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正>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报告显示,脑中风是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冠心病与癌症的第3位死亡原因,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脑中风,且全球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脑中风,每6秒钟就有1人因脑中风而永久致残。在我国,脑中风已成为居民致残率第一(高达75%)、死亡率第二(约30%)的多发疾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计到了2020年,我国脑血管疾病的人口将增加一倍。在脑中风患病率及死亡率上,我国远高于欧美国家,属于高发地区,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脑梗塞在祖国医学范畴均称为脑中风。脑中风目前在国外发病率极高,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居首位。正确掌握脑中风的急救及急性期、康复期的护理,对提高脑中风的治愈率,减少残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是非常必要的。 脑中风的急救 脑中风的发病在清晨较为多见,也有在情绪激动、饮酒过量、疲劳过度时发病。对于既往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及心  相似文献   

3.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总的名称。最常见的一种脑中风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2/3左右。还有出血性脑中风,即脑出血或脑溢血,症状重、死亡率高,脑中风是世界上死亡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癌症,心血管和脑卒中)。 脑中风常发生在中年后期和老年人。其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所致。第一次得脑中风的人,一般症状和体征比较轻,经治疗后大部分病人能恢复自理生活,有的尚能继续从事一定的工作。但是在第一次脑中风之后,容易再次发生脑中风,再次脑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中风患者也越来越多。研究显示,脑中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三大致死疾病(另两类是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一,同时它也有很高的致残率。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其死亡率也随着年  相似文献   

5.
溪言 《药物与人》1996,(5):29-29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在古代称为中气。脑中风指的是一组疾病,它包括脑出血、脑血栓与脑栓塞。脑中风是老年人发病率很高的常见病,它危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疾病。虽然,近年来诊断技术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关于脑中风,本刊在 2004 年第 3期《CEA :一刀切除脑中风》一文中,通过对留洋归来的血管外科专家张勤奕教授的采访,对于现在国际上预防和治疗脑中风的最新技术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报道。2004 年岁末,记者在北京再次见到张勤奕教授,恰好是张勤奕教授领头的“中美脑中风协作组”成立不久 ,而且张教授在继西安、郑州等地的“脑中风防治中心”成立、并成功完成了上百例的脑中风发作的预防性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即CEA)之后,在北京的航空工业中心医院成立了北京的“脑中风防治中心”,并且已经在着手培训医护人员和进行中心的设施建设,据说,2005 年春天,北京的“脑中风防治中心”就将迎来首例手术防治脑中风的病人。 这一次见到张勤奕教授,他一再强调,对于脑中风这个顽固疾病,除了通过医学的进步在技术上攻克它,还应当在人们的头脑里发动一场“观念”的革命:脑中风并非是难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对付脑中风应当在脑中风未发作之前的十几年、几十年里就开始监测;在未来,一个可能发作脑中风的病人应当得到更好的医学支持……总之,张教授用了一个非常形像的比喻——这就好比在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都要发动一场针对脑中风的“战争”,只有从观念上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才可能彻底战胜这个折磨人类的痼疾。 俗话说  相似文献   

7.
陈凯 《中国保健》2009,(15):679-679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脑血管疾病中以脑中风最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死最为严重,这两种疾病都与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联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脑中风的发生与控制高血压的水平及吸烟、饮酒、嗜成、嗜肥肉、少蔬菜、缺乏体育锻炼等危害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全国143个调查点1984~1986年各种食物摄入现况调查资料和脑中风发病率资料(框架人群5814851)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维生素B2、蛋白质摄入量与脑中风发病率呈负相关(P<0.01),磷、锌、维生素A摄入量与脑中风发病率呈正相关(P<0.01)。提示膳食营养结构对脑中风发病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对脑中风病因学研究和人群预防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缺血型脑中风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以药物治疗较为常用。文章探讨了丹参的提取物丹参酮ⅡA在缺血性脑中风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应用现状及尚待解决的问题。总结出丹参酮ⅡA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效果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脑中风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如何预防脑中风显得非常重要。有研究发现,近1/3中风的发生与颈动脉的阻塞性病变,尤其是与颈动脉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一病多名 让患者很头晕 如今,有不少脑中风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的名字搞不懂。对于“中风”.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医生,有着不同的叫法,因此不少患者怀疑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比如在门诊或者刚刚入院时,医生在病历或入院通知单上写的是“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但是经过CT等检查.便有可能给出“出血性脑中风”或者“缺血性脑中风”的诊断;到最后.出院诊断上又写的是“脑溢血”或“脑血栓形成”。这么多名称.把病人和家属搞糊涂了。  相似文献   

12.
张冠华 《药物与人》2009,(12):12-12
生活方式病是发达国家在对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因就是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包括疾病有: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脑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以部分恶性肿瘤。这些疾病都是现代医学还难以治愈,并严重的危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相似文献   

13.
脑中风预报准不准迟吉茂仅凭一张中风预报汇报单,就可以先知您患脑中风的命运吗?脑中风是指人的脑血管发生的出血或阻塞而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而言,可分为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和暂时性脑缺血)两大类。脑血管疾病是世界公认...  相似文献   

14.
生活方式疾病有癌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中风、脑中风和高血压)等疾病。美国生活方式疾病占全部死因的2/3,我国卫生部门对大城市居民的死因按比例大小排列,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癌症、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民间叫“脑中风”,包括脑梗死、脑出血,TIA (俗称:小中风)。但由于很多人对疾病不了解,认识上存在误区,常常会在病人突发脑中风,而家属在着急病人病情的同时,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意见一时难以决断,导致配合不良,有时就会延误治疗,影响病人的康复。那人们对脑中风后的认识上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STEMl)病人既往有脑中风病史心电图特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既往有脑中风病史STEMll 56例(观察组).另随机选无脑中风病史(对照组)60例,入选者检测心电图PTFv1负值,Q波导联数,QTc间期,心肌梗死部位及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并发症(心源性休克、泵衰竭、MI扩展、恶性心律失常、病死率)等.结果既往有脑中风病史患者STEMI发生率11.3%,心电图PTFv1负值增大(59.0%vs21.7%),Q波导联数及复合前壁MI多见(50.6%vs31.7%),QTc间期延长.合并高血压史(73.7%vs18.3%),糖尿病(16.7%vs8.3%),高血脂(36.3%vs 13.3%)均较多.并发心源性休克(13.5%vs6.7%),泵衰竭(25.0%vs 13.3%),MI扩展(13.5%vs6.7%),恶性心律失常(30.1%vs15.5%),病死率(21.8%vs8.3%)等均高对照组P<0.05~P<0.01.结论既往有脑中风史STEMI患者心电图多项指标明显异常,并发症多及短期病死率非常高,提示临床医生应当更积极地治疗.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脑中风),是颅内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急性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在此主要讨论的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小中风"、"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人,冬春季是脑中风的高发期.  相似文献   

18.
正中风的危险因子可分为不可改变与可改变两大类。不可改变的危险因子包括年龄、性别、种族、气候与遗传等;可改变的危险因子则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抽烟、过量饮酒、颈动脉狭窄,以及肥胖、心房颤动和其他心脏疾病等。不可改变的危险因子年龄是脑中风发生的重要因素,约2/3的脑中风发生在65岁以上者。一般来说,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年龄较出血性脑中风高。有资料显示,缺血性  相似文献   

19.
中风,即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临床上分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不管哪一种脑中风,有其共同特点:起病急骤、往往在短期内脑部损害症状可达到高峰。其中又以出血性脑中风最危重。据统计,约1/4的患者在发病后的24小时内死亡,半数于三周内死亡。此病死亡率之所以如此高的原因,除疾病本身凶险外,还与病人的错误体位、病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中风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由于受到疾病、年龄、合并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留置胃管和鼻饲中都有别于普通患者,现将我科近两年对脑中风患者插胃管前、插胃管中,插胃管后的护理进行详细总结分析探讨。实践证明科学的护理及正确的插管方法对提高患者的抢救率及成活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