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钙超载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再灌注(I-R)可引起肌膜损伤、Na+/Ca2+交换逆转以及肌(内)质网钙泵(SERCA)含量或活性下降从而导致心肌钙超载.钙超载诱导心肌Calpain活化与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进而引起心肌细胞收缩功能障碍、凋亡甚至坏死.通过抑制Na+/Ca2+交换蛋白、Na+/H+交换蛋白、Calpain活性、...  相似文献   

2.
引言 骨钙素(Osteocalcin)又称骨γ-羧基谷氨酸蛋白(Bone Gla Protein BGP),是Hauschka等10余年前在各种组织中寻找含依赖维生素K的氨基酸,即γ-羧基谷氨酸(Gla)的蛋白时,在骨中发现的。维生素K则是作为使血凝正常的因子而被Dam等早在1934年发现的。多年米,人们并不了解Gla在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中的作用,直到1974年才发现维生素K的分子功能是使凝血酶原分于中的谷氨酸γ-羧化,并证实Gla为凝血酶原与Ca~(++)或与矿化表面如羟磷灰石的结合所必需。这一结果促使人们在Ca~(++)结  相似文献   

3.
“脑溢血”常发生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的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发现.婴儿也会发生“脑溢血”.不过.婴儿“脑溢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K,致使血液中某些依赖维生素K而合成的凝血因子缺乏.导致凝血障碍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出血症又称新生儿自然出血症,是由于体内维生素K缺乏,造成维生素K依赖因子的凝血活力低下所致的自限性出血性疾病.一般为少量或中等量出血,偶见重度消化道或颅内出血者,可致死亡.存活者多有明显后遗症,故如何提高诊断和治疗是关键,力争做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5.
凝血酶原在其N端部分含有多个γ-羧基谷氨酸残基,能与钙结合,为凝血酶原的功能所必需。缺乏维生素K或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时,能抑制肝内依赖维生素K的羧化酶活性,致有异常凝血酶原即γ-去羧基凝血酶原释放入血液中。在正常人的血液是检测不到异常凝血酶原的。作者曾发展了测定凝血酶原的灵敏的放射免疫分析法,并对正常人、应用苄丙酮香豆素(warfarin)治疗的病人以及维生素K缺乏症、急性肝炎、肝硬化等病人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应用苄丙酮香豆素治疗的或维生素K缺乏的病人天然凝血酶原减少,但伴有异常凝血酶原增加,大多数的急性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K缺乏多见于婴幼儿时期[1],成人维生素K缺乏则多见于终末期淤胆性肝病患者。由于胆汁向肠腔内排泄障碍,常引起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不良而导致维生素K缺乏[2]。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维生素K缺乏得以改善,但有胆管并发症者会再次出现。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们共发现肝移植术后因胆管并发症出现严重维生素K缺乏的患者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K与骨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K是维生素K依赖蛋白活化的基础,维生素K依赖蛋白不仅与血液凝固有关,还参与骨代谢,对动脉粥样硬化也有抑制作用。维生素K是维生素K依赖蛋白中的谷氨酸残基转化为γ羧化残基的酶促反应中的主要辅助因子。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和干预性研究发现,维生素K缺乏会导致骨密度的减低和骨折危险性增加。另外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K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原发性以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以用来预防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发生。维生素K与维生素D合用可以显著降低骨丢失,当和激素替代治疗一起给药时,维生素K还具有协同作用。此外,维生素K和骨代谢的其他生化指标联合可能是评价骨代谢的有用的工具,特别是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中。维生素K对骨代谢作用的机制研究表明,给骨质疏松症患者补充维生素K以后,血清中未羧化的骨钙素的量减少;骨保护素的减少被抑制;还有研究表明,上述作用可能是通过类固醇和维生素受体SXR介导。文中概括了维生素K与骨代谢和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以及维生素K作用的可能机制。阐述了维生素K在骨质疏松症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临床几种疾病状态下6种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的含量。证实肝、胆疾病长期联合使用抗生素,采用VK拮抗剂治疗及DIC时可引起继发性依K因子减少,VK治疗有效;而某些血栓症则由于先天性蛋白C、S缺乏所致,VK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I3K是否通过Ca2+-Ca MKⅡ和Ca N信号途径参与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心肌肥大。方法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单个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变化。Lowry法测心肌细胞蛋白含量。计算机图象分析测心肌细胞体积。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细胞Ca MKⅡδB和Ca N蛋白表达。结果 1PI3K阻断剂LY294002(50μmol/L)明显抑制TNF-α(100μg/L)诱导的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P0.01),对正常心肌细胞内Ca2+浓度无明显影响。其抑制程度与LY294002+2-APB(30μmol/L)组相近(P0.05),小于LY294002+ryanodine(50μmol/L)组(P0.05)。2LY294002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心肌细胞蛋白含量的增加及细胞体积的增大;其程度与LY294002+2-APB无统计学差异,但大于单用2-APB组,小于LY294002+ryanodine组(P0.05)。PI3K阻断剂LY294002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心肌细胞Ca MKⅡδB和Ca N表达增加(P0.01),其抑制程度与LY294002+2-APB组相近(P0.05)。结论 PI3K通过作用IP3R使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增加,进而调节心肌细胞内Ca MKⅡδB和Ca N的表达,从而参与TNF-α诱导的心肌肥大。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K是维生素K依赖蛋白活化的基础,维生素K依赖蛋白不仅与血液凝固有关,还参与骨代谢,对动脉粥样硬化也有抑制作用。维生素K是维生素K依赖蛋白中的谷氨酸残基转化为7羧化残基的酶促反应中的主要辅助因子。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和干预性研究发现,维生素K缺乏会导致骨密度的减低和骨折危险性增加。另外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K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原发性以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以用来预防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发生。维生素K与维生素D合用可以显著降低骨丢失,当和激素替代治疗一起给药时,维生素K还具有协同作用。此外,维生素K和骨代谢的其他生化指标联合可能是评价骨代谢的有用的工具,特别是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中。维生素K对骨代谢作用的机制研究表明,给骨质疏松症患者补充维生素K以后,血清中未羧化的骨钙素的量减少;骨保护素的减少被抑制;还有研究表明,上述作用可能是通过类固醇和维生素受体SXR介导。文中概括了维生素K与骨代谢和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以及维生素K作用的可能机制。阐述了维生素K在骨质疏松症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蛋白Z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作为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剂(ZPI)的辅因子,在磷脂和钙离子存在的条件下,能够抑制因子Xa,ZPI也能抑制因子Ⅺa.蛋白Z,ZPI与血栓性疾病中的关系已有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心力衰竭的钙循环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的Ca2+稳态遭到破坏,主要表现为Ca2+瞬变幅度减小,衰减延迟,舒张期[Ca2+]1升高.这些变化同Ca2+调节的细胞膜通道和转运体的表达和功能的改变有关,并导致收缩功能障碍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治疗时需整体考虑细胞内的钙离子变化和兴奋-收缩耦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营养物质进入β细胞后在线粒体代谢产生ATP ,细胞内ATP ADP比例升高 ,导致ATP敏感的K+ 通道关闭 ,Ca2 + 通道开放 ,在ATP的存在下 ,Ca2 + 刺激胰岛素颗粒胞吐。另外 ,在K+ 通道开放的情况下 ,线粒体内琥珀酸代谢加强 ,刺激呼吸链 ,导致细胞膜的超极化 ,促进线粒体摄取Ca2 + ,线粒体内Ca2 + 浓度升高后以正反馈的方式刺激三羧酸循环 ,产生线粒体因子刺激胰岛素胞吐。呼吸链复合物中部分多肽亚基由线粒体DNA编码 ,线粒体DNA异常将导致胰岛素分泌受损 ,引发糖尿病。因此 ,线粒体在 β细胞胰岛素分泌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源性羟自由基诱导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 Fe SO4 / H2 O2 产生系统 ,羟自由基诱导心肌细胞损伤 ,观察乳鼠心肌细胞内 Na+、K+ - ATP酶 ,Ca2 +、Mg2 + - ATP酶和丙二醛 (MDA)含量及其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 (L DH)与一氧化氮 (NO)含量变化。结果 心肌细胞中 Na+、K+ - ATP酶 ,Ca2 +、Mg2 + - ATP酶减少 ,MDA含量增加 ,与对照组相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P<0 .0 5 ,P<0 .0 1) ;上清液中 L DH和 NO漏出增加 ,与对照组相比较 ,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羟自由基诱导心肌细胞中 Na+ 、K+ - ATP酶 ,Ca2 + 、Mg2 + - ATP酶减少 ,MDA及其上清液中 L DH和 NO漏出增加。从而揭示外源性羟自由基可能通过增加膜脂质过氧化 ,引起 ATP酶失活及膜结构破坏等 ,是导致心肌细胞死亡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英]/Silberberg SD…//Science.-1999,285.-1859~1860 女性在绝经期前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血液中雌激素的作用。一方面,雌激素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某种受体结合,结合后的复合物改变基因的表达,其结果是保护血管免受损伤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另一方面,雌激素直接作用于血管壁,迅速引起血管扩张。 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有一种可由Ca2+激活的大容量传导K+通道(又称为大K+通道)。它与骨胳肌细胞膜上的K+通道不同,具有很强的传导性,并且二者结构也有差异。它除具有与骨胳肌相同的电压依赖性K+通道(亚单位α)外,还具有肌胳肌K+通道缺乏的亚单位β。亚单位β具有与Ca2+结合部位,所以这种大K+通道受电压和细胞内Ca2+浓度双重调控。亚单位β对大K+通道具有重要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很低Ca2+浓度即可激活大K+通道。Valverde等发现雌激素直接激活这种大K+通道,使Ca2+通道关闭,Ca2+内流停止,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发挥快速调节血管张力的作用,但雌激素不能增强仅由亚单位α构成的K+通道的活性。还发现与血清白蛋白结合的雌激素虽不能穿越细胞膜,仍可激活大K+通道,由此证实雌激素在细胞外发挥作用。雌激素可激活存在于人工重构细胞膜上的大K+通道,说明大K+通道是雌激素的受体。用荧光标记雌激素并与人类胚胎肾脏细胞结合,结果同时具有亚单位α、β的大K+通道发出的荧光远比仅具有亚单位α的普通K+通道明亮。上述研究证实,雌激素与大K+通道的外置位点(即β亚单位)结合,只有当亚单位β存在时才能明显提高通道活性。 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跨膜电压改变的程度决定着平滑肌细胞收缩的程度。当膜内电位升高(去极化)时,电压依赖性的Ca2+通道激活,Ca2+内流,平滑肌细胞收缩。这一过程能够被选择性K+通道的开放所逆转。肌细胞内K+外流的增加使细胞内电压负值上升,使Ca2+通道关闭,肌细胞松弛。大K+通道的开放能够抑制Ca2+通道,并受雌激素的影响。这一发现对于合理设计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新药奠定了基础。 (李玉阳摘 赵子彦校)  相似文献   

16.
小肠切除或空-回肠旁路术后的患者发生钙吸收障碍和骨软化.钙吸收障碍的原因可能包括维生素D缺乏、非可溶性钙盐在肠腔内沉淀、小肠长度减短以及肠粘膜病变等.此类患者常见血浆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低下,表明维生素D缺乏;有报导1,25-二羟基维生素D[1,25(OH)_2D_3]的血浆浓度降低,如用维生素D治疗,可能改善肠钙吸收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心肌细胞内Ca2+超负荷、钙调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r技术测定10例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DHF患者(DHF组)和6例正常对照(对照组)钙调蛋白及其基因的表达.结果DHF组患者心肌细胞内Ca2+含量较对照组高3倍以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肌浆网钙-三磷酸腺苷酶(SR Ca2+-ATPase)和细胞膜L型Ca2+通道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较对照组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肌浆网磷酸受纳蛋白、兰尼碱受体和肌集钙蛋白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SR Ca2+-ATPase蛋白的相对含量较对照组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磷酸受纳蛋白的相对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细胞膜L型Ca2+通道和SRCa2+-ATPase基因表达减低是导致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细胞内Ca2+超负荷和右心室DHF发生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正常血压Wistar-Kyoto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膜腺苷三磷酸酶(Ca2+-ATPase和Na+,K+-ATPase)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组织块种植法培养14周龄Wistar-Kyoto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加入含有1×10-9、1×10-8和1×10-7 mol/L血管紧张素Ⅱ培养液,共同孵育6 h、12 h和24 h.采用生化酶学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膜Ca2+-ATPase、Na+,K+-ATPase活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 低、中浓度血管紧张素Ⅱ(1×10-9和1×10-8 mol/L ) 增加Wistar-Kyoto大鼠 Ca2+-ATPase活性(P<0.05~P<0.01),与干预时间呈正相关(r=0.340, 0.725),24 h达最大值,且上调质膜Ca2+-ATPase 亚型1 mRNA表达 (P<0.05~P<0.01);高浓度 (1×10-7mol/L ) 血管紧张素Ⅱ抑制Ca2+-ATPas活性(P<0.05),与干预时间呈负相关(r=-0.348 ),其24 h效应最强,并下调质膜Ca2+-ATPase 亚型1 mRNA表达 (P<0.05).3种浓度血管紧张素Ⅱ均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Ca2+-ATPase活性(P<0.05~P<0.01),与干预时间呈负相关 (r=-0.346,-0.493,-0.759),24 h抑制最强,并下调质膜Ca2+-ATPase 亚型1 mRNA表达 (P<0.05~ P<0.01).3种浓度(1×10-9、1×10-8和1×10-7 mol/L )血管紧张素Ⅱ依次在24 h、12 h、6 h显著增加Wistar-Kyoto大鼠Na+,K+-ATPase 活性 (P<0.05~P<0.01),且剂量依赖性增加24 h Na+,K+-ATPase活性及上调α1亚单位mRNA 表达 (P<0.05~P<0.01),与干预时间呈正相关(r=0.425,0.645,0.767 ).低、中浓度血管紧张素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Na+,K+-ATPase活性及α1亚单位mRNA 表达均无影响 (均P>0.05);高浓度血管紧张素Ⅱ则抑制Na+,K+-ATPase活性(P<0.01),与干预时间呈负相关(r=-0.589),24 h达最大效应,且下调α1亚单位mRNA 表达(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对正常血压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膜Ca2+-ATPase活性及质膜Ca2+-ATPase 亚型1 mRNA表达有双向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激活Na+,K+-ATPase活性及α1亚单位mRNA表达;抑制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膜Ca2+-ATPase、Na+,K+-ATPase活性及Ca2+-ATPase亚型1、α1亚单位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出血症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而导致体内某些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活性降低的自限性出血性疾病。近年来,由于对初生婴儿出生时常规注射维生素K1,此病发生率已明显下降。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出血症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其病情重,死亡率较高,幸存者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20.
Junctate蛋白是在哺乳动物肌浆网/内质网膜上新发现的一种Ca2+结合蛋白,与兰尼碱受体相关联,是天冬氨酰β-羟化酶基因转录的五个家族成员之一。Junctate蛋白存在于多种细胞中,参与细胞内Ca2+浓度的调节。大量的动物实验观察到,过表达junctate蛋白会导致多种钙调控通道功能异常,持续过表达junctate蛋白还会导致心肌肥大、心律失常、心肌纤维化等病理改变,最终会出现心力衰竭。因此,junctate蛋白在心力衰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现将junctate蛋白在心力衰竭中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