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24h动态血压(ABPM)与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了70例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24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昼夜节律消失(P<0.01).昼夜节律消失或减弱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进行ABPM监测,可作为对靶器官损伤的预报因子,可了解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在临床降压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减少血压昼夜变异幅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24h动态血压(ABPM)与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了70例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24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昼夜节律消失(P<0.01).昼夜节律消失或减弱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进行ABPM监测,可作为对靶器官损伤的预报因子,可了解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变化,在临床降压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减少血压昼夜变异幅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依据有无冠心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特点。结果在22:00-6:00,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个时段伴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晨峰出现频率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受到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的直接影响,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明显,晨峰增加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24h血压昼夜变化、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将168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单纯收缩压增高(SH)和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增高(DH)两组,治疗药物分为长效和短效,在治疗开始和治疗2个月后做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对两组患者的24h动态血压波动曲线的变化进行总结,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H组患者与SH组比较,24h血压波动曲线的昼夜节律变化、靶器官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组应用长、短效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均不理想;SH组患者经过长效药物治疗,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比短效药物治疗组低(P<0.05),24h血压变化曲线大部分可以恢复昼夜节律,血压负荷明显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少见.结论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血压波动曲线的变化规律,对指导患者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异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对100例高血压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24h平均血压、日间和夜间血压及血压的昼夜节律进行观察,并与100例单纯高血压病(暂未出现脑卒中)患者进行对照。结果高血压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夜间血压水平有显著升高,而24h平均血压、日间血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血压昼夜节律状况、夜间血压水平,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起重要作用;②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预后及指导临床用药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志峰  王霞  张晓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211-5212,5215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后的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鼻饲与口服氨氯地平对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鼻饲氨氯地平组(A组)和口服氨氯地平组(B组)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变异性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两组间治疗后的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外科手术后须鼻饲的EH患者,在稳定降压的同时可显著降低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监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临床意义。方法 4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49例血压正常的老年人作为观察组。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监测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压(MBP)。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24h平均值、白天平均值及夜晚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张压24h平均值、白天平均值和夜晚平均值相近且两组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变小或消失;对照组患者昼夜节律正常。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征为单纯收缩压增高,血压昼夜节律变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4~12月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378人,分为MAU阳性组和MAU阴性组。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完备并监测24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间血压变异参数的变化。结果 MAU组的高血压病程长于NMAU组(P﹤0.01),MAU组的诊室收缩压、诊室舒张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均高于NMAU组(P﹤0.01);而肾小球滤过率却降低(P﹤0.05)。两组之间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肾小球滤过率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参数、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24h血压昼夜变化、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68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单纯收缩压增高(SH)和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增高(DH)两组,治疗药物分为长效和短效,在治疗开始和治疗2个月后做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对两组患者的24h动态血压波动曲线的变化进行总结,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H组患者与SH组比较,24h血压波动曲线的昼夜节律变化、靶器官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组应用长、短效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均不理想;SH组患者经过长效药物治疗,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比短效药物治疗组低(P〈0.05),24h血压变化曲线大部分可以恢复昼夜节律,血压负荷明显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少见。结论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血压波动曲线的变化规律,对指导患者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昼夜节律与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及其与左心室肥大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24ABPM)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50例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40例;另选血压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 riess法测NO,用放射免疫法测ET;采用PH ILIPS HD I 5000型彩色多普勒仪测定三组受试者的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重量(LVM),以>215 g为左心室肥大的诊断标准。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比较,ET、IVS、LVPW、LVDd、和LVM均显著增高,NO、ET、NO/ET明显降低(P<0.05)。夜间血压下降率与NO、NO/ET呈正相关(r=0.467,0.267,0.713,P<0.05),与ET、IVS、LVPW、LVDd和LVM呈负相关(r=-0.761~-0.264,P<0.05)。结论NO和ET水平可能参与昼夜血压节律的调节,ET升高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有关,并加重左心室肥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缬沙坦、氨氯地平、美托洛尔3种降压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湖北省大7台市中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氨氯地平组、美托洛尔组,每组各50例。动态血压监测(ABPM)收集血压和BPV数据。结果缬沙坦、氨氯地平可以显著降低大多数时段的BPV,缬沙坦降幅最明显。氨氯地平能降低日间舒张压BPV,优于其他药物。美托洛尔只能降低夜间BPV,对其余时段反而有升高作用。结论理想的降压方案需要关注BPV的影响。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BPV。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血压变化状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MOBIL-O-Grap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组)和3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DM组)患者24小时血压,比较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结果:24hSBP、24hDBP、dSBP、dDBP、白天血压负荷值无差异(P〉0.05),nSBP、nDBP、夜间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存在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血压升高,夜间负荷值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常用短效抗高血压药物硝苯地平和中效抗高血压药物硝苯地平控释片在降压的同时对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例,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分别于用药前和服用硝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后动态监测血压,观察BPV。同时选取正常对照组25例。结果(1)高血压组BPV较对照组明显增大,且随血压升高的严重程度BPV增大明显(P<0.05)。(2)服用硝苯地平时24hBPV、昼间BPV(dBPV)和夜间BPV(nBPV)与用药前比较明显增加(P<0.05),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后其BPV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在降压治疗时增加BPV,硝苯地平控释片在降压治疗时对BPV影响不大;硝苯地平控释片在降压治疗方面优于硝苯地平。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心率变异减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2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心率变异(HRV)减低之间的关系。方法:按WH标准选择高血压病患者70例,同期分别作动态血压监测及动态心电图HRV分析。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A组)较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级(B组)夜间收缩压(SBP)、夜间舒张压(DBP)、24h平均SBP、24h平均DBP分别增高15mmg(P〈0.01)、6mmHg(P〈0.01)、8mmHg(P〈0.01)、6mmHg(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重和肥胖高血压病患者与血压变异性关系。方法 19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采用24h动态血压检测方法探讨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的特征。结果 BMI增加血压负荷和血压变异性指数均增加,与正常组相比超重组和肥胖组夜间收缩压变异(nSBPSD)增加14.10%。夜间舒张压变异(nDBPSD)增加13.15%。夜间平均动脉压变异(nMAPSD)增加15.92%。肥胖组增加更明显,分别为20.06%,17.92%,21.63%;但这种血压变异性的差异仅表现在男性。结论 超重和肥胖的高血压病患者不仅加重血压负荷,而且使血压变异性增加;这种血压变异性增加只见于男性病人,且出现在夜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 根据颅脑MRI的结果,将160例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96例和单纯性高血压组64例,监测24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V)、24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V)、白昼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V)、白昼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V)、晨峰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结果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24 h SBPV、dSBPV、nSBPV、24 h DBPV、dDBPV、nDBPV均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0.15±0.03比0.11±0.02、0.14±0.02比0.10±0.03、0.14±0.03比0.10±0.08、0.13±0.08比0.11±0.04、0.14±0.02比0.11±0.07、0.14±0.05比0.09±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晨峰收缩压-SD、晨峰舒张压-SD、晨峰收缩压-CV、晨峰舒张压-CV均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15.37±4.55) mmHg(1 mmHg=0.133 kPa)比(13.53±2.26) mmHg、(13.64±4.95) mmHg比(9.80±3.46) mmHg、0.141±0.048比0.113±0.037、0.145±0.056比0.105±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BPV水平,尤其是晨峰BPV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BPV增大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简易智能心率血压监测仪在老年难治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对血压控制效果的作用.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收的90例老年难治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实施随机固定某时段监测,观察组采用简易智能心率血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与动态血压监测参数: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75例高血压病人,平均年龄63±8岁.动态测定24h血压;超声心动图测室间膈、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直径,并按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LVMI的结果分为LVH组和无LVH组.结果动态血压变异系数:24h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在LVH组(0.0830±0.0076,0.1149±0.2537)明显低于无LVH组(0.2677 0.1524,0.3573 0.3667)(P<0.01);LVH组的LVMI 分别与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呈负相关.结论伴LVH的EH患者心血管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失衡;BPV可能对EH患者靶器官损害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期饮酒对男性高血压患者药物降压疗效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91例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饮酒情况分为饮酒组45例、戒酒组15例和不饮酒组31例。缬沙坦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动态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前饮酒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收缩压负荷高于不饮酒组(P〈0.05~0.01),治疗后各组血压均有显著降低(P〈0.001),但饮酒组夜间血压下降幅度低于不饮酒组,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收缩压负荷高于戒酒组(P〈0.05~0.01)。治疗后饮酒组非杓型血压比例减少(P〈0.05),人均缬沙坦和双氢克尿噻用量大于戒酒组和不饮酒组(P〈0.05~0.01)。结论长期饮酒可使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增加,降低疗效,增加药量,因此应加强高血压患者健康宣教,限制酒精的摄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