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宫颈残端2种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380例,以间隔随机法将宫颈残端分别采用套扎法(套扎组)和缝合法(缝合组)各19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发热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术手术其宫颈残端的处理,缝合法较套扎法更安全,且严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方法:随机抽取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50例,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术50例,分析术后发热、残端出血、宫颈残腔脓肿、肠痉挛性腹痛、排气情况。结果: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后残端出血、肠痉挛性腹痛、发热与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术相比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无病变、年轻患者可行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避免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张艳红  周克水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2):1203-1204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1年8月半年间进行改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血管缝扎、阴道残端悬吊)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中位手术时间46min,术中中位出血量35ml,术后4~5d出院。有1例出现术后阴道少量流血,应用止血药物后血止;1例术后感染,加强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改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经济、安全、可靠,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宫旁缝扎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子宫动静脉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子宫动静脉的处理方法,分析宫旁缝扎组与血管游离后处理组及腹腔镜联合阴式子宫切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病率。结果宫旁缝扎组与血管游离后处理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术后病率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宫旁缝扎组及腹腔镜联合阴式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病率比较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出血量明显减少。结论宫旁缝扎后再电凝切断子宫血管及主韧带,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具有出血少、简单易行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次切中宫颈线圈套扎和紧贴宫颈缝扎两种方式处理子宫血管的应用.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院子宫小于孕12周的98例患者行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随机分为宫颈线圈套扎和紧贴宫颈缝扎两组,比较手术时间、宫旁及子宫血管处理时间、出血量、术后发病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总体手术时间宫颈套扎组少于宫颈缝扎组,差异有显著性,主要是由于宫旁、膀胱及子宫血管处理时间的差异:宫颈套扎组(32.8±19.0)min显著少于宫颈缝扎组(47.3±24.6)min;出血:宫颈套扎组为(42.4±22.1)mL,宫颈缝扎组(48.3±26.2)mL,差异无显著性;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两种方式子宫血管处理都适合腹腔镜下子宫次切术,宫颈套扎术操作更容易,需要器械简单,很好地控制了术中出血,手术野清晰,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Ligusure血管闭合系统(简称结扎速)与传统缝扎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比较,探讨结扎速可行性、安全性、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结扎速成功完成的非脱垂子宫病人及36例传统缝扎成功完成的非脱垂子宫病人经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在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结果应用结扎速平均手术时间30min,术后排气时间15.3h,术中平均出血量21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d。结论结扎速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安全,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并发症无明显增加,与传统缝扎阴式手术相比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病例的术式选择,手术技巧,手术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对115例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通过对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115例中转开腹1例,手术成功率99.13%,平均手术时间90 min(60-120 min),术中出血量120 ml(50-2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2 d。结论: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提高手术技巧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周明辉  纪燕琴  邱华娟 《新医学》2021,52(7):504-507
目的 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采用倒刺线经不同途径缝合阴道残端的效果。方法 选取因子宫良性疾病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6例。56例均采用倒刺线缝合,经腹腔镜缝合阴道残端者被纳入A组(30例),经阴道缝合阴道残端者被纳入B组(26例)。比较2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日数、阴道残端总并发症(术后阴道残端出血、阴道残端感染、阴道残端裂开)、术后阴道残端息肉形成率。结果 2组均能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A组手术操作时间和缝合时间均少于B组(P均< 0.05)。术后A组出现1例阴道残端裂开,B组则无(P > 0.05)。A组术后阴道残端息肉形成率高于B组(P < 0.05)。A组术后阴道残端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P < 0.05),但2组术后阴道残端出血、阴道残端感染、阴道残端裂开发生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采用倒刺线经腹腔镜缝合阴道残端有利于阴道残端的愈合,可降低术后残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将78例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病例随机分成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LISH)组40例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LAVH)组3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感染、LISH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LAVH组术后的残端息肉及残端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LISH组(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镇痛、肛门排气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年龄小于45岁者,主张使用LISH,术后不影响性生活;对于年龄大于45岁者,LAVH可减少患者术后残端息肉及残端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216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对自2002年3月~2004年3月216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和296例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和恢复等情况。结果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恢复正常工作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适于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宫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4年1月-2019年1月行LSH的患者249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常规组73例(A组):离断宫旁组织并打开膀胱和直肠返折腹膜后,贴宫颈旁电凝闭合子宫动静脉;宫颈套扎组83例(B组):离断宫旁组织并打开膀胱和直肠返折腹膜后,用1号可吸收线自制Roeder's线圈套扎裸化宫颈的中段,阻断子宫动静脉;垂体后叶素+宫颈套扎组93例(C组):6 u垂体后叶素加2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行宫体注射,待宫体血管收缩表面变白后再按B组的方法进行操作。比较分析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和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等。结果 B组和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和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均优于A组,C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均优于B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与C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腹腔引流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3个月,3组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宫颈套扎法的LSH,能缩短手术时间、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和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使复杂手术简单化、高风险手术安全化,可有效降低副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基于腹腔镜指导开展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纳入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2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展开研究调查,参考随机动态分组法,将41例患者归为对照组院内接受传统开腹术治疗,另41例患者归为治疗组,接受院内腹腔镜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对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相应数据对比可见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结论巨大子宫肌瘤患者院内基于腹腔镜指导开展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效果较为确切,可以促进患者康复,为其预后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的阴式子宫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子宫病变并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的阴式子宫切除(LAVH)患者105例及同期采用开腹子宫切除术(TAH)患者105例。分析两组患者子宫重量、手术所需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VH组手术出血量少于TAH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均显著短于TAH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LAVH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少于TAH组(P〈0.05)。【结论】LAVH术中出血更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缩短,住院日缩短,术后并发症减低,是一种能够为患者和医师带来更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子宫全切术的子宫及宫颈良性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TVH组采用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VH)治疗,TAH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治疗,对2组术中、术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TVH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0.0±19.5)min和(162.8±69.5)Ml,TAH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2.4±19.6)min和(245.5±70.6)Ml,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VH组术后进食、排气、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病率小、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明显优于TAH组(P<0.05或P<0.01).结论 TVH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子宫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式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V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良性病变行TVH者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同指征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TAH)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子宫、肌瘤大小及术中、术后情况,研究TVH的临床疗效。结果 TVH手术时间比TAH缩短20%,术中出血量减少23%,术后病率、杜冷丁使用率明显降低,排气时间缩短8 h。结论 TVH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少、恢复快、术后病率低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新式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2011年在我院行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和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皮下气肿、尿潴留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尿潴留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比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更满意,且安全性好,成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阴式组(n=30,经阴道修补术)及宫腹腔镜组(n=30,宫腹腔镜联合术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宫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阴式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阴式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阴式组(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月经时间均短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月经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宫腹腔镜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阴式组(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切口憩室能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腹式与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子宫良性疾病经腹子宫切除术(TAH)与经阴道子宫切除术(V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TAH手术患者(TAH组)、50例VH手术患者(VH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手术时间:TAH组(92.00±13.5)min,VH组(70.00±11.5)min;术中出血量:TAH组(215.00±57.6)mL,VH组(140.00±43.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TAH(31.2±5.8)h,VH(11.6±7.4)h;术后住院时间:TAH(7.5±1.5)d,VH(3.5±1.0)d。2组以上4类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相比较,阴式子宫切除术符合微创手术原则,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 对92例因子宫良性病变要求行子宫切除者行下腹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随机选择同期90例类似病人采用传统子宫切除术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及术后发热率均有明显减少。结论 下腹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操作简单,出血少,病人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动脉暂时阻断术对Ⅲ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妇产科收治的48例Ⅲ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接受腹腔镜子宫动脉暂时阻断术+病灶切除术治疗,余下25例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病灶切除术治疗,分别记为子宫动脉阻断组(n=23)和UAE组(n=25),术后对症治疗和随访观察均相同。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情况、术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水平变化、月经恢复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术后3~4 d复查时检测血清促卵泡成熟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评估卵巢功能。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术后首次复查β-hCG下降百分比、β-hCG恢复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和并发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阻断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UA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3~4 d血清FSH、LH、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暂时阻断术能有效减少Ⅲ型CSP患者术中出血量,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住院成本较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预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