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DWI对急性脑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对临床症状出现后24小时内行DWI检查的20例脑出血患者的DWI及ADC图进行分析。结果20例急性脑出血中,在DWI上12例表现为中央低信号,周边不规则高信号;6例表现为中央不均质高信号,周边低信号;2例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在ADC图上15例表现为不均质的低信号,5例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结论结合ADC图,DWI能够对急性脑出血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的MR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4例(男3例,女1例),结合文献综合分析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的MR检查方法及影像表现。4例均平扫后增强,辅以FLAIR及DWI(b=1000)序列扫描。结果 4例病灶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T1WI上表现为较均匀高信号,FLAIR序列像呈高信号,DWI均匀或欠均匀高信号,增强后病灶不强化或周边轻度强化。结论 脑实质内表皮样囊肿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的MR影像特征,MR检查能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陈海燕  陈德 《海南医学》2011,22(17):106-109
目的分析脑出血各期在弥散加权成像(DW1)上的表现及信号特征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对30rain-5d以内临床高度怀疑脑病例进行头部MRj常规序N+DWI扫描,并给予头部CT跟踪检查得到证实,评价DWI在出血各期的信号特征。结果114例急性脑出血中位于脑基底节区壳核42例;丘脑21例;脑叶27例:脑内多发出血并破入脑室6例;小脑6例,脑干12例。DWI在超急性期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急性期为高低混杂信号;亚急性早期为中央低信号,边缘高信号;亚急性晚期表现复杂;慢性期表现主要为低信号。结论DWI对超急性期脑出血诊断准确,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超急性、急性脑出血的敏感度高,特异性不及CT。CT作为诊断超急性脑出血“金标准”的依据,敏感度、特异性高,但对出血周围水肿与各期病理表现仅有密度差异,而无MR信号特征丰富与严谨。  相似文献   

4.
唐贵超  陈希奎  贺君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0):1019-1021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及DWI检查.回顾性分析60例在T2WI、T1WI、DWI、表现弥散系数(ADC)图上信号强度的变化.结果 发病3h内(6例)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2例,等信号4例,T1WI上均为等信号,DWI上均为高信号,ADC图上均为明显低信号;发病4~15 h(30例)在T2WI、DWI上均为稍高到高信号,在T1WI、ADC图上均为低信号;发病16~24 h(12例)T2WI 、DWI上均为高信号,在T1WI上11例为低信号,1例为等低信号,ADC图上,9例为低信号,3例为等低信号;发病24 h上(12例)在T2WI上均为稍高信号;DWI上10例为稍高信号,2例为等信号,T1WI上10例为稍低信号,2例为等低信号,ADC图上,5例为稍低信号,3例为等信号,4例为等低信号.结论 弥散加权成像能早期显示急性脑梗死的病灶,对急性脑梗死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脂肪瘤在CT和MRI的影像表现。方法 对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间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诊断为颅内脂肪瘤的49例患者的MRI和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颅内脂肪瘤MRI为49例,3例多发,其它均为单发;发生部位分别为前纵裂池24例、小脑幕10例、四叠体池6例、侧脑宰后角5例、胼胝体旁3例、环池1例。常规序列:T1WI像病灶呈高信号、略高信号,T2WI像大部分病灶呈高信号,T2dark-fluid像为低信号;DWI序列:DWI(b值=0)像、DWI(b值=1000)像、ADC像病灶大部分为低信号;SWI序列:SWI_mag像、SWI_mip像大部分病灶为低信号,SWI_pha像大部分病灶为高、中心高周边低、高低混杂信号;双排CT及64排CT均为低信号,CT均值分别为为-33±23HU、-59±21HU。结论 颅内脂肪瘤在CT及MRI上影像具有特征性,SWI_mip像结合SWI pha像可能提高颅内脂肪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弥散加权像在超急性脑梗塞和高血压脑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像(DWI)在超急性脑梗塞和高血压脑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11例发病6h内DWI检查的中风患者进行影像分析。结果 DW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7例,高血压脑病3例,两者在DWI上均呈高信号,但在ADC图上分别呈低信号和高信号。结论 DWI诊断超急性脑梗塞和高血压脑病敏感、特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在超急性脑梗死(H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发病6小时内MRI检查的患者进行T1WI、T2WI、FLAIRT、DWI像和ADC图分析。结果: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13例,其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值降低。结论:低场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安全、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8.
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永乾  郭佑民  孙兴旺  张月浪 《医学争鸣》2006,27(18):1711-1713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囊肿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4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其中包括35例原发性肝癌、36例肝血管瘤、33例肝囊肿)进行磁共振DWI,在ADC图上利用Philips公司数据测量软件包直接测量不同b值时肝脏占位性病变的ADC值.结果:原发性肝癌在DWI上大多数表现为混杂信号,实质部分为高信号,坏死囊变部分为低信号,边界非常清楚,随着b值的增加病灶信号稍有下降;肝囊肿在DWI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随着b值的增加病灶的信号明显下降甚至消失;肝血管瘤在DWI上信号大多数表现为均匀的稍高或等信号,随着b值的增加信号强度降低介于肝癌与肝囊肿之间.ADC图上信号强度表现与DWI图正好相反.b值为300,1000和1500 s/mm2时,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ADC值分别为(单位×10-3 mm2/s)1.163±0.206,2.207±0.463,3.522±0.340;0.898±0.155,1.723±0.303,2.885±0.289和0.802±0.140,1.321±0.149,2.332±0.237.经统计学处理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b值下同一种病变的ADC值存在明显差异.b值为1000 s/mm2时,良恶性病变的分界值为1.274×10-3 mm2/s,敏感度96.99%,特异度97.10%;随着b值的增大,病变的ADC值下降,不同病变其ADC值下降的程度不同.结论:依据磁共振弥散成像的DWI图像、ADC值及其变化规律,能比较准确的判断肝脏占位病变的性质,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原发恶性淋巴瘤与脑转移瘤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影像学特征,分析ADC值、rADC值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多发性脑原发恶性淋巴瘤14例和脑转移瘤17例,观察其常规MRI表现和DWI表现,同时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和r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发性脑原发恶性淋巴瘤14例35个病灶中,DWI图像上25个病灶呈高信号,8个病灶表现为稍高信号,2个病灶呈等信号,ADC平均值为(0.60±0.13)×10-3 mm2/s,rADC值为0.95±0.14。脑转移瘤17例选取的52个病灶中,DWI图像上27个病灶呈低信号,14个病灶呈等信号,7个病灶呈稍高信号,4个病灶呈高信号,ADC平均值为(0.80±0.17)×10-3 mm2/s,rADC值为1.15±0.24。两者ADC值(P=0.001)和rADC值(P=0.0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弥散加权成像通过观察DWI图像以及ADC值及rADC值的测定,为多发性脑原发恶性淋巴瘤与脑多发性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可减少诊断误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8例明确为RPES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预后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血压高、视觉障碍,可伴有抽搐、意识障碍.6例核磁共振DWI为低或稍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图高信号,预后良好;2例延误治疗患者DWI高信号,ADC图低信号,预后不良.结论 RPES为临床少见的可逆性神经系统损害疾病.影像上主要表现为后循环区域的异常病灶.以血管源性脑水肿为病理基础,积极治疗后可治愈,治疗不及时,发展为细胞毒性脑水肿,影像上表现为DWI高信号,ADC图低信号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癌化疗前后MRI影像学变化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经临床病理确诊为宫颈癌患者57例,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化疗前和化疗2个周期后行MR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果化疗前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对应ADC图像以蓝绿色区域为主;化疗后,11例病灶无残留,DWI低信号,对应ADC图蓝色区域减少;36例肿瘤缩小,DWI高信号,ADC图以绿色或浅绿色为主;9例DWI和ADC图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有效组化疗后ADC值显著高于无效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亚型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结论 DWI及ADC值可预测宫颈癌肿瘤化疗效果,但影像学无显著变化者会伴随出现负面情绪,需给予积极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11-113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2例患者均行CT、MRI平扫及DWI检查,其中2例患者行MR增强检查。结果 MR及CT显示双侧顶枕叶9例、基底节区3例、额颞叶2例、小脑2例、丘脑1例、胼胝体1例及脑干1例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或低密度影,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内。MR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2例增强后病变未见强化,12例患者高b值DWI均呈等信号,相应ADC图呈高信号。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复查MRI,病灶逐渐缩小、消失,临床症状好转。结论 DWI能明确PRES早期病变为血管源性水肿,DWI并结合常规MR对PRES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患者治疗后影像学评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发病6h内的临床疑似脑梗死病例128例,在CT排除急性脑出血后均进行常规MRI扫描及DWI扫描,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2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病人DWI全部显示为高信号,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上显示为低信号,检出率为100%;49例曾有脑梗死病史者MRI常规序列只发现陈旧性梗死灶,而DWI检查发现有新梗死灶;DWI的全方向比单方向对显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梗死灶更清楚。结论磁共振DWI是目前能够最早显示超急性脑梗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脊髓 损伤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脊髓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急性脊髓损伤患者16例均在遭受外伤72 h内行常规磁共振(MRI)和DWI检查(1.5T MR),DW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DWI(ssh-EPI-DWI)技术。结果:16例患者中,6例常规MRI阴性(未见明确异常征象),10例常规MRI阳性,阳性均显示为脊髓局灶性异常信号。阳性组按照损伤程度和DWI表现不同分为2型。(1)水肿型: 7例,病灶以水肿为主,DWI呈不同程度高信号;(2)混合型∶3例,病灶混合出血与水肿,DWI呈混杂信号。损伤部位较邻近正常部位ADC值有明显减低(t=-7.719, P<0.01)。结论:ssh-EPI-DWI在脊髓外伤的超早期诊断、了解脊髓传导功能的完整性和判断脊髓损伤的程度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任增光  申林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794-1795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常规MRI平扫对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10例(起病至检查前时间〈6 h),急性期25例(7~24 h),亚急性期25例(25~72 h),在ADC图上测量梗死灶ADC平均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区域ADC值,并由此计算相对ADC值,对6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WI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WI全部显示为高信号,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上显示为低信号,检出率100%;7例曾有脑梗死病史,MRI常规序列只发现陈旧性梗死灶,而DWI检查发现有新梗死灶;DWI的全方向比单方向对显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梗死灶更清楚。结论 MRI 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高,明显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16.
王强荣  邹莹  王小平  陈进  夏茜 《海南医学》2014,(19):2849-285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敏感成像(SWI)诊断脑外伤后微病灶的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经临床和影像证实的18例脑外伤后微病灶患者的MRI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进行扩散加权及磁敏感成像检查。结果 18例患者中微梗死5例,脑挫裂伤的微出血17例(其中弥漫性轴索损伤5例);微出血急性期病灶在DWI序列上呈高信号,在ADC图上呈低信号,随后DWI信号降低,ADC信号则相应由低信号转变为高信号,SWI系列上则一直为低信号;微脑梗死病灶在DWI序列上呈高信号,在ADC图上呈低信号,SWI呈稍高信号。结论脑外伤微病灶在DWI及SWI序列上有特征性表现,应作为脑外伤后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常规扫描及DWI诊断小儿自发性脑出血的价值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5月8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儿临床资料,按临床分期包括超急性期15例,急性期20例,亚急性早期16例,亚急性晚期15例,慢性期14例,所有患儿均进行头部常规MRI序列及DWI扫描,并通过头颅CT证实,分析MRI常规扫描及DWI在不同时期自发性脑出血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小儿自发性脑出血不同时期血肿灶T1WI、T2WI信号变化以及对应DWI图像信号改变具有明显的规律,超急性期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或等信号,DWI高信号;急性期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FLAIR低信号,DWI低信号;亚急性早期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或等信号,FLAIR低或等信号,DWI低信号;亚急性晚期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慢性期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高或等信号,FLAIR混杂信号,DWI低信号。慢性期血肿ADC值高于亚急性晚期,亚急性晚期高于亚急性早期,亚急性早期高于急性期,急性期高于超急性期(P<0.05);DWI扫描结果中ADC值鉴别慢性期与亚急性晚期脑出血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高于亚急性晚期与亚急性早期(0.838)、亚急性早期与急性期(0.700)、急性期与超急性期(0.763,P<0.05)。结论不同时期小儿自发性脑出血MRI常规扫描及DWI诊断影像学征象存在差异,DWI在鉴别不同时间脑血肿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磁敏感成像对颅内亚急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亚急性(>8天<4周)颅内出血17例,行头CT检查、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及磁敏感成像(SWI)检查,MRI序列有T1加权成像(T1 WI)、T2加权成像(T2WI)、水抑制成像(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成像(SWI),观察信号变化.结果 17例均为亚急性期小灶出血,临床症状轻微,亚急性期头CT均未见异常,核磁共振成像见短等长混杂T1信号,长短混杂T2信号,FIAIR与T2信号类似,DWI为高低或等低混杂信号,而SWI均为类圆形低信号,偶见中心小等信号区.结论 颅内亚急性期出血的核磁共振表现较为复杂,T1WI与T2WI可以反映脑出血的病理过程,但影像表现较为复杂,有时与占位及特殊感染不易区分,SWI较常规核磁共振信号敏感且特异性强,能发现更多亚临床病灶,因此脑出血亚急性期影像学检查首选SWI成像,SWI成像的应用对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