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TCT联合HR-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宫颈病变筛查的受检者70例,均接受TCT及HR-HPV DNA检测,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CT联合HR-HPV DNA检测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结果70例受检者中,经病理活检确诊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35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20例,宫颈癌15例;TCT联合HR-HPV DNA检测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度为91.43%,灵敏度为92.73%,特异度为86.67%。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TCT联合HR-HPV DNA检测结果和病理活检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57,P=0.000)。结论TCT联合HR-HPV DNA检测能有效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hTERC、HPV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6月因宫颈疾病接受TCT检查的280例患者,进行高危HPV感染检测、hTERC基因扩增FISH检测及阴道镜下病理活组织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5组:炎症组(非CIN)、CIN1组、CIN2组、CIN3组和浸润癌组。比较TCT、hTERC、HPV检测在CIN筛查中的价值。结果 5组TCT检查与病理学结果吻合率分别为90.9%、59.6%、70.5%、66.7%及80.0%;炎症组高危HPV感染率低于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组与宫颈浸润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扩增率高级别CIN组及浸润癌组明显高于低级别CIN组;联合应用3种检测手段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98.5%和92.3%。结论 3种方法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方案,可以极大地提高宫颈癌高度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通过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筛查、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及两者联合筛查结果的比较,研究高危型HPV筛查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4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高危型HPV筛查、TCT检查及阴道镜下病理活检,联合检查阳性以高危型HPV筛查、TCT检查任意阳性为阳性,阴性以全阴为阴性,对宫颈癌的3种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478例患者中病理学诊断为炎症的患者有253例(52.93%);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共225例(47.07%);鳞癌6例(1.26%)。478例患者中高危型HPV筛查结果阳性例数为283例,阳性检出率59.21%,且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高危型HPV检出率逐渐升高(P<0.01)。TCT检查结果中不典型磷状细胞(ASC)及以上病变有219例,阳性检出率为45.82%。对3种筛查方法的总符合率进行比较,高危型HPV+TCT联合检查符合率最高,为99.58%,其次为TCT检查符合率为81.59%,高危型HPV筛查符合率为76.99%,而2种方法联合检查对CINI以上病变的筛查,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高危型HPV联合TCT检查为当前宫颈癌筛查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遵义市部分妇女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ms,HR-HPV)感染的主要类型、年龄分布、感染状况,探讨HPV DNA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786名妇女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检测16种HR-HPV病毒亚型,同时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lfinPrep liquid based cytology test,TCT);对TCT和(或)HR-HPV为阳性者再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①HR-HPV阳性者376例占21.1%,细胞学结果有异常者342例为筛查人数的19.15%,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LSIL)是异常细胞学结果中最常见的两种约为73.1%;②对TCT和(或)HR-HPV为阳性者再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随着TCT的级别越高,阴道镜下活检符合率越高。LSIL级别以上TCT、HR-HPV以及两者均为阳性检出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正常人群中年轻的性活跃妇女HPV感染率高(P<0.05);④遵义市妇女HPVl6型感染率最高(P<0.05),其次为HPV51型及18型。结论:①女性生殖道HR-HPV感染是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提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防止HPV感染和对HPV感染的筛查以及密切监测已感染HR-HPV人群;②TCT与HPV结合对检测宫颈癌前病变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学芬  谢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8,(24):5962-5965
目的探讨HPVL1壳蛋白检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宫颈病变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行HPV筛查的患者42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HPVL1壳蛋白检测、TCT检查、HPV分型检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标准,对3种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TCT阳性检测率与HPV分型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0.3%、93.8%,其中低危亚型(LR-HPV)主要见于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等低度病变细胞中,随着TCT检测病变级别升高,高危亚型(HR-HPV)检测阳性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病理学检测阳性率为38.2%,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标准,HPV分型检测阳性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HPVL1壳蛋白检测和TCT检测,且HPVL1壳蛋白检测阳性诊断符合率高于TCT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宫颈病变等级的升高,HPVL1壳蛋白检测诊断的阳性符合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与HPVL1壳蛋白检测、TCT检查、HPV分型检测单独应用相比,三者联合诊断CINⅡ以上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等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筛查中,TCT与HPV分型检测是重要指标,HPVL1壳蛋白检测能够对宫颈病变风险进行一定程度评估,三者联合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HR-HPV配合TCT检查在宫颈癌早期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本院妇科接诊患者400例纳入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HR-HPV、TCT检查,将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HR-HPV、TCT单独检查与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CINⅠ及炎症患者175例,HR-HPV检查显示阳性患者52例,TCT检查显示73例为NILM,102例为ASCUS及ASC-H、HSIL、LSIL;CINⅡ及CINⅢ、宫颈癌患者为225例,HR-HPV检查显示阳性患者180例,TCT检查显示23例为NILM,202例为ASCUS及ASC-H、HSIL、LSIL;炎症及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的HR-HPV检查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HR-HPV、TCT单独检测,且HR-HPV的诊断灵敏度高于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诊断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TCT单独检测、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CT检查患者HR-HPV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LM多数HR-HPV阴性,而ASC-H、HSIL多见为HR-HPV感染阳性。结论 HR-HPV配合TCT检查在宫颈癌早期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高,能有效提高宫颈癌早期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减少漏诊率,进而为临床早期防治宫颈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基因分型检测联合TC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在建湖县人民医院接受宫颈病变筛查,经TCT检测出结果异常的116例患者。异常现象包含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鳞状上皮癌(SCC)等。采用HR-HPV基因分型检测联合TCT在CIN患者中的诊断,并以宫颈活检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HR-HPV感染率与TCT检查结果异常级别成正比,其中HR-HPV检测阳性感染率47.41%,阴性感染率52.59%,与TCT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结果的灵敏度比较,TCT单独筛查的灵敏度65.8%,HPV单独检测的灵敏度79.5%,TCT联合HPV检测灵敏度为95.7%,明显高于TCT和HPV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HPV基因分型检测联合TCT诊断更加准确可靠,对患者之后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E6/E7 mRNA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月在海宁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的12 000例女性为研究对象,均先行Aptima HPV筛查,Aptima HPV筛查异常的给予TCT和组织病理活检。分析单独TCT、HPV E6/E7 mRNA及两者联合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12 000名女性中,共1 712例进行了Aptima HPV筛查、TCT及组织病理活检。Aptima HPV阳性率随TBS分级、组织病理分级增加而增高(P0.05)。Aptima HPV诊断≥CINⅡ级宫颈病变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TCT检查(P0.05); TCT+Aptima HPV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病变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独Aptima HPV、TCT检查(P0.05)。结论 Aptima HPV作为早期筛查宫颈癌的手段,可减少不必要的阴道镜活检,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与TCT联用的诊断灵敏度更高,对于临床防治宫颈癌、减少宫颈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检查在绝经后宫颈早期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TCT异常的172例绝经患者采用杂交捕获二代技术(HC-Ⅱ)检查HR-HPV DNA,并以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及两种方法联合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结果 病理诊断6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鳞状细胞癌,与病理结果对照TCT的诊断符合率为66.20%(47/71),显著高于HR-HPV DNA的58.24%(53/91),而TCT+HR-HPV DNA的诊断符合率为76.19%(48/63),显著高于TCT和HR-HPV DNA(P< 0.05).TCT、HR-HPV DNA单独检查及两者联合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联合的特异度显著高于TCT、HR-HPV DNA单独检查(P<0.05),同时亦显著降低了诊断的假阳性率(P<0.05).结论 TCT、HR-HPV DNA联合检查可提高对绝经妇女宫颈早期病变筛查的诊断符合率和特异度,显著降低筛查的假阳性率,两者联合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薄层细胞学检测(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效果。方法对就诊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的1 381例患者行TCT和HPV分型检测,对符合条件者行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筛查方法的效果。结果 (1)TCT检测结果中不明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US)以上阳性检出率为15.06%;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以上阳性检出率为12.31%。HPV阳性检出率为20.93%。(2)以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以上宫颈病变(CIN1+)为标准计算TCT和HPV分型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漏诊率、诊断符合率和约登指数分别为77.65%、66.12%、79.04%、64.15%、33.98%、22.35%、73.26%、0.437;71.62%、84.31%、95.21%、40.57%、15.69%、28.38%、73.99%、0.559。(3)两种诊断方法平行试验的联合敏感度为93.18%,特异度为72.63%;序列试验的联合敏感度为54.40%,联合特异度为97.83%。即平行试验联合敏感度最高,序列试验的联合特异度最高。结论 TCT,HPV分型检测均具有较好的筛查效果,二者联合可以提高筛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的分度与年龄、宫颈细胞学筛查、人乳头瘤病毒结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在武汉协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过妇科体检的23 361例女性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妇科检查及宫颈细胞学筛查(LCT)、人乳头瘤病毒检查(HPV),并分别按照宫颈"糜烂"样外观的表现、LCT结果、HPV结果及年龄分组进行研究。结果LCT结果异常占19.4%(4 192/23 361),HPV高危亚型阳性占9.3%(134/1 439)。各"糜烂"组中,LCT结果的异常及HPV高危亚型阳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的不同,宫颈外观的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宫颈糜烂"是LCT结果正常与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宫颈糜烂"程度的加重以及年龄的增长可增加LCT异常的风险,同时宫颈外观的异常程度随着年龄增加有减轻趋势,而HPV高危阳性率则随着其程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在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血清3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126例、宫颈癌组57例,对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宫颈癌的三种肿瘤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SccAg在宫颈癌前病变已有变化,CA125和CA19-9变化不明显,血清中SccAg的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A125和CA19-9在检测腺癌中更有应用价值。结论:综合分析宫颈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能为患者的辅助诊断、病情诊治、预后提供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宫颈电刀锥切术在宫颈上下宫颈皮内瘤变(GIN)及早期宫颈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行宫颈电刀锥切术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研究宫颈电刀锥切术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检查结果的差异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宫颈电刀锥切术与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组织检查结果完全符合70例(49.3%,70/142);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出血和宫颈粘连.宫颈粘连发生率为2.8%(4/142).出血<20 ml 125例,20~100ml 10例,101~200ml 16例,>200ml 1例.结论 宫颈电刀锥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净率高的优点.其对CIN和早期宫颈浸润癌的诊断率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ervical conization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and early cervical Cancer.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4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ervical conization and vaginoscope multiple biopsie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 result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re was a correlation in pathology cervical conization and vaginoscope multiple biopsies in 70 cases(49.3%,70/142).The major complication of cervical conization was hemorrhage and cervix adherence.The percentage of cervix adherence was 2.8%(4/142).The blood volume<20ml,20-100ml,101-200ml and>200ml were 125,10,6 and 1 case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Cervical coniz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diagnosis of CIN and early cervical cancer.It is simple,short time,little hemorrhage and high excision rate.  相似文献   

14.
庞辰珠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4979-4980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与宫颈CIN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对2008~2009年在山西省人民医院门诊就医的宫颈糜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宫颈CIN及宫颈癌趋于年轻化,宫颈糜烂与宫颈CIN及宫颈癌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宫颈糜烂是宫颈CIN及宫颈癌的前期表现,但宫颈靡烂面积、深度与宫颈CIN及宫颈癌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早期妊娠妇女宫颈糜烂与宫颈炎症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孕妇女宫颈糜烂与宫颈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早孕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湿片检查,清洁度Ⅰ~Ⅱ度者,取宫颈管分泌物,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每高倍视野中性粒细胞数和细菌种类。结果:126例早孕妇女中,宫颈分泌物中性粒细胞30个/高倍视野共23例,其中在宫颈光滑、轻、中和重度糜烂的各组中检出率分别为17.6%(6/34),22.6%(7/31),15.1%(5/33)和17.9%(5/28),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3,P(0.05)。宫颈分泌物检出革兰氏阴性杆菌42例,占33.3%(42/126),在宫颈光滑、轻、中和重度糜烂各组间分别占23.5%(8/34),32.3%(10/31),36.4%(12/33)和42.9%(12/28)。检出革兰氏阳性杆菌者53例,其中在宫颈光滑、轻、中和重度糜烂各组间分别为52.9%(18/34),38.7%(12/31),39.4%(13/33)和35.7%(10/28)。检出革兰氏阳性球菌者24例,在宫颈光滑、轻、中和重度糜烂各组间分别为17.6%(6/34),22.6%(7/31),27.3%(9/33)和7.14%(2/28)。各组中无一例检查出革兰氏阴性球菌。比较各组细菌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7,2.35,和7.56,P(0.05)。结论:宫颈糜烂程度与宫颈分泌物白细胞增多及细菌种类无相关性,早孕妇女的宫颈糜烂并非是宫颈炎症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湿疣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相关性。方法:对219例可疑宫颈病变患者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并送病理。结果:219例患者有174例有宫颈湿疣,其他45例为宫颈非特异性炎症。174例宫颈湿疣中有76例伴有CIN,占43.7%,其中CINⅠ25例,CINⅡ~Ⅲ51例,发生率分别为14.4%和29.3%。45例宫颈非特异性炎症患者中有6例伴有CIN,占13.3%,其中CINⅠ4例,CINⅡ~Ⅲ2例,发生率分别为8.9%和4.4%。宫颈湿疣伴CIN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宫颈非特异性炎症伴CIN的发生率(P<0.01)。结论:宫颈湿疣常伴有CIN,应积极治疗,阻断其进一步发展为宫颈浸润癌。  相似文献   

17.
余爱平  尹伶  陈红菊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507-2510
目的:观察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 inase B,TrkB)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rkB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不同分级30例宫颈癌、8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进行TrkB蛋白表达的检测,并与18例正常宫颈组织中TrkB表达进行比较。结果:TrkB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大多数呈阴性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呈黄色或棕黄色颗粒,弥散性分布,阳性表达率分别为C INⅠ75.0%,C INⅡ83.9%,C INⅢ93.3%,宫颈癌100.0%,其表达强度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kB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检测TrkB有助于预测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其蛋白阳性表达可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8.
董娟  王谢桐  马慧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067-3069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妇女宫颈分泌物中磷酸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宫颈Bishop评分和宫颈指数预测临产时间的价值。方法:选择49例初产妇,自妊娠38周开始测定宫颈分泌物中磷酸化IGFBP-1,同时行Bishop评分,再行会阴部B超测量并计算宫颈指数〔(漏斗长度+1)/宫颈长度〕。结果:①IGFBP-1测定阳性、弱阳性、阴性三者72h内临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阳性与弱阳性72h内临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②IGFBP-1阳性、弱阳性二者平均宫颈Bishop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弱阳性与阴性平均宫颈Bishop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③IGFBP-1测定阳性、弱阳性平均宫颈指数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阴性与弱阳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④临产时间与宫颈Bishop评分有直线相关关系。⑤ROC曲线显示IGFBP-1阳性预测72h内临产的效果好;IGFBP-1阴性预测1周内不临产的效果好;IGFBP-1弱阳性预测72h内临产的效果差,但结合Bishop评分和宫颈指数,可提高预测效果。结论:宫颈分泌物中IGFBP-1阳性对于72h内临产预测效果好,阴性预测1周内不临产效果好,二者可单独作为预测指标。IGFBP-1弱阳性预测临产时间敏感性、特异性差,当结合宫颈指数≥0.40、Bishop评分≥7.5分则72h内临产可能性大;当宫颈指数≤0.33、Bishop评分≤5.5分则1周内不临产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9.
施维波  仝进毅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176-2178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患者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临床意义及与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对300例宫颈病变患者采用杂交捕获二代技术(HC-Ⅱ)检测宫颈分泌物hr-HPVDNA感染情况,并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病理活检。结果:300例受检患者中,HC-Ⅱ检出hr-HPV阳性者59例(19.67%),病理结果阳性符合率62.71%(31/59);TCT检出阳性者41例(13.67%),病理结果阳性符合率73.17%(30/41),两者检测阳性率及与病理结果阳性符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Ⅲ及SCC组hr-HPV感染率分别为55.56%(5/9)、62.29%(9/14)、78.26%(18/23)和100.00%(5/5),随着病理分级升高,hr-HPV的感染率亦随之增高(χ2=84.637,P=0.000)。病毒载量分布结果显示,hr-HPV载量随病理分级升高而逐渐减少;病变等级与病毒载量无相关性(R=0.061 7,P>0.05)。结论:hr-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重要致病因素,HC-Ⅱ检测在hr-HPV感染中有较高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20.
子宫颈冷刀锥切及成形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莉  李庭芳  李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0):2889-2891
目的:探讨子宫颈冷刀锥切及成形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5月行子宫颈冷刀锥切及成形术的133例病例的相关资料。对术前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的组织学结果与宫颈锥形切除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后与术前阴道镜病理结果诊断完全相符者65例,占48.9%;不符合者68例,占51.1%。其中有30例(22.5%)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检查较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程度重,38例(28.6%)程度较轻。手术平均时间为37.10min,平均出血量为34.77ml。术后有17例(占12.8%)局部少量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3天,8例(占6.02%)术后出现切口局部感染,抗炎治疗后恢复,2例(占1.5%)于术后10天、13天由于缝线脱落出现活动性出血。结论:子宫颈锥形切除术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存在一定的差距,可以弥补阴道镜下活检的不足,且有治疗作用。在子宫颈锥切术基础上行成形术较传统的手术可以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子宫颈冷刀锥切术是一项易操作、经济、实用的临床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