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描述青岛市城乡过渡社区就诊慢性病患者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分析影响社区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到社区就诊的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和逻辑回归分析。结果目前在社区进行慢性病管理的患者主要是老年人群,达到就诊人群的75.2%,并且有36.0%患者并发两种及以上慢性病。高血压就诊患者占65.2%,居于各类病种的首位,同时总体来看女性就诊患者要明显多于男性患者。逻辑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慢性病患者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已办理社区门诊大病、罹患高血压是促使其定期就诊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疾控部门应提高慢性病的控制率,预防已患病人群第二种疾病的发生;加大对中青年人群慢性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对独居居民的慢性病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深圳市社区中年人群慢性病共存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年人群慢性病共存早期防控及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市3个社区40~<60岁的中年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法探讨中年人群慢性病共存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在9 831例中年人群中,患2种以上慢性病者3 088例,慢性病共存的患病率为3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0~<60岁、男性、未婚/离婚/丧偶、超重和肥胖、吸烟、缺乏体育锻炼为影响深圳市社区中年人群慢性病共存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 深圳市社区中年人群慢性病共存患病率较高,且影响中年人群慢性病共存的因素较多,应尽早实施筛查与预防工作,降低中年人群慢性病共存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现存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疾病谱和居民死因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对人群的危害已超过了急性传染病,成为新的社会公害.因此,慢性病的防治将逐步成为预防工作的主要任务.笔者根据几年来从事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经验,总结了当前严重制约慢性病防治工作开展的几个问题及对策,并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对慢性病进行一级预防、逐步降低慢性病发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危人群的体力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管理和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干预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于2013年在福田区随机抽取12个社区,再在社区中通过体检资料查询、日常门诊、家庭医生、义诊等途径筛查,将35岁以上未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且符合慢性病高危人群标准的人群纳入本研究并填写基线调查问卷,最终确定1 884名慢性病高危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力活动代谢当量(METs,min/周)进行体力活动水平分类。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危人群的体力活动以高水平、中水平为主(分别为46.02%、43.10%),10.88%的人群体力活动不足。该慢性病高危人群中仅有34.29%进行了业余锻炼,锻炼人群与不锻炼人群的体力活动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7,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深圳市慢性病高危人群中女性(OR=1.687)、低文化程度水平(OR=0.619)、有相关慢性病家族史(OR=0.758)、具有1或2个高危因素(OR=0.514)、进行业余锻炼的人群(OR=1.830)体力活动水平较高(P<0.01)。结论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危人群的体力活动水平不足,应积极开展社区健康管理和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干预,降低群体和个体慢性病危险水平,防止和延缓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嘉定区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疾病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常见传染病的发生率、死亡率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群健康、居民死因的主要卫生问题。为了解上海市嘉定区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危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尿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的影响因素,为该类人群疾病防治和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12例社区空巢老人进行体检,测定体重指数、血压、腰臀比、尿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社区空巢老人尿酸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慢性病数目和体重指数;影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主要因素有慢性病数目、脉压和腰臀比;影响胆固醇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影响甘油三酯的主要因素有体重指数;影响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慢性病数目和体重指数;影响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因素有性别、体重指数。结论影响社区空巢老人尿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的因素较多,社区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肥胖症发生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北京某社区35岁以上慢性病人群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北京市某社区1645名35岁以上慢性病人群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制定社区慢性病防治计划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入户调查资料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该社区35岁及以上慢性病人群患病后47.96%的人选择看医生,40.67%的人选择买药(包括家庭药箱),11.37%的人选择自我护理;该人群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居住小区、文化程度、就业状态、医疗保障形式和疾病的发生情况等。结论:加强慢性病防治,积极开展弱势人群自我护理和用药方面的健康教育,主动迎接医疗改革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目的: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的精细化管理,完善慢性病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运用慢性病管理和干预模式即高危人群筛查、门诊慢性病的随访、社区巡诊、健康管理四结合;慢性病行为及生活方式干预、心理社会干预、药物指导、健康教育四结合。结果:精细化管理高血压达标率60%,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率63%;结论:有效重组全科医生团队能更加规范社区慢性病的管理,带动中心特色科室创建,通过高血压达标中心的认证。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全程动态综合防控管理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及成效,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采取以二级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级全程联动模式,建立"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心肌梗死、肿瘤等慢性疾病开展了疾病动态综合监测、患者全程系统管理、高危人群监测及防治干预;社区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等慢性病防控综合措施;实行专科医生定期到社区进行医疗指导,医院、社区对疾病进行全程动态监测,社区医生对患者进行系统管理随访并开展健康教育等。事实证明,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实行全程动态综合防控管理对慢性病患者控制病情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广外社区进行社区诊断,了解该地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为制定社区健康管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广外社区随机抽取7个居委会5 600人采取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抽血化验方法.结果 广外社区7种常见慢性病排序依次为:高血压28.81%、血脂异常26.35%、糖尿病12.25%、冠心病10.16%、慢性骨关节病9.81%、脑卒中5.48%和COPD2.07%,平均患病率为13.56%,7种慢性病占常住人口的53.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史、年龄、体质指数、饮食嗜咸及缺乏体力活动是慢性病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广外社区慢性病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均处于较高流行水平,应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控制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提高社区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疾病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常见的传染病的发病率下降,慢性非传染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大庆市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和特点,评价慢性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效果,为制定相应的慢性病综合防治规划提供依据,对大庆市2004-2010年报告的慢性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人现况,探讨健康管理方法. 方法 采取入户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60岁以上人群. 结果 调查中,空巢老人占36.0%;孤寡老人占15.1%;慢性病患病率55.6%,2周患病率58.6%. 结论 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慢性病、不合理膳食、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服药依从性有误区等,通过护理干预影响老年人健康危险因素是目前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慢性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将慢性病的日常防治转移到社区、家庭,能够更深入地开展慢性病的日常健康宣教、预防治疗工作,减少慢性病发病率,促进人群健康.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社区慢性病患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社区慢性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饮酒行为现状,为开展社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和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深圳市福田区随机抽取12个社区,通过多种途径(体检资料查询、日常门诊发现、家庭医生发现、义诊发现)在被选取的社区中筛查发现慢性病高风险个体1 923名,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最终获得1 870名慢性病高风险个体的有效问卷。结果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现在饮酒率为11.39%,其中男性和女性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现在饮酒率分别为21.65%和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中现在饮酒者平均酒精摄入量为21.09 g/d,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25.40 g/d)显著高于女性(7.06 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现在饮酒者中过量饮酒者比例为24.41%,男性(28.22%)和女性(12.00%)现在饮酒者中过量饮酒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和婚姻状况与慢性病高风险人群过量饮酒行为的发生与否存在相关性(OR=10.939,95%CI:4.867~24.589;OR=2.988,95%CI:1.203~7.424)。结论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总体饮酒率不高,但饮酒者酒精摄入量和过量饮酒比例偏高,需针对其人群分布特点制定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进而防止和减缓饮酒相关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健康管理可有效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了解重庆市社区中老年居民健康状况和对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和利用情况,可为开展中老年人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06-20-2014-07-23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面对面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方式进行调查,使用SPSS 18.0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在调查的888人中,慢性病患者518例(58.33%),以高血压和糖尿病居多。对健康管理的需求度达92.22%,慢性病患者对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建立健康档案"(χ~2=5.585,P0.05)和"体检"(χ~2=4.405,P0.05)需求程度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居民对健康管理的利用度为64.19%,慢性病患者对健康管理服务的利用程度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76,P0.01;居民对健康管理服务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6.84%和42.28%;愿意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签订慢性病健康管理合同的占72.52%。结论重庆市社区中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社区居民对健康管理服务的认知度和利用度不够高,但需求度和满意度较高,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管理观念,指导居民合理管理自己的健康;社区可通过与居民签订慢性病健康管理合同的方式改善慢性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 提高高危人群慢性病知识知晓情况,减少慢性病危险因素,防止和延缓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方法 按照宝鸡市慢性病干预实施方案,选取慢性病高危人群6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2例和干预组343例,经过1年时间的健康管理,对两组高危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高危人群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每人每天用油量和每人每天用盐量均低于对照组,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发现和干预是慢性病关口前移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延缓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区营养健康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但由于社区人群普遍缺乏有关营养学知识,使营养不良和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在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居民中开展社区营养健康教育,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要和常见疾病的营养防治进行营养与膳食指导,在人群中建立起平衡营养与疾病的营养防治,以达到预防营养缺乏性疾病和某些常见慢性病的发生,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流行特征,为开展社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和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干预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在深圳市福田区随机抽取12个社区,再在12个社区中通过多种筛查途径(体检资料查询、日常门诊发现、家庭医生发现、义诊发现)相结合的方式,对35岁及以上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人群提供免费体检进行筛查,符合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标准的纳入研究对象,最终确定1 923名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为研究对象。结果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5个高风险特征中,血压水平130~139/85~89 mm Hg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总胆固醇(TC)水平5.2 mmol/L≤TC6.2 mmol/L、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分别为61.52%、46.54%、39.52%;空腹血糖(FPG)水平6.1 mmol/L≤FPG7.0 mmol/L的检出率最低,为12.06%。该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以具有1个或2个高风险特征的人群为主(1 577人,82.01%),具有3个及以上高风险特征的人数较少(346人,17.99%)。男性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舒张压、FPG、腰围水平及吸烟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FPG、TC水平及吸烟率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高危人群收缩压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高危人群的5个高风险特征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尽早发现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积极开展社区健康管理和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干预,降低群体和个体慢性病危险水平,防止和延缓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社区导向基层医疗模式 (communitycriented primarycare ,COPC) [1 ] 运用于慢性病管理后 ,降低了医疗成本 (直接医疗费用支出 ) ,提高了慢性病的管理率和有效控制率[2 ] 。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抓住了这个契机 ,2 0 0 2年初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广 ,各街道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地区人口 1/ 10的社区 ,采用COPC模式对慢性病 (高血压、糖尿病 )进行规范管理 ,准备以 5~ 10年的时间逐年递增 ,逐步实现全人群覆盖的慢性病管理 ,使本区慢性病有效管理率若干年后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3 ] 。通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的健康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消耗有限卫生资源的一个主要因素.上海市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健康管理为理念,在社区慢性病联动式综合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慢性病综合管理做法[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