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泡沫分离技术在皂苷分离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泡沫分离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分离原理,着重探讨了该技术应用于分离皂苷类成分的可行性、优越性,并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分子蒸馏新技术在天然产物分离和其它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刘华  葛发欢 《中药材》1999,22(3):152-156
本文从基本原理、结构型式和优越性及局限性三个方面,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并结合国内外的应用研究情况,总结了该技术在天然产物分离和其它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展示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毛细管电泳是一种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为驱动力、依据样品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高效、高选择性的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化工等领域。该技术对手性药物分离分析具有独特的优点。本文对近年来高效毛细管电泳用于手性化合物拆分的主要分离模式进行了综述。可以预见,该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将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毛细管电泳单细胞分析正在成为细胞水平药理学及了解生命过程的一种活体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超滤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一项膜分离新技术 ,由于超滤过程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分离 ,在操作过程中无相应变化 ,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 ;其次超滤设备的操作比较简单 ,滤膜可以反复、多次使用 ,因此在中药产业中应用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和较大的开发潜力。日本等发达国家已使用超滤技术应用于中药的加工 ,代替传统的分离制备工艺 ,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药品质量的目的。现将超滤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简介如下。1 滤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和特点1.1 超滤的基本原理 超滤的分离技术原理近似机械筛。当溶液体系经由水泵进入超滤器时 ,在滤器内的超滤膜…  相似文献   

5.
分离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新兴边缘科学,分离技术作为生物工程技术中的下游关键技术,由于其丰富多样且高效先进,在当今国际生物与化学类科研生产中已有较广泛的应用,并因此成为现代中医药研发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本文从中药分离目标的选择与确定、中药可用于分离的性质、中药分离工艺设计原则等方面,较系统地讨论了中药分离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进展与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值得关注的分离科学技术—逆流色谱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在当今国际生物与化学类科研生产中,分析鉴定技术已经较普遍地得到应用,而对物质的分离纯化的技术手段则显得十分匮乏。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分离纯化技术-逆流色谱技术的原理、发展历史、应用领域,以及北京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技术研究中心的概况、中心建立背景、国内国际学术地位和技术优势、硬件设备开发,以及逆流色技术同相关产业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在当今国际生物与化学类科研生产中,分析鉴定技术已经较普遍地得到应用,而对物质的分离纯化的技术手段则显得十分匮乏。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分离纯化技术——逆流色谱技术的原理、发展历史、应用领域,以及北京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技术研究中心的概况、中心建立背景、国内国际学术地位和技术优势、硬件设备开发,以及逆流色技术同相关产业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在当今国际生物与化学类科研生产中,分析鉴定技术已经较普遍地得到应用,而对物质的分离纯化的技术手段则显得十分匮乏。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分离纯化技术——逆流色谱技术的原理、发展历史、应用领域,以及北京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技术研究中心的概况、中心建立背景、国内国际学术地位和技术优势、硬件设备开发,以及逆流色技术同相关产业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深入研究中药制剂分离与纯化新技术应用进展的意义,概述了分离与纯化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重要作用,首次全面总结了14种中药制剂分离与纯化高新技术原理特性、应用实例和应用效果,首次研究阐明了现代中药制剂分离与纯化技术主要呈现的新老技术复合化、高技术超常化和新技术多样化三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MIT)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高选择性分离技术,这种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源于人们对抗体一抗原专一性的认识,利用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聚合物材料——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e imprinting polymer,MIP)来分离、筛选、纯化化合物的一种仿生技术。因为制备的材料有着极高的选择性及卓越的分子识别性能,很快在固相萃取、人工酶学、手性拆分、生物传感器、不对称催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现主要对MIT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分离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新兴边缘科学,分离技术作为生物工程技术中的下游关键技术,由于其丰富多样且高效先进,在当今国际生物与化学类科研生产中已有较广泛的应用,并因此成为现代中医药研发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本文从中药分离目标的选择与确定、中药可用于分离的性质、中药分离工艺设计原则等方面,较系统地讨论了中药分离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进展与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玺  仇萍  彭晓珊  李正  李文龙 《中国药学杂志》2021,55(22):1836-1841
传统中药提取、分离技术步骤复杂、能耗高、污染大,已成为中药工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膜分离技术因具有无需有机溶剂、分离效率高、操作温度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符合制药行业绿色环保和智能制造的理念,近年来在中药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笔者对膜技术的分类,特点及原理进行介绍,对膜分离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对膜分离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基于膜科学技术的中药废弃物资源化原理及其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废弃物的资源化是中药行业形成现代、环保、集约新产业的必然选择。在分析中药废弃物来源与主要化学组成的基础上,针对膜科学技术应用于制药工业的技术优势,特别是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已作为应用于中药制药行业传统提取、分离工艺改良的技术储备,提出膜科学技术是中药废弃物资源化过程工艺设计的重要选择之一。中药废弃物为组成与性质十分复杂的物质体系,"分离"过程的科学、有效是其再利用领域的技术关键,而过程集成有助于提高目标产物的收率或提高分离过程产品的纯度,可以解决许多传统的分离技术难以完成的任务。鉴于集成分离技术具有简化流程、降低消耗等优点,符合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趋势,而膜分离技术可为过程集成提供宽阔的平台,膜分离及其集成技术在实现中药废弃物的资源化和产业化过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通过探讨膜分离及其集成技术用于中药废弃物有效组分资源化的原理、方法与应用实践,描述了膜技术在中药废弃物的提取、分离、浓缩、纯化工程集成技术中的应用前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膜技术在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中的适宜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与色谱指纹谱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沈平孃 《中成药》2001,23(5):313-315
介绍了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与色谱指纹谱的研究近况,HSCCC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HSCCC技术在中草药分离分析方面尚属起步阶段,随着中药产业的迅猛发展,HSCCC技术在中草药分离、分析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膜分离技术是21世纪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在物质分离中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食品净化、生物技术、环境保护与优化等工业领域。中药(含复方)来源丰富、化学组成多元化,作为一类特殊的物料,分离操作贯穿整个工艺流程,并且是整个生产过程的主体部分。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中药制药行业逐渐将新型分离材料及其相关技术,如膜分离技术、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等用于工业生产。基于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对近10年来该技术在中药(含复方)分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膜分离技术深入应用于中药(含复方)的高效分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膜分离工艺对糖渴清总固体含量及降血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察膜分离精制工艺对糖渴清服用剂量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药典法测定不同工艺样品的总固体含量,并以四氧嘧啶糖悄病小鼠血糖值为指标,考察不同工艺样品的降血糖效应。结果常规水提工艺组与两种膜分离工艺组对糖尿病小鼠均有显著降血糖作用,相互间无显著差异,而两种膜分离工艺组强使制剂固含物分别减少29%与37%。  相似文献   

17.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在中药制药领域中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应用于制备注射用水、中药注射液,从中药中提取活性物质及中药口服液的制备等。膜分离技术促进了中药传统分离技术的发展和革新,在中药生产科研领域有广阔应用空间。本文就该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在中药复方纯化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群)或有效成分(群)的提取、分离与纯化,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综述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用于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群)或有效成分(群)纯化分离的优势及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