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晓阳  石岩 《中医药学刊》2006,24(1):108-109
胰岛素抵抗(IR)即指一定量的胰岛素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所产生的生物效应低于正常。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减少及抑制肝葡萄糖输出的作用减弱。胰岛素抵抗作为多种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是滋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共同土壤,成为近年来世界多学科共同感兴趣的研究热点。中医对胰岛素抵抗的研究亦逐步展开,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抵抗(Insu lin resistance,IR)是目前有关2型糖尿病(T2DM)的研究热点,是指亚细胞、细胞、组织或机体的一种非正常代谢的病理状态。其病理过程是胰岛素在周围组织摄取及清除葡萄糖的作用减低,导致身体糖脂代谢紊乱,是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和基础[1]。由于IR参与了众多疾病的形成,并为机体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因此其诊治已成为当代医学的迫切要求。近年来,中医药对IR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现简述如下:1 IR的中医病因病机、症候研究吴深涛[2]认为胰岛素抵抗实质是浊毒内蕴,由于病人脾…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对胰岛素抵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怡  闫小光 《中草药》2005,36(5):793-795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简称IR)泛指胰岛素在周围组织摄取和清除葡萄糖的作用减低。目前已证实,IR不仅与Ⅱ型糖尿病密切相关.而且还是糖耐量减低、肥胖症、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IR产生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医学在该研究领域起步较晚,近年来,众多学者通过辛勤的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尝试性地提出了胰岛素抵抗的病机、证候和方药,并经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加以论证,做了许多创新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柯斌  秦鉴 《中医药研究》2010,(8):978-979
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是指胰腺分泌的胰岛素不能发挥应有的生物学效应以满足机体靶组织器官(脂肪、肌肉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反应性降低。IR贯穿于2型糖尿病全过程,既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也是高血压、血脂异常、腹型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共同病理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医对IR的认识和治疗研究不断深入,改善IR已成为中医糖尿病研究领域的热点,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袁婷婷  蒋卫民 《中医药研究》2010,(10):1236-1238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亚细胞、细胞、组织或机体的一种非正常代谢的病理状态,其病理过程是胰岛素在周围组织摄取及清除葡萄糖的作用减低,导致糖脂代谢紊乱,是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和病理基础。由于IR参与了众多疾病的形成,并为机体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因此有效改善IR成为治疗相关疾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集聚,明显增加了糖尿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而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处于核心地位,或者说胰岛素抵抗是多种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是滋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共同土壤。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组织或靶细胞(为骨骼肌、脂肪及肝脏)对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或反应性降低,因而正常量的胰岛素只能产生低于正常的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的特点为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素分泌缺陷两大要素。Haffner等认为,胰岛素抵抗占2型糖尿病的92%。IR是多种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并发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是糖尿病代谢  相似文献   

8.
于爱文  李明 《新中医》2012,(12):114-117
胰岛素抵抗(IR)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胰岛素生物学效应降低或消失,导致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分泌过多胰岛素,从而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及临床症状。高胰岛素血症是IR的重要标志。目前已公认IR是代谢异常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是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多归属中医学"眩晕""头痛""肝风"等范畴,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存在以胰岛素抵抗(IR)为中心的多种脂质代谢障碍,IR是高血压病等多种慢性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共同病理机制。近年来,国内开展了许多中医药关于高血压病与IR的研究,从中医角度初步揭示了高血压病与IR的病机证型及治疗中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的外周组织及靶器官或靶组织,主要是肝脏、脂肪组织、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反应性降低,致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生物学效应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异常生理状态[1].IR既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也是高血压、血脂异常、腹型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共同病理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医对IR的认识与研究不断深入,改善IR已成为中医糖尿病研究领域的热点,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实质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胰岛素抵抗(IR)是指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等周围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生物效应的反应性降低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HI)、糖耐量减退或糖代谢异常、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血脂紊乱等。胰岛素抵抗是普遍存在的病理现象,为多种疾病所共享的危险因素,是滋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共同土壤。笔者就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实质初探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综合征(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近年来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糖耐量减低(IGT)、糖尿病(DM)、肥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常同时出现于同一个体,1988年Reaven首先提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将上述多种表现与胰岛素抵抗(IR)联系在一起,认为其发病基础为IR。1995年Stem提出共同土壤学说,认为IR是滋生上述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执行其正常生物作用的效应不足,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IR既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贯穿于2型糖尿病全过程,也是高血压、血脂异常、腹型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共同病理基础。近年来随着IR研究的日益深入,中医药改善IR已成为糖尿病研究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彭利 《湖北中医杂志》2007,29(7):63-64,F00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提高.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存在以胰岛素抵抗(IR)为中心的多种脂质代谢障碍,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病等多种慢性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共同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树彪  徐贵军 《新中医》2006,38(9):20-21
胰岛素抵抗(IR)是糖尿病、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多种慢性代谢相关疾病的共同生理病理基础。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显著特征。有研究表明,半数以上的2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因此,近年来中医对胰岛素抵抗的研究与治疗多围绕着2型糖尿病展开,笔者就近年来关于胰岛素抵抗的中医治疗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代谢综合征(metabolism synthesis drafts,MS)与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的异常紧密关联,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MS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多数研究者认为,MS是多因素共同参与发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高胰岛素血症、肥胖、遗传及环境等起重要作用[2]。MS防治的关键是以纠正胰岛素抵抗为基础的全面防治心血管疾  相似文献   

17.
廖蔚茜  冼绍祥 《中医杂志》2006,47(4):311-312
原发性高血压(EH)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世界卫生组织MONICA方案资料显示,欧美国家成人(35~64岁)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在20%以上,我国15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1991年为11.88%,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大约有1.1亿高血压病患者。研究发现,约58%的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有胰岛素抵抗(IR),多数学者认为,IR是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之一,对IR进行防治将有助于血压的控制。本文就近年来高血压病IR的中医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复方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玮丽  茅彩萍  顾振纶 《中成药》2007,29(11):1662-1665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Ins)作用的受体前、受体及受体后缺陷,是Ins介导下的肌肉和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下降,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肥胖等多种疾病共同发病基础,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祖国医学中没有IR的记载,但根据中医辨证论治认为,痰浊与瘀血为IR的主要病理基础。痰浊、瘀血由脾失健运、胃肠燥结、肝气郁滞所产生。脾胃功能失调是IR发生的基础环节,肝失调达则肝糖原合成减少,肝糖原分解加速,是加重IR的重要环节;痰浊、瘀血产生IR还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升高、血黏度增高有…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分泌量在正常水平时,刺激靶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生理效应显著减弱;或者是靶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生物效应正常进行需要超常量的胰岛素[1].业已发现,2型糖尿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单一胰岛素缺乏不能解释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不敏感是其另一重要的病理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还认识到胰岛素抵抗及继发的代偿性胰岛素分泌增多,对机体可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和病理改变,成为一些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它们与2型糖尿病组成一组含多种危险因子的多代谢异常综合征,即Reaven[2]1998年提出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又称"X综合征".可见胰岛素抵抗不仅是2型糖尿病的病因,也是许多其他疾病的共同病因.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不仅有利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也有利于防治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脾虚痰瘀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仲华  曾庆明  李玲 《中医研究》2007,20(11):15-16
胰岛素抵抗(IR)是指正常浓度的胰岛素对肝脏、肌肉、脂肪组织等周围靶组织细胞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病理状态。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医药改善IR、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笔者根据临床经验,从中医脾虚痰瘀方面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现报道如下。1以脾脏为病变中心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其发生虽与多种因素相关,但最主要的病理环节为胰腺的胰岛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及处置的抵抗,这与“脾脆,善病消瘅”(《素问·本脏篇》)的“脾脆”说近似。近代名医张锡纯认为:消渴病“其证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