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卫生部规定各级采供血机构对无偿献血者进行血液检测的常规项目,ALT升高也是血站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为了降低血液报废率,献血前ALT检测已成为采供血机构血液筛查的主要项目之一.从2009年夏季开始,本血站对首次或再次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筛查,发现血液复检时,仍有因ALT异常而报废血液的情况.因此,笔者对进食与血液冷藏两因素对ALT复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以来,无偿献血人数快速增长的同时血液报废也时有发生,ALT升高成为当前血站血液报废的首要原因。为减少血液报废,所有无偿献血者均进行献血前的ALT筛查。为探讨体育锻炼对非病理性ALT升高献血者的影响,笔者对此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387名ALT单项不合格献血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升高是血站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献血者延迟献血的重要因素.如何降低血液报废率,进一步巩固无偿献血者队伍,是采供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对本站2006-2007年无偿全血捐献者中,387名ALT单项升高者的性别、体重、初次多次献血特点及再次献血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干式生化仪检测ALT在无偿献血初筛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 ,国内大多数血站 (血液中心 )为了方便无偿献血者献血 ,利用流动献血车采血 ,采用测定血比重和用金标法检测 HBs Ag合格后即采血的献血模式。但这种献血模式有一个突出的问题 ,即因 ALT不合格而报废的血液大大增多。特别是在 2 0 0 2年 6~ 9月 ,因单项 ALT不合格而报废的血液占总报废血液的 5 0 %以上[1 ] 。针对这一情况 ,本站于2 0 0 2年 7月购入 4台美国产 Reflotron Plus干式生化仪检测 ALT,联合金标法检测 HBs Ag,同时作为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的筛选。有效地杜绝了因 ALT不合格所致的血液报废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  相似文献   

5.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血站行业作为预防输血后肝炎而长期使用的一项检测项目,我国血站基本标准中明确规定对献血者ALT的初筛采用酮体酚法,复检采用赖氏法。随着血液检测自动化的应用和无偿献血法规的全面实施,许多血站已将ALT检测改为酶动力学方法,即使用大型全自动生化仪或全自动酶标仪进行ALT的自动定量试验。采血方式较以往也有所变化,并且产生了较高的ALT血液报废率。ALT异常血液报废率升高是否与以上改变因素有关。对此,笔者从方法相关性、人群差异、血液采集方法等方面对报废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献血环境对血液初筛的影响.方法 2013年常州市对乡镇各单位、院校、企事业单位献血时间进行调整,与2012年比较,分析献血环境对血液初筛的影响,比较两年HBsAg和ALT的报废率.结果 2013年HBsAg和ALT的报废率较2012年有较大幅度下降.结论 血站通过献血时间的调整,可以减少血液初筛温湿度的影响,提高血液初筛的准确性,大大降低ALT、HBsAg的不合格率,避免血液的浪费以及不必要的开支,提高血站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街头自愿无偿献血已成为献血的主要来源.目前国内采供血机构为了方便献血者献血,大多是采用初筛合格后直接采血再复检的工作模式,而外采初筛一般只是筛选血型、血比重、HBsAg 3项,很多血站并未开展献血者ALT初筛,导致因ALT复检不合格而报废的血液比例很高,ALT复检不合格已成为血站血液报废的最主要原因[1,2].为了从源头上减少血液报废和资源浪费,本站自2012年1月开始在各采血点应用Mission 100干式生化仪进行采血前ALT初筛工作,大大降低了因ALT复检不合格所致的血液报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拯 《江西医学检验》2011,(5):557-557,556
目的探讨利用干式化学法初筛检测献血者ALT的效果,减少献血后血液报废。方法比较无偿献血前ALT初筛检测进行与否,对血液ALT检测不合格的影响。结果经干式化学法初筛检测后献血者血液ALT报废率为0.19%,为初筛前ALT淘汰率的9.5%,P〈0.005。结论推广应用干式化学法在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ALT筛查,能有效降低血液报废,有利于保留献血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献血前ALT初筛检测质量,减少血液报废/血源流失。方法采用干式生化法/速率法同时检测ALT值为50 U/L左右的自配质控物,比对分析每台式生化仪检测值,计算出适用于每台仪器"新临界值",用调整后的"新临界值"判定干式生化法ALT检测值,提高干式生化法ALT检测的准确性。结果运用该方法后,献血后ALT报废率从1.36%降至0.27%,血源流失从10.5%降至7.6%。结论通过比对校准献血前干式生化法ALT检测值,使结果更准确,降低血液报废率,减少血源流失,在血站系统有很好的适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自愿无偿献血者速率法ALT升高的非病理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非病理因素与ALT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因ALT升高引起的血液报废率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乌鲁木齐地区自愿无偿献血者的非病理影响因素资料及6 305人份速率法ALT检测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LT结果的非病理因素。结果 6 305人份标本中检测出595份标本ALT升高,占献血者总数的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病理因素中性别、年龄、BMI、饮酒、睡眠、献血情况、药物及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等因素与ALT升高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饮酒、睡眠情况、剧烈运动及重体力运动是ALT升高的危险因素,而献血行为是ALT升高的保护因素。结论本研究的结果为血站体检医生了解献血者ALT升高的影响因素,为排除因ALT升高的献血者提供参考,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及血站的成本,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无偿献血的深入开展,各地血站为了降低血液不合格报废率,越来越重视献血前筛查工作,但对ALT的筛查各血站都在寻找适合自己血站的方法,存在较多差异,有的血站不筛查,有的用干式生化,有的用半自动生化,今年年初我站提出加强献血前ALT的筛查,特别是筛查要符合工作流程的需要,选择的方法简单又能有效解决ALT筛查问题,降低因ALT不合格的血液报废率,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比较,选择了艾康公司的Mission干式生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干式化学法在献血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快速初筛的作用,减少因ALT升高而导致的血液报废。方法对泰州市中心血站姜堰分站未使用干式化学法筛查与使用干扰化学法筛查后无偿献血ALT升高引起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比较。再随机选取献血者100人,对其进行献血前ALT检测并与速率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筛查后不合格人数占总不合格数比例从71.1%下降到47.6%;干式化学法与速率法相关性良好(r=0.906 2)。结论干式化学法准确快速,干式化学法在献血前的筛查是十分必要的,对减少因ALT升高而导致的血液报废也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刘拯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5):557+556-556
目的 探讨利用干式化学法初筛检测献血者ALT的效果,减少献血后血液报废.方法 比较无偿献血前ALT初筛检测进行与否,对血液ALT检测不合格的影响.结果 经干式化学法初筛检测后献血者血液ALT报废率为0.19%,为初筛前ALT淘汰率的9.5%,P<0.005.结论 推广应用干式化学法在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ALT筛查,能有效...  相似文献   

14.
无偿献血者ALT阳性追踪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追踪调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阳性无偿献血者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HBsAg、抗-HCV及ALT检测结果。方法追踪563名ALT阳性无偿献血者,要求其6个月后再次献血,对其献血的血液进行常规的血站血液检查。结果 563例ALT阳性的无偿献血者二次献血的有289名,ALT检测阳性有49名;三次献血的274名,其中第二次献血ALT检测阳性有50名,第三次献血ALT检测阳性有43名;有38名追踪到6次ALT检测均为阳性。所有563例HBsAg、抗-HC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无偿献血者ALT异常的主要原因并非是HBV和HCV感染,而是其他非病理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1-2015年溧阳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情况,分析其趋势变化,寻找应对措施,在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通过血站血液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并统计2011-2015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相关数据,分析血液报废的原因,了解可能的趋势变化。结果 5年来溧阳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是脂肪浆和检验不合格,检验不合格报废中2011年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主,2012年2月开始全面开展采前筛检后,总报废率明显下降(χ~2=70.16,P0.05);传染病检测项不合格报废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梅毒螺旋体抗体(0.8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0.56%)丙型肝炎抗体(0.4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0.07%)。结论降低血液总报废率的主要有效措施为:献血前采静脉血标本离心后,速率法检测ALT并判定血浆的脂肪程度,对中、重度脂肪浆和ALT高于标准的献血者作好延期献血的合理解释,可同时降低脂肪浆和ALT的报废率。加强血站质量管理,制订合理的采供血计划,及时调剂库存超量血液,加强采血前的献血知识宣传,加大力度招募固定献血者,选择敏感度和特异性双优的试剂,加强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并规范操作,控制好每个关键点等措施均可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军队血站血液采集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后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血液采集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统计分析血站实施质量控制前后献血者满意度、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报废率及血液报废原因构成比的结果,从而了解所取得的成效。结果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后献血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由质量控制前的96.03%提高到99.22%;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41%低于控制前0.77%;血液报废率3.23%低于质量控制前4.91%,但血液报废原因所占比分析,其乳糜血和转氨酶(ALT)导致的血液报废比例较以前偏高。结论血液采集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后能有效降低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液报废率,同时也能提高献血者对血站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成果显著。但因乳糜血和ALT导致的血液报废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则提示在实施质量控制的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广泛普及献血前的相关知识,以减少因献血者饮食、休息等因素导致的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近年来血液报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为巩固措施有效性及进一步降低血液报废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采集的全血及成分血报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五年中非检测因素导致红细胞制剂的报废以不足量为主,血浆制剂的报废以脂血为主。检测不合格导致血液的报废率分别为2.54%、2.75%、1.90%、1.67%、1.41%。献血者ALT初筛改为速率法和罗氏干化学法,同时增加献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初筛后,ALT和抗-TP检测不合格率由1.29%、0.43%分别下降为0.65%、0.18%,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献血前进行ALT、HBs Ag和抗-TP筛查,是降低血液报废的有效措施。将脂血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可有效减少红细胞成分血的报废。血站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是降低非检测因素导致血液报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在街头无偿献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血站为预防输血后肝炎而长期使用的检测项目。我国血站标准中明确规定,对献血者的ALT初筛用酮体粉法,复检用赖氏法。然而,街头献血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使用酮体粉初筛并不适合。因此,许多血站对街头献血者不做ALT初筛,从而造成一定量血液的报废。本站自2001年起,使用半自动牛化分析仪对街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的原因.方法 选择18 400例无偿献血血液,献血者经体格检查和血红蛋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初筛,合格者抽取静脉血复检.HBsAg、抗HCV抗体、抗HIV抗体、抗TP抗体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检测采用速率法.检测由2个工作人员用不同厂家试剂对血液标本进行2次检测,2次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或一阴一阳均判为血液报废.结果 2010年度血液总不合格率与2011、2012年度总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3,P〈0.01).在检测不合格血液的报废率中,ALT占第1位,平均1.29%;抗TP抗体报废率占第2位,平均0.51%;HBsAg报废率占第3位,平均0.46%;再次是抗HIV抗体、抗HCV抗体.脂血占血液非检测原因报废的首位,平均8.25%.结论 血站应加强无偿献血宣传、献血前的咨询和初筛工作,建立固定的自愿献血队伍,加强质量管理和规范操作,减少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20.
ALT快速检测在无偿献血者初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献血前开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查对降低血液报废率是否有效.方法 比较ALT筛查前后血液ALT报废率.结果开展ALT快速筛查后ALT报废率从未开展筛查的9.43%下降到2.35%.结论 开展献血前ALT筛查可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血液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