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胡伟琦  舒政  孙凤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0):1048-1050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X线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糖尿病足患者中,X线表现为骨质疏松48例,骨质吸收破坏25例,骨关节面破坏23例,骨干对称性萎缩5例,夏科关节7例,骨髓密度改变4例及邻近软组织改变21例。结论:糖尿病足的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可以佐证糖尿病的诊断,对判断病变的发展状况、严重程度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许宏伟  寇文超  权宗茂 《西部医学》2011,23(1):148-148,15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临床确诊为糖尿病足患者的双足X线平片及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总结。结果糖尿病足部X线表现在不同时期表现不一,足部骨骼X线改变均可见骨质疏松,病情发展可出现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脱住;软组织改变可出现血管钙化及软组织感染等;临床上多合并其它脏器病变。结论糖尿病足X线平片上表现较具特征性,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X线表现,总结分析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发病机制,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012年5月收治的40例经临床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X线表现。结果 40例糖尿病足患者21例有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发病部位均在足趾跖部,主要临床表现是经久不愈的顽固性溃疡、感染,糖尿病性骨坏疽是其最重要的X线表现。结论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多发生于下肢骨端,尤其是跖趾骨骨端呈溶骨性破坏,而因周围无或很少有骨膜反应,骨性关节面常保留。  相似文献   

4.
12例糖尿病足的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糖尿病足患者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12例阳性糖尿病足患者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骨质、关节及软组织病变特点,以确定诊断价值的征象.结果 X线表现异常征象为足部骨质疏松,跖趾骨及趾间、跖趾关节骨质吸收,"笔尖"样吸收或伴骨膜增生,病理性骨折,趾间、跖趾关节脱位或半脱位,软组织肿胀和钙化等.结论 足部骨质疏松,趾跖骨及趾间、跖趾关节的骨质破坏,局部软组织肿胀是糖尿病足的主要X线表现.病变部位与足着力点有密切关系,"笔尖"样骨质吸收或伴骨膜增生是糖尿病足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8例X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足的临床X线分析,进一步探讨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发病机制。方法 对8例经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性足病的临床资料、X线表现及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对照。结果 8例糖尿病性骨关节病患者发病部位均在足之趾跖部。主要临床表现是经久不愈的顽固性溃疡,糖尿病性骨坏疽是其最重要的X线表现。结论 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多发生于四肢骨端,尤其是跖趾骨骨端呈溶骨性破坏,而因周围无或很少有骨膜反应,骨性关节面常保留。糖尿病性骨坏疽的病因多由糖的代谢紊乱导致全身一系列代谢失调及继发的神经、血管病变,感染对骨坏死起到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部病变的X线表现。方法 对40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伴有足部为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双足X线平片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糖尿病足部病变X线表现有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及胶位、血管钙化和软组织改变。结论 X线平片检查,基本反应其大体病理改变,是影像学诊断和观察病情变化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使足部骨关节及软组织坏死、感染,严重的截肢。我院从1996年以来,共收治糖尿病足5例,本文对其X线表现及护理方面的体会做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29例糖尿病足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忠怀  胡军  刘宁川 《重庆医学》2007,36(14):1455-1456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1],糖尿病足不但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且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其中5%~10%的患者需要截肢手术[2].作者收集本院2000年1月~2006年5月56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其中X线资料完整的糖尿病足29例,分析其X线表现特点,并结合文献[1~5]探讨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x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以提高其诊断能力。方法80例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进行足部正位、斜位照片,23例行双下肢动脉MSCTA检查,15例行患侧下肢动脉DSA检查。分析所见的影像征象。结果65例骨质疏松、骨质吸收,29例骨干萎缩,8例Charcot氏关节,5例骨质增生硬化,65例软组织病变,3例足部平片小血管钙化。38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管腔不规则狭窄。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足的重要方法,影像学检查能很好地评价糖尿病足的骨质、血管及软组织病变,有助于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0.
蒲锘  付凯 《四川医学》2005,26(9):1027-1028
目的 进一步认识老年肺结核影像特点。方法 分析58例老年肺结核X线及CT表现。结果 老年肺结核病变以双肺分布多见,病变范围广泛;病变以渗出增殖及纤维空洞为主,并发症较多。CT较X线对观察病变部位、空洞、淋巴结及胸膜、胸水、气管支气管狭窄情况可提供更多信息。结论 老年肺结核具有临床症状、病变部位,病变影像不典型特点。诊断中注意与肺炎、肺癌鉴别。X线诊断结核病是最常用方法,有助于明确病变。CT扫描可以获得X线难以得到的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按照国际通用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法,糖尿病足隐性期是指Wagner 0级(即存在发生溃疡的危险因素,但尚未出现足部溃疡的糖尿病足).该期患者症状隐匿,临床容易忽视.研究认为肌腱病变在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在糖尿病足尚未发生足部溃疡时可能已出现肌腱病变[4].如果能通过影像学检查在糖尿病足隐性期发现足部肌腱病变,将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治疗糖尿病足.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的X线诊断(附2例报告)刘增品王效恩附属二院放射科(050000)关键词糖尿病;趾骨;放射影像学糖尿病在我国是常见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仅占糖尿病的0.1%,但因糖尿病足的危害性严重,而X线检查是诊断糖尿病足的主要方法,所以熟悉它的X线表现对诊...  相似文献   

13.
常规X线与CT检查是诊断胸壁疾患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可评估胸壁病变的形态变化,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我科对20例胸壁病变患者分别采用X线和CT检查,比较2种方法对胸壁病变的诊断率,为临床合理选用X线和CT检查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卢炜  郭莉萍 《吉林医学》2011,(24):5060-5060
目的:探讨胸部X线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有胸部X线改变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100例X线胸片进行分析,评价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各期胸部X线特征及价值。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胸部X线表现为肺充血、间质性肺水肿、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其他临床各期胸部X线表现有肺充血、间质性肺水肿、泡性肺水肿、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及心脏改变,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各期胸部X线改变基本相同,但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不尽相同。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胸部X线改变的程度基本与临床病期一致,能及时反映病变的发展变化情况,分析其胸部X线特征,在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治中起到非常关键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X线诊断糖尿病性足病的要点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采用X线诊断的糖尿病性足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诊断的要点及效果。结果:分析40例患者的X线诊断结果,其中,发生软组织改变的患者有:气性坏疽22例,占55%;肿胀40例,占100%;跖骨间动脉或足背动脉钙化,呈双轨征12例,占30%。发生骨性改变的患者有:骨质破坏35例,占87.5%;骨质疏松30例,占75%;神经营养性关节病3例。结论:X线诊断糖尿病性足病具一定的特殊性,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其对控制病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乳腺癌与良性病变钼靶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8例乳腺病变患者行钼靶X线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乳腺癌组(n=52)和乳腺良性病变组(n=76)钼靶X线表现及鉴别.结果:乳腺癌钼靶X线阳性率92.3%,乳腺癌组肿物大小、形态、边缘等直接征象和恶性钙化、大导管征、漏斗征等间接征象发生比例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结论:经钼靶X线是筛查乳腺癌重要手段之一,在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中有其不同影像学特征,影像医师需结合X线各征象、临床、病理学检查等,为临床提供客观的检查信息.  相似文献   

17.
成人肺结核特别是中老年人肺结核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本文对经细菌学或病理学证实、而首次X线胸片误诊为其他病变的3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人不典型肺结核的X线胸片表现及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部病变(简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严重并发症之一。外周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足的重要发病原因,其损害程度对患者预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明确糖尿病患者双下肢动脉血管损害的部位、范围及其狭窄闭塞的程度对于制订  相似文献   

19.
陈道忠 《中外医疗》2011,30(19):174-174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的X线及CT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43例髋关节不同时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经X线及CT诊断,比较2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率。结果该组患者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病变总个数为66个,CT检查及X线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76.7%、44.4%,2组呈显著性差异,P〈0.01。且CT检查对Ⅰ期、Ⅱ期病变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1。结论 CT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要比X线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 Lotic Myeiopathy简称:C.S.M)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X线检查不仅可以发现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并可对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现将我院从1992年2月以来资料较为完整的73例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文献对临床及X线诊断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报告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