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目的: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2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XIAP蛋白的表达情况,评价其表达水平和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纳入研究的52例临床标本中XIAP阳性表达14例(27%)。XIAP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相关,并且和患者预后显著相关。结论:XIAP蛋白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并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转录抑制因子Snail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口腔鳞癌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的方法检测83例术前未接受放、化疗或其他特殊治疗的原发性口腔鳞癌患者标本中Snail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转移及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3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Snail的表达率为89.2%,其中,高表达率为49.4%,低表达率为39.8%。口腔鳞癌组织中Snail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Snail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患者的复发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3)。结论 口腔鳞癌患者癌组织中Snail的高表达与肿瘤复发及预后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因此,Snail有可能作为口腔鳞癌患者复发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口腔医学》2017,(2):106-109
目的检测SMAD4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石蜡标本8例、舌鳞癌组织石蜡标本38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中SMAD4表达水平。结果 SMAD4蛋白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舌黏膜组织(P<0.05)。SMAD4蛋白在癌细胞中的整体表达水平在高分化鳞癌与中低分化鳞癌组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核表达量在高分化鳞癌组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组(P<0.05)。伴淋巴结转移鳞癌组中SMAD4在细胞核内的表达量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鳞癌组(P<0.05)。结论SMAD4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尤其是核表达水平与舌鳞癌的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asp1基因与蛋白质水平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asp1在3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Las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Lasp1蛋白在临床晚期、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中表达明显升高,与烟酒嗜好、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结论:Lasp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上调,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5.
口腔鳞癌nm23—H1基因存在状态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中nm23-H1基因结构变化和表达水平及其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PCR法扩增了30例入口腔鳞癌,7例正常口腔粘膜标本及人舌鳞癌细胞系TSCCa和人口腔转移癌细胞系GNM nm23-H1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SSCP分析;用原位杂交法检测鳞癌组织及两组细胞株nm23-H1mRNA水平,对其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1例口腔鳞癌外,所有标本均无nm23-H1结构变化。9例有转移的口腔鳞癌组织中有7例nm23-H1mRNA表达阴性,而1例无转移患者只有5例表达阴性,且GNM nm23-H1阳性率低于TSCCa(41.2%对63.1%),nm23-H1表达与癌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1),nm23-H1表达和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nm23-H1 mRNA水平的变化不是由基因结构变化导致;nm23-H1基因产物对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称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转化生长因子β亚型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TGF-B与口腔鳞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了40例口腔鳞癌术后标本和20例正常口腔粘膜中TGF-B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癌和正常口腔粘膜中均表达TGF-B1、TGF-B2、TGF-B3,但程度不同。TGF-B1、TGF-B2在口腔鳞癌中呈过表达。口腔鳞癌临床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与TGF-B1、 TGF-B2过表达有关,与TGF-B3的表达无关。结论:TGF-B1和TGF-B2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及颈淋巴结转移过程,是口腔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口腔鳞癌预后及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为进行综合治疗及其预后评价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407例原发口腔鳞癌患者以病变部位、肿瘤厚度、临床T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手术方式、术后组织学分级等指标研究与口腔鳞癌术后及复发相关的因素。结果:口腔鳞癌术后的复发率与病变部位、肿瘤厚度、临床T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等因素有关,诱导化疗联合手术的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口腔鳞癌的复发率。结论:临床工作中,我们应综合分析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对与术后复发关系较为密切的因素进行仔细评估,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口腔鳞癌的手术治愈率及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口腔鳞状细胞癌Fas基因表达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Fas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Northern 杂交、双参数流式术(TUNEL法)检测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Fas mRNA及蛋白的表达,鳞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与凋亡水平。结果 5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均有Fas mRNA及蛋白的表达。在口腔鳞癌组织中,Fas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05),与口腔鳞癌组织分化程度和凋亡指数呈正相关。结论 口腔鳞癌中 Fas基因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及细胞凋亡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探讨了人主要组织相容抗原DR(HLA-DR)抗原分子在口腔鳞癌演变过程中的表达改变。方法 应用HLA-DR特异性单抗和HLA-DRβ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从蛋白及转录水平检测了32例人口腔鳞癌原发灶、15例颈淋巴结转移灶和26例正常口腔粘膜上皮标本内HLA-DR的表达。结果 口腔鳞癌原发灶内HLA-DR的表达显著性的高于正常口腔粘膜组(P< 0·05);淋巴结转移灶的HLA-DR表达与原发灶和正常粘膜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对于HLA-DR表达的检测具有一致性。结论 HLA-DR在口腔鳞癌中存在有表达异常增高的现象,但与淋巴结转移并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10.
Wnt5a和β-Caten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Wnt5a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分布,探讨两种蛋白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在口腔鳞癌的石蜡包埋组织中,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Wnt5a及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和分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41例口腔鳞癌中,Wnt5a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β-Catenin胞浆聚集与肿瘤的分化呈负相关(P〈0.05),且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同时β-Cate-nin胞膜表达丧失与分化呈负相关(P〈0.05)。Wnt5a和β-Catenin胞浆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Wnt/β-Catenin经典通路组分β-Catenin与口腔鳞癌发生和淋巴转移具有相关性,而Wnt/Ca^2+非经典通路的最重要的上游基因Wnt5a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提示Wnt信号通路的组分可能作为口腔鳞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wist、Snail、Slug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术前未接受放化疗的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或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60例原发OSCC患者肿瘤切除石蜡标本中Twist、Snail、...  相似文献   

12.
口腔鳞癌粘着斑激酶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粘着斑激酶 (FAK)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FAK在口腔癌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分布特点 ,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0例口腔癌原发灶均有FAK表达 ,口腔癌生长前沿区细胞的表达明显强于中央区 (P <0 .0 1) ,呈条带状分布 ;FAK在转移灶中的表达强度与原发灶前沿区细胞一致 ;口腔癌前沿区细胞FAK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中央区FAK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结论 :FAK在口腔癌中的表达主要分布于生长前沿区细胞 ,参与癌细胞的侵袭性行为 ,与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1,Id-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OSCC中Id-1,CD34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Id-1定位于肿瘤细胞胞质,65例OSCC中有49例Id-1呈(75.38﹪)阳性表达,其与OSCC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性别及肿瘤发生部位无关;Id-1的表达与MVD值显著相关(P〈0.01)。结论:Id-1的高表达可能在OSCC分化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巨噬细胞在口腔鳞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浸润情况,探讨其在口腔鳞癌中的功能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CD68和CD34在42例口腔鳞癌、15例淋巴结转移灶和10例口腔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CD68在口腔鳞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且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原发灶(P〈0.01)。同时CD34在肿瘤原发灶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灶和正常组织(P〈0.01),而淋巴结转移灶和正常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巨噬细胞在口腔鳞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浸润情况并不一致,在淋巴结转移灶中,巨噬细胞的功能可能与原发灶中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观察MMP-2在口腔癌生长前沿区与中央区细胞中的表达分布特点,并分别与颈淋巴结转移发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1例口腔癌原发灶均有MMP-2表达,在口腔癌生长前沿区细胞的表达明显强于中央区(P<0·01),呈条带状分布;口腔癌前沿区细胞MMP-2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而中央区MMP-2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口腔癌生长前沿区细胞MMP-2 表达明显强于中央区,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管、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拥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67例口腔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及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晚期病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的VEGF-C表达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15和<0.001),而VEGF-C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VEGF-C高表达组的LVD明显高于VEGF-C低表达组(P=0.001),但两组间MVD无统计学差异(P=0.125)。此外,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LVD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26)。结论VEGF-C可能主要通过参与诱导口腔鳞癌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64例口腔鳞癌中CXCR4蛋白的表达及在CXCR4阳性表达的口腔鳞癌中CXCR4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CXCR4 mRNA和CXCR4蛋白在口腔鳞癌中呈阳性表达,CXCR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2.5%。同时,CXCR4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4 4)。此外,CXCR4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04 2)、TNM分期(P=0.001 2)、侵袭程度(P=0.002 3)密切相关,而与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结论CXCR4在口腔鳞癌中有阳性表达,其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侵袭发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CXCR4有可能成为口腔鳞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口腔鳞癌中促血管生成素 2 (Angiopoietin 2 ,Ang 2 )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间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口腔鳞癌标本 41例 (有淋巴结转移者13例 )及 3 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 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Ang 2和CD3 4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Ang 2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 ;Ang 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P <0 .0 5 )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P <0 .0 1) ;Ang 2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1) ,而与病人的性别、年龄和TNM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Ang 2表达阳性组中MVD显著高于Ang 2表达阴性组 (P <0 .0 5 ) ;Ang 2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Ang 2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并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4 (MKK4)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口腔鳞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MKK4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75例石蜡包埋口腔鳞癌组织中,MKK4蛋白的表达在48例转移组高于27例无淋巴结转移组...  相似文献   

20.
J Oral Pathol Med (2012) 41 : 124–130 Background: Loco‐regional spread of disease causes high morbidity and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oor prognosis of malignant oral tumors.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s 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ffective therapies for patients with oral cancer. The aims of this work were to evaluate a possible correlation between endothelial cell Bcl‐2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 and to study signaling pathways that regulate Bcl‐2 expression in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 Methods: Endothelial cells were selectively retrieved from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sections of primary human OSCC from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 by 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RT‐PCR was used to evaluate Bcl‐2 expression in tumor‐associated endothelial cells and in tumor cells. In vitro, mechanistic studies were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C on the expression of Bcl‐2 in primary human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 Results:  We observed that Bcl‐2 expression is upregulated in the endothelial cells of human oral tumor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s compared to endothelial cells from stage‐matched tumors without metastasis. VEGF‐C induced Bcl‐2 expression in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 via VEGFR‐3 and PI3k/Akt signaling. Notably, OSCC cells express VEGF‐C and induce Bcl‐2 in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 Conclusions: Collectively, this work unveiled a mechanism for the induction of Bcl‐2 in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 and suggested that endothelial cell Bcl‐2 contributes to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