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诊断的价值。方法:观察56例糖尿病患者组和53例正常人对照组的下肢的内-中膜厚度,斑块及最大峰值速度。结果: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足背动脉的斑块及最大峰值速度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及防治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60例糖尿病患者组和6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下肢动脉的内-中膜厚度,斑块,确定狭窄或闭塞部位,同时检测血流频谱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的斑块及最大峰值速度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糖尿病患者早期下肢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糖尿病患者40例为观察组,非糖尿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单侧下肢动脉血管形态,检测血管内斑块、血管内径,观察血管狭窄及血管硬化情况。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检出有下肢血管病变,包括内膜增厚、血管内斑块、血管狭窄、血管硬化情况,检出率为87.5%,内膜粗糙无斑块8例,有斑块32例,内膜增厚18例,血管硬化6例,血管狭窄24例。对照组血管壁均较光滑,各段动脉出现粥样斑块的比例均〈20%,且动脉斑块较小,没有管腔狭窄的发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及早、准确诊断出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应提倡在糖尿病患者早期检查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早期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100例受检者,按照受检者的是否疾病(糖尿病)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非糖尿病组),两组人数各为50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组患者的下肢动脉进行检查,并观察两组下肢动脉的临床特点(如彩色血流、官腔、管壁等)。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的闭塞、狭窄以及斑块等发生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早期下肢动脉病变超声表现为:动脉管壁不光滑并且毛糙,内中膜增厚,官腔出现狭窄且呈现不规则形状,同时出现斑块以及异常的回声;斑块位置的彩流充盈显示为缺损。结论:对糖尿病早期下肢动脉病变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苏迈  王柯 《医学文选》2001,20(5):612-6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应用。方法:选择1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对其下肢共1000个节段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为血管内膜粗糙增厚,动脉腔内粥样斑块及血管部分或完全闭塞,彩色多普勒示血管内彩色充盈缺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II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及追踪观察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1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下肢血管斑块、狭窄、闭塞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量及血管内径均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诊断的价值.方法观察56例糖尿病患者组和53例正常人对照组的下肢的内-中膜厚度,斑块及最大峰值速度.结果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足背动脉的斑块及最大峰值速度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及防治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娟  唐艰音  郁红 《海南医学》2004,15(3):32-32,19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的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采用美国HPSONOS45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52例糖尿病患者与32例对照组下肢血管形态、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意义。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血管病变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60例糖尿病患者组和6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下肢动脉的内-中膜厚度,斑块,确定狭窄或闭塞部位,同时检测血流频谱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的斑块及最大峰值速度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441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441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单侧下肢动脉血管形态,血管内径,血管内中膜厚度,血管内斑块、血管狭窄、闭塞情况。结果观察组中239例患者检出存在下肢血管病变,包括内中膜增厚、血管内斑块形成、血管狭窄、闭塞情况,检出率为54.2%,而对照组下肢血管发生病变比例均〈5%,并且随病程延长其下肢血管发生病变率增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及早、准确诊断出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糖尿病病程时间与其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率呈正相关,彩超在糖尿病患者早期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糖尿病(DM)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2例DM患者及126例非DM患者进行对照观察,观察其管壁、管腔及彩色血流特点。结果:DM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斑块以股浅动脉及胫后动脉最常见,管腔狭窄、闭塞以胫后、...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内-中膜(IMT)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和管腔闭塞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糖尿病组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血流异常和闭塞检出率以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糖尿病血管病变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无创动脉检测技术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9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为糖尿病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对照组,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及脉压指数,对糖尿病组下肢动脉斑块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糖尿病组PWV[(19.08±5.16)m/s]高于对照组[(15.40±3.36)m/s],糖尿病组ABI(1.06±0.11)低于对照组(1.14±0.08),糖尿病组脉压指数(0.42±0.04)高于对照组(0.34±0.05),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7例患者ABI〈0.9,进一步行下肢动脉彩超发现5例患者有动脉斑块形成。结论无创动脉检测技术对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有较好的敏感性,能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和可能存在动脉阻塞患者,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82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双下肢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血流动力学改变、斑块形成情况及有无管腔狭窄或闭塞。结果(1)双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无症状组动脉硬化发生率65.3%。(2)糖尿病组下肢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硬化斑块好发于股动脉,狭窄和闭塞好发于胫动脉及足背动脉。结论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发生率高,发病早,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预防下肢坏疽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报告了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0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的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径、血流量低于正常组(P<0.01),加速度/减速度比值及血流峰值速度高于正常组(P<0.001)。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定量估价糖尿病下肢动脉功能、病变部位和程度。  相似文献   

16.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6例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内径及血流量,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反应性充血时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应性充血时血流量变化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评价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崔培培 《中外医疗》2013,(27):46-47
目的分析彩超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应用其价值。方法选取58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8例患者采取彩超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研究发现,58例患者的静脉血栓部位分布情况为:7例双下肢,20例右下肢,31例左下肢,58例患者的深静脉血栓情况均通过彩超诊断而被证实。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中,彩超检查具有无创、安全、准确等优点,且该检查方法可重复进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3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彩色超声检查,将108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病例组,126例未发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微量清蛋白(UMA)等因素,并对因素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FBG、2 hPBG、TG、HDL-C、HbA1c、LDL-C、FINS、U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FBG、LDL-C、HbA1c、UMA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防治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应同时进行多因素全面控制,尤其应注意血糖、血压、脂代谢和UMA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与分析TOF法和CE—MRA法在下肢动脉检查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TOF法37例,CE—MRA法19例)患者进行检查,其中有5例采用了两种方法检查进行对比;所有患者均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以上两种结果进行对照。结果采用TOF法有26例显示动脉狭窄或连续性中断,而彩色多普勒超声仅显示6例狭窄。采用CE—MRA法有2例显示狭窄,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相吻合。结论CE-MRA法较TOF法在下肢动脉的显示上要更为精确、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