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科》2017,(3)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室性早搏、短阵性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检出率为36.95%;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检出率为65.22%;两种检查方法的心律失常检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心电图检查检出1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12导联动态心电检查检出2、3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阵性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37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37例患者先后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常规ECG进行心电监测,对比12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常规ECG对该疾病的检出率。结果12导联动态心电图所检出的心律失常率明显高于常规ECG的检出率,两组数据经过对比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诊断,其效果更为显著,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检出率,降低漏诊、误诊等危险事件的发生,为医生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所有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对所有患者先行静息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后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检出率高于静息常规12导联心电图(P<0.05)。结论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和诊断可提高检出率,具体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50例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84例,其中冠脉造影阳性69例,冠脉造影阴性15例。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阴性66例.其中冠脉造影阴性43例.冠脉造影阳性23例。在不同年龄组中,男性患者冠脉造影阳性率均高于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女性患者中,65岁以上年龄组,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率与冠脉造影阳性率一致(p〉0.05)。女性45岁以下及56~65岁年龄组,冠脉造影阳性率均低于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阳性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女性45~55岁年龄组,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率与冠脉造影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另外,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亦增高。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它操作简单、经济、实用。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常规心电图ST段水平延长是早期冠脉机能不全的敏感指标[1 ] ;Donsalis(D)导联也能早期反映出心肌缺血的变化[2、3] 。现对我们观察的 12 0例冠心病患者 ,同时作常规 12导联和Dorsalis(D)导联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2 0例常规 12导联心电图正常 ,均经血钙检查在正常范围 ,结合临床并经动态心电图 (DCG)或心电图运动试验 ,或经冠脉造影 ,或在动态观察中证实为冠心病者。男 88例 ,40~ 73 (平均5 3 .2 )岁 ;女 3 2例 ,45~ 76(平均 5 5 .4)岁。诊断参照第 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病组建议的标准[4] …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研究12导联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老年冠心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分别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方式检测心肌缺血与心肌失常的检出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76.6%显著高于对照组42.0%且观察组心律失常各项检测指标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病人86例,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各类型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并观察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分布情况。结果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频率最高时间均为06:00~12:00,其次为12:00~18:00。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室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的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及成对期前收缩、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相比于常规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运动负荷心电图联合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糖尿病性冠心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疑似70例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均进行运动负荷心电图检查、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糖尿病性冠心病的运动负荷心电图、12导联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查检出率分别为40.00%、24.29%、48.57%,符合率依次为77.78%、47.22%、94.44%,且对比敏感度、特异度,联合检查运动负荷心电图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两两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中,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联合运动负荷心电图检查的诊断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AECG)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共收集AECG检测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行3导联AECG归为3导联组(40例),行12导联AECG者归为12导联组(40例),将同期行常规心电图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观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室性及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左右束阻滞房室阻滞检出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12导联组分析时间较3导联组长,ST段抬高及ST段压低检出率较3导联组高;12导联组房性逸搏、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室上速、心房颤动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2导联AECG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检出率高于常规心动图和3导联AECG,有利于心律失常分型。  相似文献   

10.
<正> 作者对78例心脏病患者用微型心电自录器进行监测,被监测患者男42例,年龄17—68岁(平均52.97岁),女36例,年龄范围18—84岁(平均40.91岁).其中冠心病29例,心肌炎17例,肺心病、风心病各4俐,阵发性心慌胸闷者24例。于监测前均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以便对照。  相似文献   

11.
<正>常规12导联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应用已久,以往对于根据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ECG)推测梗死相关动脉(IRA)的研究较多,但常不包括aVR导联。随着冠脉造影技术的推广,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 Wilson导联心电图 (常规 ECG)和头胸导联心电图 (HCE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 14 3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患者中 ,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12 9例 .分别使用常规心电图机和头胸导联心电图机非同步记录常规 ECG和 HCECG图形 ,由专业人员盲法分析其结果 ,评价二种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常规 E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 5 9% ,5 7% ,5 7%。HCE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 79% ,5 0 % ,76 %。HCECG均显著高于常规 ECG(P<0 .0 1)。结论 :HCE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常规 ECG。  相似文献   

13.
我院最近收治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虽经多次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仍未能明确提示急性心肌梗塞,嗣后经心前区30导联QRS波标测才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4.
心电图V7~V9导联异常对判定后壁心肌梗死(PAMI)有重要意义.但是PAMI难于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上反映出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本文探讨V1~4导联心电图改变对PAMI及右室心肌梗死(ARVI)的诊断.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组:选择1995-03~2000-06住我院ccu的首发AIMI患者68(男49,女19)例,年龄30~7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WHO规定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准.排除左、右心室肥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A型预激;右位心、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对照组:临床除外心肺疾病的健康者84(男58,女26)例,年龄30~75岁. 1.2 方法 AIMI患者,入院时除做常规标准12导联心电图外,均加做V7~9及V3R~V5R导联.发病第1天每6 h做1次,以后每24 h做1次,3 d后每周2~3次,连续心电监护1周 .对照组做标准12导联心电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标准Ⅰ导联创新连接方式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健康体健者50名,每例受检者分别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创新A、B、C导联心电图,再把左上肢(LA)电极接右耳(RE),左下肢(LF)电极接左耳(LE),右上肢(RA)电极仍接右上肢,开机做六个肢体导联心电图,比较常规导联心电图与创新连接方式心电图的差别,分析心电图变化幅值与RA、RE、LE三点电势差的关系.结果 A导联方式:Ⅰ导联心电图波幅低小或呈等电位线,Ⅱ导联心电图与常规导联心电图完全一样,Ⅲ、aVF导联心电图与Ⅱ导联心电图基本一样,aVR、aVL导联心电图约为Ⅱ导联心电图减半后的翻转;胸导电压增高幅值约为常规Ⅰ导联的1/3.B 导联方式:12导联心电图与常规导联心电图几乎完全一样;C导联方式:Ⅰ导联为等电位线,Ⅱ导联与常规导联基本一样,Ⅲ、aVF导联心电图与Ⅱ导联心电图一样,aVR、aVL导联心电图为Ⅱ导联心电图减半后的翻转;胸导电压增高幅值约为常规Ⅰ导联的1/3.、结论B导联方式基本可以替代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A、C导联方式由于Ⅰ导联心电图波幅低小或呈等电位线,信息量减半,不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第一军医大学心电研究中心研制的ML 2000数字化全同步24道心电图仪(ML 2000),对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导联心电图和头胸导联心电图24导联全同步记录,并对两种导联进一步比较,进而判断头胸导联是否有优越性。 材料与方法 30例冠心病患者(男20例,女10例,59.4岁±l0.0岁)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其中,心肌梗死患者22例(AMI及OMI各11例),心绞痛患者8例,3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单支或多支病变。对照组30例(男20  相似文献   

17.
80例重型颅脑外伤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颅脑外伤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情况 ,对 80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之前常规 12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本组 80例颅脑外伤者均为我院外科 1999年 3月~ 2 0 0 0年 3月的住院病人 ,男 61例 ,女 19例 ;年龄 15~ 70岁 ,多数为 18~ 5 0岁。既往有冠心病史 2例 ,原发性高血压病史 1例 ,余 77例病史及体检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 80例病人经确诊均为急性重型颅脑外伤 ,存活 72例 ,死亡 8例。全部病人均于入院后开颅手术之前记录常规 12导联心电图。2 结果80例患者中 ,心电图异常者 63例 ,异常心电图达 78 75 % ;正常者 1…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8例急性左室前壁梗塞患者进行双极右胸导联检测,结合有关文献,初步分析其合并右室心梗时的心电图表现与特点。 1 观察方法与结果 8例皆为住院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49~66岁(平均58岁)。临床表现和血清酶变化等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后12小时内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显示急性左室前壁梗死图形,同时加做双极右胸导联。 双极右胸导联采用头胸(HC)导联和胸腹(CA)导联系统连接法,即将普通心电图的Ⅰ导联负极作参比电极,分别置于右前额(HC)或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7年用DCG共监测了200例冠心病病人,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冠心病史15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病人32例;急性心肌梗塞10例。其中:男性140例,女性60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6岁。 应用美国GP公司生产的DCG记录器连续监测24小时心电变化,监测前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让病  相似文献   

20.
100例健康人经常规12导联及原部位Nehb导联检查,ST—T正常后,加查改良Nehb导联心电图,对各波的形态及正常值范围进行了检测分析。 1 资料及对象 本组100例健康人心电图均来源于健康体检。年龄10~68岁(平均36~17岁),其中男性75例、女性25例。经常规12导联及原Nehb导联检查正常,加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