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效果;通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分析手术适应症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病例材料来源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1996年至2011年收治的梅尼埃病病例共71例,选择反复发作眩晕且有实用听力者进行内淋巴囊减压术,术前完善检查并根据听力分期、听力曲线、病程、随访期限等进行分组,术后进行随访,生活质量的评测采用梅尼埃病内淋巴囊减压术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DOQ。结果内淋巴囊减压术后生活质量相应改善的梅尼埃患者为87.69%,3.08%不变,9.23%变差。QOL的得分与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病程等无明显统计学相关,与术前听力分期、术前听力学曲线类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淋巴囊减压术能有效改善梅尼埃病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术前不同分期与内淋巴囊减压术后疗效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分期为2、3期的患者疗效要好于4期患者,听力曲线为上升型的效果优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2.
内淋巴囊乳突分流术治疗Meniere病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内淋巴囊乳突分流术治疗10例Meniere病患者,随访3-5年,术后眩晕控制满意,其中眩晕疗效值为0值3例,1-40者7例;多数患者(7/10)耳鸣减轻或消失,仅1例术后听力下降。该手术安全,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对药物治疗无效,患耳尚有听力的Meniere病患者可首选内淋巴囊乳突分流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与比较内淋巴囊乳突腔分流术(EMS)和内淋巴囊减压术(ESD)治疗梅尼埃病(MD)的远期疗效。方法:1994—06—2007—07采用内淋巴囊手术治疗原诊断为MD的患者59例,其中EMS34例,ESD25例,选择诊断符合MD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标准,术后2年以上、随访资料完整的23例24耳(分流术12例13耳,减压术11例11耳)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EMS组12例13耳,随访3~14年,眩晕A级完全控制者9耳,B级基本控制4耳;ESD组11例11耳,随访2-14年,术后眩晕A级8耳,B级2耳,C级1耳。EMS组听力B级1耳(7.7%),C级6耳,D级6耳;ESD组听力B级2耳(18.2%),C级4耳,D级5耳。2组眩晕控制和听力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MS和ESD都是治疗MD的有效方法,对眩晕症状的控制效果满意,临床分期中晚期患者仍有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比较内淋巴囊减压与切开术的疗效。方法 :在全麻下按常规手术方法分别行内淋巴囊减压术 2 3例 ,内淋巴囊切开术 2 2例。结果 :术后随访 4 1例 ,随访时间均在 2年以上 ,其中内淋巴囊减压术 2 1例 ,内淋巴囊切开术 2 0例。 2 1例内淋巴囊减压术患者中 ,A级 1 3例 ,B级 4例 ,C级 3例 ,D级 1例 ,完全控制率为6 1 .9% ;2 0例内淋巴囊切开术患者中 ,A级 1 2例 ,B级 5例 ,C级 2例 ,D级 1例 ,完全控制率为 6 0 .0 %。结论 :内淋巴囊减压与切开术在疗效上无显著差异 ,但内淋巴囊减压术较切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因此在术式选择上我们更偏向于内淋巴囊减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Lermoyez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材料来源于我科2007年至2013年收治的Lermoyez综合征病例共6例,均为经保守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眩晕者,术前完善检查,行内淋巴囊减压术,术后进行随访,评估眩晕、听力、耳鸣、耳闷变化。结果术后66.7%(4/6)患者眩晕完全控制,33.3%(2/6)患者眩晕基本控制,57.1%(4/7)的患耳听力好转,33.3%(2/6)的患耳耳鸣减轻,80%(4/5)的患耳耳闷胀感减轻。结论内淋巴囊减压术能有效控制Lermoyez综合症患者的眩晕发作,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内淋巴囊切开乳突腔分流术治疗梅尼埃病11例,随访3~6年,术后眩晕控制5例,好转4例,无效2例,听力提高3例,无变化7例,下降1例,多数患者耳鸣、耳闷胀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本组病例观察乳突的气化程度与内淋巴囊的位置及大小有相关性,内淋巴囊表面的血管分布与术后疗效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内淋巴囊乳突分流术治疗10例Meniere病患者,随访3~5年,术后眩晕控制满意,其中眩晕疗效值为0者3例,1~40者7例;多数患者(7/10)耳鸣减轻或消失,仅1例术后听力下降。该手术安全、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对药物治疗无效,患耳尚有听力的Meniere病患者可首选内淋巴囊乳突分流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前庭神经切断及内淋巴囊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效果。方法将所有梅尼埃病患者根据听力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分期;根据分期情况予以非手术治疗以及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前庭神经切断术。分析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患者病史特点、手术情况;对于手术满24个月以上的梅尼埃病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眩晕、听力及生活质量等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治疗梅尼埃病共77例患者79次手术(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左右各1次内淋巴囊减压术;另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了左侧前庭神经切断术及1次右侧内淋巴囊减压术),其中内淋巴囊手术34次,前庭神经切断术45次。术后24个月的眩晕控制率为:内淋巴囊手术73%,前庭神经切断术100%。结论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可以减轻患者眩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庭神法。  相似文献   

9.
报告内淋巴囊切开术治疗典型美尼尔病30例,术后75%患者眩晕得到控制,但耳蜗功能可能受损:全聋发生率为15%,听力下降者为10%,8KH_Z下降或消失者占40%。提示此术对耳蜗并非绝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微血管分布模式,通过墨汁血管灌流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对10只豚鼠的颞骨(20侧)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做全面观察分析。结果:①20侧颞骨中有17侧(85%)内淋巴管、内淋巴囊有脑膜后动脉和前庭后动脉两条供血来源,其余3侧(15%)则发现前庭后动脉缺如;②脑膜后动脉在内淋巴囊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前庭后动脉(P<0.01),但两者在内淋巴管的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淋巴管、内淋巴囊的血供来源及微血管分布模式存在一定的解剖差异,脑膜后动脉是内淋巴囊血管网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单纯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梅尼埃病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以单纯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梅尼埃病58例中,经随访5-6.5年的30例眩晕完全消失者21例。表明单纯内淋巴囊闰坟术与内淋巴囊切开术或分流术的疗效近似而且引起严重并发症的机会较少。并对本手术的作用机理,操作要领及并发症的预防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内淋巴囊对于外源性胸腺依赖性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方法 用SD大鼠 32只 ,以抗原全身免疫后 ,经耳蜗底周向外淋巴腔注入相同抗原 ,分别于此后 1、3、7、14天处死动物取颞骨作组织学处理。然后应用免疫组化等技术 ,观察内淋巴囊的细胞浸润 ,免疫细胞增殖及其对抗原的吞噬清除作用。结果 内耳抗原接种后第 1、3天 ,内淋巴囊出现单核吞噬细胞浸润 ,第 7天出现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内耳抗原接种后第 3、7天 ,内淋巴囊的IgG阳性细胞增多 ,同时抗原被捕捉、递呈和吞噬。结论 内淋巴囊对外源性抗原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是内耳局部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3.
显微镜下内淋巴囊引流术治疗梅尼埃病(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淋巴囊引流术治疗梅尼埃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2例梅尼埃病的病人行显微镜下内淋巴囊引流术,并进行了术后随访。结果 随访结果表明,按疗效评定标准,A级3例;B级5例;C级3例;D级1例。有效率91.67%。结论 内淋巴囊引流术是治疗梅尼埃病的有效的保留听力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梅尼埃病患者内淋巴囊减压术后的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所设计的梅尼埃病治疗效果问卷(Meneiere’s disease oucomes questionnaire,MDOQ),对内淋巴囊减压术后梅尼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进行评估研究。方法病例来自1982年1月至1998年1月药物治疗失败并进行了内淋巴囊减压术的68例梅尼埃病患者。MDOQ由三方面组成:身体的、情感的和社交的健康与愉快,有19项配对的问题(术前和术后),比较术前与术后QOL得分。结果术后QOL得分总的变化为27.8分(32~86)(P<0.001),QOL得分与MDOQ得分有很密切关系(P<0.05)。内淋巴囊减压术后QOL相应改善的MD患者占83.8%,无变化的患者占5.9%,变差的患者占10.3%。结论MDOQ是一新的对梅尼埃病患者QOL很好的评估方法,与治疗后梅尼埃病患者QOL的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内淋巴囊引流术治疗梅尼埃病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1987年3月至2004年9月住院的接受内淋巴囊引流术治疗的梅尼埃病患者共26例,对随访2年以上、资料完整的18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其诊断和疗效评价均依据199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订的梅尼埃病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标准。结果18例患者随访2~13年,其中2~5年2例,≥5年16例;平均9.28年。18例患者术后眩晕A级(完全控制)9例(50%),B级(大部分控制)8例(44.4%),D级(加重)1例(5.6%);耳鸣消失2例(11.1%),减轻9例(50%),无效7例(38.9%);耳闷胀感消失10例(55.6%),无效8例(44.4%);听力提高(A+B级)6例(33.3%),无明显变化(C级)4例(22.2%),下降(D级)8例(44.5%)。手术后均无面神经麻痹、脑脊液瘘、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内淋巴囊引流手术是治疗梅尼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大部分病例术后听力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16.
豚鼠内淋巴管与内淋巴囊微血管模式及解剖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内淋巴管及内淋巴囊微血管分布模式,通过墨汁血管灌流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对10只豚鼠的颞骨(20侧)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做全面观察分析。结果:①20侧颞骨中有17侧(85%)内淋巴管、内淋巴囊有脑膜后动脉和前庭后动脉两条供血来源,其余3例(15%)则发现前庭后动脉缺如;②脑膜后动脉在内淋巴囊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前庭后动脉(P〈0.01),但两者在内淋巴管的分布频率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夹型硅胶内淋巴囊引流术治疗梅尼埃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2例梅尼埃病患者于显微镜下行内淋巴囊引流术,置入夹型硅胶,术后随访1年6个月至4年8个月.结果按疗效评定标准,A级3例,B级5例,C级3例,D级1例.有效率91.67%.结论夹型硅胶内淋巴囊引流术治疗梅尼埃病能保证引流通畅,保留听力.  相似文献   

18.
自1927年Portman报道内淋巴囊引流术治疗梅尼埃病以来,学术界对其疗效认识不一,但是,多数学者认为疗效较好。我科1985-2002年行内淋巴囊引流术18例,6例置入银夹,12例置入了夹形硅胶,手术有效率达90%左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颈上神经节切除对豚鼠内淋巴囊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建立颈上神经节切除模型,采用生物微球法测定术侧耳与 对照耳内淋巴囊血流量.结果术侧耳血流量与对照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1),即颈上神经节切除后,内淋巴囊血流量减少.结论 [ HTSS 术侧耳内淋巴囊血流量的减少可能与颈上神经节切除后,切断分布于内淋巴囊内的神经纤维,引起神经肽的减少有关.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内淋巴囊手术失败原因及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éniére病基本病理改变是内淋巴水肿、膜迷路扩张,其主要病理生理因素是内淋巴吸收障碍,因此内淋巴囊减压或分流手术已成为治疗Méniére病常用术式,但在部分病人手术疗效不满意,还有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本文就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