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梁梅  黄燕玲  骆春霞  龙登燕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05-1607
目的了解佛山市企业工作场所中有机溶剂污染现状,为有效地开展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2010年对佛山市直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对企业工作场所中的有机溶剂作业岗位设点监测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并对工人使用的有机溶剂物料采样作成分分析。结果 佛山市企业工作场所中的有机溶剂种类较多,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正己烷、总烃、乙醇、丙酮、丁酮、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等,以苯系物最常见。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结果显示甲苯监测点合格率最低,为97.7%;毒物超标最严重者为苯,最高超标倍数达52.6。有机溶剂物料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企业使用的有机溶剂物料大部分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高毒物质如苯和正己烷等。结论使用有机溶剂的佛山市企业行业分布广,所用有机溶剂中存在的有毒物质涉及种类多,以含苯系物的有机溶剂最为常用;应重点加强使用有机溶剂行业及接触有机溶剂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福州市工业企业有机溶剂使用情况,为有效开展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4月-2012年4月,使用自制的企业职业卫生调查表,对福州市46家工业企业使用有机溶剂的情况和控制措施实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机溶剂浓度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被检测分析的13种有机溶剂中,浓度高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有:甲苯、二甲苯、丙酮、乙酸丁酯、丁酮、乙酸乙酯和溶剂汽油;有机溶剂使用行业超标情况涉及家具、工艺品、印刷与涂料、制鞋、汽车和电子企业;有机溶剂接触岗位超标的为喷漆/调漆、印刷、配料分装、清洗和刷胶/刷处理剂5类.大型企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较完善,中小企业预防措施较薄弱,常见问题为通风排毒设施不全、个人防护用品发放不足、工作场所布局不合理和不重视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论]福州市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行业分布广,涉及岗位多,有机溶剂使用种类多;应加强对重点行业(如家具企业等)、重点接触岗位(如喷漆/调漆等)有机溶剂危害的预防,并加强中小企业通风排毒、工艺改革等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建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辖区内工厂企业使用有机溶剂的职业危害现状,为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和制订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调查,同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进行检测,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结果汇总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检测点超标率为0.53%,甲苯检测点超标率为0.79%,二甲苯检测点超标率为4.72%,三氯乙烯监测点超标率为15.38%,正己烷检测点超标率为2.71%。结论本辖区企业使用有机溶剂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正己烷和丙酮等。有机溶剂对工人健康可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害,今后应对这类企业进一步加强监督监测工作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全面了解杭州市工业企业2008年-2010年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机溶剂污染情况,预防有机溶剂职业中毒发生。方法:采用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和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作业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甲醇、丙酮和环氧乙烷存在超标情况,苯最高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国家标准8.8倍。结论:工业企业使用有机溶剂作业场所存在职业中毒隐患,必须采取综合职业病防治措施,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保护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人造皮革企业使用二甲基甲酰胺(DMF)职业危害现状,为该行业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3年龙岩市某使用DMF的沿海内迁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空气中DMF浓度进行监测,分析危害情况。结果根据调查和监测结果分析,该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DMF浓度合格率仅为4.17%。结论人造皮革企业作业场所DMF职业危害严重,应开展专项整治,督促企业进行工艺改造,强化职工职业健康监护、安全卫生管理等措施,提升企业职业病预防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电子企业有机溶剂危害现状和特点,探讨有机溶剂危害防控措施。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电子企业作业场所有机溶剂进行危害现状调查,随机选取59家电子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有机溶剂浓度检测。结果被抽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率37.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档率49.2%,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率43.4%,警示标识设置率37.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45.8%,使用有机溶剂岗位个人防护用品配置率29.4%,职业卫生培训落实率52.5%,职业病危害告知率35.6%,职业健康体检率57.6%;被抽检企业有机溶剂浓度超标率11.9%,有机溶剂作业点超标率3.4%。结论广州市电子行业使用有机溶剂种类广泛,接害岗位和接害人数众多,缺乏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等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怀柔区工业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掌握全区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为相关部门进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统一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怀柔区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共有241家,存在的职业危病害因素21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有8496人;所有工业企业均未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单位覆盖率均只有20.3%,体检人员覆盖率只有28.9%;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率为57.7%,防护设施配备率为40.1%,警示标识配备率为32.8%.结论 怀柔区工业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体制有待健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亟待加强,提高所有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及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势在必行,要让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都应使用有效的防护设施.相关部门要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监管体制及协调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汽修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状况、防护设施及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方法于2016年8—12月,对北京市朝阳区使用有机溶剂的汽修企业进行职业卫生情况调查,同时对企业提供的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的检测结果以及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汇总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9家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中型企业占16.95%,小型企业占81.36%;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人数占年末职工总人数的11.52%,企业职业病患者人数占接触危害职工数的11.71%,接触有机溶剂的人群数量较大;企业均能够对使用的漆料提供比较完善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MSDS),其中有33种存在职业接触限值的化学物质,有41种目前还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的化学物质;共检测了569个作业点,除噪声外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项目数远小于企业提供漆料的MSDS种类项目数。结论北京市朝阳区汽车维修企业的职业卫生问题仍不容忽视,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做好职业危害标准的研究更新,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集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四位一体”服务(4S)的销售店及汽车修理店的职业病危害程度,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采样、监测并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结果 喷漆工作场所苯、甲苯、二甲苯质量浓度较高,但均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板金车间噪声强度、电焊烟尘质量浓度全部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但均无有效防护措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率为30.0%;企业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率为30.0%.结论 汽车修理行业的职业病危害不容忽视,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中山市179家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山市职业危害因素分布与职业危害现状,明确职业卫生工作重点,以促进该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开展。方法使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设计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抽样调查表》,对中山市179家企业进行调查。结果179家工业企业共有职工117998人,其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职工有18613人,占15.77%;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了监测,职业危害因素实际检测作业点数1699个,合格作业点数1305个,作业点监测合格率为76.81%,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有机溶剂(苯系物居多)、噪声、粉尘;监测合格率以有机溶剂最高,为89.02%,噪声合格率最低,为39.49%;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较好的镇区主要在火炬开发区、三乡镇等地区。电镀行业监测率较低,为5.88%。结论中山市的职业危害因素以有机溶剂、噪声和粉尘为主,应加强对电镀行业职业危害监测方面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涉苯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及现状,为该行业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对辖区内53家涉苯企业的规模、经济类型、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顺义区涉苯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合格率较高,均在95.00%及以上,但仍存在超标现象,主要集中在机械工业、皮革、皮毛及其制品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品业中。结论顺义区涉苯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不容忽视,应加强相关企业和重点行业的监管工作,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2.
沈月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575-1578
目的了解某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该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有较完整的应急救援制度和职业健康监护制度,采取设备露天布置、自动化、密闭化,安装除尘器,减振、消音防护措施,配置了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毒物、粉尘和噪声检测结果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应根据聚氯乙烯生产企业的特点进行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完善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3.
邵小翠  田宏飞  周玲 《职业与健康》2014,(14):1976-1978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严重和较重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状,为相关部门进行职业健康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2年大连地区职业病危害较重和严重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的结果,比较不同规模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情况。结果职业病危害较重企业和危害严重企业的合格率分别为88.5%和90.0%。在大型企业中,职业病危害较重企业总体合格率为88.5%,危害严重企业为94.0%;在中型企业中,危害严重企业检测总体合格率为82.8%,危害较重企业为91.2%;在小型企业中,危害较重企业和危害严重企业的合格率分别为85.9%和90.7%。结论应重视对危害严重企业粉尘作业的监督监测。针对不同规模企业和不同危害程度,应有相应的监管方向,将职业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麻春雷  胡斌  杨海春  黄志刚  梁宏伟 《职业与健康》2013,(23):3195-3196,3199
目的通过对承德市辖不同规模职业病危害企业(以下简称:接害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调查,了解和掌握不同规模接害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和水平,为新形势下制定有针对性、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性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发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选择2012年全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1117家接害企业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法、现场调查及查询安监部门备案资料等方法,通过4个方面15项指标调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现状。结果①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方面:7个调查项目仅有2项制定率达到70%。大、中、小型企业综合7项指标平均制定率分别是77.55%、83.90%、52.21%,总体平均率为56.03%。②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及人员设置方面:3个调查项目仅有1项制定率达到70%。大、中、小型企业综合3项指标平均制定率分别是85.71%、90.48%、65.62%,总体平均率为67.14%。③职业危害预评、控评方面:2项目开展率显著偏低,分别是预评25.78%、控评24.71%。大、中、小型企业综合2项目平均开展率分别是50.00%、51.59%、23.50%,总体平均率25.25%。④其他管理方面:3个调查项目有2个达到70%。大、中、小型企业综合3项平均率分别是57.17%、92.06%、70.17%,总体平均率71.32%。结论承德市辖不同规模接害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综合15项内容,无论职业卫生机制和制度建设、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和人员配备、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及其他方面等开展率普遍不高,特别是企业对涉及职业病“三级预防”中的重要工作,比如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等重视度低,缺乏机制和制度保障;综合结果显示,中型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相对最好,小型企业最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厦门市海沧区工业企业有机溶剂使用情况,检测生产环境空气中有机溶剂浓度,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企业开展基线调查,采用Agilent GC 6890气相色谱仪,对33种有机溶剂的挥发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海沧区工业企业车间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溶剂高于限值的以二甲苯(72.4%)、苯(45.0)%、甲苯(59.0)%、乙酸丁酯(33.9%)、苯乙烯(30.7%)、乙酸乙酯(28.3%)、环己酮(25.0%)、戊烷(21.4%)为主,不同行业、不同工种车间空气中所含挥发性成分不同,同一作业点数种有机溶剂并存.结论 厦门市海沧区工业企业使用有机溶剂比重较大,且成分复杂,应加强卫生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制有机溶剂急慢性中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某有机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提出进一步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该企业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等方面符合或基本符合相关要求,作业场所大多数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患者,职业卫生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足。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一般,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秦宏  赵琳  徐聿涵  苏瑶 《职业与健康》2014,(16):2331-2333
目的通过调查某国有造修船企业流动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现状,为用人单位采取防治职业病危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订统一的职业卫生情况调查表,对流动劳动者及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调查。结果该企业职工总数为9515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员工有7454人,其中近7000余人为劳务流动员工。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为电焊烟尘、锰、金属烟尘、有机溶剂、噪声、紫外辐射、X射线等,其中电焊烟尘、锰、二甲苯、噪声都超标。2012年度,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流动劳动者有3836人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检查项目异常的工人数高达504人,占13.14%。结论该企业应提高企业法律意识,加强流动劳动者管理,开展职业健康促进活动,改善卫生行为,是预防流动劳动者职业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黄燕玲  龙登燕  刘智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334-1336
目的了解佛山市陶瓷产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为规范陶瓷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改善陶瓷企业工作场所作业环境,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预防职业病发生,提出切实可行的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为政府决策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现行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对全市范围内的陶瓷企业的生产工艺、使用原料、生产制度、工作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现有的防护设施及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等进行调查,并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与预警。结果 40家陶瓷企业2007—2008年的检测结果显示,噪声、总粉尘、呼吸性粉尘的合格率分别为58.0%、54.1%和72.8%;大多数企业的防护设施及措施缺乏或不够健全,没有设职业卫生管理架构和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结论佛山市陶瓷产业职业病危害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粉尘和噪声危害隐患,急需采取干预措施,对陶瓷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提升,才能消除或减少职业病危害对劳动者健康影响,预防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19.
王柏泉  陈惠娟  谢德兴 《职业与健康》2009,25(12):1250-1251
目的了解龙岩市化肥生产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为预防职业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辖区内7家化肥厂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按国家标准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和高温的测定点合格率分别为73.0%、64.3%、69.2%、88.6%。结论化肥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需加强技术革新和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