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沈彦  周颖  赵敏  魏艳芹 《河北医药》2013,(13):1931-1933
目的探讨E-cadherin、CD44V6和HIF-1α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E-cadherin、CD44V6和HIF-1α的表达。结果 E-cadherin在结肠癌中的高表达率为58.9%,低于在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高表达率90.0%(P<0.05),CD44V6在结肠癌中表达阳性率为57.8%,高于在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5.6%(P<0.05),HIF-1α在结肠癌中表达阳性率为61.1%,高于在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6.7%(P<0.05)。E-cadherin、CD44V6和HIF-1α的表达均与结肠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结肠癌的Dukes分期有关(P<0.05)。E-cadherin的表达还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肠癌中CD44V6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74,P<0.05)。结论 E-cadherin、CD44V6和HIF-1α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在结肠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结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Ezrin蛋白和CD44v6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颌面部鳞癌病理分级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 conjugated method,SP法),对32例口腔颌面部鳞癌组织和28例口腔颌面部正常组织进行EZRIN和CD44v6表达的检测。结果:(1)Ezrin蛋白和CD44-V6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5.62%),(78.12%),分别高于口腔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14.28%),(32.1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zrin的表达程度与口腔磷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口腔磷癌的TNM临床分期无关(P〉0.05),CD44v6的表达程度与口腔磷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口腔磷癌的TNM临床分期无关(P〉0.05)。(3)Ezrin和CD44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Ezrin蛋白、CD44在口腔磷癌中的表达越高口腔膦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越高,二者的联合检测可能成为预测口腔磷癌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对后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CD44V6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80例胃癌、癌旁黏膜组织中OPN 和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胃腺癌80例中,OPN阳性68例(85.0%),CD44V6阳性72例(90.0%)。淋巴结有转移者OPN 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癌细胞分化程度的加重,OPN阳性率越高,CD44V6阳性细胞数(≥10%)所占比例有相对增高趋势。结论 OPN 和CD44V6的表达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表达强度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转移及预后有关,可作为胃癌生物学行为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桩蛋白和CD44v6在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和癌旁组织中桩蛋白和CD44v6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和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癌组织,癌旁1、3和5 cm组织中桩蛋白和CD44v6表达水平.结果 癌组织和癌旁1 cm组织中桩蛋白和CD44v6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 (P<0.01),癌组织和癌旁1 cm组织中桩蛋白和CD44v6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距离原发癌组织越远,桩蛋白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呈减少趋势;桩蛋白和CD44v6表达两者无相关性.结论 桩蛋白和CD44v6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其在食管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FRP、WIF-1、CD133、CD44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为食管癌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经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40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食管癌患者,采用RT-PCR方法分析sFRP(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WIF-1(Wnt抑制因子-1)、CD133(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化群第133号)、CD44(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化群第44号)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统计方法。结果 sFRP、WIF-1、CD44、CD133基因在食管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32.50%,42.50%,60.00%,72.50%,在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5.00%,70.00%,37.50%,47.50%。 CD44、CD133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sFRP、WIF-1基因则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FRP、WIF-1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癌旁组织,CD44、CD133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 sFRP、WIF-1基因低表达及CD44、CD133基因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CD24和CIM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分布,分析二者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13例癌旁组织与81例癌组织中CD24和CD44的表达。结果①在癌旁组织中CD24高表达,CD44则不表达;②51例(63%)患者癌组织中CD24表达阳性,55例(68%)CD44表达阳性,不同病理类型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二者分布与病情相关。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和临床分期升高CD24低表达者增多(P〈0.05),肺腺癌中CD44分布规律与CD24相同,但肺鳞癌中CD44高表达者增多(P〈0.05);④CD24与CD44在肺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CD24和CD44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为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祁向东  郝波  张国新 《江苏医药》2006,32(9):857-858
目的检测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S-P法)检测CD44v6在40例胃癌组织和23例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结果(1)CD44v6在40例胃癌组织及23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5%(33/40)和8.7%(2/2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胃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肿瘤的分化程度和肿瘤部位无关(P〉0.05);而与患者肿瘤的局部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相关(P〈0.05)。结论CD44v6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且其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评价胃癌转移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埃兹(Ezrin)蛋白和CD44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3例卵巢癌、20例正常卵巢组织和20例良性卵巢肿瘤中CD44和埃兹蛋白的表达,将二者分别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评估二者的相关性。结果:(1)Ezrin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组织和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35.0%和82.7%。CD44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组织和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5.0%和63.7%。Ezrin、CD44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组织和卵巢癌中的表达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Ezrin、CD44的表达程度均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腹水有关(P〈0.05),与卵巢癌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3)Ezrin和CD44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CD44和埃兹蛋白的表达与卵巢癌转移密切相关,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二者均为阳性表达的患者转移率高于阴性表达者,CD44和埃兹蛋白共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4V6作为口腔鳞癌发生发展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技术,观察CD44V6在口腔正常粘膜、乳头状瘤、上皮异常增生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乳头状瘤的CD44V6表达与正常口腔粘膜组织相似;上皮异常增生及鳞癌CD44V6呈明显下调表达,其趋势与上皮异常增生的程度及鳞癌分级相关(P<0.05)。结论:CD44V6的下调表达是口腔粘膜鳞癌发生发展的早期变化,可作为鉴测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Syk、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的Syk、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结肠癌术后转移复发与Syk、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结果在60例结肠癌组织中,Syk、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38.3%(23/60)、42.0%(25/60);在癌旁正常组织发生率分别为0(0/60)、18.3%(11/60);在结肠癌组织中,Syk、P16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5)。在癌组织中检测到Syk启动子甲基化的23例中,有8例术后癌复发转移,发生率为34.8%(8/23)。而在癌组织中检测到P16基因甲基化的25例中,有11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发生率为44.0%(11/25)。结论 (1)Syk、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2)结肠癌组织中Syk、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检测有助于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干细胞标记物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5(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LGR5)也称为G蛋白偶联受体49(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49,GPR49)蛋白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结直肠癌演进过程的关系和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切除或肠镜活检的正常结肠黏膜30例、结肠腺瘤177例和结肠癌210例临床组织标本,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术前未行放、化疗;标本以石蜡包埋保存。采用免疫组化血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组织标本中CD133、LGR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CD133在对照组结肠黏膜组织、结肠腺瘤和结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3%(4/30)、42.94%(76/177)和73.33%(154/210),在结肠癌和腺瘤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χ2=42.0130,χ2=9.4817,P<0.05),但在结肠癌组的表达高于腺瘤组(χ2=36.8039,P<0.05)。 Lgr5在对照组结肠组织中、结肠腺瘤组和结肠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3.73%(42/177)和57.14%(120/210),在结肠癌和腺瘤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χ2=34.2857,χ2=8.9306,P<0.05),但在结肠癌组的表达高于腺瘤组(χ2=44.0620,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Lgr5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大体形态、组织类型无相关性(P>0.05),CD133分子的表达与患者的生存期具有相关性。结论 CD133、Lgr5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增高,说明结肠癌的形成与干细胞相关,CD133、Lgr5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且与肿瘤的进展相关,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CD44v6在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CD44 v6在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 (SP)法检测 3 0名正常人胃组织 ,69例胃癌患者原发灶及其 42例淋巴结转移灶中 CD44 v6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组织均显示清楚的细胞膜染色。胃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 CD44 v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 6.5 % (3 9/ 69)和 66.7% (2 8/ 42 ) ,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但均与正常胃组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CD44 v6的表达与胃癌组织类型无关 (P>0 .0 5 ) ,但和 P- TNM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均 <0 .0 5 )。结论 检测 CD44 v6基因的表达可作为判定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为预测胃癌的转移以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胃癌胃异常增生组织中CD44V6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44V6与正常胃粘膜、胃异常增生组织及胃癌组织中某些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胃粘膜30例、胃异常增生粘膜组织30例、胃癌原发灶84例CD44V6的表达.结果 CD44V6在正常胃粘膜呈阴性表达;胃异常增生粘膜组织、胃癌组织呈阳性表达,其中异常增生20.00%,胃癌中肠型胃癌(71.43%)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37.14%)(P<0.05);淋巴结转移组(87.8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38.77%)(P<0.05);CD44V6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不同胃癌病理分型中淋巴结CD44V6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CD44V6阳性表达同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是预测侵袭与转移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CD44v6、p53、nm23-HI和COX-2表达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资料,统计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v6、1353、rim23-H1和COX-2在结直肠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淋巴结转移率随着结直肠癌浸润深度的加深而增加(P〈0.05);结直肠癌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大(P〈0.05);不同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结直肠癌淋巴转移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类型及不同Dukes分期CD44v6、COX-2、nm23-H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与浆膜浸润有关(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患者3年生存率相关,CD44v6、COX-2、p53、nm23-H1可作为预测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王雷  杜媛鲲  张雷  平育敏  孟宪利  何明 《天津医药》2007,35(10):742-744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和癌旁组织中Paxillin和CD44v6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和食管原发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axillin和CD44v6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和癌旁1 cm组织中Paxillin和CD44v6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P<0.01);距离原发癌组织越远,Paxilli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呈减少趋势;Paxillin和CD44v6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axillin和CD44v6在食管癌的恶性转化和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Aim:

Cancer stem cells have the capacity to initiate and sustain tumor growth. In this study, we established a CD44+ colorectal cancer stem cell line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its self-renewal capacity, enhanced tumor initia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Methods:

Fresh colon cancer and paired normal colon tissues were collected from 13 patients who had not received chemotherapy or radiotherapy prior to surgery. Among the 6 single-cell derived clones, only the P6C cell line was cultured for more than 20 passages in serial culture and formed holoclone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then the stemness gene expression, colony formation, tumorigenicity and drug sensitivities of the P6C cell line were examined.

Results:

Stemness proteins, including c-Myc, Oct3/4, Nanog, Lgr5, and SOX2, were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P6C cell line. Oct3/4-positive P6C cells mostly generated holoclones through symmetric division, while a small number of P6C cells generated meroclones through asymmetric division. P6C cells stably expressed CD44 and possessed a high capacity to form tumor spheres. A single cell-derived sphere was capable of generating xenograft tumors in nude mice. Compared to SW480 and HCT116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P6C cells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Camptothecin and 5-fluorouracil, the commonly used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to treat colorectal cancers.

Conclusion:

We established a colorectal cancer stem cell line P6C with a high tumorigenic capac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rmal stem cells. It will benefit the mechanistic studies on cancer stem cel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rugs that specifically target the cancer stem cells.  相似文献   

17.
姜友  刘弋  葛尔树 《安徽医药》2012,16(4):479-482
目的探讨HER2、MMP2和Lept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标本85例作为实验组,另取85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HER2、MMP2和Leptin的表达水平。结果 (1)HER2、MMP2和Leptin在8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HER2阳性率为29.4%(25/85),MMP2阳性率为72.9%(62/85),Leptin阳性率为78.8%(67/85)均明显高于8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7.1%(6/85)、16.5%(14/85)和20.0%(1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HER2、MMP2和Leptin三者表达水平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呈正相关,统计学显示有差异(P0.05);(3)HER2、MMP2和Leptin三者阳性组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均低于阴性组术后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R2、MMP2和Lept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HER2、MMP2和Leptin阳性组较低阴性组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肿瘤组织相关基因编码蛋白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2例卵巢癌患者肿瘤组织的p53V 、CD44v5 、CD44v6 、cerbB-2 、nm23 细胞百分率和DNA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 卵巢癌患者p53V 、CD44v5 、CD44v6 、cerbB-2 的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或P<0.05),肿瘤转移者进一步升高;nm23 细胞表达率却显著降低(P<0.05),肿瘤转移时进一步降低(P<0.05).肿瘤组织DNA倍体类型不同,p53V 、CD44v5 、CD44v6 、cerbB-2 、nm23 细胞表达率明显不同.结论 卵巢癌患者肿瘤组织肿瘤相关基因编码蛋白表达率、DNA倍性和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些结果提示,肿瘤组织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和DNA倍体性,不仅可以作为卵巢癌患者病情发展和转移的指征,而且还可以作为肿瘤恶性度和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CD44v6在直肠癌及直肠系膜内的表达,从分子水平证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科学性。方法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47例于直肠癌组织、直肠系膜(距肿瘤下缘2cm)、直肠系膜远端切缘(距肿瘤下缘5cm)取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标本进行CD44v6检测。结果直肠癌组织中CD44v6高度表达,正常直肠系膜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0/20)与直肠系膜(距肿瘤下缘2cm)的CD44v6的阳性表达率(1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直肠系膜远端切缘(4/47)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直肠癌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淋巴转移(有vs无:88.5%vs61.9%,P〈0.05)和临床分期(Dukes C-D VSA-B:88.5%vs61.9%,P〈0.05)有关。结论对直肠癌组织进行CD44v6蛋白的检测,有助于评估直肠系膜局部病变程度;肿瘤远端直肠系膜切除长度至少比肿瘤平面多5cm。  相似文献   

20.
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仲宁  郑世营  陈锁成 《江苏医药》2005,31(3):164-166
目的研究CD44v6在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进行CD44v6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分析其与肺癌分期、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CD44v6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与临床病理分期(P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肺癌组织中的CD44v6高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检测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