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鹌菜属约有40种,我国分布有37种,日本、朝鲜、蒙古及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有少数种数。模式种为黄鹌菜Youngia japonica(L.)DC.,据记载,该属有8种供药用,其中以黄鹌菜最为常见。黄鹌菜分布于我国河北、陕西、甘肃、山  相似文献   

2.
王泽欢  江维克  顾玮 《中国现代中药》2020,22(11):1781-1783
在野外考察和整理贵州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菊科标本时,发现2种该科的新分布植物:尖羽千里光Senecio acutipinnus Hand.-Mazz.和紫背黄鹌菜Youngia purpimea Y.L.Peng,W.B.Ju,X.F.Gao et Y.D.Gao。其中,尖羽千里光是云南特有种,紫背黄鹌菜是2015年发表的四川特有的黄鹌菜属新种。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杉属药用植物的分类、分布和药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我国石杉属药用植物的分类、分布及植物资源。药用石杉属植物有10种,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其中以千层塔、长柄石杉、四川石杉、小杉兰的分布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4.
目的:结合ITS2、psb A-trn H和matk序列对兰科虾脊兰属植物进行物种区分鉴定研究,并确立能准确鉴别虾脊兰属植物的序列或者序列组合。方法:采用试剂盒法对已收集的6种虾脊兰属植物进行总DNA的提取,通过扩增及测序,运用codencode V4.2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拼接与剪切,使用MEGA5.0对ITS2、psb A-trn H和matk序列3种序列分别进行比对分析,计算种内及种间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构建Neighbor-joining(NJ)系统聚类树。结果:实验共得到序列56条(包含Gen Bank序列17条),ITS2序列和mat K序列其种内最大遗传距离小于种间最小遗传距离,而该属psb Atrn H序列种内遗传距离范围和种间遗传距离范围有重合。结论:ITS2序列和mat K序列可以作为虾脊兰属部分植物的鉴定序列,而psb A-trn H序列不能用于虾脊兰属植物的鉴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获取蛇足石杉在世界范围内的地理分布数据,并绘制蛇足石杉的世界及中国资源分布图.方法 查阅世界范围的植物志和部分大型标本馆中有关蛇足石杉的文献资料,特别中国各大标本馆和中国植物志.结果 获取了蛇足石杉在世界范围内的地理分布数据,尤其明确了蛇足石杉在中国详细的分布状况,蛇足石杉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东北地区有零星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由于国内对蒲公英药材及混伪品果实的微性状鉴别研究较少,本文便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几种蒲公英药材及其混伪品药材的果实进行微性状鉴别研究。方法:采集蒲公英、碱地蒲公英、东北蒲公英、黄鹌菜、剪刀股、苦苣菜药材的果实,利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对蒲公英药材及混伪品的果实进行鉴别。结果:蒲公英、碱地蒲公英、东北蒲公英药材果实表面具瘤状突起,黄鹌菜、剪刀股、苦苣菜药材果实表面为小刺状突起,无瘤状突起;蒲公英、碱地蒲公英、东北蒲公英、剪刀股有喙基,黄鹌菜、苦苣菜果实无;碱地蒲公英喙上有黑褐色的茸毛,蒲公英、东北蒲公英、剪刀股无;蒲公英冠毛侧毛稀疏而较长,碱地蒲公英稀疏而短,东北蒲公英相对较密而长;黄鹌菜冠毛刺状物密集,先端尖锐,苦苣菜无明显侧枝,刺状突起短而钝,剪刀股有明显的刺样突起,稍短而密集。结论:3种蒲公英属药材及3种混伪品药材的果实微性状可以作为鉴别特征,为蒲公英药材日常检验提供参考,以期对市场上流通的蒲公英药材鉴别提供一定帮助,保证其质量,为药材的鉴别提供借鉴和临床安全用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蒋明  吴棣飞  鲍洪华  贺蔡明  朱欣  吕奕  蒋晓颖 《中草药》2018,49(14):3369-3375
目的通过比对11种虾脊兰属药用植物的rDNA ITS序列,为该属植物的分子鉴定奠定基础。方法以叶片基因组DNA为材料,利用PCR法克隆虾脊兰属植物的ITS序列,利用Clustal、Gen Doc和Mega等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11种虾脊兰属植物的ITS全长为652~661 bp,其中ITS1为228~230 bp,ITS2为256~264 bp,5.8 S的长度则完全一致,均为167 bp;ITS1和ITS2分别有44与46个变异位点,其中信息位点数为22和24个,而5.8 S中没有检测到变异位点和信息位点;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1种虾脊兰属植物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81,在发育树上可分为3组,I~Ⅲ组的物种数量分别为5、4和2。结论 11种虾脊兰属植物的ITS序列具有丰富的信息位点,可用于这些药用植物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8.
HPLC法测定6种石杉科植物中石杉碱甲的含量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王峻  吴伟  潘胜利 《中草药》2003,34(7):607-608
目的 测定6种石杉科植物中石杉碱甲的含量。方法 用2%酒石酸溶液提取总碱,HPLC法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 石杉碱甲在所测定的5种石杉科植物蛇足石杉、皱边石杉、四川石杉、金丝条马尾杉、柳杉叶马尾杉中均有较高分布,分别达到0.0481%,0.0579%,0.0706%,0.0345%,0.1961%,在闽浙马尾杉中含量较少,仅为0.0061%。结论 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石杉碱甲资源的寻找。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石杉属植物中石杉碱甲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峻  潘胜利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21):1616-1618
 目的测定湖南产6种(含一新种)石杉属植物中石杉碱甲含量,为科学利用该植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于该省野外实地采集石杉属植物,以2%酒石酸溶液提取总碱,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杉碱甲的含量(外标法)。结果所采集6种石杉属植物中,石杉碱甲在蛇足石杉、狭叶石杉、长柄石杉、四川石杉、湖南石杉(拟新种)中均有分布,长柄石杉中含量最高,达0.0789%;本实验证明皱边石杉中不含石杉碱甲,先前两篇高含量报道应为鉴定之误。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在该属中4种形态极难区分的种之间,石杉碱甲含量具有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湖北药用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报道了湖北药用植物1个新记录属:金线兰属Anoectochilus及其对应的新记录种金线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7个新记录种:甘青大戟Euphorbia micractina、武陵黄耆Astragalus wulingensis、东风草Blumea megacephala、钉柱委陵菜Potentilla saundersiana、台北艾纳香B.formosana、江苏石蒜Lycoris houdyshelii、大野芋Colocasia gigantea;1个新记录变种花叶对叶兰Neottia puberula var.maculata。其中金线兰和花叶对叶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IUCN将金线兰列为濒危(EN)级别,武陵黄耆被列为极危(CR)级别。该文对这些物种的新分布区域进行报道,拓宽了这些物种的分布范围,丰富了湖北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江西兰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江西兰科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利用及资源现状,为保护与合理利用兰科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野外考察、线路调查、民间访问等调查方法,分别在不同季节对江西境内不同地区的兰科药用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对野外调查采集到的兰科药用植物及存放于江西各科研院校标本馆的兰科植物标本进行研究鉴定;对江西兰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地点、资源数量、药用价值与资源利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查阅研究本草文献中有关兰科药用植物种类、药用情况等信息,参考有关兰科药用植物资源现代研究文献。江西共计分布有兰科药用植物37属93种,新增兰科药用植物19种,其中仅石斛属就增加6个药用新种。药用属占江西全省兰科属数的71. 2%,占全国兰科属数的20. 1%,药用种占江西兰科种类的76. 9%,占全国兰科药用种类的31. 2%。江西兰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许多种类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但随着兰科药用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有些野生兰科药用植物资源正面临枯竭,亟待加强科学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在福建省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外业调查及安溪县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本底植物调查过程中,通过标本鉴定和文献查阅,发现并报道4种福建省药用植物新记录种,分别为豆科的硬毛山黑豆Dumasia hirsuta Craib、野牡丹科的毛柄鸭脚茶Tashiroea oligotricha(Merr.)R. Zhou&Ying Liu、苦苣苔科的广东半蒴苣苔Hemiboea guangdongensis(Z. Yu Li)X. Q. Li&X. G. Xiang和兰科的泽泻虾脊兰Calanthe alismatifolia Lindl.,标本保存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标本馆。这些新记录物种的发现丰富了福建省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对该省植物多样性及中药资源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藏药"蒂达"基原复杂,混用、替代使用现象较为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该文通过查阅藏医药经典著作,结合藏医临床访谈和现代文献,明确了藏药"蒂达"的基原物种、药性以及临床效果。经考证,"蒂达"包括龙胆科獐牙菜属Swertia、扁蕾属Gentianopsis、花锚属Halenia、肋柱花属Lomatogonium、喉毛花属Comastoma,以及虎耳草科虎耳草属Hedyotis和十字花科糖芥属Erysimum的部分植物,药性以苦、寒为主,临床多用于治疗热病、肝胆疾病。藏药"蒂达"的研究,应在藏医药理论和临床用药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进行本草考证、鉴定、药效学等现代研究,从而达到保障藏药"蒂达"的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可控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山白树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分析微卫星特征,开发其微卫星分子标记。方法: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建立山白树基因组文库和微卫星文库,分析微卫星组成类型,设计山白树引物,用5个山白树种群进行扩增和检测以分析其多态性。结果:二代测序共返回38,942,660条100 bp配对序列,通过质量修剪及拼接得到200,386条拼接序列,其中长度 335 bp的为7 614条;在7 614条序列中检测出微卫星位点694个,其中单核苷酸重复最多,单核苷酸重复中A/T重复数量最多;二核苷酸长度变异最大,其中AG/CT重复数量最多,重复长度变异情况与微卫星丰度呈正相关。为36条山白树微卫星重复次数高的序列设计引物,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20对引物多态性丰富且条带清晰,等位基因数(NA)在3~6之间,平均为4,多态性信息含量(PIC) 0. 535 5~0. 754 0,平均值0. 615 5。对5个山白树种群的群体遗传分析发现,该物种遗传多样性较高(h=0. 697 5,I=1. 436 8,HE=0. 702 2),种群遗传分化显著(Fst=0. 374)。结论:通过部分山白树的群体遗传也可以说明本次开发的引物可用性较好。该研究开发了山白树微卫星分子标记引物,为山白树分子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潺槁树Litsea glutinosa系樟科(Lauraceae)木姜子属Litsea Lam.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潺槁树在我国为民间常用药物,具有治疗糖尿病、抗炎、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从潺槁树中分离得到黄酮类、生物碱、木脂素类等50余种成分,其中生物碱类成分为其特征性成分。首次综述潺槁树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潺槁树药理活性显著,但鲜见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随着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潺槁树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泽泻不同种质资源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泽泻种质资源的种质特性,为泽泻地道性研究及实施泽泻GAP生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在对不同来源的种质进行引种栽培的基础上,观察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与植株特征及其品质,连续3年品质试验及专题研究.结果:建泽泻、川泽泻和江西泽泻3种泽泻种质问的生物学性状、植株特征及药材品质等具有显著差别.结论:建泽泻与江泽泻是同种植物,原植物都是东方泽泻Alisma orientalis,而与川泽泻属同属不同种的植物,川泽泻原植物是泽泻A.plantagoaquatica.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离自地黄不同部位的内生真菌诱导子对怀地黄组培苗生长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初步探究其促生作用。方法:以2株Alternaria属内生真菌A.alternata,Penicillium属内生真菌P.axalicum制备不同类型的诱导子,发酵液滤液和菌丝降解液,分别考察其对地黄组培苗株高、鲜重、叶绿素含量、梓醇及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并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梓醇及毛蕊花糖苷含量。结果:不同菌株制备的真菌诱导子促生作用差异明显,以Penicillium属内生真菌P.axalicum制备的真菌诱导子对怀地黄组培苗促生效果较佳,且以其发酵液滤液促生效果最好。在该培养条件下,怀地黄组培苗株高、鲜重、根长、总叶绿素、梓醇及毛蕊花糖苷含量增加率分别为27.80%,29.49%,22.08%,15.05%,35.98%和68.18%。结论:内生真菌诱导子可促进怀地黄组培苗生长,并提高其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在今后地黄内生真菌应用中可做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夏至  黄勇  李贺敏  周艳  高致明 《中草药》2018,49(2):423-430
目的从野生型驯化为栽培品种角度分析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的遗传多样性,探讨河南焦作地区怀地黄的栽培起源。方法对地黄野生自然居群,栽培品种及其近缘物种ITS、psb A-trn H和trn S-trn G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比较中药材地黄野生自然居群,栽培品种间各序列的单倍型类型和核苷酸多态性,构建Neighbor-Joining(NJ)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地黄野生居群单倍型类型数量(ITS 6个,psb A-trn H 8个,trn S-trn G 9个)明显高于怀地黄栽培品种单倍型类型数量(ITS 3个,psb A-trn H 2个,trn S-trn G 3个)。地黄野生居群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均远高于怀地黄栽培品种间,在3个基因联合系统树上,地黄野生居群和栽培品种所有样品与茄叶地黄聚在一支,支持率为90%;23个栽培品种(29个样本)与来自温县的10号地黄野生居群聚为一支,支持率为78%。结论地黄野生型驯化为栽培品种过程发生了明显的遗传瓶颈,导致现存怀地黄栽培品种遗传基础狭窄,遗传多样性降低。怀地黄栽培品种可能起源于河南温县区域的地黄野生群体。  相似文献   

19.
熊波  赵志礼  倪梁红  嘎务  米玛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3):4680-4685
传统藏药"解吉"主要基原植物之一粗壮秦艽Gentiana robusta分布区广,且与近缘种呈同域分布现象,遗传背景复杂。多居群平行取样,直接测定该物种及其近缘物种麻花艽G. straminea、粗茎秦艽G. crassicaulis、长梗秦艽G. waltonii,外类群椭圆叶花锚Halenia elliptica的rDNA ITS区序列及叶绿体DNA的matK,rbcL,rpoC1,trnL (UAA),psbA-trnH,atpB-rbcL,trnS(GCU)-trnG(UCC),rpl20-rps12,trnL(UAA)-trnF(GAA)序列228条;TA克隆法测定粗壮秦艽ITS区序列120条。对粗壮秦艽进行基因分型,形态学及DNA分子证据显示其可能为一杂交物种;克隆序列中寻找稳定位点,多片段组合可鉴定粗壮秦艽及其近缘种。该文对遗传背景多样的药用植物鉴定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DNA条形码通用序列对地黄属植物Rehmannia Libosch.ex Fisch.et Mey.的鉴定作用,探讨中药地黄R.glutinosa的栽培起源。方法对地黄属物种的ITS、psb A-trn H、rbc L和mat K序列扩增和测序,比较各序列在种内和种间变异。采用最近距离法、相似性搜索法、构建Neighbor-Joining(NJ)系统聚类树等方法进行鉴定分析。结果对比地黄属各种的rbc L和mat K序列,结果显示rbc L序列完全一致,mat K序列同源性为99.9%~100%。ITS和psb A-trn H序列的平均种间变异均大于平均种内变异,且2条序列的种间最小变异均大于种内最大变异。在ITS系统树上,地黄的所有样品与茄叶地黄聚在一支,支持率为96%;psb A-trn H和联合树上,地黄的所有样品聚为一单系分支(支持率为55%和58%)。地黄与茄叶地黄聚在的这一分支分别与裂叶地黄和高地黄聚在一支(在ITS和联合树上支持率为55%和68%),与裂叶地黄和天目地黄聚在一支(在psb A-trn H树上支持率为80%)。ITS和联合树支持栽培地黄的3个品种与来源于河南温县、郑州、南阳和北京野生地黄居群聚在一支,支持率为51%和69%。结论叶绿体基因rbc L和mat K不适合作为条形码对地黄属进行鉴定,ITS和psb A-trn H序列可以作为中药材地黄与同属近缘种进行鉴定的条形码序列。裂叶地黄和天目地黄可能是四倍体地黄的2个亲本来源,栽培的地黄品种可能起源于河南温县区域的野生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