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慢性病。《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简称《指南》)颁布并推广以来,对我国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中医药物及非药物疗法均已在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取得了肯定疗效、中药汤剂和中成药防治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也有一定进展、中医药对高血压病具有"治未病"及整体观念的优势,上述内容《指南》却均未予以关注,建议在今后的修订工作中予以重视,相关部分需进一步加强、细化。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患病人数已超过9000万,但血压控制率仅在4.1%左右。因此,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已成为医学界的重要课题。笔者就如何做好非住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有关问题作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我国人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刺血疗法是我国的传统针刺疗法之一,临床疗效确切,治疗高血压病优势突出。检索近5年来刺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机理并进行总结,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内研究资料报道,我国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呈现明显增高趋势,而且具有明显的"三高三低"的特点,即患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而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因此如何有效控制高血压病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普遍  相似文献   

5.
降压中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降压中药研究进展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王小沙,陈可冀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严重并发症──腋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主要致死、致残的病因,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我国中医药学者在对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的过程中,总结出不少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已成为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之一。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老年高血压患者逐渐增多,预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中医药在高血压诊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和相对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减少高血压病的并发症。社区作为公共卫生预防中心和慢性病控制诊疗的中心,在我国的三级诊疗制度中属于初级诊疗体系,高血压病的预防干预是社区慢性病控制的主要任务。但是目前从中医角度的预防干预措施较少,加强中医对慢性病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晓忱  熊兴江  王阶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3):4015-4019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中医学病机规律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肾虚已成为现代病机关键,是当前中医治疗高血压病面临的新问题,临床运用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已成为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创新策略。该文系统回顾了补肾单味药、复方以及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现状,以期为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安俊芳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3):113-114
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即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者.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1.88%,而老年人人群高血压病发病率则高达40%~50%,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威胁之一.  相似文献   

9.
活血潜阳法治疗高血压病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临床常见病和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导师周端教授致力于高血压病的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30年,对该病的诊治独具匠心,认为“阳亢”“血瘀”为高血压发病的基本病机,临证时灵活应用活血潜阳法治疗高血压病,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常获  相似文献   

10.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而高血压病作为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77%的初发脑卒中都与高血压病有关。体质作为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中医干预治疗方面有重要的意义。运用中医体质学说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分布类型、体质与证候、并发症和合并病的关系,以及辨体质论治等进行阐述,为高血压病的“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因人制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03-1405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病变发展易导致心、脑、肾等多系统、多脏器靶器官损害,其引起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已成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因素。孙兰军教授作为全国名老中医,在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上有丰富的经验,她在临床实践中勤于辨病,精于辨证,倡导以"病证结合、以病统证"思想治疗高血压病。文章从高血压病分级论治、高血压病经验方及用药特点、典型病案等几个方面介绍孙兰军教授用药经验,以享同道。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2013年中国高血压人数已达2.66亿,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1000万,每2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居世界各国首位。  相似文献   

13.
现代原发的高血压研究理论已经明确,高血压虽然与遗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不良所致疾病,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和盐的摄入量的增加,我国高血压患者显著增加,在我国3个家庭中就有一个高血压病患者,所以对广大民众普及高血压病的预防及治疗知识已迫在眉睫,对已经患病者尤其重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高血压病所导致的死亡居现代社会人群发病死亡率的前二位,这就是说,高血压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头号杀手。自7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血压病发病率每年以惊人的数字在不断地增长。因此,医学家们呼吁,应尽早采取全社会范围内的防治高血压行动。但是,现代医学目前对高血压尚无特效疗法,高血压病的治疗药物也存在着疗效不稳定、有较强的耐受性和严重的毒副作用等蔽端,在这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为 3%~ 10 % [1] ,资料调查表明 ,高血压病的预后与正确的预防保健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对中重度高血压病予以积极治疗 ,病情稳定后给予必要的预防保健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轻度高血压病患者如何进行预防保健往往被忽视 ,因此对轻度高血压患者开展合理的家庭护理 ,积极宣传高血压病的预防保健知识 ,对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及恢复劳动能力有重要价值 ,现介绍如下。1 护理对象不需住院的轻度高血压患者 ,一般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 ,临床表现主要是血压升高 ,无并发心、脑、肾等周围脏器的损害。据美国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6.
汪涛 《国医论坛》2011,26(2):8-8
原发性高血压病(以下简称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其引起的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死亡病例中的第一杀手。孙兰军教授从事心血管专业40余年,对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兹介绍如下,与同道共飨。  相似文献   

17.
血脂康对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血压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表明 ,在许多高血压病患者中存在胰岛素抵抗 (IR)或代偿性的高胰岛素(HI)血症( 1~ 3) ,胰岛素抵抗已作为高血压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并且可能具有病原学意义( 4) 。我们自1997年 3月~ 1999年 5月使用血脂康对 32例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进行调脂治疗 ,通过观察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C肽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等指标的变化 ,以探讨血脂康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选择高血压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64例 ,均无…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近年来逐渐趋向于年轻化,且全球高血压病发病率也出现逐渐上升的态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高血压病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大慢性病。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刻不容缓,西药降压显效快,但长期服用易出现不良反应,损伤靶器官,现需要找到一种绿色,安全,降压效果好的治疗方法;子午流注理论是一种中国古老的时间治疗学,将气血盛衰规律与昼夜节律相结合,近年来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该文基于子午流注理论针刺治疗东北地区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进行理论探讨,有助于提高对我国东北地区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的认识,提高高血压病的知晓率,对临床预防高血压病,降低其发生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即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者。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1.88%,而老年人人群高血压病发病率则高达40%~50%,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威胁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的预防和展望。方法:对随机抽样的诊所和医院200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他们了解高血压病的概念,针对发病机理采取预防措施以及展望高血压病的防治未来的程度来达到探讨目的。结果:这2000例高血压病人基本了解高血压病的概念以及其基本的预防知识,并且一致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未来抱有美好的展望。结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万人,高血压患病人数呈急剧上升趋势,多数患者能基本了解高血压病的概念和基本的预防知识,但多数患者在如何具体预防高血压病上无从下手,展望高血压的防治未来值得关注和全民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