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型糖尿病预防干预13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干预治疗在糖耐量减低人群中的疗效。方法应用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的干预方法,通过对130例糖耐量减低的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62例、饮食运动干预组68例,分别进行短期血糖检测及为期6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干预治疗组空腹血糖为(5.75±0.11) mmol/L。2小时后为(9.08±0.11) 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为(5 52±0 11) mmol/L, 2小时后血糖为(8.94±0.11)mmol/L。6年糖尿病发病率干预治疗组为38.2%(26/68),对照组为67.74%(42/68)。结论干预治疗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短期效果不明显,但其可明显减少糖耐量减低人群的6年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杜秋霞 《中国药业》2013,22(4):70-71
目的观察越鞠汤加减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气滞痰阻型糖耐量减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出现糖耐量减低的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给予越鞠汤加减联合阿卡波糖,对照组71例给予阿卡波糖。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TC(血清总胆固醇),TG(血清甘油三酯),餐后2 h胰岛素(P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PG分别为6.1 mmol/L和6.9 mmol/L,FINS为10.0 mmol/L和16.5 mmol/L,2 h PG为7.5 mmol/L和10.2 mmol/L,PINS为56.5 mmol/L和84.2 mmol/L,TC为5.4 mmol/L和6.8 mmol/L,TG为1.1 mmol/L和1.8 mmol/L,其水平均下降,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IRI分别为1.21和2.49,ISI为3.32和4.65,WHR为0.663和0.884,BMI为23.35和26.24,其水平均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越鞠汤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气滞痰阻型糖耐量减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格列吡嗪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以阿卡波糖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格列吡嗪及阿卡波糖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变化情况、胰岛素检测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BG)为(5.35±1.03)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G)为(7.33±1.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6.21±0.7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3±1.15)mmol/L、(7.94±1.31)mmol/L、(7.24±0.68)%,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为(36.12±3.03)mIU/ml、空腹胰高血糖素样肽-1 (FGLP-1)为(26.50±5.43)pmol/L、餐后2 h胰高血糖素样肽-1 (2 h GLP-1)为(27.11±4.87)p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25±3.41)mIU/ml、(22.15±5.41)pmol/L、(23.45±4.99)pmol/L,空腹胰高血糖素(FGC)为(45.81±3.00)pmol/L、餐后2 h胰高血糖素(2 h GC)为(41.82±4.55)p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76±3.56)pmol/L、(46.25±4.39)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格列吡嗪及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社区人群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糖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流调1232人,隔夜禁食12小时以上,空腹采血5ml,测定血糖(BS)、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结果1232人中,糖尿病(DM)161例,首诊DM病人66例;糖耐量减低(IGT)93例.首诊和IGT病人空腹以及餐后血糖为6.1±2.4mmol/L、7.9±6.1mmol/L;TG、TC、LDL-C为2.3±0.8mmol/L、5.7±0.7mmol/L、4.8±0.9mmol/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1.1±0.3mmol/L,低于正常对照组;空腹和餐后血糖与TG、TC、LDL-C水平成正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患者存在血脂异常,加强糖尿病患者血脂相关知识教育及普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曹邓晗  王志宏 《安徽医药》2021,25(1):140-143
目的 研究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抑胃肽(GIP)、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空腹C肽(C-P)的影响.方法 选择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T2DM病人2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卡波糖组与对照组,各119例.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阿卡波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两组血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异,观察GIP、GLP-1、C-P、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等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及两组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阿卡波糖组FPG(5.07±0.52)mmol/L、2 h PG(7.58±0.77)mmol/L、HbA1c(6.07±0.62)%、GIP(1203.58±123.83)μg/L、IL-6(2.08±0.22)ng/L水平低于对照组(6.22±0.63)mmol/L、(9.71±0.99)mmol/L、(7.18±0.73)%、(1394.38±142.55)μg/L、(2.67±0.28)ng/L水平,IL-4(4.60±0.48)ng/L、IL-10(1.43±0.16)ng/L、GLP-1(26.85±2.67)pmol/L、C-P(2.48±0.26)μ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4.14±0.44)ng/L、(1.18±0.13)ng/L、(23.64±2.46)pmol/L、(2.21±0.24)μg/L(P<0.05).阿卡波糖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92%)与对照组(5.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卡波糖可有效降低T2DM病人血糖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改善GIP、GLP-1、C-P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未合并冠心病患者B型脑钠肽与空腹血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未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分为:A组(空腹血糖<7 mmol/L)和B组(空腹血糖≥7 mmol/L)。对比(1)A组和B组BMI、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水平。(2)A组和B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BNP水平。结果 (1)A组和B组BMI、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水平分别为(24.1±1.9)kg/m2、(138.4±12.4)mm Hg、(84.1±6.2)mm Hg、(72.1±15.2)μmol/L);(24.3±1.6)kg/m2、(139.1±13.2)mm Hg、(85.6±5.8)mm Hg、(70.1±18.6)μmol/L,比较无差异(P>0.05)。(2)A组和B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BNP水平分别为(6.35±0.46)mmol/L、(12.4±4.7)mmol/L、(16.8±2.7)pg/mL);(8.39±0.82)mmol/L、(15.32±4.21)mmol/L、(14.3±1.7)mmol/L)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B型脑钠肽与空腹血糖水平呈负相关,B型脑钠肽可能通过引起肾小球滤过压增加调节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与胰岛素强化治疗新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40例新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双模拟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腰围、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脂联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腰围(97.5±5.6)cm、体质量指数(26.4±1.3)kg/m^2、空腹血糖(6.8±1.3)mmol/L、餐后2 h血糖(6.5±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0.5)%以及血清脂联素(7.2±1.2)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04.6±7.5)cm、(29.4±1.4)kg/m^2、(7.9±1.5)mmol/L、(10.6±1.6)mmol/L、(7.6±0.4)%、(8.7±1.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的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给予利拉鲁肽与胰岛素强化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二甲双胍和拜糖平治疗糖耐量减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和拜糖平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IGT)的疗效。方法于2006年1月~2007年6月对24例年龄在32~56岁的初诊IGT(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7.8mmol/L≤葡萄糖负荷后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患者,经生活方式干预1个月后,仍达到或超过以上最低基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1000mg/d或拜糖平150mg/d,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血压、心率、体重指数、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胰岛素和血脂水平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体重略有减轻,胰岛素敏感指数略有升高。结论二甲双胍和拜糖平治疗IGT疗效可靠,并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解除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高糖毒性后血清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糖、C-肽的关系。方法选择空腹血糖(FBS)≥10mmol/L,病程≤2年,且排除急性应激的2型糖尿病患者90名随机分成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组(CSII组)、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组)、口服药组(OHD组),给予降糖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FBS、GLP-1、C肽。同时取健康组30人测取GLP-1正常值范围。结果①降糖治疗后,3组患者FBS≤7mmol/L,C肽、GLP-1水平较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3组GLP-1上升水平无名显差异。③GLP-1与C-肽呈正相关,与FBS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较高时对GLP-1有抑制作用,解除高糖毒性后GLP-1水平明显回升,且与降糖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胰岛素抵抗指数计算,将40例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设为抵抗组,40例胰岛素不抵抗糖尿病患者设为不抵抗组;将35例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糖尿病患者设为分泌不足组,45例胰岛素分泌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设为分泌正常组;糖化血红蛋白异常的患者44例,正常的患者36例;另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口服葡萄糖进行耐量试验,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的C肽、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结果抵抗组血清C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高于不抵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不足组血清C肽水平低于分泌正常组、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高于分泌正常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异常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9.17±1.85)、(11.95±2.15)mmol/L,均高于糖化血红蛋白正常患者的(6.30±1.12)、(6.30±1.1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联合血清C肽检验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CAD患者328例,其中T2DM患者96例(糖尿病组),非T2DM患者232例(非糖尿病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水平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1)糖尿病组患者FBG、TC、LDL-C以及TG水平分别为(7.2±1.1)mmol/L、(5.6±0.8)mmol/L、(3.1±0.5)mmol/L、(2.6±0.5)mmol/L,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HDL-C水平为[0.9±0.2)mmol/L,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2)糖尿病组患者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者占65.6%,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占69.8%,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3)FBG≥6.1 mmol/L以及LDL-C≥2.6 mmol/L的CAD合并T2DM患者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者分别占73.3%、70.9%,多支病变者分别占80.0%、76.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病变分布广泛.FBG及LDL-C升高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方法9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联合用药组各48例,二甲双胍组给二甲双胍,0.5 g,tid,po;联合用药组另加沙格列汀片,5mg,qd,po。结果治疗6个月以后,联合用药组空腹血糖(FBG)(6.01±0.97)mol/L、餐后2 h血糖(2hPBG)(8.53±1.22)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6.94±0.88)%、体重指数(BMI)(24.47±1.09)kg/m^2低于二甲双胍组的(7.42±1.04)mol/L、(9.28±1.34)mol/L、(7.14±0.97)%、(25.82±1.22)kg/m^2(P<0.05);总有效率95.83%高于二甲双胍组83.33%(P<0.05)。结论联合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显著降低FBG、2hPBG、HbAlc、BMI,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结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组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利拉鲁肽干预治疗;B组给予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血脂(TC、TG、LDL、HDL)、脂肪率、内脏脂肪、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体重降至(79.00±11.95) kg,腰围降至(97.48±10.78) cm,BMI降至(27.72±3.10) kg/m2,TC、TG、LDL分别降至[(4.42±0.86)、(1.57±0.54)、(3.12±0.61)mmol/L],FBG、2hPBG分别为[(5.42±0.86)、(7.26±0.84)mmol/L],HbA1c降至(5.93±0.63)%,FINS为(13.72±4.20)μIU/nl;B组治疗后体重降至(81.04±8.78)kg,腰围降至(99.32±8.08) cm,BMI降至(28.84±2.35) kg/m2,TC、TG、LDL分别降至[(4.74±0.72)、(1.72±1.09)、(3.25±0.84) mmol/L],FBG、2hPBG分别为[(5.84±0.79)、(7.99±1.04) mmol/L],HbAIc降至(6.11±0.87)%,FINS为(15.71±3.27)μIU/ml,A、B组两组治疗后比较,体重、BMI、腰围、TC、TG、LDL、脂肪率、内脏脂肪FBC、2hPBG、HbA1c、FINS、HOMA-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干预后改善不显著(P>0.05).结论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结合利拉鲁肽可明显降低患者体重,改善肥胖相关指标、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且效果优于单纯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空腹血糖(FBG)的相关性。方法对江苏高邮地区人群分层随机抽样,纳入分析4248人,检测血清GGT、FBG及相关代谢指标;根据FBG水平分为A组2389人(FBG<5.6mmol/L)、B组1677人(5.6≤FBG≤6.9mmol/L)和C组182人(FBG≥7.0mmol/L)。结果 A、B、C三组GGT水平依次增高,男性高于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GGT与FBG独立相关,女性较男性更显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4四分位GGT水平与第1四分位相比,FBG升高(≥7.0mmol/L)的比值比(OR)(95%CI)值,男性为3.17(1.34,7.46),低于女性7.00(3.01,14.93)。结论 GGT是FBG升高的风险预测因子;女性FBG升高的风险高于相同GGT水平的男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清尿酸(U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62例糖耐量异常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体内HbA1c和血清UA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糖耐量异常组患者FBG、2hPBG等血糖指标水平及HbA1c、血清U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异常患者HbA1c与血清UA水平的相关性回归分析表明,HbA1c与血清U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糖耐量异常患者体内HbA1c和血清UA水平对糖耐量异常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伴肥胖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T2DM伴肥胖患者78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艾塞那肽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口服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重(BW)、腰围(W)、体重指数(BMI)、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BG)控制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的变化,并观察和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观察组BW、W、BMI、TC、TG、FBG、2hPBG、HOMA-%B、HOMA-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BW、TC、2hPBG、HOMA-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W(96.56±7.22) cm、BMI(25.03±2.33)kg/m、TG(3.09±0.21) mmol/L、FBG(7.09±1.07)mmol/L、2hPBG(10.04±2.12)mmol/L、HOMA-R(3.10±0.7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OMA-%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10.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 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减低T2DM伴肥胖患者的血糖水平和体重指数,并有效改善血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安全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小时血糖值(2hPBG)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Malb/Cr)的关系。方法选择132例空腹血糖〈7.0mmol/L的T2DM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Malb测定用免疫比浊法,Cr用氧化酶法,HbAlc用亲和层析高效液相法,血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分析比较两组以上四项指标的测定结果。结果全部T2DM患者Malb/C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hPBG及HbAlc未达标者Malb/Cr明显高于2h PBG和HbAlc达标者,也高于2h PBG和HbAlc任一项达标者。结论T2DM患者FBG控制达标后,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血糖控制不好依然会使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故糖尿病人要同时重视FBG、2hPBG、HbAlc及Malb/C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皮下注射对尘肺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南区综合科2013年7—12月收治的尘肺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均存在肺部感染。将患者随机分为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皮下注射组和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及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体温异常缓解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白细胞异常缓解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BG、2hP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皮下注射组治疗后FBG、2hPBG低于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组,血糖达标时间、体温异常缓解时间及白细胞异常缓解时间短于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组,胰岛素用量少于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皮下注射有助于提高尘肺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联合川芎嗪对早期2型糖尿病(T_2DM)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早期(肾功能正常且未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T_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给予艾塞那肽+二甲双胍+羟苯磺酸钙胶囊,其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磷酸川芎嗪片,连续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BG)、体重指数(BMI)与肺功能[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流量(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最大自主通气量(MVV%)、肺总量(TCL%)、一秒率(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单位体积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的变化情况,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 PBG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B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h PBG、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仅出现轻度恶心与皮肤瘙痒,且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T_2DM患者治疗中加用川芎嗪,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PP-IV抑制剂联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某医院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30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A 30例:用磷酸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治疗组B 30例:用利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FBG、2hPG、HbA1c、BMI、FIns分别为:(7.6±1.8)mmol/L;(10.6±1.8)mmol/L;(7.3±1.7)%;(24.3±1.7) kg/㎡;(10.6±1.1)μU/mL。治疗组A分别为:(6.3±1.7)mmol/L;(8.8±1.8)mmol/L;(6.7±1.3)%;(23.4±1.0)kg/㎡;(11.7±1.1)μU/mL。治疗组B分别为:(6.5±1.4)mmol/L;(8.6±1.6)mmol/L;(6.5±1.4)%;(24.1±1.2)kg/㎡;(11.2±1.1)μU/mL。三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A、B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DPP-IV抑制剂联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