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连地区眼外伤病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调查报告大连地区眼外伤病人的流行病学状况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条件资料完整的眼外伤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眼外伤病人流行病学状况、治疗效果。结果:目前大连地区眼外伤病人仍以穿通伤为主,约占62.8%,其中有异物穿通伤约占54.8%,并逐年增加,年龄分布以青年组为主,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治疗效果较以往明显提高,其中暴力伤的治疗效果差,蝉联终视力预后与是否伴有黄斑损伤及网脱有关而与入院时视力无关。结论:B超、CT等辅助检查应用,及时的药物及显微手术治疗是决定最终治疗效果的关键。安全教育、医疗保险制度、防护镜是减少眼外伤的发病率并提高眼外伤最终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汉中地区眼外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统计报告汉中地区眼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状况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3a来资料完整的眼外伤住院患者1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汉中地区眼外伤以钝挫伤和穿通伤为主,分别占48.3%和37.2%。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以31~40岁发病率最高(20.9%),50岁以前均呈现比较高的发病率。职业以农民最高,其次为学生和工人。治疗效果以单纯前房积血最好,爆炸伤和暴力伤治疗效果最差。脱盲率45.4%,最终致盲率34.3%。结论:眼外伤仍是致盲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加强青中年的劳动安全防护和教育,加强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及鞭炮等爆炸物的管理对预防和减少眼外伤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治疗,早期手术是降低致盲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儿童眼外伤1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眼外伤的特点,分析儿童眼外伤的原因。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0年来儿童眼外伤12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眼球穿孔伤、外伤性自内障、严重跟球复合伤、角膜伤占59.2%,均须手术治疗。视力〈0.6者达81.6%。结论儿童眼外伤致伤物种类较多,伤势严重,预后较崖。多数儿童伤后没有到医院及时就诊,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4.
儿童眼外伤95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眼外伤的临床特点,总结分析儿童眼外伤治疗要点。方法对95例(97眼)住院儿童眼外伤病例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儿童眼外伤占住院眼外伤的30.25%,男女之比约为9:1,年龄以8~14岁组最多(47.37%)。致伤原因依次为锐器伤、爆炸伤、钝挫伤、动物伤、枪弹伤,其中金属锐器伤最多(67.37%)。儿童眼外伤主要损伤部位在角巩膜,主要并发症为虹膜脱出及白内障。感染的发生与致伤物的性质和就诊时间有关,就诊时间愈早,感染的发生率愈低。结论眼外伤对儿童视力危害较大,是儿童单眼致盲的主要原因。儿童眼外伤不可轻易摘除眼球;伤后应及时处理以减少并发症,并注意恢复双眼单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院2004年4月-2005年4月眼外伤住院治疗的167侧病人资料的回顾,对性别、年龄、职业、致伤物、伤后诊疗情况及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眼外伤患者在我院占住院比例较大,患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打架斗殴、车祸为主要原因,农民青壮年男性为眼外伤的高危人群,应注意预防;我院在治疗眼外伤方面有独到之处,挽救了患者的视力,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137例138眼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现代眼科显微技术对眼外伤预后视力的效果观察。

方法:回顾137例138眼开放性眼外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 记录受伤原因、时间、地点与就诊时间、致伤物种类、受伤分级及并发症情况及手术方式、治疗前后视力。将视力<0.1作为预后差的标准与视力≥0.1组进行比较。分析治疗前后视力差异。

结果:开放性眼外伤137例男女比例为6.61:1,以19~49岁青壮年为多,平均年龄33.28岁。致伤物第一位为金属器物,第二位为木质; 90例90眼接受二期手术处理,占65.2%,其中有34例34眼接受全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0.5者有31例31眼,占22.5%,最佳矫正视力≥0.1者77例77眼,占55.8%。治疗前后视力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视力得到显著改善(χ2=137.40,P=0.000)。1例双眼雷管爆炸伤患者1眼给予行眼球摘除。

结论:经济欠发达地区开放性眼外伤与国际眼外伤流行病学特征相符,又有自已的特征,积极的眼外伤一期处理和二期全玻璃体切割手术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减少并发症,改善眼外伤患者伤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德州市眼外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德州市眼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眼外伤的发生特点。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2092例眼外伤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092例眼外伤住院病例中,男女之比为5.03: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01),左右眼之间无明显差异。发病年龄以青壮年(21~50岁)居多。职业主要以工人和农民为主,其次是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眼外伤的种类依次为挫伤(41.25%)、穿孔伤(23.47%)、化学伤(12.29%)、破裂伤(10.28%)、爆炸伤(8.17%)和其他(4.54%)。眼外伤常见的致伤原因依次为车祸、拳击、化学药品和爆炸等。治疗后致盲率为8.41%,眼球摘除率为1.78%。结论加强安全教育、重视劳动安全防护对预防和减少眼外伤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早期、及时、有效的药物和显微镜手术治疗是决定最终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儿童眼外伤救治及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70例儿童眼外伤病例的治疗护理措施和治疗效果.结果 70例眼外伤患儿,手术治疗38例,非手术治疗32例.治疗后比治疗前视力均有提高,治疗前视力<0.5者43例,占61%,治疗后视力<0.5者21例,占30%,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及后遗症主要为角膜白斑2例,占3%,外伤性白内障3例,占4%.结论 基层医院儿童眼外伤多见,及时救治和有针对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视力.  相似文献   

9.
龚彤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823-1824
目的:通过对我院300例住院治疗的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统计与回顾性分析,探讨机械性眼外伤患者急诊处理后的视力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300例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一般情况、眼别、受伤原因、急诊处理方式、入院视力、出院视力等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机械性眼外伤300例,男女比例约为8∶1,15~20岁年龄段男女比例最高,约为14∶1,发病高峰年龄在35~45岁和5~10岁。以眼球开放性外伤、眼和附属器挫伤最多见。在眼球开放性外伤中,以异物伤最多见。致伤原因以钝器伤、锐器伤为主,爆炸伤等原因较为少见。机械性眼外伤300例311眼的治疗方式中以眼内异物取出为主,其次为保守治疗,视力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致伤原因、是否伤后24h内处理。急诊等处理后,出院视力的提高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机械性眼外伤300例致伤原因以钝器伤、锐器伤和爆炸伤最为常见。住院治疗的机械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致伤原因、是否伤后24h内急诊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械性眼外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结果分析。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机械性眼外伤122例122眼的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及回顾性分析。结果:机械性眼外伤122例中,开放性眼外伤116眼(95.1%),闭合性眼外伤6眼(4.9%),男女之比6.18∶1,机械性眼外伤以眼球开放性损伤为最多,致伤多以异物为主,经过及时手术治疗,全部保住了眼球,与入院视力相比,出院视力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工作和生产意外是机械性眼外伤的主要原因,病情复杂,合并症多,后果严重,应加强防范。及时的医院就诊和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提高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开展是挽救伤眼视力、降低机械性眼外伤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玻璃体切割手术1751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研究玻璃体切割手术病人流行病学的状况。方法对我院2001—2003年间1751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玻璃体切割手术病人的适应证及其流行病学情况。结果2001—2003年3年间玻璃体切割手术适应证分布没有太大的变化,仍以眼外伤和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为主,分别为30.7%和28.7%。年龄分布以青壮年占多数,性别以男性为主,职业以农民、工人等体力劳动者多见。但老年人也不可忽视。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目前治疗眼后段疾病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方法,而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手术治疗儿童后段眼外伤影响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 62例行玻璃体切除术手术治疗眼后段眼外伤的儿童术后视力与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统计学分析P<0.05的指标组有:是否有视网膜脱离;是否注入硅油;足否行视网膜切开术;手术次数;是否有多种跟外伤;术前视力.P>0.05的指标有:外伤至手术的时问(其中1月以内与1月以上);有无眼内异物;有无眼内炎;伤口的级别;是否做品状体切除;患者年龄;术前有无玻璃体积血;是否注入膨胀性气体;眼挫伤或开放性伤.结论 伤眼视网膜脱离发生、术中注入硅油、术中行视网膜切开及视网膜造孔、多次手术、伤情复杂包括多种外伤及术前视力低下是儿童眼外伤后行玻璃体切除术手术影响术后视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穿透性角膜移植432例流行病学报告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谢立信  崔彦 《眼科研究》1997,15(4):243-245
目的调查报告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keratoplasty,PK)病人流行病学状况。方法根据PK适应证标准选择432例病人手术治疗,并行回顾性分析。分析PK病人流行病学状况。结果目前PK术适应证仍以感染性角膜病为主,约占63.4%,其中病毒性角膜病约占40.5%。年龄分布以中年组为主。职业以工人、农民等体力劳动者为主。结论PK术是治疗角膜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各种疾病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值得进一步探讨,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山东省聊城市儿童眼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聊城市三家医院共617份儿童眼外伤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617例儿童眼外伤中男女之比为4.77:1。三家医院儿童眼外伤住院病例占同期眼外伤住院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17.13%、20.12%、23.45%,平均为20.23%;占同期眼科住院儿童的41.23%。发病场所以家庭所占比例最小。常见的致伤原因以烟花爆竹、玩具枪、气枪最多。外伤性质以眼球穿孔伤为主,其次为眼球挫伤。发病季节以1月份和2月份发病率最高。外伤并发症及后遗症中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位于前三位。手术治疗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最多,其次为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视功能恢复不理想,脱盲率低。结论儿童眼外伤发病率高,并发症及后遗症多,因此坚持预防为主原则,积极开展多方位的宣传教育,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从而减少儿童眼外伤发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开放性眼外伤手术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53例儿童复杂性眼外伤Ⅰ期均行角巩膜创口清创缝合,同时Ⅰ期或Ⅱ期联合白内障摘除、眼内异物摘除、玻璃体手术及视网膜复位.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提高者45眼(84.9%),视力无提高者8眼(15.1%).其中术中视网膜脱离复位率100%,眼内异物摘除成功率100%.结论 儿童严重开放性眼外伤治疗中,Ⅰ期手术修复是提高伤眼视力和决定后续治疗的关键,Ⅱ期手术治疗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开放性眼球外伤的临床特点及和治疗结果关系.方法 对135例(136眼)儿童开放性眼球外伤的年龄、性别、受伤情况、伤口类型、伤后视力、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5例(136眼)儿童开放性眼球外伤中,男104例(77.04%)、女31例(22.96%);年龄以3~8岁为主共83例(61.48%);致伤原因:剪刀刺伤、木棍戳伤、小刀刺伤、笔刺伤、玻璃片划伤、针刺伤、铁丝刺伤等锐器伤共82例占60.74%;鞭炮炸伤18例占13.33%.伤后视力与伤口类型有关,治疗后视力与伤后(治疗前)视力有关.结论 眼外伤是儿童常见的致盲眼病,多为男性学龄前儿童,且多由锐器所伤,伤情重,预后差.治疗结果与伤情有关.家长和老师应教育孩子勿玩危险物品和危险游戏,以预防为主.及时有效的治疗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龚彤  胡雪岭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1):2197-2199
目的:探讨眼外伤的发生、治疗、转归以及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发生、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05例眼外伤患者的致病因素、外伤部位、外伤类型进行分析,并对眼外伤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发生率。通过对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药物及手术治疗,分析继发性青光眼的预后。结果:眼外伤部位、类型与眼外伤个体病因有关,病因以异物致伤最常见,外伤类型以角膜、巩膜穿孔伤最常见;眼外伤患者经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眼外伤治疗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率高(10.82%),经药物和手术治疗,患者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眼外伤病因、类型多样,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对于存在易引起眼外伤的职业应该加强职业保护,做好眼防护。眼外伤治疗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率高,应尽早检查诊治以减少远期视力损害。  相似文献   

18.
眼球穿通伤是常见的眼外伤,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视力的角度分析和讨论眼球穿通伤后影响恢复视力的因素及有关的治疗措施。 临床资料分析 1、眼球穿通伤手术前后的视力变化  相似文献   

19.
儿童严重眼外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儿童严重眼外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效果.方法 儿童严重眼外伤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38例(3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中,术前术后检查视力合作者30例,其中出院时视力好转者17例(56.67%),不变者11例(36.67%),下降者2例(6.66%).另视力检查不合作者8例.复诊硅油取出者14例,取出后视力提高者10例(71.43%),视力不变者4例(28.57%).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儿童严重眼外伤,挽救视力和保全眼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陆地区眼外伤的流行病学状况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了解国内眼外伤的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近20a来国内重点期刊上发表的眼外伤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眼外伤约占眼科住院总人数1/3,是眼科住院患者中首位致盲原因。男女比例大约为2.75~10.3∶1,左右眼之间无明显差异。发病年龄以儿童(7~14岁)和青壮年(18~45岁)居多。职业中主要以工人和农民为主,其次是学生和学龄前儿童。致伤环境主要在工农业生产中、家庭生活和公共场所等。眼外伤类型以眼球穿通伤和眼球钝挫伤为主,其次为爆炸伤和化学伤。治疗后致盲率为12.7%~62.5%,眼球摘除率1.7%~13.3%。儿童眼外伤有独自的特点。结论:眼外伤是眼科常见眼病,在我国北方与南方地区之间在发病上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地区有各自的特点。绝大多数眼外伤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