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唐山市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的因素,为提高空巢老人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唐山市常住社区的342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得分31.10分±7.68分,影响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婚姻状况、个人月收入、能否承担治疗费用、获得健康知识途径。[结论]应根据老年人的年龄、婚姻状况、月收入等因素建立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保障体系,有针对性地给予空巢老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积极心理体验现状,为社区对空巢老人进行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老年人积极体验调查问卷对温州地区某2个县级地区的4个自然村的500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空巢老人积极体验的总体状况处于中等水平;空巢老人对今后生活的期望、社会支持的满意度及今后自身的期望条目的得分较高;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以往职业及子女探望频率是农村空巢老人积极心理体验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在今后的社区护理干预中,应注意激发空巢老人的积极心理体验,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周建伟  刘芳  黄仁建 《护理研究》2012,26(17):1552-1554
[目的]了解岳阳地区高血压病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F-36)、社会支持量表、一般资料问卷、遵医行为问卷对岳阳地区975名高血压病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生活质量加权平均分为(61.61±19.78)分,一般健康状况得分最低,社会功能得分最高;影响因素按照影响强度大小依次为社会支持、1年内是否因高血压病住院、遵医行为依从性、居住地、年龄、性别、慢性疾病、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血压控制情况。[结论]岳阳地区高血压病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政府、社区工作者和医院志愿者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尤其应重点关注高龄、女性、丧偶、文化程度低、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及农村高血压病空巢老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河北省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FAD)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河北省唐山市、石家庄市、张家口市4 170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影响空巢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功能、子女个数、与子女交流情况、家人督促就医情况。[结论]除空巢老人个人因素外,家庭支持对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要及时关注空巢老人的家庭功能,促进空巢老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杭州市北山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对策。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山社区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121人和非空巢老人160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心理健康自评问卷、社区老年人抑郁筛查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以及经济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巢老人心理健康自评问卷、抑郁情绪总平均分较非空巢老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较非空巢老人低,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较非空巢老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幸福感平均得分较非空巢老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积极关注空巢老人身体健康的同时,应做好心理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社区、社会支持对河北省居家脑卒中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河北省唐山、石家庄、张家口3市抽取的6 173例≥60岁城乡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确诊为脑卒中的老年人856例,以856例脑卒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支持体系对其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居家脑卒中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2.38±6.15)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社区帮助、家庭功能、与子女交流情况、子女安排体检情况可影响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结论]居家脑卒中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有待提高,应重点关注社会、社区及家庭支持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空巢老年人一般资料调查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泉州8个社区的214名空巢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度总分为56.74分±9.56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15.28分±2.39分、21.68分±7.06分、10.52分±2.65分、9.27分±2.77分。多重线性分析显示,生活费主要来源、子女在身边、性别和月平均收入是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不高,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提高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8.
朱晓慧  余昌妹  杨晔琴  潘莹莹  黄蓉 《护理研究》2012,26(14):1264-1266
[目的]分析不同居住方式对失能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影响,为健全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SS)对温州市143位失能空巢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独居组、夫妻同住组、机构养老组3组失能老年人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主观、客观支持及对社会支持利用度评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夫妻同住组得分最高,机构养老组得分最低。[结论]通过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社会支持服务网络,强化家庭照顾功能和弘扬传统孝道文化精神,以提高失能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本社区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及其三个维度(自我满意感、生活满足感、家庭适意感)与性别、年龄、婚姻状态、配偶自理能力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西南大学陈彤设计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调查问卷[1],调查本社区空巢老人98例,男57例,女42例。 结果 空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与性别(P<0.05)、月均可支配资金(P<0.01)及配偶的自理能力(P<0.01)有关;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中,自我完满感与月均可支配资金(P<0.05)及配偶的自理能力(P<0.01)有关;生活满意感与性别(P<0.05)及配偶的自理能力(P<0.01)有关;家庭适意感与月均可支配资金(P<0.05)、婚姻状态(P<0.01)及配偶的自理能力(P<0.01)有关。结论 明确本社区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及三个维度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社区老年居民的幸福需求,更好的为提高社区护理质量和空巢老人的生存质量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温州市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温州市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温州市12个社区314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形式、月经济收入和空巢年限对空巢老人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有影响;男性较女性易获得客观支持;患疾病种数对空巢老人主观支持有影响;负性经历对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有影响。结论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根据空巢老人的具体情况给予社会支持,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生活环境下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心理状况的差异性。[方法]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内科住院病人、敬老院及某社区老年人共计300例老年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不同生活环境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存在差异,敬老院老人心理状况以抑郁最严重;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社区老人多数受人际关系敏感度的影响。影响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有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子女关系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等。[结论]不同环境下老年人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活质量和心理问题。宣传和教育老年人自我宽慰和调适,寻找精神寄托,丰富娱乐生活,同时呼吁社会增加对老年人的关爱,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改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生活环境下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心理状况的差异性。[方法]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内科住院病人、敬老院及某社区老年人共计300例老年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不同生活环境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存在差异,敬老院老人心理状况以抑郁最严重;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社区老人多数受人际关系敏感度的影响。影响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有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子女关系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等。[结论]不同环境下老年人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活质量和心理问题。宣传和教育老年人自我宽慰和调适,寻找精神寄托,丰富娱乐生活,同时呼吁社会增加对老年人的关爱,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改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城乡结合部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价值、自我护理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咸宁市7个城乡结合部社区养老机构280名老年人进行健康价值和自我护理能力调查。[结果]老年人健康价值总分为(7.45±1.45)分,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00.25±22.56)分,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收入状况的老年人健康价值得分及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价值相关(r=0.52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健康价值、婚姻状况和年龄是自我护理能力的预测因素。[结论]城乡结合部老年人健康价值越高者自我护理能力也较高,可采用"知信行"模式,通过改善其健康价值提升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高龄老人跌倒的发生情况及其社会支持体系对跌倒的影响,为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选取某市社区75岁以上的老年人,采用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最近1年中跌倒次数1次者824人(23.9%),2次者194人(5.6%),3次及以上者79人(2.3%),跌倒发生率为31.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与子女交流、子女看望频率、子女提供帮助、邻里来往、亲戚朋友来往、社区心理咨询、社会活动频率对社区高龄老人跌倒有影响。[结论]社区高龄老人跌倒发生率较高;社区高龄老人的跌倒受家庭、社区、社会支持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农村城市化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人口学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对杭州市某农村城市化社区264名空巢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本组农村城市化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总分为(79.58±15.47)分,8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生理机能(85.68±16.91)分,其余得分排名依次为情感职能(85.35±32.43)分、生理职能(85.23±33.77)分、社会功能(84.47±18.12)分、精神健康(81.15±13.76)分、精力(77.42±12.61)分、躯体疼痛(76.31±14.62)分以及一般健康状况(61.06±21.67)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与子女关系、家庭平均月收入、经济状况、睡眠、参加体育锻炼、参加娱乐活动、慢性病患病情况在农村城市化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农村城市化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与子女关系、经济状况、睡眠、参加体育锻炼、参加娱乐活动、慢性病患病情况,共解释农村城市化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总变异的60.3%。结论在为提高农村城市化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而进行社区干预时,应充分考虑性别、与子女关系、经济状况、睡眠、参加体育锻炼、参加娱乐活动、慢性病患病情况等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从而提高农村城市化社区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兰州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现况,为兰州市开展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6月—12月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兰州市608名空巢和非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兰州市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2.6%,非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为66.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兰州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在躯体角色、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6个维度得分和生活质量总分低于非空巢老人(P0.05),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低于非空巢老人(P0.05)。[结论]兰州市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生活质量低于非空巢老人。因此社会、家庭应多关爱空巢老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支持的精神赡养模式对社区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岳阳市岳阳楼区8个社区的14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空巢老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社区居家服务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网络支持的精神赡养模式;比较两组老年人干预前后主观幸福感得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正性情绪和正性体验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和负性体验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网络支持的精神赡养模式能有效提高空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主城区6个社区的425名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的发生率为19.8%,总分为(50.52土8.63)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外向性思维、情感表达障碍和情感识别障碍。述情障碍得分与ADLs及其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均P<0.05),与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育锻炼、睡眠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主观社会支持是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社区空巢老人述情障碍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可从多种影响因素着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以改善空巢老人的述情障碍。  相似文献   

19.
巩莹  巩洁  鲍翠玉 《护理研究》2014,(17):2083-2084
[目的]探讨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行为特征和照护需求。[方法]以观察法和访谈法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行为,自编生活行为特征及照护需求评估问卷,对湖北省咸宁市70名社区空巢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社区空巢老人并未满足良好的自我照护,生活行为的照护需求按顺位由高到低排列是卫生、如厕、起居、休息、家务;年龄、经济来源、患慢性病种数是影响其照护需求的主要因素。[结论]关爱空巢老人的日常起居及进一步完善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巩莹  巩洁  鲍翠玉 《护理研究》2014,(6):2083-2084
[目的]探讨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行为特征和照护需求。[方法]以观察法和访谈法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行为,自编生活行为特征及照护需求评估问卷,对湖北省咸宁市70名社区空巢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社区空巢老人并未满足良好的自我照护,生活行为的照护需求按顺位由高到低排列是卫生、如厕、起居、休息、家务;年龄、经济来源、患慢性病种数是影响其照护需求的主要因素。[结论]关爱空巢老人的日常起居及进一步完善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