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魏文甫 《吉林医学》2010,(33):6085-6085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和结果分析。方法:收集163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对其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和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手足口病患者通过早发现、早治疗均治愈。结论:小儿易患手足口病,应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传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该地区2010年1月-2010年12月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方法对8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结果该地区小儿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第三季度,该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散居儿童发病明显高于托幼儿童及学生,且农村儿童发病多见,有明确接触史者少见,容易并发支气管肺炎和心肌损害,预后良好.结论要严格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防止手足口病疫情的扩散.  相似文献   

3.
基层医院小儿手足口病129例临床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12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报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经积极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均痊愈(好转),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大部分预后良好。结论:手足口病可防可治,目前虽无特效的病因治疗手段,但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效果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综合治疗,可防止严重并发症及本病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临床病例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份253例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病历资料完整的手足口病患者,收集所需资料,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53例病例中,未发现并发症的患儿,全部治愈,无后遗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在手足口病的疾病早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大多数患儿预后均良好,不留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周晓凤  熊林 《中国现代医生》2013,(15):98-99,102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6月问我院收治的36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36例患儿预后良好,均痊愈出院,未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脑脊液指标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结论早发现、早治疗并配合合理的综合护理措施是改善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李丽娟 《吉林医学》2013,34(1):151-152
目的:对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总结分析,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工作经验,促进手足口病患儿早日康复。方法:收治手足口病100例,其中较重型20例,对此次收治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护理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经治疗100例手足口病临床治愈、死亡率为零。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解基层医院的手足口病发病及治疗情况. 方法调查我院2009年1-8月手足口病发病及治疗情况. 结果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好. 结论基层医生应重视 手足口病的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措施、临床护理在防治手足口病中的作用,总结护理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12月临颍县人民医院233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入院后的病情监测、消毒隔离、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皮疹护理、健康教育等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233例手足口病患儿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全部康复出院。结论护理人员在手足口病的预防、教育、治疗、护理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对住院患儿给予对症治疗,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防止并发症发生以及手足口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唐先梅  李娟  陈志强 《医学综述》2012,18(2):316-317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防治经验。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21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2例患儿临床治愈出院,无后遗症;死亡4例,自动出院6例。结论早期发现危重征象,早诊断、早治疗并进行有效的宣传,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FMD)并发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方法对住院治疗的50例HFMD并发病毒性脑炎病例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纳洛酮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给予静脉注射IVIG联合纳洛酮等治疗,所有患儿均达到临床治愈,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结论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早发现、早干预、早期联合应用IVIG和纳洛酮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重症及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糖和外周血白细胞以及脑脊液的变化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重症及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入院后血糖、外周血白细胞以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生化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危重症病例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血糖明显高于重症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病例患儿脑脊液白细胞增高,危重症病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1例重症病例组蛋白超标9例,最高为0.71g/L,40例危重症病例组蛋白超标11例,最高为0.95g/L,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脑脊液葡萄糖正常,危重症病例脑脊液葡萄糖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有重症及危重症倾向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常规血糖、外周血白细胞和脑脊液检查,有利于重症及危重症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廖东 《右江医学》2014,(1):66-68,71
目的 探讨影响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82例儿童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n=64,住院时间〉18 d)及对照组(n=118,住院时间≤18 d),比较影响愈合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儿EV71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A16病毒感染率、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机械通气率、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oxA16病毒感染(OR=3.833,95%CI:1.277~11.505),发病入院时间(OR=3.147,95%CI:1.187~8.343),白细胞计数(OR=9.476,95%CI:3.1462~8.539),有无机械通气(OR=4.418,95%CI:1.383~14.113),发热持续时间(OR=3.210,95%CI:1.052~9.790).结论 影响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相关因素有CoxA16病毒感染、发病至入院时间、白细胞计数、有无机械通气及发热持续时间.对儿童重症手足口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8年5月~2011年12月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52例,根据有无神经系统和其他并发症及其程度,将其分为A组25例、B组15例、C组9例、D组3例,其中A组为非神经系统受累组,B组、C组、D组合并为神经系统受累组(27例).各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析总结各组疗效及预后.结果 52例中出现发热52例(100.00%),皮疹51例(98.08%).21例伴白细胞(WBC)计数增高,16例CRP升高,11例血糖升高,15例血压升高.脑脊液异常20例.52例均做大便EV71及CoxA 16的RT-PCR定性核酸检测,EV71阳性28例,CoxA 16阳性8例,其中EV71和CoxA 16均阳性3例.神经系统受累组与非神经系统受累组EV71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P<0.05).A、B、C组共49例,全部治愈.D组3例,死亡2例,1例抢救成功,无后遗症.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幼儿,高热、皮疹稀少是其主要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神经系统受累的重症病例,及时合理使用甘露醇、甲强龙、丙种球蛋白以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可能对阻止重症病例向危重状态发展和降低危重症病死率有益.  相似文献   

14.
背景 手足口病(HFMD)是常见的儿童急性传染病,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部分重症HFMD短期可发生心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心肌酶及心功能异常的病例可采用左卡尼汀心肌营养保护性治疗策略,但是否可改善其预后尚不明确。目的 观察EV71感染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的重症HFMD患儿心肌酶和心功能的异常情况,探讨左卡尼汀辅助治疗对心肌酶和心功能异常的影响以及临床预后及转归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9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EV71感染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的重症HFMD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左卡尼汀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左卡尼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两组患儿于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脑钠肽(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并行床旁三维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心脏指数(CI),于治疗第7天进行疗效判定,并记录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 120例患儿中,CK异常57例(47.5%)、CK-MB异常70例(58.3%)、cTnT异常40例(33.3%)、BNP异常75例(62.5%)、NT-proBNP异常81例(67.5%)、LVEF异常61例(50.8%)、FS异常53例(44.2%)。两组CK、CK-MB、cTnT、BNP、NT-proBNP、LVEF、FS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左卡尼汀组CK、CK-MB、cTnT、BNP、NT-proBN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治疗后CK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左卡尼汀组治疗后CK、CK-MB、cTnT、BNP、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左卡尼汀组LVEF、FS、CI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后LVEF、FS、CI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左卡尼汀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Z=-2.317,P=0.013)。左卡尼汀组肺水肿、肺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EV71感染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的重症HFMD患儿存在心肌细胞及心脏收缩功能异常;左卡尼汀可短期有效改善心肌细胞和心功能异常,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15.
52例重症手足口病脑脊液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入院后1~4天行脑脊液检查的实验室资料。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生化、细胞数及分类,基本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改变,部分危重症患儿脑脊液糖定量、蛋白定量及细胞数明显升高。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阳性率高,因此对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患儿行脑脊液检查,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诊断及病情、疗效和预后的估计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HFMD)重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于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HFMD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HFMD轻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HFMD重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3岁、抽搐、颈抵抗、体温> 39℃大于3d、血糖>9 mmol/L、意识障碍、精神差、神经反射异常、外周血WBC>12×109/L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呕吐、皮疹平均天数>7d、口腔溃疡、肌酸激酶升高方面,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MD重症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年龄、体温>39℃大于3d、血糖>9 mmol/L、精神差、神经反射异常;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8%,病死率为4%.结论 早期检测HFMD重症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及时的对症治疗可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东莞地区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广东省东莞地区儿童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归纳分析118例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病情评估、症状与体征、实验室与辅助检查、并发症、治疗经过、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多见于1~5岁婴幼儿(占90.68%),主要症状为皮疹(100%)、发热(82.20%)。重症病例发生率高(占53.39%),多有肢体抖动或惊跳(38.14%)。常见并发症有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重症者肺炎支原体感染率(57.14%)较非重症者(38.18%)高。经对症及抗病毒治疗,重症者早期使用免疫球蛋白、短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等治疗,治愈111例(94.07%),好转5例(4.24%),自动出院2例(1.69%),死亡0例。结论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多见于婴幼儿,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重症病例发生率高,多有肢体抖动或惊跳。只要早期诊断,识别重症病例,合理治疗,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伴有神经系统损伤患儿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为早期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7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伴有神经系统症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测定数据。结果:84例重症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高65例(77.38%),脑脊液白细胞数、分类及生化检查结果在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脊液改变大体符合病毒性脑炎。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伴有神经系统损伤的脑脊液以病毒性脑炎改变多见,早期进行脑脊液检查有利于重症患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型手足口病(HFMD)发展为危重型HFMD的影响因素,建立危重型HFMD风险评分系统,为早期识别HFMD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4年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57例重症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重型94例,危重型63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型HFMD的影响因素,制定危重型HFMD风险评分系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该风险评分系统的最佳截断点。结果 危重型患儿确诊重症前病程、确诊重症前发热时间长于重型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出疹间隔短于重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患儿频繁惊颤抖动、末梢循环不良、心率增快、频繁双吸气或长叹气患儿所占比例及热峰体温高于重型患儿,持续高热时间长于重型患儿,血压异常患儿所占比例低于重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患儿空腹血糖、S100蛋白、神经特异烯醇化酶(NSE)、乳酸脱氢酶(LDH)、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于重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频繁惊颤抖动、末梢循环不良、心率增快、频繁双吸气或长叹气、持续高热时间、空腹血糖、S100蛋白、NSE、NT-proBNP是重型HFMD病情进展为危重型的影响因素(P<0.05)。对风险评分系统预测重症HFMD中发生危重型的风险进行ROC曲线分析,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0.788,0.936)〕。最佳截断点为13分,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1%和85.11%。结论 患儿频繁惊颤抖动、末梢循环不良、心率增快、频繁双吸气或长叹气、持续高热时间、空腹血糖、S100蛋白、NSE、NT-proBNP是重型HFMD病情进展为危重型的影响因素,危重型HFMD风险评分系统可用于评估重症HFMD病情严重程度,分值为13分可作为区分重型与危重型的最佳截断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轻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及就诊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手足口病防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单纯随机抽取开封市102例手足口病病例开展病案和电话调查,对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就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以发热(78.43%)、出疹(99.02%)多见;57.84%可见精神差、惊颤、呕吐、咳嗽等其他症状;37.25%出现病毒性脑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和合并症。重症与轻症病例相比最高体温较高(t=3.86,P〈0.05)、先发热后出疹的较多(χ2=4.96,P〈0.05)、可见嗜睡、肢体肌阵挛等特有症状且出现较晚,首诊不易确诊(χ2=12.77,P〈0.05)。首诊医院中,县及县以下医院就诊率重症高于轻症(χ2=16.32,P〈0.05),但确诊率重症低于轻症(χ2=5.27,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重症手足口病病例早期症状不典型,县及县以下基层医院易误诊。建议开展基层医务人员手足口病诊治技术培训,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诊断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