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目的:建立抗CDI1c磁珠阳性选择法分离Lewis肺癌模型中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TIDC)的方法。方法:在C57BL/6小鼠侧腹壁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1.0×10^6/只)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抗CD11c磁珠阳性选择法分离提取TIDC,抗小鼠CD11c-PE标记TI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到的细胞纯度;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抗小鼠MHC-Ⅱ-PE和CD83-FITC或CD86-FITC抗体双标记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结果:抗CD11c磁珠阳性选择法可在每克Lewis肺癌移植瘤组织中分离到(1.73±0.31)×10^6个TIDC,占肿瘤组织细胞总数的(2.18±0.29)%;TIDC纯度达到96.49%。电镜观察到分离的TIDC具有DC细胞的典型形态特征,其细胞表面MHC-Ⅱ、CD83和CD86分子的表达率分别为(51.25±4.21)%、(3.48±0.34)%和(3.07±0.65)%。结论:抗CD11c磁珠阳性选择法体外分离TIDC具有高效、简便、相对经济实用的优点,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报道伴复杂染色体异常的套细胞淋巴瘤(MCL)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男,58岁.发现全身肿块1年余,常规染色体核型为92,XXYY,7q ×2,9q ×2,t(11;14)×2,13q-×2,15q ×2/46,XY[8].I-FISH示t(11;14),M-FISH示89,XXYY,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der(6)t(6;8), 7, der(7)t(7;9), 8, 8,der(9)t(9;15)×2. 10, 10, del(11)(q?)×2, 12, 12, der(13)t(3;13)×2, der(14)t(11;14)×2, 16, 16, 17, 17, 18, 18, 19, 19, 20, 20, 21, 21, 22, der(22)t(4;22)[20]/46,XY[11].骨髓涂片示原始淋巴细胞22.8%,幼稚淋巴细胞10.0%,免疫表型示原幼淋巴细胞占39.9%,CD19 90%;二次摄门CD19 细胞表达:CD5 89.5%,CD20 100%,CD23阴性;淋巴结免疫组化Cyclin Dl 、CD43 、CD10-.Hyper-CVADA及B方案交替化疗后全身肿决消失,复查骨髓:原幼琳占0.8%,流式细胞检查未见微小病灶残留(MRD),FISH结果示t(11;14)阳性细胞0/200.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对少见复杂表现的小细胞淋巴瘤可以先借助组织学和免疫表型改变来诊断大部分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化疗所至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21例接受GP或GC方案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化疗后,当血小板下降至≤50×10^9/L时,治疗周期给予rhIL-11 50μg·kg^-1·d-1,皮下注射,连续用药,当血小板≥100×10^9/L,停药;对照周期单纯用化疗,两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周期血小板最低值为(30.58±10.10)×10^9/L,对照周期为(20.36±9.21)109/L(P〈0.005);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的时间,治疗周期为3.34天±2.61天,对照周期为5.19天±2.34天(P〈0.005)。治疗周期没有患者出现出血倾向,没有输注血小板,对照周期有6例出现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6例输注血小板。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水肿、乏力及感冒样症状等。结论: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化疗所至的血小板减少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lL-11,吉巨芬)治疗吉西他滨引起肿瘤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开放性、非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按NCI—CTC毒性分级标准对含吉西他滨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者(即〈100×10^9/L)进行观察治疗,治疗组给予rhlL-1150μg/(kg·d),皮下注射,连续给药2~14d或至血小板〉100×10^9/L时停药;治疗过程中如血小板≤30×10^9/L或有出血倾向时,给予血小板输注。随机选择未使用rhlL-11的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者作为平行对照,观察28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血小板升至≥100×10^9/L中位时间4-四分位数间距为(5.0±3.0)d;而对照组为(9.5±5.0)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血小板输注次数为2次,对照组为9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rh1L-11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水肿、结膜充血、注射部位红肿、肌肉、关节痛、头痛、心动过速、发热、胸闷等,多为Ⅰ~Ⅱ级,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hlL-11治疗吉西他滨所致血小板减少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安全应用吉西他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以及转移肿瘤周围CD4^+T细胞/CD8^+T细胞数量和比值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92例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293枚。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行细胞角蛋白19(CK-19)以及肌动蛋白染色,筛选出含有微转移、孤立肿瘤细胞的淋巴结。对筛选出的淋巴结行MMP-9、CIM及CD8染色,观察不同转移情况下MMP-9、CD4及CD8的表达情况。结果293枚淋巴结中,明显转移的为84枚(28.67%),有微转移的为42枚(14.33%),孤立肿瘤细胞为22枚(7.51%);所有明显转移灶周围均有肌动蛋白表达,34枚(80.95%)含有微转移的淋巴结中微转移灶周围有肌动蛋白表达;84枚有明显转移的淋巴结中,MMP-9均呈阳性表达,其中66枚(78.57%)淋巴结高表达(+++),18枚(21.43%)为中度表达(++);42枚含有微转移的淋巴结中,1枚(2.38%)呈高表达(+++),24枚(57.14%)淋巴结呈中度表达(++),15枚(35.72%)淋巴结呈低表达(+),2枚(4.76%)淋巴结无表达。22枚孤立肿瘤细胞中,3枚(13.64%)呈低表达,其余19枚(86.36%)淋巴结无表达。CD4^+细胞表达率在有明显转移的淋巴结中明显高于微转移和无转移的淋巴结(P〈0.05);CD8^+细胞在有明显转移、微转移及无转移淋巴结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CD4^+/CD8^+在无转移的淋巴结明显低于有明显转移者(P〈0.05)。结论MMP-9的高表达可能是促进淋巴结内肿瘤细胞生长和侵袭的重要原因之一;肿瘤细胞可导致淋巴结癌转移灶局部CD4^+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导致CD4^+/CD8^+比值升高,提示机体在淋巴结局部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改变可能是肿瘤细胞得以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胸腔积液及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检测32例肺癌患者胸腔积液及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淋巴细胞亚群和TGF-β、IL-10以及IFN-γ的水平。结果:肺癌患者胸腔积液及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7.68,P=0.000;t=5.62,P=0.000),且胸腔积液高于外周血(t=2.05 P=0.002);肺癌患者胸腔积液及外周血CD4、CD4/CD8、CD56阳性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7.51,P=0.000;t=3.63,P=0.000;t=11.9,P=0.000;t=5.09,P=0.000;t=5.20,P=0.000;t=3.60,P=0.000),且胸腔积液低于外周血(t=3.45,P=0.000;t=5.09,P=0.000;t=2.06,P=0.002),肺癌患者胸腔积液及外周血中TGF-β、IL-1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t=13.38,P=0.000;t=5.2,P=0.000;t=16.14,P=0.000;t=8.07,P=0.000),且胸腔积液高于外周血(t=4.43,P=0.000;t=6.93,P=0.000);而IFN-γ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t=10.52,P=0.000;t=8.29,P=0.000),且胸腔积液低于外周血(t=2.70,P=0.004)。结论:肺癌患者胸腔积液及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及其抑制因子的升高,促进了肿瘤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演变中新生血管表达状况,旨在选择乳腺癌发生发展中新生血管的特异性标记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以CD105、FⅧ、CD31、CD34为标记,对100例乳腺不同病变组织,包括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导管内癌(DCIS)、微浸润导管癌(MDC)各20例,40例非特殊类型浸润型导管癌(IDC,NOS),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DH、DCIS、MDC和IDC(NOS)中,CD105标记的MVD分别为8.25±5.78、10.05±4.23、25.35±7.62和37.33±5.86,FⅧ标记的MVD分别为10.60±8.99、16.60±3.47、16.90±5.62和17.90±5.62,CD31标记的MVD分别为16.80±3.90、19.40±4.58、20.74±6.67和22.74±6.67,CD34标记的MVD分别为14.40±12.82、25.20±5.39、26.32±4.89和40.32±4.89,仅CD105标记的MVD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05标记MVD用来评估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新生血管表达,可能更具价值,这将为今后抗血管生成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1病例报告 患儿,女,2岁,因间断头痛、呕吐一个月,加重5天入院.查体:体温36.5℃,呼吸26次/分.心率95次/分.神清反应可,颈亢(+),神经系统检金(-)既往体健.否认外伤史。实验室检查:WBC:11.1×10^9/L,N50%,RBC:3.97×10^12/L,HGB:J03g/L。[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肝癌荷瘤小鼠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改变及其与肿瘤生长的关系。方法采用小鼠肝癌细胞系H22接种BALB/c小鼠,建立肝癌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CD4^+ CD25^+T/CD4^+T细胞的比例;以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Foxp3基因的表达。以免疫磁珠分选法纯化CD4^+CD25^+T和CD4^+CD25^-T细胞;在体外,用3H-TdR掺入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情况;在体内,观察荷瘤小鼠来源的CD4^+CD25^+T细胞对肿瘤生长的作用。结果(1)荷瘤小鼠在引流淋巴结中,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18.80%±0.06%)比例增高,与对照组(9.50%±0.0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非引流淋巴结(LN)和脾脏(SP)中,荷瘤小鼠CD4^+CD25^+T/CD4^+T比例分别为16.28%±0.02%和17.28%±0.06%,与对照组9.50%±0.03%和11.08%±0.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同时,调节性T细胞特异性标志Foxp3 mRNA的表达也升高。在同一只荷瘤小鼠中,引流淋巴结中CD4^+CD25^+T细胞数量(18.8%±0.06%)较对侧非引流淋巴结(16.28%±0.02%)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从荷瘤小鼠中纯化的CD4^+CD25^+T细胞,在体外对抗CD3单抗的刺激无反应,但能抑制CD4^+CD25^-T细胞的增殖。(3)CD4^+CD25^+T/CD4+T比例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并且可以抑制CD4^+CD25^-T细胞的抗肿瘤效应。结论肝癌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可以提高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其数量的高低与肿瘤的大小呈正相关,提示清除调节性T细胞将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0.
MIC分型评价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淋系抗原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湘涛  李建勇  夏学鸣  薛永权 《肿瘤》2006,26(10):944-946,963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淋系抗原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75例成人AML进行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和染色体细胞遗传学(MIC)分型实验研究并对其中的64例M2进行临床治疗结果观察研究。结果:①AML淋系抗原阳性率31.3%,其中t(8;21)者为48.3%,无t(8;21)者为26,5%(P〈0.001)。②CD19^+在t(8;21)中占38.3%,无t(8;21)中占1.9%(P〈0.001);而其他淋系抗原两组比较均为P〉0.05.③治疗结果(CR率):t(8;21)和无t(8;21)M2分别为66.7%和41.9%,CD19^+和CD19^+ M2分别为76.5%和46.8%,CD19^+/t(8;21)和CD1^+9/无t(8;21)分别为80.0%和41.4%,以上均为P〈0.05。而CD19^+/t(8;21)和CD19^+/无t(8;21)分别为55.6%和50.0%(P〉0.05)。结论:成人AML中淋系抗原表达与核型密切相关,t(8;21)AML高表达CD19。t(8;21)和CD19都是M2预后好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KDR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肿瘤(OSC)与正常卵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38例OSC、14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瘤、11例卵巢良性浆液性瘤以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KDR蛋白进行检测。结果:OSC组织中KDR蛋白表达的阳性率(89.5%)高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瘤组织(64.3%)(P〈0.05)。OSC组织中KDR蛋白表达的相对含量(141.10±87.31)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瘤(65.60±11.61)组织(P〈0.005)。KDR蛋白在OSC和卵巢交界性浆液性瘤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和相对含量均高于卵巢良性浆液性瘤(18.2%,42.62±12.66)及正常卵巢(10.0%,37.72±12.96)组织(P〈0.05)。手术病理分期Ⅲ期+Ⅳ期OSC组织KDR蛋白表达的阳性率(96.2%)和相对含量(181.96±96.37)高于Ⅰ期+Ⅱ期(75.0%,112.37±59.28)OSC组织(P〈0.05)。组织学Ⅲ级OSC组织KDR蛋白表达的阳性率(95.5%)和相对含量(171.76±91.66)高于Ⅰ级(4/6,87.96±35.59),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OSC组织中KDR蛋白表达的阳性率(96.2%)和相对含量(219.25±92.4)与无淋巴结转移的OSC组织(75.0%,108.43±30.45)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腹水的OSC组织中KDR蛋白表达的阳性率(83.3%)及相对含量(139.94±83.94)与无腹水的OSC组织(85.7%,167.07±93.66)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KDR蛋白的过高表达密切相关。KDR蛋白表达与卵巢浆液性癌生物学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夹心ELISA法)和血小板计数方法检测141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及39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分析影响因素和相关性。[结果]141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583.46±347.97pg/ml)和血小板计数(343.83×10^9±153.08×10^9/L)显著高于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271.68±117.29pg/m1)和血小板计数(192.23×10^9±60.34×10^9/L)(P=0.00);手术和临床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及血小板计数的因素;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密切相关(r=0.786,P=0.00)。[结论]血清VEGF水平必须结合血小板计数才能准确评价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含腺病毒基因EIA、融合自杀基因CDglyTK及报告基因GFP的重组腺病毒rAd-E1A—CDglyTK与酶前体药物5-FC和(或)GCV联合应用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重组腺病毒质粒prAd—E1A—CDglyTK经脂质体介导转染293细胞,进行病毒的扩增、纯化与PCR鉴定,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与TCID50法测定纯化病毒的颗粒浓度与感染性滴度,计算病毒比活性;在SKOV3细胞中观察重组病毒的复制能力及感染效率,确定感染率达90%以上的最小MOI。用MTT法观察感染重组病毒的SKOV3细胞对5-FC或GCV的敏感性,并计算IC50;观察一定MOI的rAd—E1A—CDglyTK或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rAd—CDglyTK与IC50的5-FC和(或)GCV联合应用对SKOV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经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纯化重组腺病毒中存在肼4和CDglyTK两个基因片段,其病毒颗粒浓度和感染性滴度分别为9.47×10^11VP/ml和3.16×10^10IU/ml,病毒比活性为3.34%。重组病毒可在SKOV3细胞中复制,对SKOV3细胞的感染效率随MOI的增加而增加,可致细胞感染率达90%以上的最小MOI为50IU/cell。5-FC或GCV明显抑制感染细胞的生长,且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两种重组腺病毒/前药系统的抑瘤作用比较显示,rAd—E1A—CDglyTK组细胞生长抑制率[(16.57±1.59)%]显著高于rAd—CDglyTK组[(10.44±1.80)%,P〈0.01];与IC50的5-FC和GCV双药联合应用,其抑制率达(71.68±2.63)%,显著高于rAd-CDglyTK/5-FC+GCV组的(63.64±2.91)%(P〈0.01)。结论:重组腺病毒rAd—E1A—COglyTK与酶前体药物联合应用对卵巢癌SKOV3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效果优于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rAd—CDglyTK。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骨髓瘤细胞RPMI 8226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光镜下观察RPMI 8226细胞形态、生长特点、体外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免疫表型、周期分布、多药耐药蛋白P-170和ABCG2的表达情况;MTT法分析其药物敏感性;PCR-SSP法检测HLA-Ⅰ类分子基因型;动物实验观察成瘤情况。结果 RPMI 8226细胞呈圆形,悬浮生长,细胞体积较大,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24.48 h。14 d和21 d时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0.27±1.38)%、(42.56±2.98)%。RPMI 8226细胞表达CD38、CD138和CD49e,不表达CD20、CD19、CD11a、CD3、CD13、κ、λ。RPMI 8226细胞周期为:G0/G1期细胞占(57.64±2.31)%,S期细胞占(35.75±1.18)%、G2/M期细胞占(6.73±0.21)%;P-170和ABCG2表达率分别为(2.27±0.35)%、(1.33±0.26)%。RPMI 8226细胞对ADM、VCR、DDP、VP16和MMC药物的IC50分别为(0.56±0.06)、(0.92±0.10)、(1.17±0.32)、(1.83±0.16)和(4.91±0.84)μmol/L。染色体数目在43-49之间。HLA-Ⅰ基因型为A19,19;B 15,37;Cw02,02。BALB/c裸鼠皮下接种1×107个细胞可以成瘤,病理证实为浆细胞瘤。结论 RPMI 8226细胞具有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特点,可以用于基础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5.
胸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Castleman’s disease,CD)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本研究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C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71年1月-2007年12月胸部CD21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8.6±6.5)岁。局限型19例,播散型2例,经X线胸片、CT、开胸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全部病例均为透明血管型。X线和CT扫描:19例局限型平均直径为(5.2±1.2)cm大小的单发软组织肿块,位于左肺门3例,右肺门2例,肺内3例,胸壁2例和纵隔9例;2例播散型为纵隔内多组淋巴结增大[直径1.5~4.0cm,平均(2.3±0.9)cm],无浅表淋巴结和其他脏器累及。平扫CT值平均42Hu,增强扫描呈显著强化,高达112Hu。术前CT误诊率90.5%。结论:胸部CD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局限型CD手术切除可以治愈,播散型CD手术切除疗效不佳,应选择多种模式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改良CVP联合rhG—CSF方案对血液肿瘤和实体瘤41例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动员及造血重建效果。方法: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完成APBSCT41例(血液肿瘤32例,实体瘤9例),平均年龄39.6岁(18岁~67岁)。WBC升至4.0×10^9/L左右采集单个核细胞(MNC)并计数MNC和CD34^+细胞数;预处理结束48h~72h回输MNC。结果:动员期间患者WBC均降至1.0×10^9/L以下,PLT 40×10^9以下。34例1次采集成功,7例(双次移植5例)作第2次采集。采集MNC数0.9×10^8/kg~8.3×10^8/kg(2.8±2.0×10^8/kg),CD34^+细胞1.1×10^6/kg~9.4×10^6/kg(3.2±2.6×10^6/kg)。预处理后所有病例均达到骨髓抑制,WBC恢复到1.0×10^9/L时间为+8~+16d(平均+11.3d);38例PLT恢复到50×10^9/L时间为+13~+22d(平均+16.8d),3例P1月恢复延迟,最长+35d。随访15~65个月,持续完全缓解19例(46.3%),部分缓解或好转13例(31.7%),总有效率78.0%,无效9例(22.0%),无1例发生移植相关死亡(其中5例带瘤生存,17例死亡)。结论: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行APBSC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主要临床病理参数及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bFGF的表达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卵巢浆液性肿瘤中呈逐渐增高趋势,bFGF的表达分别为9.86±6.7%、24.8±10.0%及40.7±17.2%,各组问差异有显著性。bFGF的表达在浆液性卵巢癌不同的组织学分级中差异均有显著性,组织分化愈差,二者的表达就愈高;在高、中及低分化组织中bFGF的表达分别为25.0±17.7%、37.9±17.2%及47.7±13.1%,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bFGF的表达在浆液性卵巢癌不同的FIGO分期中均有差异,Ⅲ-Ⅳ期的表达高于I-Ⅱ期的表达,bFGF的表达分别为41.8±15.9%及35.9±22.3%,但差异无显著性。浆液性卵巢癌组织中bFCF的表达与患者预后无关。结论:bFGF在浆液性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早期卵巢恶性肿瘤腹腔镜全面确定分期手术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卵巢恶性肿瘤腹腔镜全面确定分期手术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术中诊断为FIGO Ⅰ期的卵巢恶性肿瘤而立即进行腹腔镜全面确定分期手术病例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元中转开腹和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311.11min±34.26min,术中出血量183.33ml±111.80ml,术后HGB降低4.00g±7.95g/L,盆腹腔淋巴结数22.78个±8.18个,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11天±0.33天,术后病率4/9例,发生败血症1例,术后住院时间14.67天±4.00天;随访8个月~22个月,未发现复发。结论:早期卵巢恶性肿瘤腹腔镜全面确定分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恢复较快的优势,但肿瘤治疗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红胶囊联合化疗药物对中晚期肿瘤病人的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临床研究分组原则,将598例确诊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5例为单纯使用化疗组,393例为参红胶囊加化疗组。两组患者均分别连续给予治疗药物60天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卡氏(Karnofsky)评分、免疫功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参红胶囊联合化疗组肿瘤患者的总缓解率42.0%(对照组23.9%);疼痛、咳嗽、乏力和食欲不振的平均改善率为71.9%(对照组48.3%);Karnofsky评分提高了27.0%(对照组17.1%);CD3^+和CD4^+数量增加11.6%和19.3%,CD8^+则降低22.6%,CD4^+/CD8^+用药后增加54.2%;NK细胞活性和巨噬细胞功能也明显提高,IgG和IgA含量增加(P〈0.05),而白细胞的下降率两组无明显差异。该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的异常。结论参红胶囊联合化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显著高于单用化疗的对照组。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及全身静脉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影响。方法将7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35例,术前全身静脉化疗组41例,选其中25例化疗前的乳腺癌患者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CD34、VEGFR3抗体对3组乳腺癌组织标本进行MVD、MLVD检测。结果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的MVD为36.05±13.64,全身静脉化疗组为49.92±12.90,对照组为60.38±13.54,各组间比较(P〈0.01);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的MLVD为6.62±3.70,全身静脉化疗组为9.96±4.57,对照组为11.30±5.32,动脉灌注化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与静脉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化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比全身静脉化疗更能有效降低肿瘤组织及其周边组织内MVD和MLVD,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少肿瘤转移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