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技术,而延迟性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功能的影响在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组织速度成像(tissue velocity imaging,TVI),又称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或多普勒心肌成像(Doppler myocardial imaging,DMI),是在多普勒效应原理的基础上,以彩色编码或频谱图像实时显示心肌等组织低频高幅运动图像的一项超声心动图(UCG)新技术。本研究中我们采用TVI了解PCI治疗前后前壁AMI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的变化,以对PCI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普勒组织成像(DTI)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活性的可行性,并研究其与^99mTc-MIBI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在评价存活心肌方面的一致性。方法:对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冠心病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及心脏核素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使用DTI速度模式,采用两级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试验,所有患者均行静息显像及硝酸甘油介入后显像,结果:(1)30例冠心病患者用超声心动图静息DTI检测480个室壁节段,检出166个运动常节段,运动减弱节段108个,运动消失节段58个。(2)对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DTI检测480个室壁节段,检出166个运动异常节段中89个节段运动改善,提示为存活心肌节段(A组);余77个节段无变化,为坏死心肌(B组)。A组静息及负荷超声心动图DT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静息及负荷超声心动图DT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B组静息超心动图DT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30例冠心病患者用^99mTc-MIBI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检测480个室壁节段,检出185个病变节段,其中97个为存活心肌节段,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结合超声心动图DTI诊断存活心肌的敏感性达83%,特异性达86%,结论:DTI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是评心肌活性的一项超声新技术,其结果与^99mTc-MIBI硝酸甘油介入心肌显像进行对照分析显示良好的一致性,应用前景较为乐观。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诊断的金标准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负荷超声心动图是一项有价值的诊断冠心病的无创方法,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ve Doppler imaging,TDI)是一项能定量分析室壁运动的超声新技术。本研究应用组织多普勒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adenos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ASE)评价心肌收缩速率的变化规律,用于诊断冠心病,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技术于1992年由Me Dicken等人所提出,其显示方式有5种;即速度图、加速度图、能量图、频谱和M型模式。其中频谱显示模式(pulsed wave Doppler tissue imaging,PW-DTI)是目前临床上研究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它是直接从心肌组织提取低频、高振幅的多普勒信号,实时、定量的反映心肌运动速度和方向。其定量测定的指标有:1.心肌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5.
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定量检测心肌运动速度为心功能研究提供了新方法[1].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DTI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左心功能异常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多普勒组织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tissueimaging,DTI)又称多普勒心肌成像(Dopplermyocardialimaging,DMI),是近年来开发的一项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可选择性地实时显示心肌运动的方向与速度,弥补了传统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的一些局限性,为定量分析心肌运动及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初步研究表明,DTI对冠心病的无创诊断具有较大潜力,应用前景较为乐观。1、DTI的基本原理〔1~3〕活体心脏的多普勒信息包括来自血流的高速(10~100cm/s)、低振幅信号和来自心肌运动的低速…  相似文献   

7.
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issue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TDE)又称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系一种新近开发的室壁运动分析技术。本文旨在就TDE的原理、技术、临床初步应用及展望作一简要综述。 一、原理及技术 TDE是1992年由McDicken发明,而在1993年Steward,Miyatake等学者将其用于临床分析心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它是对传统彩色多普勒技术的改革,传统多普勒技术是通过运用高通滤波装置提取来自血流中红细胞的高频、低振幅的信号,而TDE则是通过减少总增益并运用低通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分析结缔组织病(CT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右室功能和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34例CTD合并PAH患者以及32例无PAH的对照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右室大小和功能。同时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评价右室侧壁、室间隔和左室侧壁的应变曲线及三尖瓣环的运动速度。结果DTI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TD合并PAH患者的右室应变峰值、三尖瓣环收缩速度和舒张早期速度显著降低,同时存在右室不同步。结论DTI技术可以反映CTD合并PAH患者的右室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9.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高[1~2],心脏是易被损害的靶器官,包括结构和功能病变[2~5].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等指标可为评价代谢综合征靶器官损害和病变转归提供资料.本研究旨在探讨脉冲多普勒(PW)及组织多普勒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对代谢综合征心脏舒张功能的检测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和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 DTI)技术观察心脏移植术后的排异反应,并与病理检查对照,探讨超声检查在观察心脏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的价值.方法新西兰白兔共40只,20只为供体,20只为受体,行异位心脏移植.供体心脏移植于受体新西兰白兔的颈部,为非工作心脏移植模型,不应用任何抗排异的药物.受体自身的心脏照常工作.术后超声与病理对照观察.结果术后供心功能随存活时间延长而减低,8~10 d出现左房血栓,于中期开始均可见心包积液.术后14 d左心室腔、右心室腔逐渐缩小,室壁增厚,DTI早期即可显示舒张功能减低模式,DTI定点测量室壁运动明显减低.病理切片可见供心异体移植末期,均出现心肌水肿变性,淋巴细胞明显浸润,肌纤维断裂,细胞空泡变性,心肌细胞坏死.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作为简便、无创诊断和检测心脏移植术后心脏排异的手段.DTI技术是早期诊断排异反应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DTI)观察正常人及冠心病患者心肌运动的特点 ,并了解缺血心肌再灌注前后心肌运动改变情况。方法  16例健康人及 18例冠心病患者均行DTI检测 ,冠心病患者再灌注后再行DTI ,比较手术前后DTI变化情况。结果 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相比 ,收缩期峰值速度 (VS)明显降低 (室间隔心尖段除外 ) ,舒张早期峰值速度 (VE)也明显减低 (间壁心尖段及下壁心尖段除外 )。再灌注前后比较 ,运动恢复节段VS、VE 均明显提高。结论 DTI能定量分析缺血心肌再灌注前后室壁运动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心肌缺血时,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是最早的特征性表现。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室壁运动分析技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检测。DTI具有三种显示方式:速度图、加速度图、能量图。在冠心病检查中常用DIT速度图方式。速度图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评价高血压病(ET)患者左心舒张功能(LVDF)的价值,并与二尖瓣血流频谱作对比,以寻求一种可能客观的评价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的新方法。方法:高血压病患者50例(伴心肌肥厚者22例和不伴心肌肥厚者28例),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及脉冲多普勒(PWD)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及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进行对比。结果:DTI与PWD评价LVDF的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DTI技术可以定量评价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并且比常规脉冲波多普勒二尖瓣血流参数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4.
心脏超声检查应变与应变率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彦斌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1):1238-1240
应变(strain,ε)与应变率成像(strain rate imaging,SRI)是在组织多普勒成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因其不易受心脏整体运动及邻近节段心肌牵拉的影响,可以更直接客观的观察室壁运动和定量评价局部心肌功能,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已成为国内外超声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普勒组织成像 (Dopplertissueimaging,DTI) ,或称多普勒心肌成像(Dopplermyocardialimaging ,DMI)、组织速度成像 (tissuevelocityimaging ,TVI) ,是近年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因其可提供实时量化的心肌运动信息 ,因而为观察与评价心肌激动的起源与传导 ,研究心肌运动、尤其是局域心肌在正常、负荷、缺血等状态下的运动和功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无创定量分析手段[1] 。1 DTI原理、发展与新技术进展1.1原理 DTI的物理原理与传统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正常心肌灌注及心肌造影,研究超声造影心动图评价心肌组织各向异性特点的价值。方法:应用多普勒组织能量成像,二次谐波成像,间歇式超声成像技术对12只犬进行静脉心肌造影,造影剂为自制氟碳(C3F3)造影剂,测量造影前,后左室心肌象素视频密度值及其差值。结果:正常心肌及心肌造影的彩色象素视频密度值(PVI)在心室壁的不同节段具有不均匀性且差异显著(P<0.0001)。正常心肌造影后和造影前的彩色象素视频密度差值在心室壁的不同节段具有不均匀性,且差异显著(P<0.0001)。正常心肌象素视频密度值差值均在35个彩色象素单位以上。结论:正常心肌及心肌造影的彩色象素视频密度在心室壁的不同节段具有不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由心肌本身结构和超声成像技术基础所决定的。MCE能够敏感而准确地判断正常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PW-DTI)在静息状态下定量分析民肌梗死后局部存活心肌舒缩功能。方法: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行静息下PW-DTI及小剂量多巴酚丁胺(LDDSE)检查。采用PW-DTI分析各节段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晚期峰值运动速度(VE、VA),并计算VE/VA比值;LDDSE检查判别存活心肌与非存活心肌节段。结果:160观察节段中室壁运动异常92节段(57.5%),LDDSE此92节段中56节段(60.9%)判为存活心肌,36节段(39.1%)判为非存活心肌。与正常节段比较,存活心肌组与非存活心肌组Vs、VE均显著降低(P<0.01);存活心肌与非存活心肌比较,两组间Vs并无显著性差异,而前者VE显著高于后者(P<0.01),且VE/VA节段所占比率亦显著高于后者(P<0.01)。结论:与非存活心肌相比,存活心肌收缩功能同样受损而舒张功能受损较轻;PW-DTI可在静息状态下区分存活心肌与非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18.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超声心动图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不断涌现的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包括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及其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9.
心脏本身的运动不同于血流运动,血流运动是高速的,心脏组织的运动是低速的.所以多普勒信号中低速高振幅的部分主要由心脏组织运动产生,高速低振幅部分主要由血流产生,因此选择低速高振幅的部分进行成像即为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 , TDI).TDI 常用的成像方式有两种,即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成像(pulsed wave tissue Doppler imaging , PW-TDI)和彩色组织多普勒成像(color tissue Doppler imaging, C-TDI),以往应用TDI对心脏运动的研究往往着力于心室运动,随着其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进展,目前不少学者将其应用于左心房运动的研究.组织多普勒数据经过运算可以得到一定部位的应变率(strain rate, SR),与二维图像叠加显像,即为应变率成像(strain rate imaging , SRI),SRI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组织多普勒不能实现位置区分的缺点,实现局部心肌形变的测量.本文对TDI 在心房运动参数评价中的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亢患者心脏的组织多普勒表现。方法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opplertissueimaging ,DTI)速度模式的方法 ,观察甲亢患者和正常人室壁运动的区别。结果 甲亢组室壁运动色彩较正常组明亮 ,频谱多普勒曲线上 ,甲亢组在收缩期、舒张期室壁运动各峰值均大于正常组 ,两组有显著差别 (P <0 .0 1)。结论 甲亢患者心肌运动功能增强 ,说明DTI是一种新的较敏感的检测心肌室壁运动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