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4篇
  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酸外切酶(EXO)1兼有5'端-3'端外切酶及5'端结构特异性内切酶活性[1],属于皮瓣结构特异性内切酶(Rad)2/着色性干皮病(XP)G组蛋白家族的成员。EXO1蛋白具有EXO1a及EXO1b两种异构体,其中EXO1b的C端额外具有48个氨基酸,因而活性明显优于EXO1a[1],但两者的功能并无区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处理对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早老素基因1(APP/PS1)转基因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APP/PS1转基因小鼠分成模型组和实验组,将同窝野生型小鼠作为正常组,每组16只。实验组给予二甲双胍350 mg·kg-1·d-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标准饮用水,连续4个月。用水迷宫实验检测3组小鼠逃生时间,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β淀粉蛋白前体蛋白(APP)、APPβ位点剪切酶1(BACE1)、β羧基末端片段(β-CTF)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β-淀粉样蛋白(Aβ40)和β-淀粉样蛋白42(Aβ42),脑切片荧光染色检测老年斑数量,高尔基染色检测树突棘密度。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于水迷宫实验第6天的逃生时间分别为(30.08±4.26),(54.71±6.58)和(34.56±3.27)s;这3组间树突棘密度分别为(1.68±0.17),(1.05±0.17)和(1.60±0.21)cell·μm-1。模型组和实验组的BAC...  相似文献   
3.
邱俊  易勇  张超  曹鑫意  江竟成  邓青山  罗鹏  王瀚   《四川医学》2022,43(2):145-148
目的评估3D打印个体化穿刺导板辅助经皮微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中的准确性和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3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8例,对照组1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薄层扫描,试验组采用3D打印个体化穿刺导板辅助经皮穿刺,对照组在移动C臂引导下徒手穿刺;记录所有患者穿刺针到位所用时间,术中穿刺针调整次数,术中球囊一次性成梨例数,术中移动C臂照射次数,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BNI分级评分评估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穿刺到位所用时间、术中穿刺针调整次数及术中移动C臂照射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中球囊一次性成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BNI分级标准,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3D打印个体化穿刺导板辅助经皮微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其精确度高,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临床操作更简便、安全,值得向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运动营养在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促进运动后体能恢复和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1-3]。为进一步了解上海市优秀运动员的营养现况,帮助其提高运动成绩,我们课题组对上海市优秀运动员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营养调查,了解其膳食组成、营养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指导运动员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上海市一级优秀运动员,共91名,(男36,女55),包括女子球类(排球、篮球、足球)、男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术前诊断脑胶质瘤相关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脑胶质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和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分为低级别胶质瘤(n=30)和高级别胶质瘤(n=42).比较不同分级患者容积转运参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表观扩散系数(ADC)、MVD.通过ROC分析Ktrans值、Ve、ADC、MVD预测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价值,分析Ktrans值、Ve、ADC与MVD的相关性.结果: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Ktrans值、Ve、MVD显著低于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ADC显著高于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经过ROC分析,Ktrans值、Ve、ADC、MVD预测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8、0.810、0.688、0.665.Ktrans值、Ve与MVD呈现正相关,ADC与MVD呈现负相关.结论:DCE-MRI术前诊断脑胶质瘤相关参数与脑胶质瘤患者MVD和病变恶性程度相关,可为手术实施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RI)各成像序列对胆道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本院情况,抽取109例单纯胆道结石病例的术前超声与MRI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胆道结石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09例胆道系统结石病例中,术中所见24例为胆囊结石,32例为胆总管结石,7例为肝内胆管结石,46例有两个部位以上的结石同时存在。MRI和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7.63%、99.17%、92.98%,94.01%、95.09%和94.73%;MRI和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67%、97.33%、94.52%,76.44%、77.86%和76.71%;MRI 和超声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3.42%、84.82%、85.71%,75.31%、75.91%和75.00%。结论诊断胆道结石时,超声可作为初步筛查方法。与MRI结合才能提高诊断率,后者多序列多方向的成像能力可补充超声不足。在MRI与磁共振胰胆成像(MRCP)的各成像序列中,以T2WI、FIESTA冠位及MRCP原始图像结合观察为优。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研究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上饶市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 50 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5 例。对照组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 行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特异性核基 质蛋白 –1(BLCA–1)、细胞角质蛋白 19 片段(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6、 IL–8 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手术、留置导尿管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膀胱癌可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尿液肿瘤标志物,减轻炎症程度,缩短疗程, 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猪下肢高速三角破片伤后血清生化改变与脏器损伤的特点。方法长白猪12只,体质量(35.5±5.7)kg。用初速为(773.1±12.4)m/s的0.37 g三角破片弹致猪右后肢股骨外侧5 cm处火器伤。观察动物生命体征及伤道情况,于伤前、伤后1、6、24、48 h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渗透压(OSM)值,动物于伤后48 h活杀,行脏器大体和光镜病理观察。结果伤后48 h内动物生命体征较平稳(P>0.05)。伤后1 h血清中ALT、AST、CR、BUN、CK、LDH即出现显著升高(P<0.05),并持续到伤后48 h(P<0.01);血清OSM值进行性降低(P<0.05)。大体病理解剖见66.7%的动物肺出现点片状出血、水肿或不张等,光镜下可见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红细胞、水肿液,肺泡壁破裂等;心、肝、肾、肠道等未见明显器质性病理损伤。结论肢体高速三角破片伤后,可引发明显的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引起全身多种脏器的损害,其中肺是最为敏感的脏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追踪低常远视力飞行学员远视力及屈光动态变化,为招飞体检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空军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入校飞行学员为追踪对象,选择招飞时单眼或双眼0.8≤远视力〈1.0(低常远视力)飞行学员137人172眼为观察组;双眼远视力≥1.0(正常远视力)飞行学员134人268眼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不同时间(招飞时、2009年和2010年)组内及组间远视力和屈光各变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远视力中位数:2009、2010年观察组分别为1.04和0.94,对照组分别为1.24和1.20;远视力达标率:2009、2010年观察组分别为97.67%和97.65%,对照组分别为97.76%和93.56%;远视力变化:2009、2010年观察组分别有83.14%和45.89%由低常转变为正常;对照组远视力≥1.2比例较招飞时分别增加29.47%和8.78%。静态屈光构成:2009、2010年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呈现组内近视和混合性散光比例逐年减少,远视比例稳定;静态屈光超标率:2009、2010年观察组分别为39.53%和28.65%,对照组分别为35.82%和31.72%,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常远视力飞行学员入学2年远视力均较招飞时提高,第一年尤为明显,屈光状态趋于稳定,两组屈光超标比例较高与单一电脑验光存在检测误差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