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发伤骨折应用外固定器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38例多发伤骨折患者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应用单臂骨外固定器对四肢骨折进行固定。结果本组死亡1例,其余37例随访6~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发生,肢体无短缩畸形。结论多发伤骨折救治时,在抢救休克和处理威胁生命的脏器伤的同时应采用骨外固定器快捷进行骨折的固定,为早期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外固定架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及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共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及开放性骨折78例,其中肱骨干6例,股骨干15例,胫骨干57例,均采用单边外固定器治疗。术前及术后3d、1、3、6个月时分别拍摄X线平片检查,术后嘱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并在取出外固定后的3、6个月时再次随访。结果72例患者骨折按时愈合,4例有骨缺损二期植骨愈合,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骨折不愈合改用钢板固定并植骨愈合。结论外固定器能有效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及开放性骨折。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良好复位、固定,术后合适的处理并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是取得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09年至今运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病例48例,其中胫骨骨折21例,股骨骨折19例,桡骨骨折2例,肱骨骨折6例。所选取的病例均采用各种不同型号相对应的骨外固定器治疗。结果随访48例行外固定器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术后骨折对位满意,骨折愈合良好,外固定器固定在位,大多数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少数患者因不同原因导致出现了针道感染,骨不连,迟缓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结论随着外固定器等医药材料和生物力学的发展,骨外固定器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评价组合式外固定器应用在复杂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的60例复杂四肢骨折患者(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60例复杂四肢骨折患者均实施组合式外固定器手术治疗,60例复杂四肢骨折患者均随访3个月,分析60例复杂四肢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随访3个月后,60例复杂四肢骨折患者中,有56例患者骨折部位愈合情况良好,有4例患者骨折部位出现延迟愈合,骨折愈合率为100.00%;有2例患者发生针道感染,有1例患者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其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且60例复杂四肢骨折患者比较可得,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复杂四肢骨折采取组合式外固定器手术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骨外固定架固定加简单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本组均为不稳定型骨折,均行切开复位,采用骨外固定架固定加简单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病例随访5~12个月,平均12个月,无骨不愈合发生,无外固定架针孔感染及内固定松动现象,X光片示骨折对位对线愈合满意,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骨外固定架固定加简单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可减少血运破坏,减少骨不连发生,骨折固定稳定,患者可早期活动,减少关节僵硬,是一种灵活、有效甚至是惟一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驻马店骨科医院2010年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52例进行研究,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对本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本组52例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法进行治疗,术后全部如期愈合,随访未发现骨畸形或不连接现象,其中出现3例钉道感染,经过加强护理之后消失,按照四肢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标准进行判断,优良率为100%,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探讨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及护理经验。方法应用骨外固定器对胫腓骨骨折进行固定治疗,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及制定手术后护理计划,根据患者骨折愈合的情况对骨外固定器进行调整,以防止出现断针,针道感染,松动或再骨折。结果 110例患者经过3~10个月的精心治疗,X线复查后,1例患者没有完全愈合,其余患者均骨折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有效率达97.2%。结论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效果良好,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及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防止术后并发症及肢体功能恢复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112-113
目的 评价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7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根据骨折愈合标准,骨折临床愈合并关节功能良好者71例,其中1例发生骨不连,植骨治疗后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5 d.膝关节功能均正常;本组患者有5例出现针孔感染,经换药既应用抗生素后均痊愈;1例发生皮肤坏死,行皮瓣治疗后痊愈;拆除外固定支架时间为4~6个月,平均5个月.结论 术中需仔细认真操作,术后根据复查X线片,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促进骨折生长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杭如群  尹培荣  陈丽霞 《河北医药》2012,34(12):1791-1793
目的 评价短缩截骨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3月至2010年8月对23例四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短缩截骨,钢板或外固定支架加压固定并充分植骨,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肢体外观畸形、膝或肘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8.1个月).3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上肢短缩0.8~1.9 cm(平均1.5 cm);20例下肢骨折患者下肢短缩0.6~2.5 cm(平均2.1 cm).经过平均25个月的临床观察随访,伤病肢体外观无明显畸形,肢体活动功能正常.结论 采用短缩截骨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方法 简便易行,骨折愈合效果良好,一定范围内的截骨不会影响肢体外观和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超踝关节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46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均采用超踝关节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随访观察患者伤口、骨愈合和关节功能。结果46例患者中,发生伤口感染、克氏针外露、创伤性关节炎各1例(各2.2%)。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5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个月,未发生骨不连及骨折畸形愈合。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优28例(60.9%),良13例(28.3%),可5例(10.9%),优良率为89.1%(41/46)。结论应用超踝关节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自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0例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患者,均行空心螺钉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者治疗后均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30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4.9个月,无1例患者发生月骨及舟骨坏死现象。结论给予经舟骨月骨周围骨折脱位患者空心螺钉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组合式骨外固定器治疗C3型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该方法在复杂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夏氏组合式骨外固定器治疗C3型胫腓骨骨折37例,首先行彻底清创术将腓骨骨折复位固定,恢复下肢的长度及力线,然后对胫骨手法整复复位,最后采用夏氏组合式骨外固定器固定。结果37例均获随访,平均36个月,骨折临床愈合平均时间4.5个月。13例针道出现浅层感染,经换药处理后愈合。无其他并发症,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采用组合式骨外固定器治疗C3型胫腓骨骨折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效果肯定独特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特点及经验教训,为临床应用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四肢骨折患者共112例,年龄13 ̄93岁,均为长骨骨折。固定时间最长8个月,最短2个月。结果延迟愈合3例,钉松动2例,无严重感染病例。结论骨外固定器是一种接近微创的骨复位固定技术,属生物学弹性固定,可提供早期关节肌肉功能练习,不会引起骨严重感染,是一种治疗四肢骨折尤其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好方法,在治疗骨不愈合、骨缺损、骨短缩、骨感染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对胫腓骨骨折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重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一期清创复位单臂外固定支架外固定。结果:随访12~30个月,平均21个月,均拔除外固定器,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无针道所致骨感染。结论:本手术方法简捷,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感染率低,功能恢复迅速,对胫腓骨骨折有独特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克氏针髓内闭合复位固定对儿童胫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儿童胫骨骨折患者,其中男女比例为4∶1,单双侧骨折比例为11∶1,年龄跨度4岁(5~9岁),均采用克氏针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12~36个月随访,其中切口并发症,继发骨折移位及内固定失效或断裂的发生率均为0%;60例患者的65处骨折均全部愈合,时间为6~9周不等(平均7.3周);无延迟愈合、骨不连,旋转畸形及下肢短缩或过度生长的发生。结论采用克氏针治疗儿童胫骨中段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治疗不适合内固定应用的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5月至2009年11月,应用外固定器治疗多段骨折3例,Pilon骨折6例,胫骨远段骨不连1例,胫骨骨折感染性不愈合1例,股骨骨折感染性不愈合1例,胫骨近端骨巨细胞瘤病理性骨折1例,必要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7~58个月,平均24.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术后3~14个月,平均6.6个月,有2例延迟愈合。保证了肢体长度的均衡。结论应用外固定器治疗复杂性骨折,避免了内固定治疗的一些缺陷,显示其特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钟辉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483-2485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76例四肢长骨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中145处骨折采用可膨胀髓内钉、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法、钢板内固定法、外固定支架法、人工关节置换等方法进行单独或联合手术治疗。结果76例患者随访6~2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12个月。145处骨折中,骨愈合122处(86.2%),骨不连8处(5.5%),畸形愈合12例(8.3%)。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闭合性骨折(5.5±1.5)个月,开放性骨折(6.8±1.2)个月。可膨胀髓内钉只发生1例畸形愈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只有2例发生骨不连和畸形愈合;其骨不连和畸形愈合的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外固定支架组和钢板内固定组(P〈0.05);外固定支架组骨折愈合率高于钢板内固定组(P〈0.05),但其对邻近关节活动影响远远大于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P〈0.05)。结论四肢长骨多段严重性骨折治疗方法目前无统一标准,手术应根据具体伤情选用不同治疗方法。可膨胀髓内钉以及带锁髓内钉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内固定材料,治疗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值得在四肢长骨多段严重性骨折的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骨愈合加速机制及早期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8月共收治的64例创伤性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早期行内固定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种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比较。结果本组64例患者中,其中34例早期行骨折内固定术,术后1个月复查X线片示有大量骨痂生成,3个月复查无骨折畸形愈合或延迟愈合,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骨痂形成加速.早期内固定可以促进骨折早期愈合,防止畸形愈合或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四肢骨折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对其临床疗效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随访1~5年,55例术后半年骨愈合,24例1年愈合,1例发生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经二次手术骨愈合。病例中出现相关并发症18例。结论在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外固定支架有不可取代的优点,同时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0月~2009年5月使用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2~56岁,平均39.8岁;在影像增强器监视下行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切开复位,复位满意后与肌肉下骨膜外置入LISS钢板,再次确认满意后通过导向器经皮拧入锁定螺钉。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2个月,平均9.4个月。术中均未输血、植骨,术后均未使用石膏外固定。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骨折再移位或成角畸形。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5.8(13~18)周。无一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现象。本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88.6(71~95)分,其中优15例,良6例。各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微创锁定钢板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对骨骼血供影响小,骨折愈合快,固定可靠,术后感染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