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乙肝免疫后9年,1183名1~9岁广西壮族儿童的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43.8%,从免后1岁的87.9%下降为37.1%,但HBsAg阳性率1.6%,未见随免疫年限延长而显著升高,疫苗保护率为88.6%。免疫后儿童HBsAg阳性89.1%归因于母亲HBsAg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乙肝疫苗免疫后9年不必加强免疫,只有采用高剂量免疫策略才能进一步降低HBsAg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李美霞  徐慧芳 《疾病监测》1999,14(10):368-372
为了解广州市吸毒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情况,用ELIASA法对1995 ~1998 年在广州市某戒毒所戒毒的1663 人毒瘾者进行HBV感染标志物检测。结果吸毒人群HBsAg 携带率为19.9 % ,HBV总感染率为86 .1 % 。静脉注射毒瘾者HBsAg 阳性率(22 .8% ) 明显高于口吸( 追龙) 毒瘾者(12 .3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男性毒瘾者HBsAg 携带率(21 .2 % ) 高于女性(14 .1 %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调查发现1432 例HBV感染的吸毒人群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模式有21 种,其中以HBsAb、HBcAb、HBsAb、HBcAb 、HBsAg、HBeAb、HBcAb 、HBsAg、HBeAg、HBcAb 及HBsAg、HBeAg 为多见,阳性构成分别为28 .56 % 、20.39 % 、16.41 % 、8 .59 % 、6.49% 、和6.20% 。应采取加强吸毒人群防病知识宣传,同时实施乙肝疫苗免疫的综合性防制措施,以控制该人群乙型肝炎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3.
柯华 《疾病监测》1999,14(11):430-432
为了解我县青曲镇中小学生HBsAg携带状况,为进一步开展乙肝防治提供依据,1999年4月我们对青曲镇的部分中小学生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方法检测HBsAg(试剂由湖北省康泰生物制品公司提供,有效期内使用),现报告如下:在两所中学和10所小学1827名学生中,HBsAg阳性164名,中、小学生间HBsA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χ2=0.41,P>0.05);性别间HBsAg阳性率也无显著性差异(χ2=1.32,P>0.05),见附表。附表 郧县青曲镇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男受检人数阳性人数阳性率%女受检人…  相似文献   

4.
张伟东  陈剑荣 《新医学》1999,30(3):146-147
目的:了解医院医务人员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24名医务人员进行乙肝血清学调查。结果:(1)全院医务人员总的乙肝病毒感染率为33.0%,HBsAg阳性率为5.9%,(2)HBsAb阳性率为21.9%,(3)外科组的乙肝病毒感染率高达43.0%,明显高于内科组的24.4%和非临床组的29.1%(P〈0.001);(4)外科组HBsAg,HBsAg,HBcAb同时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开封市下岗职工HBsAg携带及分布状况。方法:我们于2000年8月对1410名下岗职工进行HB-sAg反向被动血凝试验。对可疑阳性结果用EIA法对照,结果:(1)1410名下岗职工HBsAg携带率为4.96%。男性阳性率为7.62%。女性阳性率3.84%;(2)顺河区、龙亭区、南关区、鼓楼区四个辖区男、女下岗职工HBsAg携带率依次分别为3.03%、11.46%、9.52%、8.33%和4.01%、4.46%、2.82%、4.19%;(3)20~40周岁、51~60周岁四个年龄组。男、女下岗职工HBsAg携带率依次分别为6.25%、7.64%、7.91%、7.90%和2.06%、3.77%、3.90%、6.67%。结论:(1)开封市四个辖区下岗职工HBsAg携带及分布无规律性;(3)开封市下岗职工H  相似文献   

6.
呼和浩特城区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薄福宝  王红霞 《疾病监测》1997,12(5):173-177
本文对呼和浩特城区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效果作了评价。到1994年底,城区新生儿乙肝疫苗5年平均报告接种率达93.76%;1995年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法”调查,期望接种率达90%;血清学调查表明,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为96.77%;1~5岁组儿童(目标人群)抗-HBs阳性率达92.01%,较计划免疫前5.67%明显升高(χ2=326.36,P<0.01);接种儿童较未接种的同年龄组儿童HBsAg阳性率下降了53.99%,抗-HBc阳性率下降了75.32%;流行病学效果评价表明,实施计划免疫后的目标人群乙肝发病率(8.39/10万)较实施前的同年龄组儿童乙肝发病率(76.98/10万)下降了89.10%。  相似文献   

7.
罗宗宾  黄昊 《疾病监测》1995,10(1):12-15
对宾阳县农村整群系统随机抽样357人检测抗-HAV、HBsAg、抗-HBc、抗-HBs,其阳性率分别为83.75%,24.37%,67.50%和40.90%。HBV总感染率77.59%;甲乙型肝炎合并感染率65.83%。在明宾阳县农村为甲乙型肝炎高发区;人群中普遍存在甲乙型肝炎双重感染。子女HBsAg阳性率以父母双亲HBsAg均阳性最高,父母双亲均阴性的子女HBsAg阳性率最低,抗-HAV主要感染年龄是5岁以上人群,HBsAg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抗-HBc和抗-HBs阳性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男女性别的HBsAg阳性率以男性为高。分析甲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各种情况,为农村地区的甲乙型肝炎综合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522名农村医生HBsAg感染情况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学谦  田忠 《疾病监测》1999,14(10):371-372
为掌握农村医生(简称村医)这一特殊职业人群HBsAg携带情况,加强预防,提高健康水平,于1999年1月对522名村医作了血清学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采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的RPHA法,在有效期内按说明书操作,以血凝滴度≥1:8为阳性。在检测的522名村医中,检出HBsAg携带者36名,检出率为6.90%,与当地群众检出率6.25%比较稍高。各年龄组阳性检出率,见表1。2.按医龄组分析,36名HBsAg携带者中97.22%集中在15~25岁两个医龄组,见表2。监测结果表明,村医HBsAg…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破坏试验中对结果影响因素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二氯异氰尿酸钠和过氧乙酸作用后的纯化HBsAg,以SPRIA法检测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一致时,HBsAg与消毒剂的容量比为1:4或1:9时,检测结果较一致。试剂灵敏度较低,测得消毒剂对HBsAg破坏的作用时间较长。中和剂内小牛血清含量大于5%时,测得消毒合格所需作用时间较不含血清者长。溶液pH值为4.0~9.6对HBsAg抗原性的破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132例乙肝愈后饮服人员,30~60天,监测血清中HBV标志,结果表明,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IgM阳性率分别为72.73%、5.30%、34.09%、51.52%、71.97%。HBV5项标志物组合模式13种,以HBsAg,抗HBe及抗-HBcIgM同时阳性为多,占31.06%,HBsAg、HBeAg及抗-HBcIgM阳性,占21.97%。提示HBV复制的血清标志物HBeAg及/或抗-HBcIgM合计阳性率为82.58%,提示饮食人员乙肝愈后上岗前,须进行HBV标志监测  相似文献   

11.
史雯  周洋  袁辰  严睿  唐学雯  何寒青  邓璇 《疾病监测》2020,35(10):904-908
目的了解2018年浙江省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流行情况。方法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11个市及义乌市常住人口(居住6个月及以上)家庭中0~5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2 ml进行乙肝相关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4 194人,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分别为4.58%(192/4 194)和63.92%(2 681/4 194)。<5岁、0~14岁、15~29岁、30~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85.228,P<0.001),HBsAb阳性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χ2=110.413,P<0.001)。 调查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3.02%(2 643/4 194),接种率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χ2=2 229.121,P<0.001)。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乙肝疫苗接种史是影响成人HBsAg阳性率的主要因素,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OR=1.404,95%CI:1.014~1.944),乙肝疫苗接种史者HBsAg阳性率低于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者(OR=0.548,95%CI:0.371~0.810)。结论浙江省儿童乙肝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需提高成年人乙肝疫苗接种率,加强乙肝抗原抗体检测,以利于成年人乙肝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规划免疫后出生的儿童血清学状况,评价乙肝疫苗(HepB)接种效果。方法按照抽样方案要求,随机调查267名1~14儿童,并采集其血清进行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检测,对HBsAg阳性者再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的检测。结果信阳市浉河区1~14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2.25%,抗-HBs阳性率为89.14%,HBV感染率为28.84%,不同年龄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信阳市浉河区通过14年HepB的接种,农村地区近90%的儿童产生了乙肝保护性抗体,可以有效阻断乙肝在儿童间的传播,但应提高新生儿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阻断母婴传播,降低乙肝感染率和流行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疗养员乙型肝炎感染率,探讨乙肝预防对策与措施。方法对2004年5月~2008年10月来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小平岛疗养区疗养的661名军官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中阳性者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按年分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总阳性率为1.51%,2004年阳性率为1.87%,2008为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2,P0.01)。结论疗养员乙肝感染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8%),但为了将乙肝发病率降至最低,建议制订乙肝疫苗扩大免疫计划,及时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4.
不同剂量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母婴阻断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军  陈永弟  楼滨  任菁菁 《疾病监测》2010,25(12):981-983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重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 ine,HepB)对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新生儿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2005-2007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637例,分5、10、20μg三组分别接种相应剂量重组HepB,免后1~6月采血,使用微粒子酶免疫测定法检测HBsAg、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 5μg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3.80%、抗-HBs阳性率为66.30%;10μg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4.64%、抗-HBs阳性率为89.29%;20μg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2.89%、抗-HBs阳性率为91.33%。3种剂量免后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1,P=0.644),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83,P(0.001),10μg组和20μg组的抗-HBs阳性率及几何平均浓度明显高于5μg组。结论采用10μg重组酵母HepB或20μg重组HepB(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接种为适宜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惠东地区青少年HBsAg携带率,分析受调查群体12年前后HBsAg携带率的变化。方法对青少年以健康体检的形式进行HBsAg普查;HBsAg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1)2005—2008年入托儿童、初中入学生的HBsAg阳性率逐年下降;(2)2008年高中入学组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初中入学组;(3)高中入学人群与12年前比较HBsAg阳性率明显下降;(4)同一人群高考体检比高中入学时的HBsAg阳性率高。结论(1)母婴免疫阻断和新生儿计划免疫有效地控制了乙型肝炎的感染;(2)高中女生的HBsAg阳性率高考前比高中入学时高,可能是高中阶段学习紧张,女生由于生理的原因,容易通过水平传播途径感染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浙江省奉化市新生儿接种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HepB)17年后预防乙肝的效果。方法对1991-2007年奉化市乙肝疫情分为早期(1991-1993年)、中期(1994-2000年)和近期(2001-2007年)进行比较;以奉化市承担全国1992年(新生儿接种HepB刚开始2年)和2006年(儿童接种HepB已17年)二次乙肝血清学调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15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和乙肝发病率分别下降89.49%和87.70%,1~4岁儿童抗-HBs阳性率上升1.05倍;1~4岁、5~9岁、10~14岁儿童乙肝发病率中期比早期分别下降85.00%、66.05%和30.20%,近期又比中期分别下降50.27%、73.64%和58.72%。结论新生儿接种HepB对降低HBsAg阳性率和乙肝发病率效果明显;为实现全国乙肝防治规划,建议对儿童进行HepB加强接种和对15~30岁青少年普种HepB。  相似文献   

17.
1998~2005年台州市高中毕业生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许一 《疾病监测》2006,21(2):84-87
目的了解高中毕业生HBsAg感染情况,为制定乙肝防治对策,保护学生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1998 ̄2005年期间台州市201483名高中毕业生进行血清HBsAg和ALT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中毕业生HBsAg平均阳性率为11.28%,高于全国普通人群平均水平;HBsAg阳性率最高的是1998年为13.81%,后逐年下降,2005年最低为9.66%;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市(11.36%)>区(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学生HBsAg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加强对新生儿和易感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免疫覆盖率和人群免疫水平,是降低HBV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剂次重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汉逊酵母)(HepB-HPY)加强免疫效果。 方法 选择出生时完成乙肝疫苗(HepB)基础免疫的5岁儿童1981例,采集血清,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对仅抗-HBs阳性者接种1剂次、抗-HBs阴性者接种3剂次10 g HepB-HPY,免后1月采血检测抗-HBs。 结果 加强免疫前、加强免疫1剂次和3剂次HepB-HPY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38.62%、95.66%和99.75%,三者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3.794~1736.113,均P0.05)。抗-HBs阴性者加强免疫1剂次和3剂次后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2.93%和9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7.582,P0.05);加强免疫1剂次、3剂次HepB-HPY后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783.23 mIU/ml和2463.97 mIU/ml,抗体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01, P0.05)。与免前抗体浓度水平1 mIU/ml的儿童相比,抗-HBs滴度在1~10 mIU/ml的儿童加强免疫1剂后抗体阳转率和GMC都要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 结论 采用10 g HepB-HPY对5~8岁抗-HBs阴性儿童加强免疫1剂次、对9岁以上抗-HBs阴性儿童加强免疫3剂次,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太原市健康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hepatitis B)表面抗原抗体水平,为降低人群乙肝感染率及制定相应防制措施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根据《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学调查方案》的要求,结合太原市具体情况,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在全市随机抽取3~59岁常住人口,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及抗体。结果太原市健康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5%,表面抗体阳性率为44.3%,各县(市、区)有差异;各年龄组间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及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别间免疫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和不同免疫史人群间免疫水平存在差异。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太原市健康人群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较低,应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社区儿童接种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的免疫效果。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儿童接种HepB后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儿童HepB首针(HepBsub1/sub)及时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均逐年上升。抗-HBs阳性率86.12%,HepB保护率91.74%。2006年随机抽检<15岁儿童735人,与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前的1991年相比,HBsAg阳性率1.09%,HBsAg阳性率下降了85.69%;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65.71%、8.0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Isup2/sup=346.70、12.30,IP/I均0.01);102名抗-HBs阴性儿童复种大剂量HepB后抗-HBs阳性率79.41%;加强免疫和未加强免疫儿童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sup2/sup=15.61,IP/I<0.01)。结论社区儿童接种HepB有很好的免疫效果,抗-HBs阴性儿童复种大剂量HepB能提高抗-HBs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