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海洋微生物生活在高盐、高压、低温、低光照、寡营养、弱碱性的海洋环境中,因而形成了独特的生理特征和代谢机制,可产生与陆生微生物结构与活性迥然不同的次级代谢产物,如生物碱、萜类、环肽类和聚酮类等[1-2],成为海洋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得到的salinisporamide A 已经完成了 I 期临床研究,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以从海洋真菌 Aspergillus sp. CNC-139中获得的化合物为模板合成的 plinabulin(NPI-2358)已经进入II 期临床研究,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4]。来自于卡纳里水域深海沉积物中的链霉菌 NTK937产生的 caboxamycin是一种新型的苯并噁唑抗生素,显示出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IC50仅为8μmol/L[5]。海洋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据文献报道,通过模拟海洋环境的拟生态培养,可以诱导海洋真菌产生新的活性代谢产物[6-9]。同时有研究表明,高盐条件造成的极端环境(如高渗透压和营养剥夺等)可以激活生物体内的沉默基因或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酶,进而使海洋等来源的耐盐真菌产生新的活性化合物[10-11]。另据文献报道,培养基盐度对海洋真菌的活性物质具有显著影响,其生物活性和活性物质的种类和产量可能有较大的差别[12-13]。但是,应用天然海水培养基探讨海洋来源细菌的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 HPLC化学指纹的报道较少,本实验室曾研究报道天然海水对海绵相关细菌的抗菌活性有影响[14]。另有文献对细菌 HPLC 化学指纹研究进行了报道[15-17],此外,有文献报道天然海水可影响细菌的生长[18-19]。本文以海绵相关细菌为主要研究对象,初步开展了相关探索,以期获得具有良好抗菌活性且次级代谢产物丰富的菌株。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生命的发源地,海洋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数无脊椎动物(如贝类和海绵类)不具有天然抵抗力,即内在免疫系统,需要合成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以获得相应的功能。这些代谢产物在保护宿主的生存和适应极端环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近年来药物研发的热点。由海洋生物提取、制备的抗癌药物作用于恶性细胞的标志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如今,临床耐药菌株的迅速出现和癌症威胁的不断上升迫使人类不断寻找新的化合物来治疗顽疾.纵观新化合物的发现史,它们中的大多数来自资源微生物.其中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多种生境中的放线菌(Actinomycetes,ACT),因其次级代谢产物结构新颖、作用独特,有着广泛的抗菌、抗肿瘤活性,成为开发新型抗菌、抗肿瘤药物的宝贵资源,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天然源抗生素有超过三分之二是放线菌产生的,其中链霉菌属放线菌作为放线菌家族的优势菌种,已经成为探索和发现新型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宝库.放线菌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类别抗生素,例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多烯类和烯二炔类等.本文重点介绍放线菌具有抗菌抗肿瘤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脂肽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之一。天然微生物脂肽是由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微生物脂肽则是在天然微生物脂肽的结构基础上进行结构修饰获得。现有研究表明,微生物脂肽具有显著的疫苗或佐剂活性,并且能发挥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黏附等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几种微生物脂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简要总结,概述脂肽在疫苗领域的应用,为新疫苗和佐剂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葡萄糖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细胞所需要的重要代谢物质之一,它既是呼吸作用优先利用的底物,也是细胞主要代谢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中间产物[1]。葡萄糖还是动物体内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运输的主要形式[2]。在血液中的葡萄糖主要来自肠道的营养物质吸收和肝细胞的糖原分解[3]。无论是葡萄糖从消化道吸收或肝糖原分解进入血液,还是葡萄糖从血液进入需要葡萄糖的细胞,都需要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  相似文献   

6.
抗菌微生物及拮抗性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一直努力寻找有效的抗菌药物,自从上世纪30年代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以后,利用微生物防治病原微生物感染一直倍受关注。具有抗菌作用的微生物相关物质很多,包括某些微生物自身和一些微生物的拮抗性代谢产物。其来源和抗菌谱及抗菌效力各不相同,导致某些微生物物质在临床治疗上受到限制,目前,真正广泛使用于临床的抗菌微生物制剂主要是天然抗生素。但是,随着日益严峻的抗生素耐药性,人类急需发展其它抗感染药物,由于生物制剂对环境和人体的“环保”性能明显优于化学杀菌剂,  相似文献   

7.
降解产物的生物安全性是生物降解类材料生物学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自体对照的方法,通过测定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材料植入前后动物体内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降解产物对机体主要脏器——肝肾功能的影响,探讨降解产物的在体生物可接受性。实验分别将不同大小的PGLA材料植入Wistar大白鼠和新西兰兔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在动物的相同部位进行同样的手术切口和缝合作为对照,植入前和植入后2~10周的各不同时段,分别采集兔血和大鼠的尿液,测定尿素氮和尿肌酐、血清谷丙转氨酶、尿素和肌酐等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植入后2~3周实验组尿样中的尿素氮和尿肌酐浓度出现明显的增高,与植入前比较,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植入后第2周血清谷丙转氨酶略有所下降(P<0.05),而血尿素和血肌酐有较明显的增高(P<0.01),但自第4周起所有变化均恢复到了植入前的水平,且基本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对照组手术前后的所有指标均未见明显的变化(P>0.05)。由此提示:(1)PGLA降解产物对肾脏和肝脏组织无永久性的损伤;(2)选用自体对照法,通过检测动物血液和尿液中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来评价PGLA降解产物对生物体全身生物学的影响作用被初步证明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研究方法;(3)在活体上评价降解产物的生物可接受性具有客观、灵敏、减少动物使用数量、可直接观察体内动态变化、能评估产物对生理功能影响等优点,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生物学评价提供新的检测途径。  相似文献   

8.
花生四烯酸三条代谢通路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多数疾病均伴随着炎症的发生,炎症反应加重疾病的发生和症状.炎症介质主要由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不同的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的产物有着不同的生理活性,在炎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花生四烯酸代谢的3条通路中的关键产物(如PGE2、LTXs和EETs等)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通路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寻找新的抗菌药物迫在眉睫.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多酚类化学物质,其通过与机体关键细胞信号通路等众多细胞靶标的相互作用,表现出许多对人类健康有益的特质.黄酮类作为抗菌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已被广泛研究.目前,黄酮类抗菌化合物主要分为2类:一类是天然提取类黄酮抗菌化合物,即从植物或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提取得到的黄酮抗菌化合物;另一类是化学合成类黄酮抗菌化合物,即黄酮或查尔酮的衍生物.就天然提取和化学合成类黄酮抗菌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广谱模式识别分子Toll-like receptor 2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LR-2(Toll-like receptor 2,TLR-2)是哺乳动物TLRs(Toll-like receptors,TLRs)家族的一员,作为细胞表面的天然受体蛋白,主要参与病原微生物产物的识别及炎症信号传导,介导天然抗感染兔疫;最近又发现其参与机体对非感染因子所致炎性组织损伤的识别。通过对TLR-2参与的识别和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可为深入探讨抵御微生物感染的机制、对自身正常与非正常组织的识别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多种疾病尤其是心力衰竭和卒中时,某一器官血供被阻断后血流再通会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缺血组织再灌注是维系组织生存的必要措施,也会因此通过线粒体产生活性氧簇(ROS)而启动氧化损伤、细胞死亡以及异常的免疫应答过程。尽管已明确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线粒体会产生ROS,但目前普遍认为这是一种非特异性反应。一组英美科学家采用体内代谢产物比较分析方法,出乎意料地发现与缺血再灌注相关的线粒体ROS产生是一条广泛存在的保守代谢通路。他们发现由  相似文献   

12.
染料木素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料木素是大豆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是一种天然的异黄酮.体内外研究发现染料木素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它可以调节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抑制NF.KB和Akt信号转导途径;潜在地抑制血管发生和病灶转移以及对放疗、化疗有增敏作用.本文综述了染料木素在抗肿瘤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由多种病因引起泌尿功能急剧障碍、导致体内代谢产物潴留、水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危重病理过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机体在感染、炎症、创伤、休克及大手术等多种严重致病因素作用24h后,同时或序贯性地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徐浩  崔立然  张玲 《解剖学报》2012,43(3):412-416
目的 探讨甲醛暴露人群对机体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技术,对甲醛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尿液样品进行检测,建立尿液代谢轮廓图,并进一步借助非监督模式的主成分分析(PCA),从体内微观角度证明了甲醛对机体整体代谢网络的干扰。 结果 建立了甲醛职业接触者尿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UPLC-Q-TOF/MS测定方法,确定甲醛职业接触与未接触者尿液代谢轮廓图的差异;明确了表征甲醛对机体损伤的内源性生物标志物。结论 从生物体内整体代谢方面说明了甲醛对职业接触者的毒性危害。  相似文献   

15.
文题释义: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是还原糖(如葡萄糖)和某些代谢产物(如甲基已二醛)与蛋白质氨基经过非酶促反应生成的多种化合物,可以积聚在骨组织中,影响骨组织的结构和力学性能,导致骨强度显著下降。 骨胶原交联:骨胶原分子交联包括有利的酶催化交联(即未成熟的二价交联、成熟的三价交联)和不利的非酶催化交联。在骨组织发育过程中,胶原分子在酶催化的情况下,形成不成熟的二价交联,其中一部分二价交联进一步成熟形成三价交联;而在无酶催化情况下交联反应可形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背景:随着骨组织工程学的研究和发展,发现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可以在骨组织中积累,影响骨骼的结构及生物力学性能。目前许多研究发现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通过特殊的作用机制后能够引起以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细胞为主的骨组织细胞发生病理改变,导致骨重建失衡,骨骼强度下降,骨折发生率增加。 目的:综述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骨骼生物力学的影响以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对骨组织细胞的作用机制。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5年1月至 2019年 7 月在PubMed、Web of Science 和 Medline数据库发表的有关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对骨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的文章,检索结果限于英文文献。 结果与结论:最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4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骨胶原交联的影响,使得骨强度显著下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通过使骨组织细胞发生病理机制改变影响骨代谢,使得骨组织细胞发生本质改变。最终导致骨代谢平衡紊乱,骨骼脆性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骨代谢相关的细胞活力改变有着直接关系,但具体相关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而这种特殊机制的改变在今后有可能为骨质疏松症提供独特的病理机制、诊断思维和相关治疗及预防策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次生代谢的概念最早于1891年由Kossel明确提出,它是相对于初生代谢或基本代谢而言的。植物的次生代谢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提高自身保护和生存竞争能力、协调与环境关系中充当着重要角色。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多数是其次生代谢物,特别是一些微量成分往往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和药理活性,如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炎、平喘、扩张血管、强心、抗癌等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过敏、抗炎、抗氧化、抗癌、抗艾滋病等多种生理活性及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7.
α—TCP骨水化产物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α-磷酸三钙(α-TCP)骨水泥具有水化硬化特性,在特定条件下,其水化产物为羟基磷灰石(HAP)。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对照材料,通过体外实验、动物实验,结合SEM观察,表明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在动物体内可继续水化硬化,形成蜂窝状结构;动物骨组织可逐渐长入蜂窝状结构中,形成牢固结合。  相似文献   

18.
α-TCP骨水泥水化产物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α-磷酸三钙(α-TCP)骨水泥具有水化硬化特性,在特定条件下,其水化产物为羟基磷灰石(HAP)。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对照材料,通过体外实验、动物实验,结合SEM观察,表明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在动物体内可继续水化硬化,形成蜂窝状结构;动物骨组织可逐渐长入蜂窝状结构中,形成牢固结合  相似文献   

19.
<正>糖基化是生物体中重要的生化反应,它可发生于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的糖基化~([1]);也可发生于小分子化合物,如各种天然产物苷元的糖基化~([2])。执行化合物糖基化反应的催化酶为糖基转移酶。糖基转移酶的底物分为糖基受体和糖基供体。糖基受体可以为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还可以为小分子化合物如各种植物或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3-5])。糖基受体通常含一些活性基团,如羟基、氨基、羧  相似文献   

20.
乙二醇法复制肾结石模型给药途径和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乙二醇法是在动物身上复制泌尿系统结石模型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新药评审中规定选用的方法之一[1]。该方法的原理是在草酸代谢通路上加大中间代谢产物乙二醇的量,导致动物体内草酸含量增加而形成草酸钙结石[2]。因此法操作简单,成石率高,已被广泛应用于防治泌尿系结石药物的药理学、药效学研究。常用的乙二醇法复制肾结石模型的给药途径有3种:(1)将乙二醇加入动物饮水中自由摄取;(2)将乙二醇加入动物饲料中自由摄取;(3)将乙二醇按动物体重灌胃。由于(2)需制作特殊饲料操作起来较麻烦,为达到满意的成石率,选择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