严重,在围手术期改善老年患者的心功能很可能有益于降低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刘细桂   《中国医学工程》2014,(3):158-15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52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按就诊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选用全身麻醉,对照组选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认知功能。结果时间段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两组患者术后6、12、24h与麻醉前比较均不同程度的降低,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数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麻醉前和术后72hMMSE评分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的动脉压、心率等没有影响,但都影响术后短期认知功能,且全身麻醉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需行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患者手术予以硬膜外麻醉,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6 h、24 h及术后72 h MMSE评分,POCD发生率,麻醉药用量,术后疾病恢复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MMSE评分麻醉前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h、24h及72h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且两组术后各时段较麻醉前均降低,其中观察组术后6 h、24 h同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各时段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POCD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药用量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疾病恢复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较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轻,POCD发生率低,有益于患者康复,是一适合老年患者手术的麻醉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对比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差异.方法:将95例骨科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7)行全身麻醉术,观察组(n=48)行硬膜外麻醉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前后的动脉血压与心率,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对比麻醉前、麻醉后6h、12h、24h、72h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测量表(MMSE)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30min及手术完毕时的动脉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麻醉后24h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6h、12h的术后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全身麻醉术相比,硬膜外麻醉术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加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创伤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骨科手术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全身麻醉后进行手术;对照组45例,给予硬膜外麻醉后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情况,术后6 h、12 h、24 h、48 h的精神状态检测(MMSE)评分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术后24 h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在术后24 h内POC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24 h后的POC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显著大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02例老年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51例,分别采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观察2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液体出入量,并分别于手术前1 d、手术后12 h及1、7 d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价,比较2组麻醉患者手术前后MMSE评分变化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MAP、HR、SpO2、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及液体出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全身麻醉组患者MMSE评分与硬膜外麻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2 h及1、7 d,全身麻醉组患者和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但均低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同一时间,全身麻醉组的MMSE评分均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手术后12 h及1、7 d,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均逐渐降低(P<0.05);同一时间点硬膜外麻醉组患者POCD发生率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可导致老年骨科患者POCD发生,而全身麻醉对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大于硬膜外麻醉,发生POCD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七氟醚吸入全麻对高龄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普外科老年手术患者236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七氟醚吸入全麻和丙泊酚静脉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术后1h、6 h MMSE评分低于丙泊酚组(P<0.01),24h后逐渐恢复,72 h后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术后1h均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七氟醚组术后6h POCD发生率为58.47%,明显高于丙泊酚组的29.66%(P<0.01).术后24h、72h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吸入全麻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有限,72 h后可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建议术前积极消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以提高高龄患者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及血浆炎症因子与POCD的关系.方法:6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异氟醚全麻组(30例,G组),与异氟醚全麻合并硬膜外麻醉组(30例,C组).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6、24、48、96 h,采用简化智能评分(MMSE)评估认知功能;在相应时点抽取静脉血,离心提取血清,采用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结果: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TNF-α蛋白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基础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24、72 h MMSE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MMSE评分比较,术后6、24 h时点G组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血清TNF-α浓度G组均较复合麻醉组高(P〈0.05).结论: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POC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于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 )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拟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65~90岁,体质量44~78 kg ,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将其均分为三组各30例:静吸复合全麻组(GA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神经阻滞麻醉组(NB组)。GA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利多卡因0.5mg/k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5~2mg/k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诱导,术中吸入七氟烷0.8~1.0 M AC ,根据需要间断给予芬太尼和维库溴铵;CSEA组L2~3穿刺,蛛网膜下腔给予0.5%布比卡因8~10 mg后置入硬膜外导管,麻醉平面上界调节在患侧T8以下,术中根据手术需要硬膜外追加0.5%罗哌卡因3~5 mL ;NB组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患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分别于手术前24h,手术后6h,24h,3d,7d采用简易认知状态检查(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与术前比较,GA组在术后6 h ,24 h MMSE评分明显降低( P<0.05),CSEA组与NB组在术后6 h MMSE评分明显降低( P <0.05),与GA组比较,CSEA组与NB组在术后6 h ,24 h MMSE评分明显高于GA组( P <0.05)。术后6 h ,24 h时CSEA组与NB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GA组( P <0.05)。[结论]老年患者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全麻比腰硬联合麻醉、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在术后6h,24h的 POCD 发生率更高,各种麻醉方式在手术后3d,7d的POCD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杨国艳 《中外医疗》2013,32(13):15-1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下肢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情况,寻求理想的麻醉方式用于临床推广使用。方法以该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行股骨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56例研究对象,使用全身麻醉,为对照组;44例研究对象使用单侧腰-硬联合麻醉,为观察组。使用神经心理学测试技术评定研究对象手术前及术后的认知功能并进行比较,同时进行组间比较;对两组研究对象麻醉前后进行MMSE评分,并进行比较及组间比较,并对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两组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认知功能的比较中,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对象麻醉前MMSE评分进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创伤患者手术中具有对认知功能影响小,MMSE变化小,患者能早期回到正常的生活环境,是目前老年下肢创伤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64例行骨科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入选病例随机分为Ⅰ组(全身麻醉)和Ⅱ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术中及术后的SBP、DBP、HR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麻醉前和术后6h、12h、24 h MMSE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包括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结果 Ⅰ组和Ⅱ组患者术中、术后SBP虽然较麻醉前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且Ⅰ组与Ⅱ组患者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也不显著(P>0.05).Ⅰ组与Ⅱ组的DBP、HR麻醉前、麻醉中及麻醉后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Ⅰ组与Ⅱ组麻醉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6h,Ⅰ组与Ⅱ组MMSE评分分别较麻醉前明显降低,且Ⅰ组与Ⅱ组此时点MMS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12h,Ⅰ组与Ⅱ组MMSE评分分别较麻醉前及术后6h也明显降低,且Ⅰ组与Ⅱ组此时点MMS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24h,Ⅰ组与Ⅱ组MMSE评分分别较麻醉前降低,且Ⅰ组较Ⅱ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Ⅱ组患者睁眼时间明显快于Ⅰ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Ⅱ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Ⅰ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Ⅱ组患者的应答时间明显快于Ⅰ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效果好,是一种适合老年骨折患者首选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骨科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全麻,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动脉血压及脉搏、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及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0.5 h、手术操作时以及手术结束时动脉血压及脉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0.5 h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24 h及72 h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全麻相比,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因此,硬膜外麻醉更适合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