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应用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检测KRAS、NRAS、PIK3CA及BRAF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6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采用ARMS法检测KRAS、NRAS、PIK3CA及BRAF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KRAS基因突变23例,突变率为38.3%;NRAS基因突变1例,突变率为1.7%;PIK3CA基因突变4例,突变率为6.7%;BRAF基因突变3例,突变率为5%。检出双突变2例,分别为PIK3CA与KRAS突变,PIK3CA与BRAF突变。有淋巴结转移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31)。KRAS、NRAS、PIK3CA、BRAF基因突变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率最高,且多发生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NRAS、PIK3CA、BRAF基因突变率较低。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KRAS、NRAS、PIK3CA、BRAF基因联合检测,为临床个体化靶向治疗提供更准确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组织KRAS、NRAS、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因素及MM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RMS)和免疫组化法对122例结直肠癌石蜡组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NRAS、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8.4%(59/122)、4.1%(5/122)、5.7%(7/122)和5.7%(7/122)。检出KRAS与PIK3CA双突变病例3例,BRAF与PIK3CA双突变1例,未发现BRAF与KRAS或NRAS基因同时突变病例。女性患者KRAS突变率高于男性患者(P0.05),低分化腺癌KRAS突变率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01)。女性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者和MLH1蛋白表达缺失者与男性患者、无淋巴结转移和MLH1表达者比(P0.05),PMS2蛋白表达缺失者比表达者的BRAF突变率更高。黏液腺癌PIK3CA突变率较其他肿瘤组织学类型高(P0.05)。结论该4种基因在结直肠癌的突变率依次为KRAS、 BRAF、PIK3CA、NRAS,不存在4种基因全突变及3种基因突变。BRAF与KRAS、NRAS基因突变存在相互排斥现象。K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MMR蛋白、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结直肠癌组织的临床病理特征,应用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RM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40例结直肠癌组织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MMR蛋白、p53蛋白表达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KRAS、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MMR蛋白、p53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14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检测出KRAS基因突变者64例(45.7%),NRAS基因突变者6例(4.3%),BRAF基因突变者13例(9.3%),PIK3CA基因突变者5例(3.6%)。KRAS/BRAF基因双突变者6例,KRAS/PIK3CA基因双突变者4例,NRAS/KRAS基因双突变者1例。KRAS基因在右半结肠、左半结肠、直肠的突变率分别为54.5%、78.4%、24.2%(P=0.0000),在PMS2缺失者中的突变率显著低于无PMS2缺失者中(0 vs 49.6%,P=0.0043)。高分化腺癌、年龄≤30岁者中PIK3CA基因突变率高于中、低分化腺癌、30~60岁及>60岁者(P<0.05);在p53野生型中PIK3CA的突变率显著高于p53突变型(12.9%vs 0.9%,P=0.0087)。NRAS、BRAF基因突变在不同性别、年龄、直径、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类型、p53突变及MMR蛋白表达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率最高。KRAS、NRAS、PIK3CA与临床病理参数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大鼠肉瘤(RAS)基因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2022年1-12月接受根治手术治疗的35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血液标本、42例非肠癌患者的实体瘤组织和血液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R蛋白表达,一代测序片段分析法检测MSI,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状态,分析MMR蛋白表达、MSI和3种基因突变状态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352例CRC患者肿瘤组织中检出MMR缺陷(dMMR)29例(8.2%),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26例(7.4%),KRAS基因突变161例(45.7%),NRAS基因突变13例(3.7%),BRAF基因突变11例(3.1%)。与dMMR有关因素为低龄、黏液腺癌、原发于右半结肠癌(P<0.05);与MSI-H相关因素包括低龄、肿瘤家族史、原发于右半结肠癌(P<0.05);KRAS和NRAS基因高突变率分别与黏液腺癌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BRAF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65例结直肠癌患者BRAF,KRAS,NRAS和PIK3CA基因突变及其病理特征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的265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法检测BR AF基因(15外显子600密码子),KR AS基因(12,13,61密码子突变),NRAS(2号与3号外显子的12密码子、13密码子与61密码子常见的12个突变位点)及PIK3C A(第9,20外显子)基因的突变状态,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265例患者中存在BRAF基因突变率为6.8%(18/265),KRAS基因突变率为32.1%(85/265),NRAS基因突变率为5.7%(15/265),PIK3CA基因突变率为11.3%(30/265)。NRAS基因和KRAS基因突变与年龄有关(P0.05),与性别、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后复发转移均无关(P0.05);BRAF,PIK3CA基因在原发部位为右半结肠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升高(P0.05),但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后复发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NRAS,PIK3CA基因在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突变率较低。KRAS,NRAS基因突变与年龄相关,BRAF,PIK3CA基因与肿瘤原发部位相关,联合检测这些基因的突变情况可以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状态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嵌套和COLD-PCR的方法分析560例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状态。结果 560例患者K-ras基因总体突变率27.08%,128例血浆标本突变率为0,432例组织标本突变率为27.08%。突变类型包括G12S、G12C、G12D、G12A、G12V、G13R、G13C、G13D、Q61K、Q61L,2种不同K-ras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362例男性患者的突变率为20.44%,包括G12S、G12C、G12D、G12V、G13R、G13C、G13D、Q61K、Q61L;198例女性患者的突变率为21.72%,包括G12S、G12C、G12D、G12A、G12V、G13R、G13D,不同性别间K-ras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2 7)。80例年轻患者的突变率为20%,包括G12S、G12C、G12D、G12V、G13D;127例中年患者的突变率为33.07%,包括G12S、G12D、G12A、G12V、G13R、G13C、G13D、Q61K、Q61L;353例老年患者的突变率为16.71%,包括G12C、G12D、G12V、G13R、G13D,不同年龄间K-ras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5)。结论 560例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为G12D、G12V、G13D,K-ras基因突变在不同标本类型、不同年龄间存在差异,不同性别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 患者血清外泌体KRAS,BRAF,NRAS 和PIK3CA 相关基因位点的突变,分析其与癌组织基因突变的一致性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 年2 月~ 2021 年1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100 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患者血清外泌体,并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WB)法检测外泌体标志物CD63 和TSG101 的蛋白表达;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血清外泌体及手术切除的癌组织中KRAS,BRAF,NRAS 和PIK3CA 基因突变情况,Kappa 一致性检验分析血清外泌体突变与组织突变的一致性,Logistic 单因素回归分析影响一致性的因素。结果 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atlas,TCGA)数据显示,KRAS,BRAF,NRAS 和PIK3CA 的结直肠癌突变率分别为35% ~ 96%,5% ~ 15%,5% ~ 30%和18% ~ 36%,且KRAS 和BRAF 的突变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低存活率有关。血清外泌体中KRAS,BRAF,NRAS 和PIK3CA 的突变率分别为94.00%,11.00%,17.00% 和35.00%;结直肠癌组织KRAS,BRAF,NRAS 和PIK3CA 的突变率分别为34.00%,5.00%,6.00% 和16.00%;血清外泌体中KRAS,BRAF,NRAS 和PIK3CA 的突变率均高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27 ~ 256.250,均P < 0.05)。血清外泌体与组织中KRAS 突变的一致率为40.00%(Kappa值=0.064,P>0.05),BRAF 突变的一致率为99.00%(Kappa 值=0.599,P<0.05),NRAS 突变的一致率为89.00%(Kappa 值=0.475,P<0.05),KRAS 突变的一致率为81.00%(Kappa 值=0.523,P<0.05)。ECOG 评分、转移、临床分期是影响外泌体和组织KRAS,BRAF,NRAS 和PIK3CA 的突变检测一致性的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外泌体KRAS,BRAF,NRAS 和PIK3CA 的突变率高于组织,二者BRAF,NRAS 和PIK3CA 的一致性中等,为外泌体的基因检测指导临床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左右半结肠癌肿瘤组织中KRAS/NRAS/BRAF基因突变状态及错配修复蛋白(MSH2/MSH6/PMS2/MLH1)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4-07—2019-05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结肠癌(CC)肿瘤组织标本8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RAS/NRAS/BRAF基因的体细胞突变热点,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错配修复蛋白(MSH2/MSH6/PMS2/MLH1)的表达,采用SPSS 21. 0统计软件及卡方检验分析左右半结肠与它们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837例标本中结肠癌与年龄、家族史、大体分型、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脉管癌栓和临床分期等无显著性差异;左半结肠中男性415例(66. 1%),女性213例(33. 9%);右半结肠中男性114例(54. 6%),女性95例(45. 5%);左半结肠男性占比显著大于右半结肠,右半结肠女性显著大于左半结肠(χ2=8. 975,P=0. 003);左、右半结肠中5 cm的肿瘤分别为409例(65. 1%)、83(39. 7%),5 cm的肿瘤分别为219例(34. 9%)、126例(60. 3%),具有统计学差异性(χ2=41. 803,P=0. 000);左半结肠神经侵犯明显高于右半结肠(χ2=5. 344,P=0. 027);四种错配修复蛋白(MSH2、MSH6、MLH1、PMS2)的缺失率分别为2. 3%(19/837)、2. 9%(24/837)、6. 1%(51/837)、6. 7%(56/837),其中左半结肠中分别为1. 8%、1. 9%、3. 2%、3. 2%,右半结肠中分别为3. 8%、5. 7%、14. 8%、17. 2%,右半结肠的缺失率高于左半结肠,MSH2蛋白表达中无显著性差异(P0. 05),MSH6、MLH1和PMS2中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 05); KRAS/NRAS/BRAF基因总的突变率为53. 0%,分别为45. 4%(380/837)、4. 5%(38/837)、3. 1%(26/837),左、右半结肠KRAS/NRAS基因状态无显著性差异,右半结肠BRAF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6. 2%vs 2. 1%,χ2=8. 973,P=0. 005)。结论左右半结肠癌患者中KRAS/NRAS/BRAF基因的突变状态和四种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与大部分临床病理指标无关,但是左半结肠癌中男性居多、右半结肠癌女性居多。左半结肠癌更易发生神经侵犯,右半结肠癌患者肿瘤比左半结肠大,MSH6、MLH1和PMS2蛋白以右半结肠癌缺失率高,BRAF突变更多地出现在右半结肠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含有50个基因组合的高通量靶向测序技术检测多种实体肿瘤的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实体肿瘤的基因突变情况,了解实体肿瘤的基因突变图谱,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367例多种类型实体肿瘤样本,采用BES 4000平台检测50个基因状态,分析各种肿瘤中的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367例样本中,64.03%的样本至少存在1种基因的突变;共检测到28种基因突变,突变率从高到低的前9个基因分别为EGFR(32.15%)、TP53(15.53%)、K-ras(8.17%)、c-kit(5.72%)、APC(3.00%)、PTEN(3.00%)、B-raf(2.72%)、ERBB2(2.72%)和PIKC3CA(2.7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突变率最高的基因为EGFR(40.10%),该基因突变在本研究其他恶性实体肿瘤中未被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结直肠癌、胃癌和卵巢癌中均检测到TP53的突变,突变率分别为13.61%、34.38%、33.30%和50.00%。在结直肠癌中突变率最高的基因为K-ras(42.86%),胃肠间质瘤中突变率最高的基因为c-kit(53.13%)。在被检测到突变的样本中,28.97%(68/235)的样本存在基因的共突变,TP53的共突变率最高为16.60%(39/235)。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发生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关,但TP53基因突变在≥58岁患者明显高于58岁患者(P0.00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女性(P0.01)、肺腺癌(P0.001)患者EGFR突变率较高;ERBB2在58岁患者中突变率较高(P=0.001)。结论不同肿瘤中存在不同基因突变图谱,TP53基因突变发生多种实体肿瘤中并且与年龄相关,高通量靶向测序技术可同时检测多种基因的突变情况,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全面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K-ras基因外显子2第12和13密码子点突变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已知K-ras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DLD-1和野生型细胞株HT-29 DNA作为测序模板检验焦磷酸测序法的准确性.对含不同比例(2%、3%、5%、10%、20%、30%和50%)结直肠癌细胞株K-ras基因的DNA混合样本采用焦磷酸测序法进行基因突变率检测,并与Sanger测序结果平行进行Fisher精确检验比较,评价其灵敏度.同时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分析30份临床结直肠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中K-ras基因第12和13密码子突变.结果 当混合已知突变类型的结直肠癌细胞株K-ras基因的DNA样本突变DNA比例在5%和10%浓度时,Sanger测序法检出K-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3.3% (4/12)和58.3% (7/12),焦磷酸测序法分别为91.7%(11/12)和100%( 12/12),且2种方法检出K-ras基因突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用焦磷酸测序法从30例结直肠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检出K-ras基因外显子2第12和13密码子突变10例,均为杂合型突变,突变率为33.3% (10/30).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为G>A转换[50%(5/1O)]和G>T颠换[(30%(3/10)].结论 焦磷酸测序法检测结直肠癌K-ras基因外显子2第12和13密码子突变具有敏感、准确的优点,可用于临床个体化治疗中肿瘤基因突变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抗原(SCC)浓度与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关系,为EGFR基因突变提供可靠的预测指标。方法收集174例肺癌患者术前血清及术后肺癌组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利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RMS)检测肺癌组织EGFR基因突变;分析EGFR突变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肺癌患者EGFR突变的关系。结果 174例肺癌患者中,78例发生突变,其中以19号外显子缺失(19-del)和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为主;女性肺癌患者EGFR突变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χ2=34.027,P=0.000),腺癌患者EGFR突变率显著高于鳞癌患者(χ2=34.027,P=0.002),非吸烟患者EGFR突变率显著高于吸烟患者(χ2=40.397,P=0.000);EGFR野生型肺癌患者血清CYFR21-1、NSE、SCC浓度显著高于EGFR突变者[4.80(2.50,8.30)ng/mL vs.2.50(1.90,4.60)ng/mL,P=0.000;13.05(10.63,18.35)U/L vs.11.00(9.20,13.10)U/L,P=0.010;1.00(0.70,1.58)ng/mL vs.0.70(0.55,1.00)ng/mL,P=0.000]。结论EGFR突变多发生在非吸烟女性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作为EGFR基因突变的预测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情况,为NSCLC患者药物靶向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11月深圳地区3家三级区属医院的103例NSCLC肺癌组织,分别提取DNA,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扩增检测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及2l的突变情况,并统计分析EGFR基因突变率。结果 103例NSCLC患者中EGFR基因总突变率为38.8%(40/103),其中第18、19、20及21外显子突变分别占总突变的2.5%(1/40)、35.0%(14/40)、5.0%(2/40)及57.5%(23/40);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48.7%(37/76),高于非腺癌患者的11.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17,P0.01);不吸烟的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56.1%(32/57),明显高于吸烟患者的17.4%(8/46),差异有统计意义(χ~2=20.195,P0.01);女性患者突变率为52.4%(22/42),高于男性患者的29.5%(18/61),差异有统计意义(χ~2=5.127,P0.05);≤56岁的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39.5%(17/43),56岁的患者为38.3%(2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8,P0.05)。结论深圳地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主要以21外显子为主,其次为19外显子;腺癌、女性及不吸烟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可接受EGFR-TKIs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肿瘤组织中BRAF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Taqman-ARMS方法检测164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肿瘤组织中BRAF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肿瘤组织中BRAF基因总突变率为11.59%(19/164),均为V600E突变,BRAF基因突变在黑色素瘤亚型和临床分期Ⅰ或Ⅱ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BRAF基因存在一定的突变率,且慢性日光损伤型或非慢性日光损伤型及Ⅲ或Ⅳ期恶性黑素瘤BRAF基因突变多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358例肺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的突变情况,为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嵌套和低变性温度下的复合PCR(COLD-PCR)-测序法分析358例肺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状态。结果在358例肺癌患者中,K-ras基因总体突变率为8.10%。94份血浆标本、250份肿瘤组织标本、14份胸腔积液及腹水标本中的突变率分别为2.13%、9.60%、7.14%。突变类型包括G12C、G12D、G12A、G12V、G13D、Q61H,3种不同标本之间K-ras基因的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 8);男性与女性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6.96%、8.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4 0);30~45岁、45~60岁、大于或等于60岁患者中的突变率分别为4.76%、5.34%、9.22%,不同年龄段患者K-ras基因的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 3)。结论肺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为G12C、G12D、G12V、G13D,K-ras基因在不同标本类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之间的突变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的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与KRAS、NRAS、BRAF基因突变、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汕头市中心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CRC的8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4种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MSI状态,KRAS、NRAS、N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MMR蛋白表达、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MMR蛋白表达与KRAS、NRAS和BRAF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并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CRC患者2年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CRC中的MMR蛋白表达总缺失率为12.08%,KRAS基因突变率为42.28%,NRAS基因突变率为2.21%,BRAF基因突变率为6.50%。不同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CEA水平的患者MMR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CA199水平的患者KRAS基因突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进展期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点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Pyrosequencing)的结直肠癌K-ras基因点突变的检测方法,并应用于进展期结直肠癌及其转移灶中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提取116例Ⅳ期结直肠癌及11例转移灶中的DNA,进行PCR扩增后应用Pyrosequencing法检测K-ras基因12及13密码子点突变。结果 116例Ⅳ期结直肠癌中有29例检出K-ras基因点突变,突变率为25.0%,在所有29例突变病例中12密码子点突变率为82.8%(24/29),13密码子点突变率为17.2%(5/29),所有11例转移灶的K-ras基因均与其原发病灶相一致。结论 Pyrosequencing能准确、快速、高通量地进行K-ras基因点突变测定,适合大规模临床标本检测,有利于指导结直肠癌尤其是转移性病变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功能性驱动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淋巴瘤激酶(ALK)、Kirsten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和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基因的突变状况。 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6年6月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及安徽省立医院呼吸科、胸外科、肿瘤科诊治的经病理诊断为NSCLC患者,共203例(其中铜陵市人民医院117例,安徽省立医院86例),收集患者的外科手术肿瘤组织标本和淋巴结活检、肺穿刺活检、气管镜活检和胸腔积液沉渣标本,应用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RMS)进行EGFR、KRAS和BRAF基因突变检测和免疫组化法进行ALK基因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基因的突变率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结果NSCLC患者EGFR、ALK、KRAS和BRAF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51.23%(104/203),4.88%(8/164),10.69%(17/159)和1.26%(2/159)。EGFR基因阳性突变率女性组66.67%(58/87)高于男性组36.21%(42/116),腺癌组48.80%(81/166)高于鳞癌组33.33%(7/21),非吸烟组63.38%(90/142)高于吸烟组16.39%(1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5,113.13,37.69;均P<0.05)。而EGFR基因突变状况与标本来源类型如手术、淋巴结活检、肺穿刺活检、气管镜活检和胸腔积液沉渣标本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ALK基因突变状况与性别、病理类型、吸烟状态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86,0.55;均P>0.05)。KRAS基因突变状况与性别、病理类型、吸烟状态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3,2.13,2.36;均P>0.05)。此外BRAF基因突变均为男性、吸烟患者。检测中发现3例19,21外显子EGFR双突变;1例EGFR和ALK双突变。 结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最高,其次为KRAS、ALK、BRAF基因。EGFR基因突变以女性、不吸烟、腺癌为优势人群,EGFR与ALK双突变可共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K-ras基因突变谱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阐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30例,进行K-ras基因突变检测,分析K-ras基因的突变类型及频率,探讨K-ras基因的突变谱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灶位置、转移位置、病灶形态及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3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者14例,突变率为47%,其中12密码子突变9例,突变率为30%;13密码子突变者5例,突变率为17%。突变表达谱在性别、年龄、原发部位、肝脏转移灶部位、病灶形态、TNM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ras基因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中突变率较高,以12,13号密码子突变最为常见,突变类型及频率在性别、年龄、原发部位、肝脏转移灶部位、病灶形态、TNM分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大肠癌患者手术后门静脉血K-ras、P53基因突变及CEA mRNA表达进行分析,探讨联合检测K-ras、P53基因突变及CEA mRNA表达对大肠癌肝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大肠癌患者45例,取手术后门静脉血标本,用PCR-SSCP方法分别进行K-ras和P53基因突变分析,用RT-PCR方法检测CEA mRNA表达情况,统计联合检测K-ras、P53基因突变及CEA mRNA表达预测大肠癌肝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结果:手术后门静脉血K-ras、P53突变阳性率分别为46.7%(21/45)和48.9%(22/45).手术后门静脉血CEA mRNA表达阳性率为60%(27/45).45例大肠癌患者随访2年后,肝转移14例,其中K-ras、P53基因突变及CEA mRNA表达共阳性6例,共阴性1例,部分阳性7例.统计结果显示大肠癌肝转移率:共阳性组>部分阳性组>共阴性组(x2=7.30,P=0.007).联合检测(当其中一个指标为阳性时,诊断肝转移)敏感性92.9%(13/14);特异性38.7%(12/31);准确性55.6%(25/45);阳性预测值40.6%(13/32);阴性预测值92.3%(12/13),阳性似然比=12.1,阴性似然比=0.08.结论:结肠癌术后门静脉血K-ras基因和P53基因突变及CEA mRNA 表达均有较高的阳性率,联合检测对大肠癌肝转移有理想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某地区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和BRAF基因的突变状态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由某地区30例结直肠癌患者石蜡组织中提取DNA,通过直接测序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RAS基因及BRAF基因突变状态.结果 KRAS基因突变率为43.3%,共发现6种突变类型,主要位于12、13密码子,其中以c.38G>A突变率最高(38.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KRAS突变与年龄或性别无相关性.BRAF基因突变率为0.结论 某地区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高,靶向治疗前进行突变状态检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