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目的 运用FRAX? ( 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 )评估不同证型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OP)患者骨折风险,从中医辨证角度探讨骨折高风险人群的临床特征,以期更好地预防骨折发生。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 2022年3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中医医院骨伤科门诊纳入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 125 例。依照中医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肾阳虚以及血瘀气滞4组,采集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运用FRAX?计算各组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发生概率( probability of hip fractures,PHF) 以及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 probability of major osteoporotic fractures,PMOF),分析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与肝肾阴虚、肾阳虚以及血瘀气滞组相比,脾肾阳虚组BMI指数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01、P=0.040);与肝肾阴虚、肾阳虚以及血瘀气滞组相比,脾肾阳虚组骨密度T值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P=0.040);4组骨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P=0.010),脾肾阳虚组骨折率高于肝肾阴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代入骨密度T值各组PHF、PMO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853,P=0.183;H=4.691,P=0.196);代入骨密度计算各组PHF,脾肾阳虚组PHF高于肝肾阴虚、肾阳虚组PH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01);脾肾阳虚组PMOF高于肝肾阴虚、肾阳虚组PMO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01)。结论 脾肾阳虚证OP患者骨折风险更高,将现代医学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与传统中医辨证内容相结合,有望OP患者能更早了解自身骨折风险从而更好地预防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降钙素受体(CTR)基因多态性及中医证型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08年2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部位骨密度,中医辩证分型,记录患者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质量等自身因素,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结果 CTR基因型分布:CC型74.17%,CT型21.67%,TT型4.17%;中医证型分布:脾肾阳虚型71.67%,肝肾阴虚型22.50%,气滞血瘀型7例5.83%.经t检验,不同CTR基因型者间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中医证型者骨密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C型中,气滞血瘀的腰椎骨密度明显低于脾肾阳虚(P<0.05).结论 降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及中医证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同中医症型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14例绝经后中老年女性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常规检验指标结果,对患者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冠脉CT检查,并与不同中医证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气滞血瘀组患者腰1~4椎体(L1-L4)BMD值最低,与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心病的比率更高,与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多支血管病变比率更高。结论绝经后女性气滞血瘀型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更高,并与冠状动脉硬化发生及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对于两者的协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广东省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中医证型及其影响因素做横断面研究并探讨分析其关系。方法对广东省内各地(广州市、中山市、佛山市、惠州市、台山市等)医院1 453名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所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骨密度、中医证型及其影响因素(年龄、绝经年龄/年限,既往骨折史,髋部骨密度,治疗时间等)。结果最终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样本共373例,年龄介于48~95岁之间,平均年龄73.56±9.32岁,其中脾肾阳虚证130例,占34.85%,肝肾阴虚证161例,占43.16%,气滞血瘀证75例,占20.11%,其他证型7例,占1.88%。各年龄段、不同绝经年龄组间、不同绝经年限组间的患者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有既往骨折史和父母是否发生过髋骨骨折的骨密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脾肾阳虚证的患者髋部骨密度明显高于肝肾阴虚证(P0.05),治疗时间大于6个月的患者活动度改善情况和一般情况优于治疗时间少于6个月的(P0.05),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的患者接受治疗半年以上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不超过半年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省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各年龄段的骨密度有一定的差异性,绝经年龄、绝经年限、既往骨折史、父母髋骨骨折史与骨密度有一定相关性,不同中医证型的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不同其效果亦有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方法 前瞻性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和湖北省中医院2018年1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因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阳虚衰证、气滞血瘀证4个证型,所有患者均检测组织ERK1/2 mRNA和ERK1/2 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不同证型患者ERK1/2表达差异。结果 120例患者的中医证型中肝肾阴虚型占比较高,其次为脾肾阳虚型、肾阳虚型,血瘀气滞型占比最低,男性多为肾阳虚型,女性多为肾阴虚型,气滞血型患者平均年龄髙于其他证型(P<0.05);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L2~4、股骨颈、转子区、Wards区骨密度值比较,血瘀气滞型<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P<0.05);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ERK1/2 mRNA、ERK1/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血瘀气滞型<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的L2~4、股骨颈、转子区、Wards区骨密度平均值与ERK1 mRNA、ERK2 mRNA、ERK1蛋白、ERK2 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51、0.306、0.318、0.270,P均<0.05)。结论 血瘀气滞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ERK1/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肾阳虚者,肾阳虚者低于肾阴虚者,且表达水平与患者骨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基因表达谱的差比性分析,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相关基因的信息学特征。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受试者,分为肾阳虚证组3例,肾阴虚证组4例、非肾虚证组3例,并选择健康绝经后妇女3例设为正常对照组。用人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4组基因表达谱,肾阳虚证组分别与其他3组比较,筛选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相关功能分析。结果肾阳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肾阴虚证组、非肾虚证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348,355,76条;肾阳虚证组与其他3组比较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有46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表达上调基因有4条,表达下调基因有42条。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主要与免疫、细胞信号转导、钙离子活性和神经内分泌等方面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及完善中山市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在中山市抽样检查21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腰椎(L2-4)正侧位,双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检测,并按中医辨证思维进行辨证,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山市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型以肾阳虚证、肾阴虚证为主,尚有较大部分患者为脾肾阳虚证、脾胃气虚证.结论 男、女性都以肾虚型为主,其中男性以肾阴虚证为主,女性以肾阳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虚证、气虚证、血瘀证与骨密度T值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1年2月期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密度室检查者,筛选符合条件的对象,测量其骨密度,并填写骨密度记录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随着年龄的增长,T值不断降低,且不同年龄组T值有显著差异(P<0.01);2.根据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值与身高、体重、BMI均呈正相关(P<0.01);3.有肾虚证表现者与无肾虚证表现者、有气虚证表现者与无气虚证表现者、有血瘀证表现者与无血瘀证表现者的骨量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值与年龄、身高、体重、BMI、肾虚证、气虚证、血瘀证有相关性,本研究获得的结果可为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中骨质疏松症的诊治及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施治的规范化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肾虚、脾虚、肝虚、血瘀密切相关,目前学界普遍比较接受的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是: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和血瘀气滞证,并按该分型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方面的规范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腰部背伸肌力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自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广东省部分地区行骨密度检测的144例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分布在50岁~75岁之间。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依次分为:肾阳虚衰组、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及气滞血瘀组。4组患者均行腰部背伸肌力检测,最后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组中L1~4平均BMD比较,肾阳虚衰组BMD较大,脾肾阳虚组次之,气滞血瘀组BMD值较小,4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腰部背伸肌力值比较,肾阳虚衰组肌力较大,脾肾阳虚组次之,气滞血瘀组肌力较小,肾阳虚衰组与脾肾阳虚组比较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组与气滞血瘀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部背伸肌力与L1~4平均BMD值呈正相关。结论 4组中骨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肾阳虚衰、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说明气滞血瘀型骨质疏松较其他3组骨质疏松严重。随着骨质疏松的发展,腰部背伸肌力日益减小,说明腰部背伸肌力的变化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D)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与变化,分析影响证型的相关因素,为中医药治疗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共96例PD患者,记录病史、症状体征与舌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一患者当中医证型发生变化时进行连续性观察,并观察中医证型与透析龄、临床合并症及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证型分布: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为主,分别占43.8%、26.0%,标实证依次为湿浊证、血瘀证、风动证、湿热证、水气证,以湿浊、瘀血证多见;(2)证型的变化:血瘀、湿热、湿浊等标实证可随病情发生变化;(3)证型与透析龄的关系:透析龄<24个月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证与湿浊证多见,透析龄≥24个月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血瘀、风动证较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5);(4)证型与临床合并症的关系:发生腹膜炎与非腹膜炎时比较湿热证增多,脾肾阳虚证减少,发生容量超负荷与非容量超负荷时比较水气证明显增多,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本虚证中阴阳两虚、脾肾阳虚证患者血Hb明显下降,血CRP升高,阴阳两虚证血Alb下降,脾肾阳虚证血iPTH升高,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证血TG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标实证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患者的中医证型本虚证以脾肾气虚与脾肾阳虚证为多,标实证主要为湿浊、血瘀证,透析龄、临床合并证及某些实验室指标是影响中医证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入住上海龙华医院骨伤科病房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0例,运用跟骨骨密度仪进行足跟部骨密度检测,填写中医证候问卷调查量表,对相关证型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结果中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脾肾阳虚型37例,占46.25%;肝肾阴虚型13例,占16.25%;气滞血瘀型14例,占17.50%;其他证型16例,占20.00%。绝经时间较久的妇女中,脾肾阳虚型患者易发生至少2次及其以上骨折,以髋部、脊柱骨折为主。结论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出现骨折多因肌肉协调性下降而摔倒造成,脾主肌肉、肾主骨,若脾肾亏虚则无以濡养肌肉、骨骼,筋缓骨痿,因此,"脾肾相关""先、后天之本"理论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中医体质与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中西医诊断标准,将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与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研究,找出其相关性与规律性,并进行总结。 结果 对30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发现脾胃气虚证最多,占总病例数的23.00%,其次为肝肾不足证,占22.00%,以后依次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气血不足证、血瘀证、骨痿证、肝气郁结证、痰湿证、湿热证;在9种体质分类中阴虚质发病率排在第一位,其次为气虚质,以后依次为阳虚质、血瘀质、特禀质、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与气郁质。结论 提示9种中医体质中阴虚质与气虚质发病率较高, 辨证分型中发病率较高的2个证型是脾胃气虚型与肝肾阴虚型。说明了体质类型与OP发病率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Ⅳ型心肾综合征(CRS)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规律,尝试临床理化指标与中医辨证理论相结合,探索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为Ⅳ型CRS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1年01月~2016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科及心血管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Ⅳ型CRS患者154例,分为正虚和邪实各5个证型。归纳Ⅳ型CRS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Ⅳ型CRS在正虚证候中:气虚证在CKD2期、心功能Ⅱ级多见,阳虚证在CKD5期、心功能Ⅲ级多见,气阴两虚证在CKD3期、心功能Ⅳ级多见,阴阳两虚在CKD5期、心功能Ⅳ级多见;在标实证候中:湿浊证、水气证、血瘀证、痰饮证在CKD5期、心功能Ⅳ多见,湿热证在CKD3期、心功能Ⅱ级多见。正虚证积分与心、肾功能相关性分析表明:阳虚证积分与e GFR(P=0.002<0.05)呈负相关,气阴两虚证积分、阴阳两虚证积分与BNP(P=0.000<0.05)呈正相关。标实证积分与心、肾功能相关性分析表明:湿浊证积分、水气证积分、血瘀证积分均与e GFR呈负相关(P<0.05),水气证积分、血瘀证积分与BNP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气虚证是心肾综合征患者早期发病的主要证候表现,晚期以阳虚证及阴阳两虚证为主要证候表现,湿浊、水气、血瘀互结是造成病情恶化主要病因;CRS患者以肾功能加重为主时,阳虚证表现明显,以心功能加重为主时,气阴两虚证及阴阳两虚证表现明显;水气证、血瘀证候贯穿疾病各个阶段,加速心、肾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与CRP指标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脾肾气虚(阳)、阴阳两虚4种本证组和兼湿证、兼瘀证、兼痰瘀证3种标证组,并选择5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所有纳入者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结果:与正常健康人50例作对照,糖尿病肾病患者CRP水平(1.73±2.91)mg/dl明显高于NC组(0.54±0.16)mg/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N各本证证型组血清CRP水平的比较显示,随着证型由阴虚燥热、脾肾气(阳)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演变,患者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且阴虚燥热、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分别与阴阳两虚组比较,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痰瘀证与NC组、无兼证组与NC组及痰瘀证与血瘀证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CRP水平与中医证型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膜性肾病(MN)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发生率及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选取我院M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3 C-尿素呼气试验(1^3 C-UBT)方法判断是否存在HP感染,并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比较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中医证候的差异。结果:(1)82例MN患者中61例存在HP感染,感染率为74.39%。(2)两组本虚证中的脾肾阳虚、肺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及阴阳两虚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P感染组湿热证比例(52.46%)显著高于非HP感染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组瘀血证比例(18.03%)显著低于非HP感染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患者具有较高的HP感染率,无论是否伴有HP感染,MN的中医证候仍以本虚证为主,但伴有HP感染者的标实证以湿热证为主,不伴HP感染者标实证以瘀血证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