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张永香 《中外医疗》2010,29(21):18-19,21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37例随机分为2组。阿司匹林组(A组,67例),首次顿服阿司匹林300mg,而后100mg/d;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组(B组,70例),首次顿服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各300mg,而后阿司匹林100mg/d+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d;同时另选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C组,50例),无任何治疗。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4d、30d抽取空腹静脉血,应用散射比浊法和ABC-ELISA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用药前A、B2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C组(P均〈0.001)。用药后14d,A、B2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的浓度均降低(P均〈0.01)。用药后30d,A、B2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的浓度均进一步降低(P均〈0.001),且B组hsC-RP和TNF-α的浓度较A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43例随机分为2组。阿司匹林组(A组,70例)。首次顿服阿司匹林300mg,而后100mg/d;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组(B组,73例),首次顿服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各300mg,而后阿司匹林100mg/d+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d;同时另选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C组,30例),无任何治疗。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7d、30d抽取空腹静脉血,应用散射比浊法和ABC-ELISA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用药前A、B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C组(P均〈0.001)。用药后7d,A、B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的浓度均降低(P均〈0.01)。用药后30d,A、B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的浓度均进一步降低fP均〈0.001),且B组hsC.RP和TNF-α的浓度较A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动脉硬化炎症反应,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黄志红  黄志 《医学争鸣》2009,30(11):1020-102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疗效以及对炎性因子hs-CRP,TNF—α影响.方法:选取NSTE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首次顿服阿司匹林300mg,而后口服100mg/d.观察组首次顿服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各300mg,而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d.观察两组胸痛症状、心电图及心脏不良事件.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7,30d抽取空腹静脉血,应用散射比浊法和ELISA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治疗30d后观察组胸痛症状及心电图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再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用药后7d,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的浓度均降低(P〈0.01);用药后30d,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的浓度均进一步降低,且观察组hs—CRP和TNF-d的浓度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NSTEACS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率,并且显著降低炎症因子hs—CRP,TNF一仅水平,减轻动脉硬化炎症反应,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吴静  徐亮  杜华  王运茹 《疑难病杂志》2012,11(8):575-57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ACS行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首次顿服阿司匹林300 mg,而后100 mg/d;联合组(37例)首次顿服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各300 mg,而后阿司匹林100 mg/d+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d。2组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0d、30d检测hs-CRP和TNF-α;在用药前、用药后30d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PLT);观察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0d、30d 2组患者hs-CRP和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6个月内联合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7%vs 22.9%,P<0.05);治疗前后30d 2组患者PT、APTT和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6个月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vs 8.6%,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ACS可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联合阿司匹林抗炎作用显著强于单用阿司匹林,且不增加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负荷量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同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首次给予口服负荷量硫酸氢氯吡格雷300 mg,疗程均为2周。于入院时、用药1周及用药2周后比较神经功能评分(NDS),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DS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荷量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并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心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升,且心绞痛平均发作频率和平均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善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毗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将ACS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凝集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CS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小板凝集率,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氯吡格雷治疗,给予观察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14 d后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 d后血清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降低其血清hs-CRP水平,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将8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hs-CRP、TC、TG、HDL-C、LDL-C及颈总动脉IMT.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TC、TG、HDL-C、LDL-C及颈总动脉IM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TG、TC、LDL-C及颈总动脉IMT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HDL-C较治疗前均上升,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 (40/44),优于对照组的52.3% (23/44) (P <0.05).结论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hs-CRP与血脂指标,减少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负荷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对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口服常规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口服负荷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缺损评分(NIHSS评分)、血小板抑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d,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d、14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低于治疗后7 d(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予以负荷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能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血小板抑制率及神经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我科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确诊为ACS并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患者(治疗组)的临床资料,与40例我科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确诊为ACS采取单纯阿司匹林治疗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比较两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及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两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平均聚集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 5),且治疗组AR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S在采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功能的同时,加用氯吡格雷可明显降低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更有效的减少了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抗血小板治疗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单抗组43例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1次/d;双抗组43例给予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1次/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单抗组总有效率(76.7%)与双抗组(79.1%)无明显差异(P>0.05);但双抗组发生颅外出血事件(18.6%)明显高于单抗组(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抗血小板治疗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临床疗效并不优于硫酸氢氯吡格雷单抗治疗,且颅外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抗治疗,故临床脑梗死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推荐单用硫酸氢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13.
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向阳  李林 《当代医学》2011,17(6):139-140
目的分析氢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U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观察I组和观察Ⅱ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或降脂药)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100mg/次,口服,1次/d;观察I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氢氯吡格雷75mg/次,1次/d;观察Ⅱ组:在观察I组基础上,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80mg静脉滴注,1次/d。结果观察Ⅱ组的抗心绞痛疗效优于观察I组和对照组,心血管事件低于观察I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氢氯吡格雷对UA的总有效率高于阿司匹林,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协同氢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7):894-897
目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明确联合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小板活化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诊治的ACS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据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加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治疗,共治疗2个月。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hs-CRP),血小板活化(sCD40L、CD62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NO、ET-1和vWF)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TNF-α、hs-CRP、sCD40L、CD62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ET-1和vWF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NO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血小板活化以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丁咯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TNF-α水平、血清hs-CRP水平和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液黏度在1、5、30、200 I/s切变率均低于对照组,血浆黏度和血小板凝聚率、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7、15 d,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氯吡格雷联合丁咯地尔的治疗效果尤为理想,可改善血清hs-CRP、TNF-α和血液流变学水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该院心内科门诊治疗UAP患者8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按照UAP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口服;联合组再加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两组连用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并评估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同时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11,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5.0%(2/40)和10.0%(4/40),症状相对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UAP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安全性较好,机制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hs-CRP、TNF-α和IL-指标,控制血管斑块炎症反应起抗炎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2例)采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2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33(IL-33)]、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的变化和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TNF-α、IL-33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血清PT、APTT均高于对照组(P < 0.05),FⅩⅢ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疗效,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效果优于单独拜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8.
吴瑷斌  李亮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55+157-155,15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CHD)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单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总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检测患者凝血4项,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的PT和PA与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PTT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显著,用于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两组均治疗30 d。比较两组治疗30 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红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54/60)]高于对照组[71.67%(4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可有效降低血浆黏稠及血小板聚集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黄永健 《当代医学》2011,17(26):130-131
目的观察硫酸氯吡格雷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与安全。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等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氯吡格雷片首剂300mg,以后75mg/d,及低分子肝素5000uiH,2次/d,连用5~7d。结果治疗组明显减少胸痛发作频率(P〈0.05),改善临床征状,对改善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氯吡格雷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