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外感热病辨证方法古今主要文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六经辨证形成于前,详寒略温;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继承于后,详温略寒,均是以外感热病为认识对象的辨证理论,为中医学界所公认的外感热病的三种辨证方法.统一外感热病辨证方法,不仅是中医教学及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亦是继承发扬和改革创新中医理论值得探讨的课题.对此历代已有不少医家在中医文献中进行有了有益的尝试,提出了统一中医外感热病辨证方法的多种见解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对于外感热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疗效。对于辨证论治,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先后总结出六经分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和五期辨证等法,从而使热病的辨证论治趋于更加全面而完整。  相似文献   

3.
外感热病辨证的“三维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目前对外感热病的辨证尚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在临床上是把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八纲辨证、六淫病因辨证等多种理论结合运用。近年来,随着外感热病临床实践的深入和“寒温统一”外感热病学的酝酿,人们越来越感到对外感热病的辨证要用如此复杂多种的辨证理论,极不适应临床、教学、科研的需要,因而不少学者着手探索各种辨证理论的统一,以设计出外感热病统一的辨  相似文献   

4.
中医外感热病从《黄帝内经》《难经》时期的寒温合论,到《伤寒论》六经辨证的详寒略温,再到明清正式创立温病学派为标志,外感热病由寒温合论变为伤寒、温病两个分支的分论,同时辨证方法增加了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该三种辨证体系对于初学者不易把握,白长川教授潜心于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融汇贯通伤寒、温病,在传承前人对外感热病的发病特点和传变规律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提出"三纲脏腑定位,两化气血定性"这一辨治热病的新思路,将寒温统于一个既有定位、又有定性的框架之内进行辨证论治,以期完善外感热病的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5.
构建外感热病辨证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六经、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是古代医家研讨外感热病的理论概括.随着外感热病临床实践的深入,统一外感热病辨证体系为众多医家学者所关注.运用何种辨证方法才能使三者统一起来,不仅是当前中医教学和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亦是继承发扬和改革创新中医理论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尝试着对原有的三种辨证方法进行论证,归并取舍及寒温融会地纳入外感热病证谱的各种证候,提出病期、病性及病位的外感热病三维辨证方法,综合分析外感热病的证候与病理,以全面适应外感热病的辨证.  相似文献   

6.
中医证候与应激反应的关系(续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 外感病中医分阶段与应激反应的关系外感病是感受外邪引起的疾病 ,属广义伤寒之范畴。如《素问·热论》曰“今夫热病者 ,皆伤寒之类也”《难经·五十八难》也指出 :“伤寒有五 ,有中风 ,有伤寒 ,有湿温 ,有热病 ,有温病 ,其所命名不同 ,”由此可见 ,外感热病 (伤寒 )是指感受六淫 ,疫疬等外邪 ,引起的一切发热性疾病的总称。外感热病的证候分类方法繁多 ,有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病因辨证不同 ,且伤寒与温病之间存在着寒温对立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之别 ,又异化有药用辛温及辛凉之分 ,前者用辛温之剂 ,后者用辛凉…  相似文献   

7.
外感热病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内伤杂病有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辨证,内外有别。外感热病倾向于量身定制的方法,而内伤杂病立足于普遍适用的规矩。现代中医面对的临床更加复杂,应该注意在诸多辨证方法中求同存异,抽象归纳出更为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中医病机复杂,对其辨证历代医家认识不同。伤寒六经辨证最早揭示了外感热病包括流感病的传变规律,认为外感热病是"伤于寒"所致。明清时期医家通过临床发现了伤寒学的一些不足,补充了伤寒对某些疾病包括流感病的认识,如叶天士和吴鞠通基于《内经》分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为温病包括流感病提供了辨治方法。从伤寒六经、卫气营血、三焦三方面探讨,为中医药防治流感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1 传统辨证方法之特点 中医传统的辨证方法包括病因辨证、脏腑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等,具有四个特点。 1.1 适应性:各种辨证方法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适应范围。如卫气营血辨证,主要适应于外感热病,内伤杂病则多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故应根据疾病的性质,选用最佳辨证方法。 1.2 特异性:在具体应用时,不同的辨证方法有其特异的诊治思维方法。如六经辨证,四诊合参后以主症和脉诊为主要依据。综观六经病之提纲,概言主症与脉诊改变。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则重在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等;病因辨证,以详问病史,审证求因;脏腑经络辨证,则重视抓主症以定位。  相似文献   

10.
中医外感病辨证有伤寒六经辨证、温病三焦与卫气营血辨证三大理论体系,但在分析病机时三者均必须落实到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六经病证、三焦病证与卫气营血病证的病因及脏腑经络病机分析,认为外感病三大辨证体系的辨证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脏腑经络辨证,提出应重视探讨外感病中脏腑经络辨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中医外感病辨证有伤寒六经辨证、温病三焦与卫气营血辨证三大理论体系,但在分析病机时三者均必须落实到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六经病证、三焦病证与卫气营血病证的病因及脏腑经络病机分析,认为外感病三大辨证体系的辨证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脏腑经络辨证,提出应重视探讨外感病中脏腑经络辨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外感热病七定辨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来,中医界对寒温之争的看法渐趋一致。即制订新型的外感热病辨证方法,结束历时数百年之久的寒温论战。笔者不揣浅陋,略陈管见,以冀抛砖引玉,就正于同道。一、关于统一寒温辨证的回顾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为外感热病的诊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祖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自的实践基础和认识对象不同,故对外感热病(伤寒、温病)证候的概括自然有别。六经辨证主要为伤于寒邪的一  相似文献   

13.
皮立宏  吴敏 《光明中医》2016,(6):758-760
目的探讨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内涵及外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对比、分析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的关系,并从卫气营血概念、卫气营血辨证的传变及卫气营血辨证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卫气营血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存在理论基础及可行性。结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为中医论治外感疾病辨证方法之一,是中医辨证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梯,同时亦存在部分不足之处,其与脏腑辨证相结合,两者结合存在理论基础及可行性,可以更好阐释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内涵及外延。  相似文献   

14.
统一外感热病辨证纲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众所周知,外感热病有伤寒和温病二大学说及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三种辨证纲领。由于这些理论的不一致及辨证纲领的不统一,就给人们学习外感热病带来一定困难,临床也不易掌握运用,再加上它们各自的局限性,所以不少的医家都希望把这二种学说结合起来,把三种辨证纲领统一起来,建立“外感热病学”,使人们对外感热病的认识更全面、更完善,学习和临床运用更方便。关于辨证纲领的统一问题,自清代俞根初著《通俗伤寒论》起至今,二百余年来,  相似文献   

15.
田金娜  李建保 《中医研究》2010,23(12):49-50
外感热病是感受外邪,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类急性外感疾病的总称,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感染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以“六经辨证”统治伤寒诸证,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等则力推温病学的构建,倡导“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治疗温病。  相似文献   

16.
外感热病统一论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景《伤寒论》的诞生创立了六经辨证,为我们诊治外感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自从温病学家提出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分歧也就此产生了。笔者认为无论对于临床应用还是基础教学,统一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分析总结近现代外感热病的辨证方法,笔者初步提出以“四步辨证“统一外感热病的诊治,以期更好的适应临床。  相似文献   

17.
外感病,是指由六淫、疫疬等病邪侵犯人体所引起的一类疾病。因其常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故又称外感热病。外感病包括伤寒和温病两大类,所以《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和《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都是外感病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伤寒之邪自皮毛而入”,“温邪自口鼻而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伤寒,温病学说产生发展的渊源以及各自特点的剖析,探讨了寒温统一的可能性与必然性。设想以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为纲,吸取伤寒六经、温病三焦等辨证中有关内容,创立一个新的外感热病辨证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是中医的首部外感热病学专著,张仲景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外感热病的发病规律,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明确了治法方药,开创了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先河.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发展,从晋唐时期法不离伤寒,到金元时期百家争鸣,以热病论伤寒,以及明清后出现的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温病自成体系.近几十年,现代医家将经典理论与现...  相似文献   

20.
王志花 《四川中医》2008,26(11):40-41
外感发热是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治疗上,运用中医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理论辨证治疗外感发热疾病,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确立,为温热病的临证施治和温病学系统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