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清肝降浊颗粒对酒精与高脂饲料联合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是否具有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灌服56%乙醇同时饲喂高脂饲料的方法,诱导建立复合因素导致的脂肪肝大鼠模型。给药4 w后,检测与酒精性脂肪肝密切相关的各项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血清及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C)含量,甘油三酯(TG)含量;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肝脏、脾脏、胸腺及肾上腺脏器系数。结果清肝降浊颗粒对脂肪肝动物血清AST、ALT、TC和TG水平的异常升高均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或P0.05);可以升高脂肪肝动物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TC、TG和MDA含量及肝脏系数(P0.01或P0.05)。结论清肝降浊颗粒具有保肝降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脂肝脂含量,从而达到治疗复合因素所致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蝇蛆壳聚糖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蝇蛆壳聚糖降血脂的作用。方法预防性给药时,给高脂饲料造模的同时连续给药4w,于第28天测定大鼠血清TC、TG、HDL-C、LDL-C含量,同时观察对大鼠体重、肝重及肝重/体重百分率的影响。治疗性给药时,给高脂饲料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4w,测定大鼠血清TC、TG、HDL-C、LDL-C含量,并观察对大鼠体重、肝重及肝重/体重百分率的影响。结果预防性给药时,中、高剂量蝇蛆壳聚糖组能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降低大鼠体重、肝重及肝重/体重百分率。治疗性给药时,低、高剂量蝇蛆壳聚糖组能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降低大鼠体重、肝重及肝重/体重百分率。结论蝇蛆壳聚糖能调节血脂平衡,预防高脂血症的产生,对已形成的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两种调脂药物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治疗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不同作用机制的调脂药(非诺贝特和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作用.方法高脂食饵性喂养诱导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分别给予非诺贝特、辛伐他汀治疗,观察肝指数、肝功能,血脂、肝脂、血清及肝组织过氧化脂质(MDA)含量及组织学的变化.结果非诺贝特显著降低血脂,分别为TC(mmol/L)1.80±0.20与2 10±0.33,TG(mmol/L)0.76±0.18与1.09±0.31、血清及肝组织MDA含量(nmol/ml)分别3.97±0.57与6.89±1.22和75.22±20.88与106.69±15.60,但ALT、ALP、肝脂、肝指数却显著升高,肝组织学呈重度脂肪变;辛伐他汀显著降低血脂、肝脂、血清及肝组织MDA含量,对肝功能无影响,肝组织学接近正常.结论非诺贝特虽可显著降低血脂,但却加重肝内脂质沉积,不宜用于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治疗.辛伐他汀显著降低血脂及肝脂,降低脂质过氧化,,对肝功能无影响,可较安全、有效地用于高脂血症脂肪肝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保肝降脂饮对脂肪肝大鼠护肝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保肝降脂饮治疗脂肪肝的药学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模型,实验分组为脂肪肝模型组、保肝降脂饮大、中、小剂量组、东宝肝泰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共6组。观察大、中、小剂量保肝降脂饮和东宝肝泰对大鼠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含量和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以及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C、TG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各治疗组(P<005),而其SOD的活性较正常组和各治疗组明显降低。肝组织切片脂滴明显堆积,正常组没有脂滴堆积,各治疗组肝组织切片显示脂滴堆积较模型组轻。结论保肝降脂饮可显著降低脂肪肝大鼠血清TC、TG含量,减轻肝细胞脂滴堆积,提高肝组织SOD活性,从而发挥降脂保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脂肪肝冲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寻求防治高脂血症的有效药物。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大鼠,形成高脂血症模型,饲以抗脂肪肝冲剂,观察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含量,结果:抗脂肪肝冲剂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TC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及TG含量(大、中、小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P<0.05,P<0.05)。结论:抗脂肪肝冲剂能够降低高脂血症大鼠TC、TG的含量,具有防治高脂血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脂肪肝冲剂对大鼠乙醇性肝损伤防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脂肪肝冲剂对乙醇性肝损伤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寻找针对乙醇所致脂肪肝的有效药物,方法:采用乙醇慢性肝损伤模型,观察大鼠肝组织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含量,结果:抗脂肪肝冲剂降低乙醇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TC,TG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小剂量组),P<0.01(中,大剂量组),病理检查,抗脂肪冲剂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抗脂肪肝冲剂能够降低乙醇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TG,TC的含量,具有防治乙醇性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芝麻素对大鼠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预防作用并对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芝麻索低、中、高剂量组.9 w后处死动物取肝脏,测肝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逆转录PCR检测肝组织肝细胞色素P450(CYP)2E1 mRNA表达水平变化;肝组织切片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芝麻素能降低肝脏各脂质指标,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抑制CYP2E1的表达,减轻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结论 芝麻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清肝降浊颗粒在所用给药剂量及给药周期范围内对Wistar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灌服56%乙醇+0.5 ml鱼油的方法,诱导建立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动物模型。预防性给药4 w后,检测与酒精性脂肪肝密切相关的各项指标。包括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血液生化学指标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总胆固醇(TC)含量,甘油三酯(TG)含量;肝脏组织中过氧化脂质(LP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清肝降浊颗粒对酒精性脂肪肝动物血清AST、ALT、LDH、TC和TG水平的异常升高均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可以升高酒精性脂肪肝动物肝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降低LPO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明显改善肝脏病理变化。结论清肝降浊颗粒具有保肝降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脂含量、改善肝脏病理变化,从而达到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酚酸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24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脂饲喂2周后,随机分成氨氯地平组、多达一(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组、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4组,每组6只。连续给药4周,并继续饲喂高脂,测定大鼠给药前后的血压、血脂,血浆、肝和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血压升高,HDL- C降低(P<0.05和0.01);联合用药组血压、血TG、LDL- C、LDL- C /HDL- C、肝组织TC和TG水平,血浆和心肌组织MDA降低,SOD活性和SOD /MDA比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氨氯地平组和多达一组血压、LDL- C、LDL- C /HDL- C、肝组织TC水平、心肌组织MDA含量降低,心肌组织SOD/MDA比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达一组肝组织T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酚酸联合氨氯地平能协同增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大鼠的降压和降脂作用,其作用与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肪肝大鼠线粒体膜流动性改变及活血化瘀法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辅以乙醇和CCl4复制脂肪肝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肝脏线粒体膜的流动性,肝组织中SOD、MDA含量及肝脂,血清肝功能,血脂等变化,并以活血化瘀法进行防治,观察其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模型组肝线粒体膜流动性、SOD活性明显降低、而肝组织MDA含量、肝脂及血清ALT、AST、TG、TC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活血化瘀法能明显改善肝线粒体膜流动性,增强SOD活性,降低血脂、肝脂、MDA含量,改善肝功能(P<0.05或P<0.01).结论: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增强,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活血化瘀法可通过减轻肝脏脂质过氧化并修复线粒体膜流动性,从而达到减轻肝脂变、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茵陈蒿汤化裁方对高脂饮食小鼠血脂调节作用及肝组织肝脂酶(HL)活性及其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 高脂饮食饲养小鼠6 w,并设普食对照、模型对照、茵陈蒿汤化裁方高、低剂量组.药物干预4 w后,生化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张蓉法测定肝组织匀浆HL活性,RT-PCR法检测HL mRNA转录水平.结果 茵陈蒿汤化裁方可显著降低血清TG水平(P<0.01),提高肝组织匀浆HL活性(P>0.01),而对肝组织HL mRNA的转录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增强肝组织HL活性是茵陈蒿汤化裁方调节脂质代谢的药理学机制之一,该方在高脂血症、脂肪肝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中医药防治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北五味子多糖(SCP)对高脂饮食诱导肝损伤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6 w诱发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及SCP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以及正常+SCP组。SCP(50 mg/kg)灌胃给药12 w,检测各组动物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肝组织中TG和TC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药物对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ALT及AST水平显著增高(P<0.01),肝组织中TG和TC水平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SCP显著降低了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P<0.05或P<0.01)、ALT、AST水平(P<0.01),降低肝组织中TG和TC水平(P<0.01),而对正常大鼠血脂、肝脂质和肝功能没有明显影响。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出现明显的肝细胞脂肪变性;SCP组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肝脏脂肪变性明显减轻。结论 SCP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紊乱,改善肝功能,减轻肝损伤。  相似文献   

13.
蝇蛆壳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保肝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脱乙酰度的蝇蛆壳聚糖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保肝作用.方法 采用酸碱化学法制备不同脱乙酰度的蝇蛆壳聚糖,并用红外扫描鉴定其结构.取大鼠给高脂饲料造模的同时连续分别给予不同脱乙酰度的蝇蛆壳聚糖8 w,测定大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测定肝脏指数和肝组织中TC含量,并对各组大鼠肝脏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各脱乙酰度组蝇蛆壳聚糖均能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含量(P<0.01),显著升高HDL-C含量(P<0.01),降低大鼠的肝脏系数及肝组织TC含量(P<0.01),并能减轻肝细胞脂变程度.结论 不同脱乙酰度的蝇蛆壳聚糖能调节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抑制肝脏脂肪沉积,有良好的降脂保肝作用,其作用与脱乙酰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研究霍山石斛胶囊(DHC)降血脂作用。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4w,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而后进行低、中、高三种剂量DHC及阳性对照药血脂康实验性治疗,给药4w、6w后检测模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同时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高脂血症模型组相比,DHC低、中、高剂量组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高脂模型大鼠血清TC、TG、LDL-C含量;升高血清HDL-C含量;升高血清SOD活性和NO含量,并降低其MDA含量,且呈量效关系,尤其以DHC中、高剂量组作用最为显著。结论适宜剂量的DHC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保护血管内皮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和中药复方对实验性大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观察壳聚糖和中药首乌、丹参、牛膝的复方对大鼠脂肪肝的预防作用。方法:在小剂量的四氯化碳直损伤的基础上,合并应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同时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药物,以肝脏的脂质含量为衡量指标,观察药物预防结果,结果:四氯化碳损伤肝脏合并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肝脏明显的脂肪变性,表现为肝组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明显降低,镜检显示肝细胞肿胀,内部充满足大小不等的脂滴,而药物防治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肝组织TG、TC值显著降低,肝细胞的脂变程度明显小于模型组,表现为脂滴养活,脂变面积缩小,SOD活力逐渐升高并恢复正常,其改善程度随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应用中、高剂量的药物还可使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结论:药物对脂肪肝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其机理除了减少脂肪自肠道的吸收外,还可能有保护肝脏,提高肝抗氧化能力,促进其对脂质的氧化与转运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虎杖降脂颗粒对饮食性大鼠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脂性饮食诱导大鼠高脂血症,给予口服不同剂量的虎杖降脂颗粒,观察药物对模型动物血脂水平、体质量变化和肝脏脏器指数,肝脏脂质TC、TG,血清AST、ALT、肌酐和尿素氮以及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虎杖降脂颗粒各剂量组大鼠肝指数及肝组织脂质TC和TG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血清中TC、LDL-C、HDL-C含量不同程度地降低(P0.05或P0.01),但对TG作用不明显;血清AST、ALT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但对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无明显作用。肝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虎杖降脂颗粒各剂量组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模型大鼠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结论虎杖降脂颗粒可有效调节高脂乳剂所致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肝脂水平,对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含量变化和血清CRP水平与肝组织CRP mRNA及蛋白的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体重200g左右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2组,每组6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高脂血症模型组喂饲高脂饮食。在喂饲6、12w时分别采取各组大鼠的尾静脉血检测血清CRP与TC、TG的含量。12w后采用Realtime-PCR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肝脏CRP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饲养6w时模型组大鼠血清CRP、TC、T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随着建模时间的延长各指标持续增高,12w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2w后大鼠肝脏CRP mRNA及蛋白表达量,模型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CRP含量升高,其机制与大鼠肝脏CRP mRNA及蛋白表达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血浆及肝组织ADM2/IMD的变化,探讨ADM2/IMD在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病理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高脂组.大鼠被高脂喂食造模4 wk后,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测定血脂(TG,TC,HDL-C,LDL-C)及肝功能(ALT,AKP);放免法测定血浆及肝组织匀浆ADM2/IMD含量.结果:高脂组体质量、肝质量及肝指数(肝质量/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组织呈轻中度脂肪变.高脂组TG、TC、LDL-C、ALT及AK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29±0.05 mmol/L vs 0.18±0.09 mmol/L.2.49±0.35 mmol/L vs 1.25±0.16 mmol/L.1.69±0.18 mmol/L vs 0.49±0.06 mmol/L.25.46±5.14 kU/ L vs 13.15±2.83 kU/L,416.1±42.7 U/L vs 281.2±47.3 U/L;P<0.01).HDL-C则低于对照(0.65±0.11 mmol/L vs 0.75±0.10 mmol/L,P<0.01).血浆ADM2/IMD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脂组肝组织匀浆ADM2/IMD水平较对照组高115%(26.21±11.2 pg/mg·pro vs 12.18±2.9 pg/mg·pro,P<0.01).结论:ADM2/IMD可能与大鼠饮食性高脂血症和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病理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9.
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调脂药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作用。方法 通过高脂食饵饲养制备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 ,分别检测模型组 (n =10 )和对照组 (n =10 )的肝指数 (肝重 /体重 )、肝功能、血脂、肝脂、血清、肝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及肝组织学改变。模型组剩余 2 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 4mg/kg灌胃 ,每日 1次 ,4周后检测上述指标 ,并与未治疗组比较分析。 结果 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肝指数、血脂、肝脂、血清及肝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 (P均 <0 .0 1) ,血脂与血清MDA含量呈正相关 (P <0 .0 1)。肝组织学呈轻、中度脂肪变 ,以小泡性脂滴为主 ;辛伐他汀治疗组血脂、肝脂、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 (P均 <0 .0 1) ,肝组织MDA含量降低 (P <0 .0 5 ) ,肝组织学接近正常。未治疗组肝脂有所降低 ,肝组织学有改善 ,但血脂增高持续存在。结论 辛伐他汀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祛脂调肝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瘦素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制备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祛脂调肝高、低剂量组和水飞蓟素组,治疗4 w后肝组织生化和病理学检测。结果祛脂调肝中药能显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指数,降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含量,保护肝细胞,纠正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肝脏炎症,从病理组织学上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瘦素、TNF-α水平。结论祛脂调肝中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组织瘦素、TNF-α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阻止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