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评估对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2007年7月-2011年6月66例在康复科随访的极低体重早产儿进行全身运动评估,在纠正月龄12月龄以后根据临床诊断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计算全身运动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结果】 全身运动评估对于异常运动发育结局(脑瘫和运动发育迟缓)的预测效度为敏感性100%、特异性98.3%,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100%。全身运动评估对于脑瘫的预测效度为敏感性100%、特异性92.1%,阳性预测值37.5%,阴性预测值100%。 【结论】 GMs评估对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运动发育结局具有很好的预测效度,作为新型神经运动评估手段, 对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随访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我国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全身运动结合Gesell评估(GDS)预测高危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价值,为尽早筛查存在运动发育障碍高危早产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高危早产儿64例,分别于扭动运动阶段及不安运动阶段施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随访至12月龄以临床诊断与GDS明确其运动发育结局,统计应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预测高危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价值。结果 64例高危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脑瘫3例(4.69%),运动发育迟缓16例(25.00%),运动发育正常45例(70.31%);对运动发育异常预测:不安运动阶段、扭动运动阶段预测特异度为97.78%、84.44%,敏感度为15.79%、52.63%,阴性预测值为73.33%、80.85%,阳性预测值为75.00%、58.82%。对脑瘫预测:以不安运动阶段与CS扭动运动阶段评估特异度最高均为96.72%。结论 全身运动结合GDS有助于预测高危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  相似文献   

3.
单次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对高危儿运动发育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次的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简称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对于高危新生儿发生不良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83例在康复科随访的高危新生儿,在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单次或多次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12月龄(早产儿为纠正月龄)后根据临床诊断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分析比较单次法和多次法的预测效度.[结果]单次法组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对于脑瘫的预测敏感度100%,特异度93.8%,阳性预测值87.8%,阴性预测值100%,对不良运动结局(脑瘫和运动发育迟缓)的预测敏感度74.0%,特异度93.9%,阳性预测值90.2%,阴性预测值82.7%;多次法组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对于脑瘫的预测敏感度85.0%,特异度89.4%,阳性预测值77.3%,阴性预测值93.3%,对不良运动结局的预测敏感度77.8%,特异度97.5%,阳性预测值95.5%,阴性预测值86.7%.[结论]单次不安运动质量评估对于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尤其是脑瘫)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可进一步研究其作为筛查丁具在一般婴儿群体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技术对于高危新生儿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253例在康复科随访的高危新生儿,分别在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12月龄(纠正年龄)后根据临床诊断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分析其应用价值。 【结果】 扭动运动阶段的单调性运动的评估应用价值不高,只有痉挛-同步性运动有预测价值。痉挛-同步性运动对于脑瘫的预测敏感度72%,特异度99%,阳性预测值95%,阴性预测值92%。不安运动阶段异常运动中不安运动缺乏的预测价值高。不安运动缺乏对于脑瘫的预测敏感度100%,特异度96%,阳性预测值86%,阴性预测值100%。 【结论】 扭动运动阶段痉挛-同步性运动对于脑瘫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不安运动阶段不安运动缺乏对于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特别是脑瘫具有较好预测价值,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高危儿随访中应作为评估工具,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eneral movements assessment,GMs)不安运动阶段和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Test Scales,GDS)对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及对两种评估方法和发育结局的一致性检测。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共226例在本院儿童保健科随访的早产儿,在纠正5个月内采用GMs和GDS进行评估,在纠正12个月时临床诊断是否为脑瘫,并使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 Motor Scale 2,PDMS-2)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对比分析两种评估方法的预测效度(包括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及与发育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226例早产儿发育结局中运动发育正常176例,运动发育迟缓22例,脑瘫28例。不安运动阶段评估结果为正常者168例,异常为58例;GDS评估结果为正常者140例,异常为86例。不安运动及GDS预测脑瘫敏感度92.9%、71.4%,特异度83.8%、66.7%,阳性预测值44.8%、23.3%,阴性预测值98.8%、94.3%。不安运动及GDS预测运动发育结局敏感度88.0%、68.0%,特异度92.0%、70.4%,阳性预测值75.9%、39.5%,阴性预测值96.4%、88.6%。GDS和PDMS-2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306,P0.05,GMs和PDMS-2评估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757,P0.05,提示GMs、GDS对运动发育预测与发育结局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GMs中不安运动阶段的预测与发育结局的一致性更高。结论 GMs的不安运动阶段能够超早期预测脑瘫等不良运动发育结局,在预测预后方面要优于GDS,能更早期的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GMs评估技术在运动发育迟缓方面的临床应用,为临床有效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1月1日—2017年6月31日期间,本院康复科对93例婴儿进行全身运动(GMs)评估,并且随访到6月龄,应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DMS-2)评定6月龄婴儿的运动发育能力,以6月龄运动发育是否迟缓作为标准来计算GMs评估对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结果 93例随访到了6月龄的婴儿中运动发育迟缓儿8例,其余85例6月龄时的评估结果均正常。扭动阶段异常GMs(CS+PR)对运动发育迟缓的预测效度为:敏感度100%、特异度58.7%;阳性预测值20.8%、阴性预测值100%。扭动阶段异常GMs(CS)对运动发育迟缓的预测效度为:敏感度60%、特异度93.5%;阳性预测值50%、阴性预测值95.6%。不安阶段异常GMs(F-)对运动发育迟缓的预测效度为:敏感度100%、特异度84.3%;阳性预测值38.9%、阴性预测值100%。结论 GMs评估技术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工具用于筛查运动发育迟缓的患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全身运动评估和头颅MRI检查在高危儿运动发育结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6年6月-2018年7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随诊、有运动发育结局的高危儿152例进行全身运动评估和头颅MRI检查,分析全身运动评估、头颅MRI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结果 152例高危儿随访至12月龄以后获得运动发育结局,其中110例运动发育正常,21例运动发育迟缓,21例脑瘫。152例高危儿完成了全身运动评估,全身运动评估对运动发育结局预测灵敏度83. 3%,特异度97. 0%,阳性预测值77. 8%,阴性预测值93. 5%; 104例高危儿同时完成了头颅MRI检查,头颅MRI对运动发育结局预测灵敏度75. 7%,特异度97. 0%,阳性预测值93. 3%,阴性预测值87. 8%;全身运动评估联合头颅MRI对运动发育结局预测灵敏度86. 7%,特异度96. 7%,阳性预测值92. 9%,阴性预测值93. 5%;上述3种方法在预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全身运动评估及头颅MRI检查均对异常运动发育结局有很高的预测价值,暂未发现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对运动发育结局预测性,全身运动评估更适合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 assessment,GMs)质量评估和0~1岁20项神经运动检查法(20项检查法)对高危儿粗大运动发育结局和脑性瘫痪预测效度的比较。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30名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在不安运动阶段(足月后9周龄~5月龄)进行GMs评估以及20项检查法各1次。随访至纠正年龄1周岁以后根据临床表现以及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 2,PDMS-2)评估粗大运动发育结局以及是否为脑性瘫痪。计算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Kappa值进行比较。结果纳入的30例研究对象中,脑性瘫痪3例(10%)例,粗大运动发育落后5例(16.7%)(包括3例脑性瘫痪),25例(83.3%)正常。GMs对粗大运动发育落后的预测效度:敏感度80.0%,特异度96.0%,阳性预测值80.0%,阴性预测值96.0%;20项检查法对粗大运动发育落后的预测效度:敏感度100.0%,特异度92.0%,阳性预测值71.4%,阴性预测值100.0%。GMs对脑性瘫痪的预测效度:敏感度100.0%,特异度92.6%,阳性预测值60.0%,阴性预测值100.0%;20项检查法对脑性瘫痪的预测效度:敏感度100.0%,特异度85.2%,阳性预测值42.9%,阴性预测值100.0%。两种方法的Kappa值=0.59。结论在足月后9周龄~5月龄阶段,两种方法对粗大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各有优势,GMs对脑瘫预测更优,两种评估方法有中等程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高危儿全身运动细化评估的研究,建立扭动运动阶段的脑性瘫痪预警评分。方法 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建立档案的高危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纠正年龄4~6周行全身运动评估及全身运动细化评分,纠正年龄4~8周内测试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在12月龄(纠正年龄44~52周)时,按照脑瘫诊断标准,确定不同发育结局。按照卫生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建立扭动运动阶段全身运动细化评估的脑瘫预警评分。结果 扭动运动阶段的全身运动细化评分,在正常组、单调性运动组和痉挛同步性运动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8.186,P<0.001);与52项运动相关评分呈正相关(r=0.968,P<0.001)。本研究的脑瘫预警评分,运动发育正常组(“绿色区”)的范围为27~42分;轻度异常组(“黄色区”)的范围为18~26分;而重度异常组(“红色区”) 的范围则为5~17分,预测效度为92.11%,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72.73%,阴性预测值为100%,假阳性率10%,假阴性率为0。结论 建立的脑瘫预警评分,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低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可供同行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GMs质量评估与传统的神经学检查方法对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预测的价值。方法:将2008年9月~2009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出生的除外先天性缺陷以及家族遗传病的197例高危儿,应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在出生后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估,1岁时应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中的运动量表评估高危儿是否有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结果:GMs质量评估结果显示,早产和扭动运动阶段:正常者146例,异常者51例,敏感度88.89%,特异度84.12%,阳性预测值47.06%,阴性预测值97.95%;不安运动阶段:正常169例,异常为28例,敏感度81.48%,特异度96.47%,阳性预测值78.57%,阴性预测值97.04%。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结果显示,正常者94例,异常为103例,敏感度92.59%,特异度54.12%,阳性预测值24.27%,阴性预测值97.87%。三者的Kappa值分别为0.531、0.768和0.214。结论:全身运动质量评估与传统的神经学检查方法相比在预测高危儿的神经发育学结局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一致性,适合在我国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全身运动细化评估的信度,为其应用于高危儿运动发育随访的临床工作建立相应的基础。方法 纳入接受全身运动评估的87例高危儿的90个录像,周龄在34~58周之间。由评估者采用“早产儿和足月儿全身运动细化评分表”和“3~5月龄婴儿细化评分表”进行评分,获得全身运动评估的最优性评分。计算不同评估者间和同一评估者两次评估间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值)。结果 扭动阶段全身运动细化评估评估者间总项目分的信度ICC值为0.941,各亚类分的信度ICC值为0.881~0.933;两位评估者总项目分的重测信度ICC值分别为0.983和0.879,各亚类分的重测信度ICC值为0.876~0.943。不安阶段全身运动细化评估评估者间总项目分的ICC值为0.976,各亚类分的信度ICC值为0.819~0.909;两位评估者总项目分的重测信度ICC值分别为0.955和0.959,各亚类分的重测信度ICC值为0.588~0.905。结论 全身运动细化评估具有良好的评估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可以应用于高危儿运动发育随访的临床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2.
早产、脑损伤等小婴儿是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高危人群,目前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全身运动评估技术是超早期预测脑瘫等神经发育障碍可靠、有效的评估工具。全身运动评估包括整体评估和细化评估两大类。整体评估是一种定性评估,细化评估则是根据最优性评分将运动模式进行量化,既有利于观察婴儿运动发育轨迹的细小变化,评价早期干预效果,又有利于更加全面、精准地预测不同的神经发育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颅脑MRI和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对于极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68例在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和康复科就诊和随访的极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纠正胎龄足月时进行颅脑MRI检查以评估大脑白质发育情况,纠正月龄1月和3月时进行两次GMs质量评估,纠正月龄12月时通过临床诊断及Gesell发育量表评估明确其运动发育结局,分析3次评估与运动发育结局的相关性,并分析颅脑MRI和GMs质量评估对预测不良发育结局和脑瘫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颅脑MRI和GMs质量评估与运动发育结局具有相关性,其中颅脑MRI对运动发育结局预测的准确性最高,其特异性为98.1%,但是其敏感性很低(43.8%)。另一方面,GMs质量评估预测运动发育结局的敏感性很高,而其特异性相对较低。此外两种方法对脑瘫的预测敏感性较高。结论 神经影像学(MRI)和功能性评估在对于预测极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上有很强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GMs)对足月小样儿不良运动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以期为早期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纳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足月小样儿61例,通过检索科室GMs儿科诊疗应用系统数据库或经电话、微信等形式获取研究对象在其他医院已明确的12月龄以上的运动发育结局作为本研究所纳入的最终结局。分析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对脑性瘫痪、不良运动发育结局(脑性瘫痪和运动发育迟缓)的预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纳入研究的61例足月小样儿GMs评估结果中,18例为不安运动缺乏,43例为正常不安运动。运动发育随访结局中7例临床诊断为脑性瘫痪,11例临床诊断为运动发育迟缓,43例运动发育达到正常水平。GMs评估(不安运动阶段)对足月小样儿是否发展成为脑性瘫痪的预测效度为:敏感性100%、特异性97.67%、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100%;对足月小样儿是否发展成为不良运动的预测效度为:敏感性94.44%、特异性97.67%、阳性预测值94.44%、阴性预测值97.67%。结论 不安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对足月小样儿运动发育结局(尤其是脑瘫)具良好的预测价值,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非干扰性的新型神经运动评估工具,可在足月小样儿脑发育随访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 GMs)质量评估技术在足月脑损伤儿脑瘫发育结局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足月脑损伤儿55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GMs评估并至少有一次不安运动阶段的评估, 随访至1周岁后根据临床神经学表现及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明确其运动发育结局, 分析GMs评估对脑性瘫痪发育结局的预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纳入研究的55例足月脑损伤儿的GMs评估中, 20例为不安运动缺乏, 35例为不安运动存在。随访结局:1周岁后19例临床诊断为脑性瘫痪, 36例临床诊断为非脑性瘫痪。GMs评估(不安运动阶段)对足月脑损伤儿是否发展成为脑性瘫痪的预测效度为:敏感性89%、特异性92%、阳性预测值85%、阴性预测值94%。结论 GMs评估对于足月脑损伤儿的远期运动发育结局(是否发育为脑性瘫痪)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非干扰性的新型神经运动评估工具, GMs评估适合在足月脑损伤儿随访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