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严重影响冠心病支架置入患者预后,也是当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管理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一种挑战。尸体解剖和血管内成像为支架内再狭窄的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支架内再狭窄基本的治疗策略包括:球囊血管成形术、斑块切除术、血管内放疗、金属裸支架置入、药物涂层球囊、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患者和病变特点,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的问世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技术突破的历史性转折点。现主要讨论支架内再狭窄的病理生理、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发生冠状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研究显示药物洗脱支架可显著降低再狭窄的发生,改善介入治疗患者的预后,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药物洗脱支架所携带的药物在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同时也抑制了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导致支架置入后血管内皮化延迟,存在着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潜在危险性.我们遇到一例冠状动脉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支架段血管动脉瘤形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CYPHER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YPHER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9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接受了12枚CYPHER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其中右冠状动脉病变4例,前降支病变7例,左旋支病变1例.结果:12处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均成功放置药物支架,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无一例发生再狭窄.结论:CYPHER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因素.方法 2002年9月至2004年5月,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患者入选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再狭窄分为支架内再狭窄和节段内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支架内径狭窄大于50%;节段内再狭窄定义为支架近、远段5 mm内血管内径狭窄大于50%.结果 8例再狭窄患者中,5例是支架近段再狭窄,3例支架内再狭窄(其中2例是由于支架未充分扩张所致).支架置入过程中,5例曾行支架外后扩张,1例未完全覆盖病变.IVUS显示,8例均为局灶性狭窄,无一例弥漫性再狭窄.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狭窄主要与支架外血管损伤及未完全覆盖病变有关,且再狭窄主要发生在支架近段.即使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也较局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对于治疗冠状动脉局限病变的8个月疗效.方法自身冠状动脉首次介入治疗病变(在线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直径≥3.0 mm,长度≤15 mm)的非糖尿病患者入选本研究,148例患者分为药物洗脱支架组(n=81)和金属裸支架组(n=67),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无显著差异.术前、术后和8个月随访时进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并在住院期间,30天和8个月时观察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均为100%.住院期间靶病变重复血管重建率,在药物洗脱支架组和金属裸支架组无显著性差异(1.2%和0%,P=0.36).在术后30天时两组均无支架内血栓形成.8个月随访时,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显示,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药物洗脱支架组明显大于金属裸支架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支架内远期管腔丢失、病变内远期管腔丢失、支架内狭窄直径、病变内狭窄直径药物洗脱支架组明显低于金属裸支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两组支架内再狭窄率(8.64% vs 17.91%,P=0.09)和病变节段再狭窄率(11.11% vs 17.91%,P=0.24)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支架内再狭窄率比数比为0.8985(95%的可信区间0.7887;1.0237).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对于治疗非糖尿病、自身冠状动脉局限病变患者安全有效,两组支架内再狭窄率虽无显著性差异,但药物洗脱支架有降低再狭窄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医学论坛报》31卷10期14版报道(记者吕强)德国Kastrati进行的研究表明,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复发,药物洗脱支架置入优于球囊扩张术。(JAMA2005,293:165)在冠状动脉再损伤中,与裸支架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相比,药物洗脱支架明显降低了再狭窄的危险。但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是否优于球囊扩张术还不十分清楚。该研究目的就是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是否较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更有效,同时比较两种不同的药物洗脱支架(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和紫杉醇洗脱支架)哪种更优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与ACE基因I/D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PCR方法测定ACE基因型。根据血管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病变狭窄≥50%)和无再狭窄组(病变狭窄〈50%)。采用SPSS18.0软件比较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的临床基本特征、冠脉造影资料,以及与ACE基因型的关系。结果此次研究共纳入396名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40例,再狭窄率为10.1%。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的临床基本资料、冠脉造影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狭窄组的ACEDD基因型35.56%、ACEDI基因型16.39%、ACEII基因型3.85%。再狭窄组与ACE基因I/D多态性具有相关性(P〈0.001)。结论冠状动脉内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后支架再狭窄发生与ACEDD基因型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ypherTM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1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共置入CypherTM药物洗脱支架15枚,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介入手术成功率100%,未发生与介入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无一例发生再狭窄。结论西罗莫司(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有很强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预后得到显著改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然而,支架内再狭窄(ISR)仍然是困扰PCI发展的一大难题。虽然药物洗脱支架、抗血小板与抗凝药物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远期预后,但是再狭窄仍具有一定的发生率,而且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处理难度大,严重制约着PCI在临床治疗中的发展。如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才能够进一步改善ISR临床结局,成为每一位介入医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支架内再狭窄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的严重并发症,药物涂层球囊是将球囊成形技术与药物洗脱技术结合,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药物涂层球囊在治疗支架内再狭窄上有其独有的优势和安全性。药物球囊为治疗冠状血管内再狭窄病变提供新的思路,其或可成为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现就药物涂层球囊在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支架植入方式对小血管(血管直径≤2.75 mm)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对69(男51,女18)例患者共111处病变进行治疗,实验组(n=38)直接植入支架64枚(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53枚,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11枚),对照组(n=31)预扩张后植入支架47枚(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41枚,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6枚),两组患者术后即刻行冠脉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最小支架直径及横截面积。术后有胸闷胸痛症状患者即刻行冠脉造影术及IVUS,无症状患者6个月后复查。通过IVUS检测,对两组管腔丢失及支架内再狭窄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支架植入术后即刻最小支架直径实验组为(2.38±0.26)mm,对照组为(2.34±0.24)mm(P>0.05);支架横截面积实验组为(4.5±1.0)mm2,对照组为(4.3±0.9)mm2(P>0.05);6个月随访后复查两组管腔丢失,实验组为(1.44±0.30)mm,对照组为(0.98±0.24)mm(P=0.01);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实验组为15 %;对照组为30%(P<0.05)。结论: 对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直接药物洗脱支架植入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于预扩张后支架植入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在治疗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0例患者共21处再狭窄病变接受DCB治疗,术中即刻成功率95.23%,1处病变在应用DCB治疗后并发夹层并出现TIMI 2级血流,然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所有病例术后随访至今无心绞痛再发,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其中12例患者在术后6~9个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复查时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与术后即刻直径比较,按病变血管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计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B治疗DES支架内再狭窄即刻及短期疗效肯定,可以作为支架内再狭窄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的临床应用被誉为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中的第三个里程碑.与既往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和裸支架植入术(bare stent)相比,药物洗脱支架不仅能防止术后早期血管壁弹性回缩和远期负性重构所造成的再狭窄,而且能显著降低术后平滑肌细胞增殖、新生内膜过度增生而导致的再狭窄.最近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药物洗脱支架能有效降低造影再狭窄及临床再次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我国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引入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主要是美国强生公司Cypher支架和美国波士顿公司Taxus支架),临床疗效良好并呈现取代裸支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C(Cys C)及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冠状动脉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4例患者,均于冠状动脉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且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按复查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47例)及非再狭窄组(477例),统计并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介入靶血管、再狭窄等数据。结果无论是PCI术前、术后以及复查造影时,再狭窄组患者的血清肌酐、血清Cys C水平均高于非再狭窄组(P0.05);GFR均低于非再狭窄组(P0.05);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血清肌酐及血清Cys C水平升高、GFR下降是预测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肾功能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肌酐及Cys C升高、GFR下降是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途径植入Firebird药物支架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经桡动脉途径植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血管再狭窄率.结果 共植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113枚.86例患者住院期间无血栓形成和临床随访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无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安全有效,国产药物支架近期能够有效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  相似文献   

16.
药物洗脱支架能明显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和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虽很低但预后差,是药物洗脱支架的潜在危险,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参照国外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标准 ,对 2 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2 7例患者共 2 8处病变 ,置入 2 8个支架 ,其中 A型病变 14例 ,B1 型病变 10例 ,B2 型病变 4例。置入支架前管腔狭窄程度为 78.2 %± 5 .6% ,支架置入后血管残存狭窄程度为 0 .9%± 1.4% ,支架置入成功率为 10 0 % ,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 1年 ,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正确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 ,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获得较好的近、远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与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资料表明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相比并不引起更多的早、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但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药物洗脱支架明显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和靶病变的再次血运重建率,其有效性仍优于金属裸支架,尤其对于糖尿病等再狭窄高危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支架非常重要。现综述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与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同种药物洗脱支架和不同种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OVI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收集同种和不同种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0项研究,1680名患者,使用Rev Man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检索时间为各大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0月。结果在治疗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时,采用不同药物洗脱支架可降低靶病变血运重建率(OR=0.73,95%CI为0.55~0.96,P=0.02)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OR=0.72,95%CI为0.54~0.96,P=0.03)。两组间的病死率(OR=1.03,95%CI为0.49~2.16,P=0.95)和心肌梗死发生率(OR=0.59,95%CI为0.24~1.41,P=0.23)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再次植入不同药物洗脱支架比植入同种支架更获益。  相似文献   

20.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程,而减少术后再狭窄一直是人们努力的方向。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再狭窄高达39%~67%[1],裸金属支架(bare-metal stent,BMS)置入术后再狭窄可达5%~35%[2],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置入术后再狭窄仍达5%~10%[3]。近些年来出现了预防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新技术—药物洗脱球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