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折     
处方及用法:鲜小叶买麻藤叶适量,捣烂,加适量米酒炒至7—8成熟,趁热外敷于复位后的骨折处,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次。疗效:用本方治疗各种骨折104例,一般20天左右愈合。  相似文献   

2.
骨折     
一方主治:骨折. 处方:焦山楂300克、当归200克、白芷100克、胡椒10克。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装入布袋内.待骨折整复后,敷在骨拆处,用绷带包扎后,向药袋上洒白酒,以保持湿度.  相似文献   

3.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发病率逐年上升,青壮年偶尔发生.一旦发病,病人即丧失活动能力,需要多人护理,内固定治疗及股骨头置换术需较长住院时间及较高的医疗费,部分农村家庭治不起病,多数家庭因不能外出打工而致贫困.笔者自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应用手法复位单侧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股骨颈骨折84例.治疗期间只需1人护理,住院7天即可出院回家,这就减少了住院费,比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原因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通过对1995年-2003年2月收治16例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病人进行重新手术内固定加植骨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6例患者经TCP或带锁髓内钉重新作内固定,均临床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用TCP或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可避免应力遮挡,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发病率逐年上升,青壮年偶尔发生.一旦发病,病人即丧失活动能力,需要多人护理,内固定治疗及股骨头置换术需较长住院时间及较高的医疗费,部分农村家庭治不起病,多数家庭因不能外出打工而致贫困.笔者自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应用手法复位单侧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股骨颈骨折84例.治疗期间只需1人护理,住院7天即可出院回家,这就减少了住院费,比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8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诊治体会。方法:对1996-2001年间8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8例股骨干骨折发生于中1/34例,上1/33例,下1/31例;股骨颈骨折均为基底型;1例同时合并有同侧髌骨及胫腓骨骨折,2例股骨颈骨折为术后第二天发现,6例在术前获得诊断。8例均为手术开放复位,其中3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2例使用梅花型髓内针,3例使用γ型绞锁髓内针内固定。8例患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8例股骨干、股骨颈骨折均获得愈合,无一例股骨头坏死,1例肢体短缩3cm,1例11个月后延迟愈合。结论: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术前常易漏诊,一般术前应常规拍摄骨盆片,以明确诊断。一旦诊断,应争取早期手术开放复位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肩胛骨骨折     
李骅 《中外医疗》2010,29(18):181-183
肩胛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但常被忽略或疏漏。因此,肩胛骨骨折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概述了肩胛骨骨折的发生、概念、分类,手术指征及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8.
9.
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胛骨骨折较少见,往往由后上或侧上方的直接冲击力所致,90%的患者会发生联合损伤。由于这些联合损伤往往危及生命,常转移了医师的注意力,不能对肩胛骨骨折作出正确的诊断及处理。现就肩胛骨骨折分型、手术途径及术后康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孟氏骨折     
孟氏骨折首先由Giovanni Battista Monteggia描述。他在1814年报道了两例成人尺骨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而且认识到这种损伤包括尺骨上段骨折和桡骨小头向掌侧或背侧脱位(Peltier,1957)。一般认为孟氏骨折是一种少见的损伤,其发病率占肘部骨折脱位的0.7%,占尺桡骨骨折的7%,我国在统计2221例前臂骨折中,孟氏骨折占  相似文献   

11.
<正> 作者报告了2例临床上少见的chance骨折及其发生机制和治疗要点。Chance骨折是脊柱自棘突至椎体水平的断裂。1948年Chance首先报告了3例椎弓部水平断裂的骨折,骨折几乎不波及椎体。1969年Smith和Kaufer阐述了此骨折的受伤机制,並用Chance来命名此骨折。到目前为止,国外文献检索到54例,日本国内报告只有15例。 Chance骨折的伤因,以前多是汽车上的二点式安全带所致,现在多见于高空坠伤、重物砸伤,而体育运动致伤的仅见1例。受伤机制为躯干突然过度前屈,致脊柱运动轴  相似文献   

12.
颞骨骨折     
正常颅骨穹隆系由致密而富有弹性的膜性骨板构成,而颅底部则为松(月厄)的、缺乏弹性的软骨样骨组成。颅外伤时尽管撞击力直接作用于颅骨穹隆,却极易引起受间接打击的颅底产生骨折。颞骨骨折是颅底骨折的重要组成部分,骨折主要见于其岩骨部,由于该处内含颈动脉、颅神经,并与脑干相比邻,骨折后则可能发生脑脊液漏、面神经麻痹、内耳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孟氏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原因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体会。方法再次切开,合理使用内固定器械和材料。结果随访一年;21例骨折术后再折的病人19例均愈合、康复。治愈率达90%。结论“坚强内固定”是导致再骨折的主要原因,应该提倡牢固内固定。  相似文献   

15.
16.
张作权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853-1854
<正>单纯髋臼后壁骨折伴股骨头骨折属于Pipkin骨折Ⅳ型,多由高速强大暴力导致,是较严重的涉关节损伤,我院自2000年至2007年收治此类患者6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获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再骨折分为骨折组(47例)和再骨折组(39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Charlson合并症指数、BMD-T值、运动协同能力等,分析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女性、从平卧位转至站立位用时>20 s、BMD-T值<-3.5 SD是引发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女性、运动协调能力下降、BMD-T水平<-3.5 SD是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本组2l例患者,于我院行手术16例,外院5例。术后无1例骨不连,均在院内及院外行功能锻炼期间,出现意外暴力致加压钢板折断或髓内针折弯,而致二次住院治疗。全组病例男性20例,女性1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6岁,平均年龄34.7岁。右侧13例,左侧8例,第一次手术与住院二次手术间隔时间,最短60天,最长280天。下床功能锻炼时间均在8.12周之间。粉碎型骨折8例,横型骨折6例,短斜型骨折5例,螺旋型骨折2例。中段骨折4例,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骨折与非骨质疏松骨折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折治疗方案 ,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 77例 ,与同部位非骨质疏松骨折患者 86例骨折原因、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骨质疏松组骨折多为轻微暴力所致 (平地跌伤 4 8 1% ,上台阶跌伤 15 6 % ) ,而非骨质疏松多为强烈暴力引起 (交通事故 4 6 5 % ,砸伤 2 6 7% ) (P <0 0 0 1) ;骨质疏松组比非骨质疏松组相同部位骨折者愈合时间长 (P <0 0 5 ) ,保守治疗的效果好 (P <0 0 5 )。提示骨质疏松骨折与非骨质疏松骨折治疗的侧重点不同 ,前者应注重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