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吲哚青绿辅助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治疗黄斑裂孔的手术疗效。 方法: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32眼黄斑裂孔患者,女性20例,男性12例, 年龄从45岁至79岁。其中25例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中抽取0.1%~0.5%吲哚青绿注入玻璃体腔。结果:ILM因被吲哚青绿染成绿色而变得清晰,可完整除。结论:ICG辅助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治疗黄斑裂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吲哚菁绿绿术中荧光造影护理配合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吲哚菁绿术中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结果 12例患者术中16次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经过顺利,护理措施正确,无不良反应。结论吲哚菁绿药物特殊,需专人管理。术前充分问诊过敏史,谨防发生药物过敏;术中及术后备齐急救器材和药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尿液颜色等参数,随时组织抢救。  相似文献   

3.
总结颅内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患者,应用显微镜结合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术,同时行动静脉畸形切除及动脉瘤夹闭术的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包括:术前风险评估,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术中重点关注颅内压及血压变化、关注出血量、做好预防颅内压升高及大出血的急救措施,掌握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剂的配制和使用方法;术后做好患者安全转运及交接。  相似文献   

4.
总结26例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的护理方法。对26例26眼外伤性黄斑裂孔患者采取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做好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体位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患者手术后视力最低为眼前数指,最高视力为0.5。认为加强患者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及术后体位护理,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和有效的出院指导,对确保该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观察游离内界膜移植用于治疗未愈合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 对3例经标准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后黄斑裂孔未愈合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采用游离内界膜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眼底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术后黄斑裂孔愈合情况.结果 3例患者黄斑裂孔均能够完全愈合,术后随访10个月至1年期间,患者情况稳定.手术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游离内界膜移植是治疗初次手术后特发性黄斑裂孔未愈合的有效方法.目前仍需要长期、大规模的研究以评价这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陈俊华  轧春妹  韩荣 《天津护理》2012,20(6):388-389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为侵入性操作,患者对暗绿色药液普遍有畏惧心理,进行吲哚菁绿试验前,掌握吲哚菁绿的性能、剂量、用法、注意事项。试验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检测前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辅助下显微手术夹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4例患者术前均经DSA确诊,术中采用后正中入路,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分辨清楚供血动脉、瘘口及回流静脉后,显微镜下夹闭瘘口。【结果】3例胸腰段病例,1例术前肌力2级,术后2d双下肢肌力开始改善,半月后恢复至3级,10个月后恢复至正常;1例术前肌力4级,术后1d症状明显改善,半月后出院时肌力正常;所有伴有下肢感觉异常者,出院时症状均明显改善,无明显肢体痛感。1例高颈段者术后头颈痛症状消失。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无截瘫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高颈段者术后半年DSA复查未见复发,3例胸腰段者术后6~10个月行MRI检查未见复发。【结论】采用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辅助下显微手术直接夹闭硬脊膜动静脉瘘口,可取得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脉管成像仪系统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遵循无菌技术要求配制吲哚菁绿1mL手术用试剂,进行皮肤消毒前注射,注射完成示踪后行局部皮肤按摩,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脉管成像仪系统技术显示乳腺癌淋巴管走向,追踪淋巴结转移,最终确定手术范围,如发现前哨淋巴结未转移,不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如有转移可实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结果]2014年7月—12月在我院中心手术室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325例,腋窝淋巴结清扫169例。[结论]吲哚菁绿荧光脉管成像仪系统技术显示乳腺癌淋巴管走向,追踪淋巴结转移,最终确定手术范围,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 ICGA)是将荧光染料吲哚菁绿注射到血管中,在一定的时间内动态观察吲哚菁绿到达眼底时所发射的荧光。目前已被列为眼底病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 ICG)本身是无毒染料,由ICG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十分罕见[1]。2013年10月17日本科收治1例由ICG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病例,经积极抢救,患者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7例(7眼)特发性黄斑前膜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7例特发性黄斑前膜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患者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是降低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改良内界膜覆盖手术对复杂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复杂黄斑裂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改良内界膜覆盖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覆盖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变化(BCVA)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28例,术中采用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技术,观察患者的吻合口血供,并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肿瘤长径、淋巴结检出数目、病理分期等指标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10~180 min,平均(132.5±25.4) min;术中出血量为25~125 ml,平均(35.3±5.2) ml。5例(17.86%)患者标本经自然腔道取出,23例(82.14%)患者经耻骨上横切口取出。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为12~53 h,平均(32.1±10.7) h;住院时间为3~8 d,平均(4.5±1.2)d。肿瘤长径为2.9~7.1 cm,平均(4.6±1.3) cm;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2~57枚,平均(30.5±12.2)枚。肿瘤分期为Ⅰ期的患者5例(17.84%),Ⅱ期患者12例(42.86%),Ⅲ期患者11例(39.2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吲哚菁绿注射过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肠梗阻、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是一项具有较高安全性的术中应用技术,在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吲哚氰绿试验联合血栓弹力图指导肝脏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以提高专科护理工作的科学性。方法根据吲哚氰绿15 min潴留率检测值将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317例肝脏手术患者分为肝储备功能良好、轻中度受损和重度受损三组,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的凝血指数评估患者的综合凝血状态,指导有创性护理操作的进行,以降低出血和软组织瘀斑、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对围术期吲哚氰绿15 min潴留率和凝血指数进行动态观察,分阶段加强术后护理。结果 317例患者入院时肝脏储备功能总体处于轻中度受损状态,术后均恢复顺利,未出现护理差错和护理并发症。结论以吲哚氰绿试验联合血栓弹力图指导肝脏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可提高专科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值得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该技术应用日趋成熟, 在肝胆胰外科围手术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吲哚菁绿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术前评估和术中进行微小癌灶的侦测、肿瘤边界界定和左右半肝界定, 可使肝切除手术更为精准、安全, 尤其是在肿瘤切除术中可以有效减低手术风险并提高R0切除率; 在胆道外科中对肝内胆管癌、胆囊切除和胰腺肿瘤的应用较为广泛, 可避免胆道的损伤和提高胰腺肿瘤的诊治效果。故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关于吲哚菁绿在肝胆胰外科应用的研究成果, 如在肝切除术前评估肝脏功能, 在肝切除术中用于侦测肝断面边缘残余肿瘤及术中微小癌灶, 以及在肝肿瘤边界、左右半肝界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内胆管癌、胰腺外科等中的应用, 标题全方位地阐述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胆胰外科疾病中的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在即刻乳房重建术中在扩张器或假体选择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以早期乳腺癌行腔镜皮下腺体切除术联合即刻乳房重建手术(置入假体或扩张器)的12例患者,应用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技术,评估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供血模式和坏死风险,进行置入物选择,观察术后乳头乳晕复合体坏死情况。结果吲哚菁绿荧光造影结果显示,乳头乳晕复合体坏死低风险(V2、V3供血模式)的10例患者,均选择直接置入假体,术后仅1例患者出现1级乳头乳晕复合体坏死;吲哚菁绿荧光造影结果显示,乳头乳晕复合体坏死高风险(V1供血模式)的2例患者,1例直接置入假体后,出现5级乳头乳晕复合体坏死,1例置入扩张器后,在第1次注水后出现4级乳头乳晕复合体坏死。结论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可应用于评估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供血模式和坏死风险,从而指导即刻乳房重建术中假体或扩张器作为置入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通过利用吲哚菁绿(ICG)血管造影剂进行荧光血管造影,以确认动脉瘤是否完全被排除于血流之外,载瘤动脉有无血流缺失,小血管是否血流良好[1]。我院2012年1~7月对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的手术患者24例,应用吲哚菁绿进行荧光血管造影,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现  相似文献   

17.
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肝癌治疗前需要进行肝储备功能评估,但由于肝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目前尚无可全面评估肝功能的方法,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作为一种能够动态地、迅速地评估肝储备功能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肝癌治疗中肝储备功能评估。本文分析归纳了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肝癌治疗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得出吲哚青绿清除试验在肝癌治疗尤其在肝切除术时能够准确评估肝储备功能,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8.
李加青  唐仕波  刘文  张洁  邱观婷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4):354-355,F003
目的 :研究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黄斑前膜、内界膜的病理特征 ,分析其在特发性黄斑裂孔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 10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进行彻底的玻璃体切除后 ,4例有明显黄斑前膜予剥除 ,并全部剥除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 ,然后行完全气液交换 ,16 ? F8气体填充 ;术中取前膜、内界膜标本涂片、固定及H E染色后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4例黄斑前膜中含有大量的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及条索样结构 ,部分含有色素细胞 ;内界膜标本中 2例为透明均质膜 ,没有细胞结构 ,其余 8例不同程度地含有一些梭形细胞及单核细胞 ,或含有较多巨噬细胞、酸性细胞、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及纤维条索结构。结论 :黄斑前膜含有多种细胞成分 ,呈炎症及增殖改变 ,内界膜本身不含细胞成分及纤维条索 ,但与视网膜表面增生组织粘连紧密 ,两者在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发生发展均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激光荧光示踪手术导航系统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的效果。[方法]配制吲哚菁绿为示踪剂,结合激光荧光示踪手术导航系统,探找前哨淋巴结。激光淋巴成像仪示踪的前哨淋巴结进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确定前哨淋巴结有无转移,决定手术方式。[结果]2015年7月—2016年12月手术室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128例,前哨淋巴结显影率99.2%(127/128),前哨淋巴结检出率99.2%(127/128),腋窝淋巴结有转移11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11例。[结论]注射用吲哚菁绿激光荧光示踪手术导航系统能实时导航,精准定位,成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84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以及视网膜复位率。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薄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可有效提高其最佳矫正视力,改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且视网膜复位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