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评估VEGF-Notch信号通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增殖和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标本,进行骨髓MSC分离及鉴定,应用Western blot检测AA患者骨髓(BM)中VEGF-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VEGF,VEGFR,Notch-1,Jagged1,Delta-like1和hes1)的表达。在MSC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VEGF(100 ng/ml)和DAPT(γ-secretase inhibitor)(10μmol/L),以活化和抑制MSC中的VEGF-Notch信号传导。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和流式细胞术评估AA患者MSC的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应用油红0染色法检测成脂分化。结果:AA患者MSC中VEGF-Notch信号通路受到明显抑制(P 0.05)。VEGF和DAPT的干预分别激活和抑制AA患者MSC中的VEGF-Notch信号传导。CCK8检测结果显示,VEGF的干预明显促进MSC的增殖(P 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VEGF通过阻断S期细胞显著抑制MSC的凋亡(P 0.05)。结论:VEGF-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可能恢复AA患者MSC的增殖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雷帕霉素对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体外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对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的影响。不同浓度雷帕霉素作用于RPMI8226细胞不同时间,应用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半定量PCR检测雷帕霉素干预RPMI8226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CXCR4mRNA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帕霉素对RPMI8226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周期显示细胞阻滞于G0/G1期,G2/M期比例降低,cyclinD1、CXCR4和mTORmRNA表达下调。结论:雷帕霉素呈时间一剂量依赖性抑制RPMl8226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通过下调mTOR及cyclinD1表达,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同时通过下调细胞CXCR4的表达,减少骨髓瘤细胞与基质细胞间的黏附及趋化作用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雷帕霉素对白血病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分析该药作用前后mTOR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四唑氮蓝比色试验(MTT)观察雷帕霉素对白血病细胞株KG1、K562和U937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雷帕霉素干预后的白血病细胞株的细胞周期的阻滞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血病细胞株的mTORmRNA表达。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作用于KG1细胞株时,20nmol/L为最佳有效浓度,细胞被明显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细胞凋亡明显,mTORmRNA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与雷帕霉素作用于KG1细胞株相比,雷帕霉素对K562和U937细胞株的作用相对较弱。结论:雷帕霉素与mTOR结合后可以抑制细胞增殖,KG1细胞株对雷帕霉素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对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和CA46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寻找其靶向治疗方法。方法:采用MTT法观察雷帕霉素对Raji细胞和CA4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I单染流式细胞术分析雷帕霉素对Raji细胞和CA46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雷帕霉素对Raji细胞和CA46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雷帕霉素对Raji细胞和CA46细胞RPS6磷酸化水平及survivin、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雷帕霉素能够明显抑制Raji细胞和CA46细胞的增殖,在雷帕霉素为1 nmol/L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即达到20%,表现出雷帕霉素良好的生物活性,且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r=0.507)和浓度依赖性(r=0.838)。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分别作用于Raji和CA46细胞24和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发现细胞周期处于G_1/G_0期细胞逐渐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则逐渐减少,呈现时间依赖性(r=0.961)和浓度依赖性(r=0.947)。雷帕霉素100 nmol/L作用于Raji和CA46细胞48 h后,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细胞明显凋亡,且主要为中晚期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雷帕霉素作用于Raji细胞和CA46细胞后,RPS6磷酸水平及surviv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具有时间依赖性(r=0.926)和浓度依赖性(r=0.985)。结论:雷帕霉素能够通过抑制mTOR下游通路RPS6蛋白磷酸化,进而抑制mTOR/RPS6通路活化,阻滞细胞周期于G_1/G_0期,达到有效抑制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和CA46细胞增殖,同时下调抗凋亡蛋白survivin的表达,激活内源性促凋亡蛋白caspase-3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影响人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的可能机制,为Chabranol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Chabranol对BGC-823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GC-823的细胞周期;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其亚细胞结构;凋亡细胞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Chabranol对BGC-823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表现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Chabranol干预后,BGC-823细胞发生G1-S期阻滞、凋亡和自噬.结论 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对BGC-823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有可能成为治疗低分化胃癌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不同剂量的Toll样受体2(TLR2)的配体肽聚糖(peptidoglycan,PGN)在体外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MSC,体外扩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纯度;将分离培养的BM—MSC按一定浓度接种于96孔板中,以1、10、20μg/ml的PGN与BM—MSC共培养为实验组,不加PGN的BM—MSC为对照组;培养第1至第7天,MTT法检测BM—MSC的增殖情况;以上述浓度的PGN与BM—MSC共培养72小时后,流式细胞术检测BM—MSC的细胞周期。结果表明,BM—MSC与PGN共培养后,BM—MSC的增殖指数明显增加,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以10μg/ml PGN促BMMSC增殖作用最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GN干预组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加,以10μg/ml组最明显。结论:在培养条件下PGN可以促进更多的BM—MSC进入DNA合成期,从而有更多的细胞分裂,产生大量的增殖细胞,并且这种影响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联合顺铂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自噬及其对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雷帕霉素以及顺铂分别或联合作用于HepG-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抑制情况,采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凋亡,采用MDC染色、转染pGFP-LC3检测细胞自噬,用Transwell小室测定HepG-2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侵袭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独应用雷帕霉素组未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情况;单独应用顺铂组细胞凋亡情况较明显,凋亡率达到(21.27±3.65)%;顺铂联合应用雷帕霉素组细胞凋亡率最高,达到(43.33±5.64)%。雷帕霉素组、顺铂组和顺铂联合应用雷帕霉素组HepG-2细胞均出现点状的自噬泡,顺铂联合应用雷帕霉素组自噬泡数量显著高于雷帕霉素组和顺铂组。雷帕霉素组、顺铂组和顺铂联合应用雷帕霉素组对HepG-2细胞侵袭抑制率分别为(19.2±5.1)%、(47.8±4.1)%和(78.0±2.4)%。结论顺铂可直接诱导HepG-2细胞凋亡,雷帕霉素本身不诱导HepG-2细胞凋亡,但其可显著促进顺铂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同时顺铂和雷帕霉素均可直接诱导HepG-2细胞自噬,但两者联合应用促进HepG-2细胞自噬情况非常明显。体外侵袭实验结果表明顺铂联合应用雷帕霉素可显著降低HepG-2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过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Western blot和油红O染色等,观察AA组和对照组BM-M SC中m TOR信号、PPARγ蛋白表达和体外诱导成脂分化能力;通过雷帕霉素体外干预,分析m TOR信号和PPARγ在AA患者BM-MSC体外诱导成脂分化中的作用。结果:随着成脂诱导时间的延长,2组脂肪细胞转化率和FABP4表达均增高,在同一时间点,在AA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BM-M SC的胞质及胞核均有p-m TOR和PPARγ的分布,而且AA组p-m TOR和PPARγ蛋白的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诱导时间的延长,2组PPARγ表达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在同一时间点,AA组PPARγ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雷帕霉素早、中和晚期干预组脂肪转化率和FABP4表达均较未干预组明显下降(P0.001)。雷帕霉素早、中和晚期干预组的PPARγ蛋白和m RNA表达均较未干预组均明显下降(P0.001)。结论:m TOR信号可能通过调控PPARγ表达在AA患者BM-MSC体外成脂分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的来源非常广泛。由于不同组织来源的影响,MSC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分析比较脐带、脂肪及骨髓组织来源的MSC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从脐带、脂肪和骨髓分离培养MSC,在显微镜下观察这3种来源的MSC的形态(UC—MSC,AD—MSC和BM—MSC),用流式细胞术诱导分化试验及定量荧光PCR分别检测UC-MSC,AD-MSC和BM-MSC的免疫表型、分化能力和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1,PPAR-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UC-MSC、AD-MSC和BM—MSC的形态都是成纤维细胞样;经罗丹明和DAPI染色后,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它们的细胞形态类似;这三种来源Msc的免疫表型符合Msc的鉴定标准,而且表达水平一致;这三种来源MSC的成骨分化潜能相似,而成脂分化潜能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其中AD—MSC成脂能力最强,BM-MSC次之,UC-MSC最差。检测脂肪形成早期起重要作用的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PPAR-1)mRNA表达水平在三种来源MSC中的基础表达水平,发现PPAR-γ mRNA在AD-MSC中最高,在BM—MSC次之,而在UC—MSC中最低,与成脂能力的表现相一致。这表明三种来源MSC成脂能力存在差异可能与它们PPAR-1的基础表达水平有关。结论:UC—MSC,AD—MSC和BM—MSC的形态类似;免疫表型符合MSC鉴定标准,表达水平一致;成骨分化能力相似,而成脂分化能力不同;PPAR-γ mRNA表达水平不一。关于差异的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背景:曾有报道雷帕霉素可以对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产生影响,但是没有提到自噬在其中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及自噬与凋亡之间的相互关系。目的:通过雷帕霉素激活自噬探讨自噬激活对大鼠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骨髓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即内皮祖细胞。加入不同质量浓度雷帕霉素(0.01,0.1,1,10μg/ L)分别培养24 h。Western blot检测LC3-Ⅱ蛋白表达监测自噬的诱导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MTT比色法观察其增殖能力的变化,同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雷帕霉素质量浓度为0.01μg/L时,内皮祖细胞的LC3-Ⅱ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增高,当质量浓度为0.1μg/L时LC3-Ⅱ蛋白表达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质量浓度为1μg/L和10μg/L时LC3-Ⅱ蛋白表达虽然也高于对照组,但却明显低于0.1μg/L时,据此推断雷帕霉素在质量浓度为0.1μg/L时自噬尤为活跃。内皮祖细胞的凋亡率呈现随着雷帕霉素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增殖率呈现随雷帕霉质量浓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结果说明雷帕霉素激活自噬后能够促进细胞的凋亡,明显改变细胞的周期进程,抑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成脂与成骨分化失衡的调控作用。分离纯化AA患者BM-MSC,分别置于成脂与成骨诱导分化培养体系,在相应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As2O3、环孢霉素A(CsA)、As2O3联合CsA及不加药,As2O3的药物浓度为0.001μmol/ml,CsA的药物浓度为2.5 mmol/ml。将细胞相应分为As2O3组、CsA组、联合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油红O染色、Von-Kossa染色及RT-PCR等检测方法,检测相应分化标志。结果显示,在向成脂诱导分化方面,As2O3组的脂肪细胞分化率为(18.3±1.9)%,低于CsA组的(91.8±2.7)%及对照组的(92.1±1.2)%(P〈0.05),而与联合组的(8.3±1.9)%相比,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CsA组的脂肪细胞分化率要高于联合组(P〈0.05),CsA组与对照组相比则未见明显差异。RT-PCR检测结果显示,As2O3组的LPL-mRNA表达水平分要低于CsA组及对照组(P〈0.05),而与联合组相比,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CsA组的LPL-mRNA表达水平分要高于联合组(P〈0.05)。通过Von-Kossa染色检测发现,在成骨诱导培养14 d后,在As2O3组、联合组可见明显钙盐沉积,而CsA组及对照组则未观察到明显钙盐沉积现象。RT-PCR检测结果显示,As2O3组的OST-mRNA表达水平要高于CsA组及对照组(P〈0.05),而与联合组相比,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CsA组的表达水平要低于联合组(P〈0.05)。结论:As2O3可以抑制AA患者BM-MSC向脂肪细胞分化,并可增强其向成骨细胞分化,CsA对AA患者BM-MSC向成骨细胞分化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凋亡率,及抑制TRAIL凋亡途径后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探讨TRAIL在AA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3例骨髓象正常者(正常组)及TRAIL作用后(TRAIL组)其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14例AA患者(AA组)及TRAIL抗体作用后(TRAIL-Ab组)其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结果 (1)AA组凋亡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RAIL组(浓度为30 ng/ml,作用24 h)凋亡率[(39.98±4.594)%]高于正常组[(19.90±6.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RAIL-Ab组凋亡率[(30.28±4.594)%]较AA组[(51.29±7.355)%]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TRAIL可使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增加,抑制TRAIL诱导的凋亡途径后,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减少,提示TRAIL诱导的细胞凋亡,可能在AA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脂和成骨分化潜能,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存在成脂和成骨分化异常。目的: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潜能与健康人的差异。方法:选择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例,另选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采用全骨髓培养法成功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无显著差异,皆表达CD73、CD90、CD105,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成脂肪细胞分化诱导率高于对照组(P<0.05),PPARγmRNA和FABP4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成骨细胞分化诱导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LPmRNA和BGLAP mRNA表达量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存在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的失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骨髓小粒在AA、MDS的诊断及非典型AA、MDS、增生性贫血(简称增贫)及rrP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增贫、20例MDS、20例ITP及lO例典型从与10例非典型AA及20例正常人骨髓小粒中的细胞进行细胞成分及形态学分析。结果从患者的骨髓小粒的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增贫、ITP及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MDS患者的骨髓小粒中出现多个系统的病态造血;增贫患者的骨髓小粒仅表现为红系的增生和红系的病态造血。结论骨髓小粒观察对从、MDS的诊断及非典型AA、MDS、增贫及rrP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羊水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AF-MSC)、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UC-MSC)和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BM-MSC)对植物血凝素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从妊娠中期羊水、新生儿脱落脐带、正常成人骨髓中分离获取原代AF-MSC、 UC-MSC和 BM-MSC。观察形态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分子。取传代培养的第3代的AF-MSC、 UC-MSC和 BM-MSC体外诱导培养后,观察体外诱导成骨成脂多向分化情况。将不同细胞浓度的AF-MSC, UC-MSC和 BM-MSC分别加入到植物血凝素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体系中,比较3种不同来源的MS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结果分离培养的AF-MSC, UC-MSC和BM-MSC分别表达MSC特异性表面分子CD29、CD70、 CD90,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分子CD45。体外传代培养的AF-MSC、 UC-MSC和BM-MS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中,当淋巴细胞∶MSC为1∶1、1∶10、1∶50、1∶100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AF-MSC最强, BM-MSC最弱。结论 AF-MSC、 UC-MSC和BM-MSC均具有抑制植物血凝素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中以AF-MSC抑制效果最强, BM-MSC最弱,其抑制效果与MSC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及增殖。目的:体外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分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行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FDASE)荧光染色,与体外培养扩增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3︰1比例直接接触法及Transwell法共培养,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并设阴性及阳性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细胞增殖情况,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CFDASE染色分析显示,直接接触组T细胞增殖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Transwell组T细胞增殖亦较阳性对照组减低(P〈0.05);直接接触组T细胞增殖较Transwell组明显减低(P〈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及分泌某些细胞因子方式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异常增殖的T细胞,以直接接触方式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成人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外周血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情况。45例初发AA患者分为轻型AA(n=25)和重型AA(n=25)两组,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A患者外周血中Th17和CD4+CD25+Treg的比例,ELISA检测血清及刺激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上清液中的白介素(IL-17)、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重型AA(SAA)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血清中IL-17及IFN-γ表达高于轻型AA(MAA)和正常人组,而重型AA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降低。与轻型AA和正常对照相比,重型AA患者单个核细胞培养后上清液中IL-17及IFN-γ表达水平显著增加。AA患者血红蛋白计数与Th17细胞及血清IL-17表达呈负相关,与CD4+CD25+Treg表达成正相关。结论:重型AA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应答增强,而CD4+CD25+Treg细胞缺乏,贫血的严重程度与外周血Th17/Treg免疫应答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血清中必需氨基酸——色氨酸(Trp)及其代谢产物犬尿氨酸(Kyn)水平的方法,探讨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以荧光检测器检测色氨酸、以紫外检测器检测犬尿氨酸的血清水平 结果 再障患者血清Trp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Kyn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再障动物模型结果与患者血清结果相同(P<0.05)。结论 在再障发病过程中,色氨酸限速酶IDO的表达水平和活性均较正常明显增高,促进色氨酸向犬尿氨酸转化,色氨酸的不足导致细胞内的“色氨酸饥饿状态”从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是机体免疫系统自我调节的一种重要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