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总结成批烧伤综合救治的经验.方法 总结解放军第一八七医院烧伤科2002年10月至2013年2月救治的7批共计73例烧伤患者,治疗措施:建立烧伤救治网进行程序化协作组织管理;制订及执行专业的救治方案:早期快速有效的液体循环复苏、早期切痂及防治感染、早期肠道营养及内脏器官功能保护、早期心理干预和肢体功能锻炼等.结果 73例患者中除1例烧伤总面积85%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创面75%TBSA患者于伤后5d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烧伤总面积95% TBSA、Ⅲ度创面90% TBSA纵火自焚患者于伤后13 d放弃治疗外,余71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烧伤专科救治技术力量“前伸”,建立多部门程序化组织管理,采用专业的综合救治方案,能够提高成批烧伤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尽早心理干预治疗和康复治疗,能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减少患者的功能畸形和残弃,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2.
后勤保障支持系统在成批烧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后勤保障在救治成批烧伤患者的经验。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成批量烧伤病人9批次57例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9批57例烧伤病人均得到早期手术治疗,1例死于ARDS,2例死于全身脓毒血症,2例因经济拮据放弃治疗,余52例均治愈。结论:大批量烧伤救治中,只有后勤保障体系的精确保障才能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群体烧伤患者有效的组织管理和综合救治方法。方法2001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34批129例群体烧伤患者,采取现场急救、及时转运、入院后补液抗感染;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早期各脏器功能保护;积极正确处理创面;营养支持及后期康复治疗。结果129例群体烧伤患者中,治愈125人,死亡4人,治愈率96.9%。结论群体烧伤组织合理、综合救治措施得当,可以显著提高成批严重烧伤患者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吸入性损伤是由热、化学或这两种损伤同时存在而引起的呼吸道以至肺实质的损伤,是烧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对烧伤的了解和治疗措施的改善,烧伤休克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下降,吸入性损伤已成为当今烧伤的重要死亡原因。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成功救治5例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突发成批烧伤的特点是指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同一时间、同一致伤原因引起的多人烧伤,具有突发性、救治难度较大的特点。成批烧伤的原因大多由于火灾、爆炸或密闭空间内爆炸引起,因此除体表烧伤外,常伴有吸入性损伤、爆震伤、其他外伤及化学物质中毒等,更加重了烧伤伤情的复杂程度。因此,分析突发性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过程,  相似文献   

6.
小儿烧伤后并发惊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烧伤后惊厥的常见原因,探索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28例烧伤后(学龄前)并发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例除1例因脑水肿致呼吸功能衰竭,1例败血症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外,其余2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烧伤后及时有效的抗休克复苏和正确的处理措施,可减少或避免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世斌  张祖奇  黄真桂  李武斌 《医学信息》2006,19(10):1826-1827
目的 总结成批烧伤的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的总结2000年11月~2005年11月收治的7批31例成批烧伤患者的被救治经验和体会。结果 7批31例病人中治愈29例,治愈率93.55%。结论 组织、早期、专科、多学科联合治疗等救治成批烧伤,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成批烧伤的特点、救治的经验和组织实施中的内在规律。方法回顾2002年4月至2010年9月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0批56例烧伤患者的救治过程,根据危重烧伤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出完善的医疗、护理抢救预案。结果56例患者全部治愈,55例功能、外观良好,正常生活,恢复工作,1例继续康复治疗。结论高效率的组织协调能够避免抢救工作中的忙乱、顾此失彼,使医疗程序更加顺畅,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9.
烧伤是一种由物理或化学因素,如热力、化学、电流及放射线等所引起的常见的外伤性疾病.烧伤的类型、部位、深度与面积均会影响其ICD-10编码.烧伤常见的致伤原因为热力烧伤、化学烧伤、电烧伤和放射性烧伤,其分类的第一个轴心是“意图”,也就是意外,故意或是加害等意图.  相似文献   

10.
通常对5例(或重症烧伤3例)以上患者同时烧伤称为成批烧伤,笔者就今年抢救青浦突发成批烧伤患者救治做一下总结,以期为今后成批烧伤的诊治提供经验教训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异体脱细胞敷料皮联合Meek技术植皮治疗特大面积烧伤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不同原因所致的特大面积重度烧伤病例9例,烧伤面积为80%~98%总体表面积(TBSA),平均烧伤面积为88.7%TBSA,Ⅲ度烧伤面积均>50%TBSA,以异体脱细胞敷料皮联合Meek技术植皮进行治疗,通过治愈率、病死率来观察疗效。 结果9例特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7例治愈,1例患者术后感染浓毒血症,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患者术后效果尚可,最终由于经济等其他问题,家人和单位放弃治疗而死亡。 结论异体脱细胞敷料皮联合Meek技术植皮治疗特大面积烧伤的效果可靠,提高了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丁凯辉王兵  程晓芹 《医学信息》2005,18(10):1356-1357
目的通过对24批131例成批烧伤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其治疗率。方法选择1998年10月~2004年12月收治的成批烧伤24批131例,对其治疗效果及死因进行分析。结果131例中治愈111例,放弃治疗4例,死于吸入性损伤者7例,死于其他并发症者9例。结论在成批烧伤的救治中,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及时、有效的休克复苏是救治的牢固基础;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和加强创面处理、防治烧伤侵袭性感染是救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烧伤休克研究的不断深入,烧伤休克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由于种种原因,严重全身性感染等大面积烧伤的救治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在我们的护理实践中,用碘伏喷洒创面,预防和治疗烧伤创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收治10例患者均为大面积烧伤。其中双上肢,躯干烧伤4例,躯干、双下肢烧伤4例,头面部、躯干,单侧上肢1例,头面部、躯干1例。 2.治疗方法:根据烧伤深度选择适合用碘伏喷酒治疗,一般我们选用Ⅱ°烧伤,由于烧伤深达真皮,局部出现水泡,水泡较饱满,渗出较多破裂后创面渗液明显,创底肿胀发红,有剧痛和感觉过敏,皮温增高,若无感染并发症,约2周可痊愈,愈后  相似文献   

14.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救治,除早期进行积极的抗休克、抗感染、给营养、尽快封闭创面外,还需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预防或减轻烧伤愈合后挛缩畸形,也有助于肢体肌力的恢复,改善血循环,利于创面修复。我科于1998年至2001年对125例病人进行功能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烧伤患者92例,整形患者33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批烧伤合并复合伤伤员早期分流转运、多专业联合救治的经验,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5批50例烧伤合并复合伤伤员的临床资料,采取积极分流转运、早期气管切开、及时有效的液体复苏、防治感染、保护脏器功能、营养支持以及修复创面等综合措施救治上述伤员。结果伤员的抢救组织严密,应用飞机包机转运分流过程安全顺利。本组伤员中1例伤后4h死于重度肺爆震伤,1例伤后6h死于重度颅脑损伤,2例分别于伤后33d、40d死于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46例顺利治愈出院。结论多专业联合救治可以提高烧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的诊断和救治成功率。制定合理的成批烧伤救治应急预案,配备有力的后勤保障以及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有助于提高成批伤员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烧伤面积大于90%TBSA的严重烧伤的救治经验,进一步提高对大面积严重烧伤的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包钢医院烧伤科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所收治的烧伤面积≥90%TBSA的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26例,对休克期补液、创面封闭、脏器保护及并发症治疗等进行总结。结果26例患者,并发脓毒症者15例,占57.69%;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者8例,占30.77%。治愈19例,好转2例,死亡5例,总体治愈率73.08%。结论对于烧伤面积≥90%TBSA的严重烧伤患者的救治,伤后早期及时有效的抗休克是关键,尽早封闭创面是根本,感染及脓毒症的防治、脏器功能的扶持、内环境的调理以及营养的支持等综合治疗是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烧伤休克复苏和创面修复技术提高以及临床监测技术和生命支持手段(抗生素、营养支持疗法和ICU)的发展,严重患者的救治率有所提高,但仍有许多患者最终因并发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甚至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uhiple orsan failure,MOF)而死亡。MODS病死率仍徘徊在50%-80%之间,这种状况在世界范围内没有改变,成为影响危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MODS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汉出现并蔓延以来,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发挥其在重症监护、脏器衰竭救治与生命支持、多学科团队作战及灾害救援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及经验优势。疫情期间,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被定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作为湖北省唯一保留烧伤救治工作的科室,在派出大批医务人员参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同时,还接管了全院其他专科无法出院的所有危重症患者。在圆满完成抗击疫情及烧伤救治工作的同时,烧伤患者、陪护家属及医务人员均未发生院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较好地发挥了国家重点烧伤专科的优势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遭遇疼痛、毁容和潜在性死亡的困扰,大面积烧伤可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在大多数人类历史上,严重烧伤可预料的后果无外乎是死亡或剧烈的疼痛和反复的脓毒症发作,最终导致毁容和丧失自理能力。然而,这些悲惨的后果随着时代已有显著的改善,因此,当烧伤依然是很痛苦时,死亡的概率已经显著地下降。正如表2.1所示,1951年的10年间,烧伤总面积在45%以上的年轻人(15—43岁)的死亡率是49%。40年后,对Gaeston,Texas小儿和成年烧伤患者统计显示,同一年龄组比较,49%的死亡率,相应的烧伤面积为70%以上。在2006年,49%的死亡率的相应的烧伤面积又有显著性提高,几乎所有经过快速合理复苏的烧伤婴儿和儿童均得以存活。虽然多少年来,提高生存率是烧伤救治进步的根本焦点,这一目标现在已基本达到。  相似文献   

20.
烧伤回吸收期的补液如何进行,尚未有一个为广大临床工程师所接受的方案.为此,本文作者对本院救治的103例严重烧伤病人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认为对严重烧伤病人在此阶段的补液.除生理需要量外,至少应保持在53ml/1%BSA/d,方能补充其失水量.从而提出本作者的观点,以探讨此阶段的补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