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1日~2019年4月30日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运动训练及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消极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与抑郁心理变化情况,通过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两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正确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消除消极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丽蓉  崔妙玲  赵琳 《护理研究》2013,27(10):922-924
[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RET)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6例COPD稳定期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实施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分别评估两组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SAS评分、SDS评分和SGR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SAS评分、SDS评分及SGR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合理情绪疗法可以缓解COPD病人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赋权-督导跟进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6月30日收治的COPD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延续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延续护理基础上采用家庭赋权-督导跟进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采用COPD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表(CAT)]。结果:实验组SAS、SDS及CA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家庭赋权-督导跟进护理模式对COPD患者施加干预,可显著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改善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缓解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的脑梗死患者98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评估;干预前后对脑梗死患者采用生活质量评分表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2%)明显低于对照组(36.7%)(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以减少脑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定患者情绪状况,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SDS、SAS评分。结果喉癌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及抑郁心理,护理干预后SDS、SAS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喉癌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围术期的循证护理对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100例神经外科手术(幕上深部病变切除术、小脑肿瘤切除术和颅底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评价;采用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对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的SAS、SD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而且干预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0%)明显低于对照组(36.0%)(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以减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人照护模式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肠造口患者,按住院号尾号单双数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直肠癌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整体护理基础上,按照全人照护模式的护理理念进行护理干预,采用QLQ-C30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焦虑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及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及SDS、S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及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人照护模式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术后自理能力,改善患者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方法:选择我院高压氧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调查,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SAS,SDS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SAS,SD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前老年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或抑郁状态,适当的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级心理护理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GERD患者2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分级心理护理。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血浆5-HT及GAL水平等方面评价分级心理护理对GERD患者的价值。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CL-90中的躯体化等因子得分明显降低,PSQI中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等因子得分明显降低(均P<0.05)。干预后,实验组三级心理护理患者SCL-90中的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因子评分显著下降,二级心理护理患者的躯体化、人际、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评分显著下降,一级心理护理患者的人际、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显著下降(均P<0.05)。干预后,实验组三级心理护理患者PSQI因子中仅有日间功能评分显著下降,二级心理护理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等因子评分明显下降(均P<0.05);一级心理护理患者的各因子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分级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GERD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促进5-HT、GAL水平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癌症放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2例癌症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判定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焦虑抑郁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异,出院前实验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癌症患者平稳度过放化疗治疗期,明显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需要的层级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机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基于需要的层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相关指标[肺活量(VC)、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运动机能、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采用医学结局调查简易量表(SF-36)]。结果:干预后,两组VC、PEF、FEV1%、运动机能、SAS评分、SDS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需要的层级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机能恢复,改善其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段护理模式对行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境的影响。方法:将行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分段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经3个月的护理干预后,分别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前列腺癌特异性补充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经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AS和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行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采用分段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境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干预6周后比较两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且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护理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6月30日71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配合常规护理管理。选取2018年7月1日~12月31日73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设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放松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量表(CGI-SI)、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焦虑因子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实验组护理后SAS、SDS、CGI-SI、SCL-90中焦虑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松训练护理可明显减轻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康复效果,提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精神护理干预模式;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评价(SF-36)量表综合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护理后,两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认知功能、生活活力、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结论: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精神护理干预模式,具有较好的护理成效,可显著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情况,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2例老年CHF患者(CHF组)和73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体检组)进行焦虑、抑郁状况评定并统计分析,对CHF组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8周后复查SAS、SDS评分。结果:CHF组焦虑、抑郁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体检组(P<0.01);康复护理干预8周后,CHF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老年CHF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WHOQOL-BREF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可改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