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王付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9):1682-1682
《伤寒论》究竟有多少方剂?至今尚未有准确数字,目前,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识是从高保衡等人于《伤寒论序》文中所言"除重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一种认识是从朱肱于《类证活人书》卷十二中所言:"张仲景伤寒方一百一十三首".在中医药高等院校五版《伤寒论讲义》教材中其方剂索引数目是114方(缺文蛤散);且在六版《伤寒论选读》教材方剂索引数目则是113方(少土瓜根汁方与猪胆汁方),而数版本《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等教材则大多认为《伤寒论》方剂是113方,笔者对此作了认真地仔细地统计,则发现《伤寒论》方剂既不是112方,也不是113方,更不是114方,而是115方,为了纠正以往对《伤寒论》方剂数目的不准确认识,特将《伤寒论》方剂例举于此.  相似文献   

2.
经方一词虽源自后汉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但后世所称经方多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方剂。《伤寒论》载方112首,《金匮要略》载方253首(含附方28首),去除重复方剂29首,两书共载方336首。  相似文献   

3.
孙思邈《千金要方》集我国唐代及以前医学成就之大成,收录了丰富的方剂,该书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千金要方》现存两个重要版本,一是现存之通行本《备急千金要方》,为北宋校正医书局于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刊定,另一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从日本回传的《新雕孙真人千金方》。经考,《新雕孙真人千金方》更接近孙思邈原著原貌。本文从方剂的药味的角度,通过对两版本方剂作初步的对比探析,全面了解宋人对《千金要方》方剂药味的改动及药味改动所依据的医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医方剂,源远流长,然汉以前医方,所存甚少,今存医方中已臻完备者,唯张仲景《伤寒》与《金匮》方,以下仅就张仲景方对方剂学的贡献,略陈管见。 《伤寒》、《金匮》方的渊源 方剂之学,古有“伊尹为汤液”之说,而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中的方剂分类方法至今未得到全面的认识,然而其内容实则非常丰富。金代成无己所谓"七方"之说,其最早记载就在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之中。这种七方分类法从此之后却并未见使用。文中通过辨疑释难,不再将奇方与偶方置于方制理论的层面进行认识,而是以奇方与偶方的分类为例,分析《黄帝内经》中的方剂分类理论,提出《黄帝内经》中存在方剂阴阳分类法的观点。将方剂按照其药味数量之单骈、作用力之峻缓分为阴阳相对的两类,可以重新审视现有的方剂分类理论,以提供中医方剂研究的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明代方剂学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皆超过前代,不仅出现了我国古代载方最多的方书——《普济方》及方剂学专著《医方考》,而且在方剂命名、方剂分类、制方理论、通治方、方剂加减化裁、新方创制与剂型等方面,均有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7.
疼痛作为人类最敏感的疾病,是中医学长期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在古代,方剂是治疗疼痛最常用的方法。选取《伤寒论》、《金匮要略》、《肘后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六部古代医方书中主治出现疼痛的方剂1556首,运用复杂网络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汉唐止痛方剂的核心药物,药物配伍规律以及用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汉唐时期止痛类方剂核心用药主要为温经活血、通络止痛为主。  相似文献   

8.
方剂辨证,渊源甚远,汉代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以病名方,以方识病;《内经》十三方,亦以病命方,如血枯方,即治血枯证的方剂,皆为方剂辨证之雏形。方剂辨证,就是根据方剂的主治病证与主治立法,对病证进行分析,并使之符合某一方证的辨证方法。如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柴胡汤证等等。方剂辨证的方剂必需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很高的临床价值,必须得到医界公认,必须是古今的名方、效方、良方。由于方剂辨证的特点,它与中成药的组方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备急千金要方》中含附子方剂的记载,探讨孙思邈对附子的应用规律。方法对《备急千金要方》中311条使用附子的方剂进行统计整理,从孙思邈应用含附子方剂治疗疾病的种类、与附子配伍药物分类、附子用法用量、方剂剂型与药味组成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备急千金要方》中收载的311首含附子的方剂治疗疾病种类丰富含妇人诸病、七窍病、诸风、各类脏腑疾病等。与附子配伍频次排名前20味的药材包括补虚药、温里药、解表药等九类药物。内服方剂占总方剂数的86%,方剂剂型集中在丸剂、散剂、汤剂,方剂药味组成以复方为主有306首,占总方数的98%。结论《备急千金要方》中附子应用普遍,治疗疾病种类多样,其独特的用药方式值得我们去深入分析与学习。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方按治法分类的演变及对现代方剂分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治法分类,即以治法为纲对《伤寒论》方进行分类,这是古今诸多《伤寒论》方分类法中较为重要的一种,也是方剂分类中最常用的分类法.现代方剂学分类主要是按照治法分类,如发表剂、攻里剂、温里剂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张仲景类方的影响,张仲景方实赅八法,故探讨其方的分类特点,对于研究张仲景制方规律及对后世方剂分类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外台秘要方》对中医方剂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焘的《外台秘要方》是一部既有文献价值又有重要的临床实用意义的大型古代方书。《外台秘要方》在以病统方的方剂分类法、方剂命名规律、方剂剂型方面留下了丰富渊博的方剂学资料;《外台秘要方》记载的煎煮方法、服药反应和服药禁忌又体现了其方剂知识的严谨性、实用性;最后给后人遣方用药以启迪即以病为纲随证施方、临证化裁灵活多变以及用药施方的整体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丁培杰  年莉 《天津中医药》2007,24(6):499-500
从《小品方》的方剂组成、治法、剂型及煎制、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小品方》的方剂学成就。《小品方》组方简单,加减化裁灵活,已经初具方剂学治法体系,体现了"八法"的治疗原则,同对剂型多样,重视煎制法对方剂疗效的影响,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3.
引方注明出处,可便于学习和检索。有些方剂方名虽同,但方中药味不尽相同。尤其历代度量衡不同,查明方剂出处,对剂量的临床应用殊为重要。目前,有些中医书籍对于引用的古代方剂,所注释的出处颇不一致。如用于血滞经闭的活血行瘀妇科名方“牛膝散”,全国中等卫生学校试用教材《中药学》,注明出自《妇人良方》;山东中医学院主编的《中药方剂学》,注明出自《证治准绳》;而《简明中医辞典》,又  相似文献   

14.
正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14种医书中,计有方剂学的著作有4种,分别为《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以《五十二病方》为主的马王堆医书,记载了当时方剂按疾病分类、方剂组成、制剂、煎服法、用法、禁忌以及方剂所反映的治法治则、复方配伍、辨证论治等内容,已初步具备了方剂学"理、法、方、药"的构成要素,可以代表西汉以前我国方剂学的成就和水平~([1-3])。《五十二病方》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王付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82-1683
《伤寒论》究竟有多少方剂?至今尚未有准确数字。目前,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识是从高保衡等人于《伤寒论序》文中所言“除重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一种认识是从朱肱于《类证活人书》卷十二中所言:“张仲景伤寒方一百一十三首”。在中医药高等院校五版《伤寒论讲义》教材中其方剂索引数目是114方《缺文蛤散》;且在六版《伤寒论选读》教材方剂索引数目则是113方(少土瓜根  相似文献   

16.
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金匮要略心典·徐序》:"惟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惟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通常所说经方,多为此指.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虽然经过了2000多年的发展,但是在当代临床应用中仍然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经方...  相似文献   

17.
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的辛温解表类方剂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对辛温解表方中"方-药-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进而辛温解表方的主要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18.
符强  顾皓雯  周璇 《国医论坛》2019,34(6):17-19
柯韵伯所著《伤寒附翼》对经方的研究颇为深入,通过梳理分析,总结出其具有五大特色,即制方大法,参合经气理论;方剂分类,俱以六经为纲;方剂功用,强调相互比较;方药解析,注重形色气味;方剂应用,重视方证相应。挖掘其经方研究特色,对《伤寒论》及经方的应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钱超尘 《西部中医药》2012,25(11):46-50
通检《辅行诀》全卷方剂数凡五十六首,其中共引用《伤寒杂病论》方二十二首。所引诸方,药味略有加减,为六朝医家运用仲景方剂正常现象,今世犹然。谨对二十二首方剂加以列举,并对《伤寒杂病论》以《汤液经法》为勤求博采之书略加考证。  相似文献   

20.
杨义靖 《中医正骨》1995,7(5):42-42
试论张仲景治马坠及一切筋骨损伤方的学术价值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医院(545001)杨义靖《金匮要略·杂疗方》记载了一张骨伤科方剂,即"治马坠及一切筋骨损伤方",这是《金匮要略》中涉及骨伤科的唯一方剂。过去,对《金匮要略》的研究,一直偏重于前22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