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与乳腺肿瘤的关系.方法 绝经后女性患者308例分为乳腺癌组(107例)、乳腺良性肿瘤组(90例)和无乳腺疾病(对照)组(111例).检测并分析组间血雌二醇(E2)水平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E2水平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乳腺癌组血E2为(82.1±81.3) pmol/L,乳腺良性肿瘤组为(75.2±80.0)p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52.5±38.8)pmol/L(P<0.05).以对照组作为阴性对照,乳腺癌组及乳腺良性肿瘤组患者E2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4(95%可信区间0.561-0.708)和0.592 (95%可信区间0.514-0.671).结论 患有乳腺良、恶性肿瘤的绝经后女性患者,内源性E2水平明显高于无乳腺疾病者,但E2不能作为绝经后乳腺肿瘤的临床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uman epididymis secretory protein 4,HE4)表达水平鉴别诊断宫颈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IA)检测宫颈癌患者(30例)、宫颈良性肿瘤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的血清HE4表达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血清HE4表达水平鉴别诊断宫颈良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 宫颈癌组、宫颈良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HE4表达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血清HE4表达水平在144.8pmol/L时诊断宫颈癌的Youden指数最大为0.657,曲线下面积为0.827,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1%和83.4%.结论 血清HE4表达水平是鉴别诊断宫颈良恶性肿瘤的有效工具,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较高,可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宫颈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基转肽酶(GGT)检验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选取15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恶性组, 36个病灶)和50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 124个病灶)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TIC、AFP、GGT水平;观察TIC、AFP、GGT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恶性组患者的TIC(181.59±50.28)dB、AFP(15.88±5.60)ng/ml、GGT(63.05±11.59)U/L均高于良性组的(127.97±42.15)dB、(10.58±4.27)ng/ml、(51.08±10.01)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IC、AFP、GGT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72、0.631、0.685,均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AUC>0.5)。联合诊断的AUC值=0.898,明显高于三个指标的独立诊断价值。结论与TIC、AFP、GGT水平单一检测相比,联合检测在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46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35例健康体检女性(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在乳腺癌患者与健康女性之间的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平均血清脂联素水平为(8.69±1.88)mg/L,95%的临床正常参考值范围为〉5.56mg/L,以5.56mg/L为界值,诊断的灵敏度为0.40,特异性为0.96。乳腺癌组平均血清脂联素水平为(6.10±1.46)mg/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绝经后女性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绝经前女性,且乳腺癌组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而这一改变不依赖于受试者的绝经状况,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可作为临床筛查乳腺癌的血清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生存素(Survivin)蛋白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对45例乳腺癌(乳腺癌组)、50例乳腺良性肿瘤(乳腺良性肿瘤组)和4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妇女(正常对照组)血清Survivin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1)乳腺癌组血清Survivin蛋白为(1.30±0.45)ng/mL,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0.58±0.23)ng/mL和正常对照组(0.46±0.18)ng/mL(P值均〈0.001);乳腺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2)乳腺癌组中,血清Survivin蛋白水平在乳腺癌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腋窝淋巴是否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直径的大小、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血清Survivin蛋白水平最优截断点约为0.75ng/mL,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64,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7.78%和88.89%,阳性预测值为81.48%,阴性预测值为98.77%。结论 Survivin可作为乳腺癌术前诊断的重要辅助血清学指标,当血清Survivin蛋白水平大于0.75ng/m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性高,有助于临床诊断乳腺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TK1)水平变化在恶性肿瘤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不同病理类型、病种、临床分期恶性肿瘤患者103例放疗前、中、后的血清样本,采用印迹免疫-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STK1水平。取49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STK1水平为(2.21±0.85)pmol/L,显著高于放疗后的(1.59±0.48)pmol/L和对照组的(1.36±0.86)pmol/L(P<0.05)。放疗前STK1阳性率为56.41%,显著高于放疗后的16.90%和对照组的10.20%(P<0.05)。放疗前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STK1水平为(1.99±0.64)pmol/L,显著低于胸腹部恶性肿瘤的(2.51±1.1)pmol/L(P<0.05)。放疗后部分缓解患者STK1水平为(1.67±0.47)pmol/L,显著高于完全缓解患者的(1.40±0.48)pmol/L(P<0.05)。放疗后,急性皮肤黏膜反应为Ⅱ度及以上组的STK1水平为(1.76±0.37)pmol/L显著高于I度及以下组的(1.50±0.52)pmol/L(P<0.05)。结论 STK1是恶性肿瘤辅助检查的可靠指标,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筛检、诊断、治疗效果评估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程晓晗  张杰 《安徽医药》2021,25(5):1020-1024
目的 回顾性分析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C反应蛋白(CRP)血清水平与绝经后乳腺癌发生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1月至2020年6月资料完整的绝经后乳腺癌156例,其中74例无转移为对照组,82例已经转移为观察组.抽取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BP4及CRP浓度.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激素受体阴性、Her-2阴性、Ki67≥14%、高RBP4、高CRP是绝经后乳腺癌发生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病人血清RBP4和CRP水平高于对照组[(38.68±6.39)μg/mL比(35.09±4.95)μg/mL;(6.42±3.60)mg/L比(4.67±2.72)mg/L](P<0.05).发生内脏转移病人血清RBP4及CRP水平高于发生骨转移病人.ROC曲线下面积分析显示,RBP4联合CRP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 血清RBP4和CRP与绝经后乳腺癌发生转移有明显相关性.RBP4与CRP对于诊断乳腺癌发生转移具有预测与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手术后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米非司酮组(M组)37例,米非司酮10 mg口服,每日1次;达那唑组(D组)35例,达那唑200 mg口服,每日2~3次。均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用药3个月时性激素水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症状、体征缓解率相似。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P<0.05)。M组雌二醇(E2)为(204.9±45.3)pmol/L,保持在卵泡期水平,D组为(94.3±33.0)pmol/L,为绝经后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停药13~15天,M组E2水平为(1221.6±384.2)pmol/L,较用药前(排卵期)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为(815.1±376.0)pmol/L,较用药前(排卵期)明显下降(P<0.05)。M组停药后基础体温上升和月经复潮时间较D组为短。结论:内异症手术后加用米非司酮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疗效与达那唑类似,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米非司酮10 mg/d,3个月治疗可使血清E2保持在卵泡期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的影响。方法86例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谷维素治疗,实验组采用激素代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子宫肌瘤体积、子宫内膜厚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分别为(4.08±0.55)U/L、(97.41±25.39)pmol/L、(1.28±0.25)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26±1.36)U/L、(136.50±29.61)pmol/L、(2.83±0.38)n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环境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替代治疗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效果明显,可降低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生活质量,且不明显增加子宫肌瘤体积。  相似文献   

10.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叶酸水平与乳腺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乳腺癌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血清叶酸水平 ,并探讨其关系。方法  4 1例乳腺癌患者和 15例乳腺良性肿瘤 ,血浆Hcy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血清叶酸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结果 乳腺癌患者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 (18 39±5 14vs8 6 9± 3 17μmol/L ,P <0 0 5 )与正常对照组 (18 39± 5 14vs8 16± 3 5 μmol/L ,P <0 0 0 1)之间血浆Hcy水平的差异极为显著。乳腺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浆Hcy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乳腺癌组与乳腺良性肿瘤 (5 18± 3 14vs10 38± 2 5 6ng/ml)或与正常对照组 (5 18±3 14vs11 2 4± 4 2 6ng/ml)之间血清叶酸水平的差异均极为显著 (P <0 0 0 1)。乳腺癌组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乳腺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乳腺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叶酸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浆Hcy升高 ,而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下降。血浆Hcy升高和血清叶酸水平下降可能是乳腺癌的独立的危险因子 ,其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中采用双极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两种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行腹腔镜下单侧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术中卵巢肿瘤剥离创面采用双极点状电凝止血,B组术中卵巢肿瘤剥离创面采用3-0可吸收线间断或连续缝合止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窦卵泡数(AFC)水平。结果50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中转开腹,术后对症治疗,无术后感染及出血,按时换药,如期出院。术后1个月,两组E2、AFC水平均低于术前,FSH高于术前,且A组E2(30.33±7.28)pg/ml、AFC(4.48±1.53)个均低于B组的(34.67±7.72)pg/ml、(5.68±1.46)个,FSH(10.33±2.25)U/L高于B组的(8.82±2.40)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E2、FSH水平与本组术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AFC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AFC低于本组术前及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良性卵巢肿瘤剥除术中双极电凝止血法及缝合止血法均可对卵巢储备功能造成一定影响,相对电凝止血法,手术缝合止血能更好的保护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雌二醇(E2)及铁蛋白(FER)水平与女性绝经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113例绝对后健康女性,根据年龄不同分为1组(年龄≤60岁,35例)、2组(年龄61~70岁,40例)、3组(年龄≥71岁,38例)。测量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及体质量指数(BMI);E2、FER、转铁蛋白(TRF)、总铁结合力(TIBC)、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及N端骨钙素(N-MID)水平及腰椎(L1~4)骨密度。结果三组BMI和绝经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年龄(55.43±4.35)岁,绝经时间(6.85±5.32)年;2组年龄(65.23±7.24)岁,绝经时间(13.35±6.32)年;3组年龄(75.18±6.37)岁,绝经时间(27.73±5.96)年;三组年龄和绝经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E2、FER、TRF、TIBC、PⅠNP、β-CTX及N-MI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2、TRF、TIBC、PⅠNP、β-CTX及N-MID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FER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三组腰椎(L1~4)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L1~4)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骨密度和E2水平呈正相关(r=0.265,P<0.05),与FER含量呈负相关(r=-0.205,P<0.05)。结论骨密度与E2水平呈正相关,与FER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脱氢表雄酮联合人工周期疗法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80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芬吗通组、人工周期组、人工周期联合脱氢表雄酮组,每组60例。芬吗通组患者接受芬吗通治疗,人工周期组患者接受戊酸雌二醇与黄体酮胶囊人工周期治疗,人工周期联合脱氢表雄酮组患者在人工周期组基础上接受脱氢表雄酮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激素[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卵巢储备功能指标[卵巢体积、子宫内膜厚度、窦卵泡计数(AFC)],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妊娠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后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人工周期联合脱氢表雄酮组的E2(130.76±19.26)pmol/L、FSH(23.28±4.17)IU/L均优于芬吗通组的(161.58±28.95)pmol/L、(26.19±5.46)IU/L和人工周期组的(150.12±22.53)pmol/L、(25.24±5.31)I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人工周期联合脱氢表雄酮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AFC均优于芬吗通组和人工周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妊娠率和胃肠道不适、下腹痛、乳房胀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接受人工周期联合脱氢表雄酮治疗有利于促进卵巢储备功能的改善,具有理想的助孕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对良性乳腺肿物患者采取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和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80例良性乳腺肿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瘢痕长度、乳房美观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5.8...  相似文献   

15.
王金行  刘柏新  宋鉴清 《江苏医药》2012,38(13):1538-1540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D-二聚体(D-D)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测定30例正常非孕育龄妇女(对照组)、60例正常孕妇(早、中、晚期孕妇各20例)和30例合并妊娠高血压孕妇的血浆D-D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比较其组间差异。结果妊娠高血压组PT为(10.6±1.0)s,明显低于晚孕组的(11.4±0.8)s和中孕组的(11.9±0.7)s(P<0.05);妊娠高血压组APTT为(28.4±2.2)s,明显低于中孕组的(31.2±2.2)s(P<0.05)。妊娠高血压组Fib为(5.1±1.0)g/L,明显高于晚孕组的(4.2±0.9)g/L和中孕组的(3.8±0.6)g/L(P<0.05);妊娠高血压组D-D为(0.72±0.4)mg/L,明显高于晚孕组的(0.48±0.2)mg/L和中孕组的(0.28±0.2)mg/L(P<0.05)。上述测定值均与早孕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孕妇,尤其是合并妊娠高血压者监测D-D和凝血三项指标的变化有助于凝血与纤溶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测定29例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A组),31例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未合并高血压者(B组)的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A组E2、ISI较B组显著降低,而P、INS较B组显著增高。线性相关分析显示,E2与ISI呈显著正相关,而E2与FINS呈显著负相关;P与ISI呈显著负相关,与FIN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绝要后妇女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存在严重的性激素失调,且与IR并存,可能参与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检测对肺癌患者诊断与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63例肺癌患者(A组)和14例健康体检者(B组)血清TK1水平。24例术后获随访6-18个月。其中,无肿瘤复发15例(无复发组),肿瘤复发9例(复发组);随访期同时检测了其他相关肿瘤标记物。结果 A组血清TK1水平明显高于B组[(2.37±3.74)pmol/Lvs.(0.32±0.42)pmol/L](P<0.01)。A组手术治疗后血清TK1水平显著降低(P<0.05)。复发组血清TK1均较术前升高;无复发组中1例血清TK1升高,其余14例均较术前降低。TK1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了预后评估的准确性。结论血清TK1水平升高对肺癌有辅助诊断价值,连续跟踪监测有利于肺癌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糖耐量减低的绝经后女性基线血浆和肽素(copeptin)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新发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6.2 mmol/L,7.8 mmol/L≤早餐后2 h血糖≤9.4 mmol/L)的绝经后女性(年龄在56~59岁之间)共80例,依据基线时copeptin水平,分成对照组(<5 pmol/L)、高和肽素组(>20 pmol/L),每组各40例.分析两组间基线时和3个月后冠状动脉CTA狭窄程度积分的差异.结果 ①基线时,两组间的copept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体重、空腹全血血糖、早餐后2 h血糖、空腹血清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动脉压、血清肌酐水平、年龄等指标上两组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予以调整生活方式及口服阿司匹林(100 mg qd)、瑞舒伐他汀(10 mg qd)3个月后,在copeptin水平、冠状动脉CTA的狭窄程度积分、早餐后2 h血糖指标上,高和肽素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高和肽素组有冠心病的发病,对照组没有.结论 在糖耐量减低、绝经后女性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高血浆copeptin水平会进一步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和恶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效果。方法 80例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来曲唑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及雌二醇(E2)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H(7.04±0.51)U/L、T(1.54±0.24)nmol/L及E2(134.53±1.56)p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8.85±0.86)U/L、(2.72±0.33)nmol/L、(142.85±2.62)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来曲唑治疗,其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