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李明真 《现代护理》2000,6(7):19-20
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1982年我国流调资料显示抑郁性神经症的患病率为3.11‰[1] 。我病房 1997年~ 1999年共收治了 30例抑郁性神经症病人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18~ 5 5岁 ,平均 2 4岁。文化程度 :初中 12例 ,高中 13例 ,中专 3例 ,大专 2例。本组病例均符合CCMD - 2 -R中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 ] 。1.2 典型病例 例 1,男 32岁 ,干部 ,已婚。因与同事生气后悲观失望 ,觉着自己没本事 ,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达半年余 ,于 1998年 10月入院。躯体及…  相似文献   

2.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我院共收治抑郁性神经症患者 38例 ,通过健康教育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健康教育内容介绍如下。1 疾病知识教育抑郁性神经症的主要症状 抑郁性神经症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 ,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 ,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患者有治疗要求 ,而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 ,生活能力不受严重影响 ,主要表现为 (1)悲观心境 ;(2 )睡眠障碍 ,失眠或早醒 ;(3)食欲差 ;(4 )动力不足 ,缺乏活力 ;(5 )兴趣和愉快感丧失 ;(6 )自责自罪 ,消极想死 ;(7)体重下降 ;(8)性欲下降。2 用药知识…  相似文献   

3.
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1982年我国流调资料显示抑郁性神经症的患病率为3.11‰[1].我病房1997年~1999年共收治了30例抑郁性神经症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迁延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病人有治疗要求,而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以及幻觉、妄想、思维和行为紊乱等精神病特征。现将对59例患者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59例,均符合CCMD-2-R抑郁性神经症诊断标准。男17例,女42例,年龄19~68岁。性格:外向型4例(占6.78%),内向型55例(占93.22%)。诱因:家庭不和13例(22.03%),工作挫折8例(13.56%),家庭意外、亲人生病,死亡7例(11.87%),同事间关系…  相似文献   

5.
魏晓燕 《家庭护士》2007,5(12):32-33
抑郁性神经症又称神经性抑郁,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而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病人要求治疗,生活能力不受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46例抑郁性神经症和31例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抑郁性神经症主要以心境抑郁、兴趣减少、轻生念头以及伴有较多的消化系统躯体症状为特征。广泛性焦虑症则以情绪焦虑、紧张及伴有心血管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二者差异显著。本文认为临床鉴别诊断时,应全面分析病史,准确评价具体症状,严格掌握诊断要点,正确诊断不会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7.
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生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2):862-865
关于抑郁性神经症的分类,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有所不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指出抑郁性神经症的亚型没有性质差异,是一个独立的分类单元中不同程度的连续谱,将恶劣心境与抑郁障碍同归于情感障碍,国内学者赞同CCMD-2-R以病因分类为主、症状表现为辅的原则,将抑郁性神经症和抑郁症分别归于神经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中。  相似文献   

8.
李文  裴瑜 《医学临床研究》2001,18(3):215-216
森田疗法是由日本森田正马博士在 2 0年代创立的一种东方心理治疗方法 ,主要适用于神经质症的治疗[1] 。近几年来已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2~ 4 ] 。自1996年 10月本院应用森田疗法治疗各种神经症 2 5例 ,其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5例为本院住院病人 ,并自愿或同意接受森田治疗。根据CCMD -Ⅱ -R诊断标准 ,强迫症 11例 ,焦虑症 5例 ,抑郁性神经症 5例 ,其他神经症 4例 ,男 16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2 8.13(14~ 6 5)岁 ;文化程度 :小学 2人 ,初中 6例 ,高中 10例 ,中专以上 7例 ;病程 0 .0 8~ 2 0年 ,平均 (6 .54…  相似文献   

9.
抑郁性神经症,简称抑郁症,是以持续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发病率约为5%~10%,占神经症患者总数的10%~20%.  相似文献   

10.
癌症患者抑郁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抑郁性神经症,简称抑郁症,是以持续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发病率约为5%~10%,占神经症患者总数的10%~20%,女性多于男性,主要好发于30~40岁的人群[1].有研究表明,癌症患者的抑郁症患病率为15%~25%[2-3],高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症性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依据CCMD-2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分析42例病人。结果每例病人既往发作时呈现2种以上神经症性症状,曾误诊为焦虑症、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24例次,强迫性神经症14例。结论抑郁性神经症与神经症性抑郁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单元,前者强调本症是神经症,后者则主张为抑郁症,应加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背景:反应性抑郁症和抑郁性神经症为心因性情绪障碍,临床上均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维迟钝等认知功能损害的主诉,患者这种主观体验是否属实,对这类疾病认知功能损害客观的实验室的依据较少。目的:了解反应性抑郁症及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的情况。设计:病例-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临床心理咨询中心。对象:选择1997-09/1998-03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职工为正常对照组40人,男21人,女19人;年龄20~50岁。同期从本院心理咨询门诊选择与正常对照组年龄相匹配的患者80例,其中反应性抑郁症(简称反应症组)40例,男29例,女11例;抑郁性神经症(简称神经症组)40例,男24例,女16例。随机追踪10例P300异常改变患者为随访组,其中反应性抑郁症4例,抑郁性神经症6例。方法:所有入组的首诊患者及正常被试者在本院脑电生理研究室均采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经典方式进行测试,同时由经过心理测评培训过的专业人员对两组患者情绪状态用Zung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主要观察指标:①80例患者首诊和治疗4周、8周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结果及Zung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正常对照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结果。②10例P300异常改变者治疗前、治疗后P300结果及Zung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参加实验的反应性抑郁症患者40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40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各波潜伏期均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两组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各波波幅较正常对照组低,N1,P2,N2三波波幅呈总体下降趋势,接近显著水平:而反应症组P3波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0.39&;#177;4.40),(15.11&;#177;4.16)μV,P〈0.001]。神经症组各波波幅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③10例患者治疗前后随着情绪的改善P3潜伏期及波幅相比,P3潜伏期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14.10&;#177;44、08),(295.4&;#177;20.74)ms,t=1.21,P〉0.05],而P3波幅治疗后明显增大并恢复至正常范围[治疗前:(6.38&;#177;2.50)μV,治疗后:(14.22&;#177;2.51)μV,t=-7.012,P〈0.001]。结论:反应性抑郁症及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以作为反应性抑郁症及抑郁性神经症患者认知功能评定、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焦虑、抑郁、强迫和恐惧症4种神经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方法:选择1998/2003到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心理科门诊首次就诊的神经症患者1805例。用症状自评量表(以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作为观察指标。按照0~4的5级评分,0:无,l: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共88项,包含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掩饰性4个人格维度,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掩饰性分值越高表示性格越倾向该维度,内-外向分值越高,表示性格越倾向外向)对患者的焦虑、抑郁、强迫和恐惧神经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180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神经症患者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的总分最高(223.55±62.77),其症状表现为抑郁、强迫、人际关系、躯体化(3.04±0.88,2.80±0.87,2.57±0.88,2.08±0.79);其次是焦虑症(208.07±79.67),症状为焦虑、躯体化(2.72±1.00,2.10±0.89),强迫症的主要症状为强迫、焦虑(2.79±0.97,2.59±0.97),恐怖症的主要症状为人际关系与恐惧(2.77±1.00,2.20±0.81)。②神经症患者的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结果:焦虑症在神经质分中比其他3种神经症低(56.15±18.94,60.18±15.50,58.34±16.72,57.98±15.60);在精神质维度量表分中抑郁性神经症与恐怖症明显高于焦虑症和强迫症(53.26±14.58,52.26±13.24,49.97±17.12,50.37±14.59);而内外向、掩饰性分值在4种神经症类型中评分接近。结论:不同神经症患者有不同心理症状和人格特征。躯体化症状以焦虑症和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明显;强迫症状以强迫症和抑郁性神经症为主;人际紧张突出表现在恐怖症和抑郁性神经症;抑郁症状突出表现在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恐怖症状突出表现在恐怖症患者。4种神经症亚型的共同个性特征为神经质倾向和轻度精神病质倾向,其中抑郁性神经症和恐怖症的个性特征中精神病质倾向较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6例自杀未遂的抑郁性神经症病人进行了分析,在自杀未遂后10天内采集资料,进行LES及HRSD测定。结果显示,抑郁性神经症病人的自杀与负性生活事件及迟缓、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等症状有关。提示对此类病人应加强治疗,注意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背景反应性抑郁症和抑郁性神经症为心因性情绪障碍,临床上均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维迟钝等认知功能损害的主诉,患者这种主观体验是否属实,对这类疾病认知功能损害客观的实验室的依据较少.目的了解反应性抑郁症及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改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的情况.设计病例-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临床心理咨询中心.对象选择1997-09/1998-03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职工为正常对照组40人,男21人,女19人;年龄20~50岁.同期从本院心理咨询门诊选择与正常对照组年龄相匹配的患者80例,其中反应性抑郁症(简称反应症组)40例,男29例,女11例;抑郁性神经症(简称神经症组)40例,男24例,女16例.随机追踪10例P300异常改变患者为随访组,其中反应性抑郁症4例,抑郁性神经症6例. 方法所有入组的首诊患者及正常被试者在本院脑电生理研究室均采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经典方式进行测试,同时由经过心理测评培训过的专业人员对两组患者情绪状态用Zung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主要观察指标①80例患者首诊和治疗4周、8周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结果及Zung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正常对照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结果.②10例P300异常改变者治疗前、治疗后P300结果及Zung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参加实验的反应性抑郁症患者40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40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各波潜伏期均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两组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各波波幅较正常对照组低,N1,P2,N2三波波幅呈总体下降趋势,接近显著水平;而反应症组P3波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0.39±4.40),(15.11±4.16)μV,P<0.001].神经症组各波波幅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③10例患者治疗前后随着情绪的改善P3潜伏期及波幅相比,P3潜伏期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14.10±44.08),(295.4±20.74)ms,t=1.21,P>0.05],而P3波幅治疗后明显增大并恢复至正常范围[治疗前(6.38±2.50)μV,治疗后(14.22±2.51)μV,t=-7.012,P<0.001].结论反应性抑郁症及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以作为反应性抑郁症及抑郁性神经症患者认知功能评定、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抑郁性神经症又称神经性抑郁,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而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病人要求治疗,生活能力不受严重影响。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治疗的重要条件。它是在护理过程中发现病人有碍健康的心理问题,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运用语言、态度和行为,改变病人的认知方式、情感状态和行为的一种手段。通过心理护理,使病人处于有利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以促进健康的恢复。1抑郁性神经症的心理特点多愁善感,胆小怕事,好思虑,依赖性强,被动性明显,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66例符合1986年第5期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公布的神经症临床工作诊断标准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分析了他们的临床特征,强调抑郁心境和神经症性症状的重要性,并对临床诊断提出了几点有价值的注意事项,以及常用诊断量表对临床工作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博洛欣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方法  60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给予博洛欣起始剂量 75mg/d ,tid。每周递增 5 0mg/d ,观察 6周。根据临床症状改善和HAMD评分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愈 41例 ,显效 13例 ,有效 4例 ,无效 2例。总有效率 96.67%。结论 博洛欣是一种快速、强效而安全的抗抑郁药 ,中小剂量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症状特征,减少误诊误治率。方法对符合CCMD-2-R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进行HAMD抑郁量表检测,找出临床症状特征。结果抑郁性神经症临床特征为以抑郁情绪为首要症状,伴有多系统躯体症状及工作和兴趣降低、能力减退等。结论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多以躯体疾患而来,临床上首先要抓住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多系统躯体症状、功能和能力减退,临床相关检查大多为阴性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认知治疗理论对神经症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 ,通过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 ,促进身心健康[1] 。认知心理学认为 ,改变认知就能改变行为。针对神经症患者的特点 ,我们将认知治疗理论运用于健康教育过程中 ,以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 ,维护健康。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6月我病区收治的神经症患者92例 ,符合CCMD -Ⅱ -R的诊断标准。男 39例 ,女 5 3例 ,年龄 7~ 78岁 ,平均年龄 42 .6岁 ,其中焦虑性神经症 43例 ,抑郁性神经症 2 1例 ,癔症 2 0例 ,强迫性神经症 5例 ,神经衰弱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