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勇  胡鸿伟  程国平  刘磊  宇丽  徐美玲  袁丹 《海南医学》2016,(24):4094-4096
目的: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7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呼吸暂停新生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进行替代治疗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NSIMV组41例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4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血气指标的变化、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比例及预后。结果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IMV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0.2%,明显高于NCPAP组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IMV组患儿治疗成功率为95.1%,明显高于NCPAP组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IMV组患儿治疗后1 h、12 h的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均明显优于NCPA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IMV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9.8%,与NCPAP组的1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NCPAP治疗失败患儿改为NSIMV治疗取得成功。结论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能有效提高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的治疗效果,且没有明显增加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患儿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兰考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HMD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NCPAP治疗,给予观察组PS联合NC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_2/FiO_2)、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和康复进程。结果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PaO_2/FiO_2、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压力持续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联合NCPAP治疗HMD,可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缩短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及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期为HMD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HMD患儿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两组均给予固尔苏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NCPAP治疗,而观察组给予DouPAP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12、24h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氧合指数(OI),同时比较其临床疗效、治疗期间的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12、24h后的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OI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治疗1、12、24h后的上述各指标较治疗前也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治疗24h后的pH,治疗12、24h后的PaO2、PaCO2及OI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18%)略高于对照组(85.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其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也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4.71%)显著低于对照组(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临床症状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且治疗效率及安全性更高,在HMD的临床治疗上存在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科HMD5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加PS联合NCPAP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NCPAP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H,PaO2,PaCO2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小时、6小时、24小时与治疗前比较pH,PaO2,PaCO2有明显改善,观察组PaO2显著升高(P<0.01),PaCO2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用氧时间180.2±32.4小时,住院时间30±2.8天,对照组用氧时间280.6±60.24小时,住院时间39±4.1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和NCPAP联合应用治疗HMD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机械通气使用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射型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 V )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7例HMD患儿予珂立苏联合NSIMV进行监护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PS联合NSIM V能明显改善HMD患儿呼吸、心率及血气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珂立苏联合NSIM V治疗HMD安全有效,能减少气管插管比例及避免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郑维美 《广州医药》2008,39(3):50-52
目的比较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单纯机械通气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疗效的差别。方法36例机械通气患儿,依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①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②单纯机械通气治疗组。对治疗后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胸部X线改变以及治愈率、平均住院天数、上机时间、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与单纯机械通气治疗组相比,机械通气联用PS治疗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胸部X线的改善速度均较快,平均住院时间和上机时间较短(P<0.05),但两组在治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两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HMD效果优于单纯机械通气治疗;②这两种治疗方法未降低HMD患儿肺出血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立苏联合经鼻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68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随机分成可立苏+NCPAP组和NCPAP组,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治疗转归、并发症.结果:可立苏+NCPAP组在PaO2、SaO2均好于NCP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立苏+NCPAP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NCPAP组(P〈0.05).2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可立苏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可明显改善患儿通气和换气,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nBiPAP)联合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新密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94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家属自愿原则进行分组,分为NCPAP组(NCPAP联合固尔苏治疗) 44例和nBiPAP组(nBiPAP联合固尔苏治疗) 50例。比较两组无创通气12 h、24 h、48 h血气分析指标[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OI)]、呼吸支持相关指标(24 h、48 h及72 h内有创呼吸支持率和机械通气时间、无创呼吸时间)、预后相关指标(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1)nBiPAP组无创通气12 h的pH、PaO_2及OI高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创通气24 h、48 h的pH、P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PAP组无创通气12 h、24 h的PaCO_2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创通气48 h的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创通气24 h、48 h的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PAP组24 h内有创呼吸支持率、72 h内有创呼吸支持率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48 h内有创呼吸支持率、机械通气时间、无创呼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PAP与NCPAP联合固尔苏治疗NRDS均有安全有效。nBiPAP相比NCPAP,可提高氧合作用,降低有创呼吸支持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NCPAP联合沐舒坦(MU)两种方法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肺透明膜病(HMD)早产儿随机分为NCPAP联合PS(NC+PS治疗组)和NCPAP联合MU(NC+MU治疗组),分别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的疗效、动脉血气分析和近远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NC+PS)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NC+MU)组,而在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上呼吸机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小于(NC+MU)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早产儿的pH、PaO2、PaCO2和PaO2/FiO2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早产儿的pH、PaO2和PaO2/FiO2均逐渐升高,PaCO2逐渐降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并发症主要为肺炎、颅内出血和肺出血,远期并发症主要为脑性瘫痪、听力障碍和早产儿视网膜病,(NC+PS)组的早产儿在早期和远期并发症方面均显著低于(NC+MU)组(P〈0.05)。结论 NCPAP联合PS能显著提高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疗效,近远期并发症低,疗效显著高于NCPAP联合MU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足月剖宫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及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对符合条件的44例足月儿和108例早产儿(<34周,49例,34~36+6周59例),在高危因素、使用PS的量及时间、予NCPAP治疗的时间、持续时间、用氧的时间,及机械通气的例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三组间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胎龄增加,剖宫产率明显增加;高危因素中:早产儿组以宫内窘迫,产时窒息,胎膜早破,前置胎盘为主要原因,足月组以宫内窘迫,脐带绕颈,产时窒息占前3位。②给予PS的量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PS的时间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NCPAP治疗的时间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治疗持续的时间和用氧时间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需要机械通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儿剖宫产儿NRDS以未发作的选择性剖宫产导致继发性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为主要原因,其给予PS的时间和予NCPAP治疗的时间较早产儿要晚,NCPAP持续的时间和用氧时间以及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较早产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尽早对足月儿NRDS予PS加NCPAP治疗,可提高足月儿NRDS治愈率和成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传统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RDS病人,随机分为NIPPV组(35例)和NCPAP组(30例),两组患儿均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予NIPPV或NC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治疗前后血气变化、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孕周、RDS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IPPV成功率为91.42%(32/35),NCPAP成功率7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治疗RDS疗效较传统NCPAP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在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早产儿中早期使用鼻塞式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出生胎龄26+0~32+0,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患儿生后随机分入NIPPV组或NCPAP组。比较两组的呼吸支持治疗数据和临床转归情况。【结果】共200例患儿完成实验,至纠正胎龄36周时比较,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9%vs 45%,P>0.05);NIPPV组患儿生后3 d时有创机械辅助通气使用率较NCPAP组低,(23%vs 41%,P<0.05);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较NCPAP组少(33%vs 48%,P<0.05)。NIPPV组患儿有创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均低于NCPAP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他临床并发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NCPAP比较,VLBW早产儿早期使用NIPPV治疗虽未能减少BPD的发生,但仍是可供临床选择的另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王旭晴  解福平  周柏香 《海南医学》2010,21(13):19-20,29
目的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以及与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方法将6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加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加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治疗加常规机械通气加PS,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PaO2和SPO2的变化以及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结果两组在发绀、呼吸困难、PaO2和SPO2的改善上无明显差异,但是NCPAP联合PS的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明显减低。结论NCPAP联合PS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有良好的疗效,与常频机械通气组比较,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温伟珍  陈宏香  李炎 《广西医学》2011,33(6):723-725
目的 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与常规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疗效及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其中PS联合CMV组37例,PS联合NCPAP组39例,CMV组48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胸片的变化及并发症,分析其疗效....  相似文献   

15.
对1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惠儿在综合治疗同时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并与15例综合 治疗患儿作对照。治疗组治愈率为68.8%,对照组为3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用NCPAP治疗HMD效果 明显优于普通给O2,与呼吸机相比它具有无创,操作简便,设备简单,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李磊  李杰 《安徽医学》2020,41(1):59-62
目的探讨鼻式间歇正压通气(NIPPV)、高流量鼻导管(HFNC)、经鼻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NCPAP) 3种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60例临床资料,根据无创治疗方式不同分为NIPPV组(n=22)、HFNC组(n=20例)和NCPAP组(n=18)。比较各组新生儿无创通气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无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呼吸暂停和有创通气例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后,NIPPV组、HFNC组PaO_2和SpO_2差值高于NCPAP组,PaCO_2差值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NIPPV组、HFNC组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NCPAP组,NIPPV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相对于NCPAP,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采用NIPPV、HFNC治疗能更迅速改善肺部通气功能,缩短无创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NICU近2年半以来住院的133例HMD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8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为观察组,55例单用机械通气为对照组,观察在相同的基础治疗上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发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等.结果 观察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30~120 min呼吸窘迫症状明显改善;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总吸氧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肺出血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的总病死率及3 d内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HMD,近期疗效确切,病程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减少,远期病死率下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使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HFNC)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新生儿湿肺(transient tachypnea of newborn,TT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9月德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新生儿湿肺患儿64例,根据入院后无创通气模式不同分为HHHFNC组30例与NCPAP组34例。比较两组上机前(0 h)和上机后12、72 h动脉血气变化、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时点PaO_2、PaCO_2及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上机后12、72 h PaO_2、PaCO_2及OI均较0 h明显提高(P0.05)。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两组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HHFNC组开奶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均较NCPAP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暂停、肺气漏、持续肺动脉高压、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创通气失败重新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鼻部损伤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高于HHHF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HFNC治疗新生儿湿肺效果确切,能与NCPAP达到同样的改善通气功能和氧合功能的作用,能使患儿开奶时间提前,缩短患儿达全肠道喂养时间与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降低喂养不耐受和鼻部损伤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54-57+61
目的 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作为早产儿气管插管拔管后无创呼吸支持模式的临床应用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NIPPV组(n=32)和NCPAP组(n=33),观察两组撤机失败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无创后吸氧时间及总用氧时间,同时检测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和氧合指数(OI),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NIPPV组和NCPAP组撤机失败率、无创后吸氧时间和总用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无创呼吸支持时间为2(1,3)d,明显短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前后PaO_2、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治疗后12 h、24 h OI分别为(240.100±31.140)%和(260.040±38.890)%,明显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NCPAP,早产儿气管插管拔管后应用NIPPV可缩短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模式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气管插管拔出成功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NICU收治的14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于拔气管插管后随机分为NCPAP组与NIPPV组,每组各70例,两组分别采用相应的无创呼吸支持模式,观察记录两组1周内的拔管成功率以及无创通气初次以及24 h后的血气值,并比较两组3级以上脑室内出血(IVH)、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动脉导管未闭(PDA)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NIPPV组的1周内拔管成功率显著高于NCP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初次及24 h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的BPD发生率显著低于NCP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IVH、ROP、PDA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CPAP模式比较,NIPPV模式治疗NICU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有利于提高气管拔管成功率与降低BPD发生率,更加安全可靠,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