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应用基因组重排育种新方法筛选替考拉宁高产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稀有放线菌替考游动放线菌SIIA 01-11-25为研究对象,探索稀有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产生菌的基因组重排育种的基本规律,重点研究四种产量标记亲本的筛选、稀有放线菌原生质体制备、融合、再生的方法、重组子筛选模型等关键技术,并运用建立的基因组重排方法,在1年内对替考游动放线菌进行了三轮基因组重排育种,共筛选了648株。结果表明SIIA05-3-136菌株为0.3%的乙酸钠+0.8%的甘氨酸+0.5%二甲胺的三重产量性状的融合菌株,其替考拉宁产量从原始株的1825u/ml提高到3016u/ml,增长65.3%,而传统的诱变育种方法达到此目标,通常需耗时3~4年筛选25000—30000株菌才能实现。目前SIIA05-3-136菌株已应用于中试生产。  相似文献   

2.
纳他霉素产生菌基因组重排育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 SG-1原生质体经紫外线诱变并筛选链霉素抗性菌株,获得纳他霉素高产菌株。在上述高产突变株中选择4株作为亲本进行基因组重排育种,筛选得到了高产重排菌株,其中一株重排菌株S.gilvosporeus GS-74的纳他霉素产量为3574mg/L。为产量最高的亲本菌株的153%,比原始出发菌株SG-1提高1.17倍。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选育他克莫司高产菌株,优化培养基配方,提高发酵产量。方法 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2株筑波链霉菌进行基因组重排,并经响应面设计对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 以紫外灭活作为遗传标记经过4轮基因组重排育种后,摇瓶筛选获得3株高产菌株,其中菌株FK22-71菌丝球松散、椭圆状,发酵浸泡液颗粒状。该菌株稳定高产,采用响应面设计优化后的配方在50 L罐发酵产量平均达1684 mg/L。结论 基因组重排技术应用于他克莫司高产菌株选育,可大幅提高发酵产量,为其工业化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二种不同重排法合成萘普生进行了比较,其中,氧化锌催化重排法收率高,醋酸钾催化重排收率中等。并改进了澳代,重排条件,简化了工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及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58例B细胞淋巴瘤(B-NHL)、15例T细胞淋巴瘤(T-NHL)、不能确诊为NHL的标本5例及10例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标本进行IgH及TCRγ基因重排的检测.结果 58例B细胞淋巴瘤标本中有IgH基因重排为47例,有3例TCRγ基因重排.15例T细胞淋巴瘤中TCRγ基因重排为11例,未见有IgH基因重排.5例未确诊的疑难病例均为IgH基因重排.1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中,IgH及TCRγ基因重排均为阴性.IgH及TCRγ基因重排检出率在淋巴瘤组与良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用PCR方法检测IgH及TCRγ基因重排对NHL及其疑难病例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替卡格雷Dimroth重排杂质A。方法替卡格雷及其Dimroth重排杂质A存在着可逆平衡关系,通过对温度、酸、溶剂的研究,优化了酸解脱除亚异丙基制备替卡格雷的反应。结果与结论制备了替卡格雷及其Dimroth重排杂质A;杂质A由6.8%降低至0.5%以下,重结晶后HPLC未检出,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及收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检测技术,探讨B淋巴细胞IgH基因重排在恶性淋巴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2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其中,弥漫大B淋巴瘤(DL-BCL)42例、滤泡性B细胞淋巴瘤(FL)15例、套细胞淋巴瘤(MCL)5例;15例未定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2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从组织蜡块切片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示基因重排结果。结果62例B-NHL中53例IgH基因重排(85.5%),其中DLBCL37例、FL13例、MC14例,阳性率分别为88.1%、86.7%、80.0%,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未确诊的疑难病例中10例IgH基因重排,其中7例经随访或会诊确认为B-NHL;2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IgH基因重排均为阴性,IgH基因重排检出率在淋巴瘤组与良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CR法检测B淋巴细胞IgH基因重排可作为淋巴细胞来源的良、恶性病变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适用于石蜡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溴化铜存在下,对异丁基苯丙酮(2)、乙二醇和过溴型三甲基苄铵树脂一锅反应转化成2-(1-溴乙基)-2-(4-异丁基苯基)-1,3-二氧戊环(3),再经重排、水解即得布洛芬(1),以异丁基苯丙酮计算,总收率88.7%。探讨了反应温度,溴化铜的用量对(3)收率的影响。还考察了添加不同Lewis酸对无水乙酸锌催化(3)重排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恶性淋巴瘤诊断中Ig/TCR基因重排的分子病理特点,为该病的基因检测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时间在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研究对象为18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以及30例淋巴反应性增生患者,提取不同样本的DNA,借助于PCR扩增方法分析Ig基因重排和TCR基因重排情况。结果 B细胞淋巴瘤对应的IgHA、IgHB、IgHC、IgHD、IgHE、IgLA、IgLB、IgLA、IgH(A+B+C+D+E)+IgL(A+B)+IgLA阳性率分别为47.69%、33.07%、35.38%、19.23%、6.92%、45.38%、22.30%、30.00%、96.15%。TCR基因重排中TCRB-A、TCRB-B、TCRB-C、TCRG-A、TCRG-B、TCRTCRD、TCRβ+TCR+TCRδ对应的阳性率分别为32.00%、56.00%、22.00%、60.00%、22.00%、34.00%、78.00%。结论恶性淋巴瘤诊断中Ig/TCR基因重排的分子病理特点可作为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诊断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皮肤假性淋巴瘤(CPL)的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特点。方法: 对28例皮肤假性淋巴瘤的石蜡包埋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皮损中CD3、CD20和CD45RO的表达情况,并应用PCR进行TCR-γ和IgH基因重排的检测。对照组为10例扁平苔藓患者。结果: 28例CPL组织病理显示真皮浅层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8例皮肤假性淋巴瘤皮损中以CD3及CD45RO阳性表达为主的共13例,为T细胞假性淋巴瘤;以CD20阳性表达为主的共15例,为B细胞假性淋巴瘤。28例CPL中TCR-γ基因重排时,无1例重排阳性,8例出现smear带,20例重排阴性。IgH基因重排时,1例出现smear带,余均为重排阴性。结论: 皮肤假性淋巴瘤组织真皮浅层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主要是表达了CD3、CD45RO的T细胞,和表达CD20的B细胞;TCR-γ和IgH基因重排检测在鉴别CPL良恶性方面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双向电泳技术已广泛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该技术除了在农业和基础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外,还在疫苗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此文就双向电泳技术在疫苗抗原及疫苗候选菌株的筛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抗原呈递及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和疫苗生产过程中批间一致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双向电泳技术已广泛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该技术除了在农业和基础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外,还在疫苗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此文就双向电泳技术在疫苗抗原及疫苗候选菌株的筛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抗原呈递及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和疫苗生产过程中批间一致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双向电泳技术已广泛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该技术除了在农业和基础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外,还在疫苗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此文就双向电泳技术在疫苗抗原及疫苗候选菌株的筛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抗原呈递及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和疫苗生产过程中批间一致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双向电泳技术已广泛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该技术除了在农业和基础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外,还在疫苗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此文就双向电泳技术在疫苗抗原及疫苗候选菌株的筛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抗原呈递及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和疫苗生产过程中批间一致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双向电泳技术已广泛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该技术除了在农业和基础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外,还在疫苗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此文就双向电泳技术在疫苗抗原及疫苗候选菌株的筛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抗原呈递及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和疫苗生产过程中批间一致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双向电泳技术已广泛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该技术除了在农业和基础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外,还在疫苗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此文就双向电泳技术在疫苗抗原及疫苗候选菌株的筛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抗原呈递及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和疫苗生产过程中批间一致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双向电泳技术已广泛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该技术除了在农业和基础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外,还在疫苗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此文就双向电泳技术在疫苗抗原及疫苗候选菌株的筛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抗原呈递及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和疫苗生产过程中批间一致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双向电泳技术已广泛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该技术除了在农业和基础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外,还在疫苗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此文就双向电泳技术在疫苗抗原及疫苗候选菌株的筛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抗原呈递及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和疫苗生产过程中批间一致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双向电泳技术已广泛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该技术除了在农业和基础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外,还在疫苗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此文就双向电泳技术在疫苗抗原及疫苗候选菌株的筛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抗原呈递及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和疫苗生产过程中批间一致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双向电泳技术已广泛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该技术除了在农业和基础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外,还在疫苗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此文就双向电泳技术在疫苗抗原及疫苗候选菌株的筛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抗原呈递及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和疫苗生产过程中批间一致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