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ang LF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7):555-557
目的评价食管癌切除术行食管胃单层宽边连续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手术条件的93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8例,均行手术治疗,试验组行食管胃单层宽边连续吻合,对照组行食管胃丝线间断缝合。结果试验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0.2%),吻合口狭窄1例(0.2%),其他并发症17例。对照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8例(1.9%),吻合口狭窄11例(2.4%),其他并发症24例。两组间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9和0.004),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4)。结论食管胃单层宽边连续吻合方法简便,可有效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经食管床食管胃粘膜延长不等边吻合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食管床食管胃粘膜延长不等边吻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113例食管癌患者均应用经食管床食管胃粘膜延长不等边吻合法进行吻合,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记录吻合口瘘、狭窄和反流的发生率。结果:113例中,弓下吻合16例,弓上吻合83例,颈部吻合14例,在距肿瘤5cm的切缘癌残留18.58%(21/113),再切2cm为11.50%(13/113),有3例连续4次冰冻达颈部才阴性;吻合口瘘的发生率0.88%(1/113),吻合口狭窄发生率3.95%,吻合口的反流率为9.21%。结论:经食管床食管胃粘膜延长不等边吻合法能有效减少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并且有较好的抗反流作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隧道式吻合法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左开胸两切口食管癌根治食管胃颈部吻合术21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食管胃重建以手工吻合65例,机械吻合98例,隧道式吻合50例。比较分析3组的吻合时间,以及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结果 3组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食管胃隧道式吻合法最低(P0.05)。结论食管胃隧道式吻合法可显著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和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SDH型吻合器与传统手工行食管胃吻合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应用SDH型吻合器与手工行食管胃胸内吻合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1997年8月-2000年8月行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应用SDH型吻合器行食管胃(或食管空肠)胸内吻合468例的临床疗效,并与1994年8月-1997年7月临床资料相近的手工吻合435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吻合器吻合和手工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0.2%(1/468)和3.0%(13/435),有显著性差异(P<0.05);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0.6%(3/468),4.8%(21/435),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工吻合因吻合口瘘而死亡的占15.4%(2/13)。结论 应用吻合器和提高手术技巧,可使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率降低至很低水平,吻合器吻合的光滑、柔软,患者进食早。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吻合口狭窄是食管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该研究通过吻合技术的改变,探讨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方法。方法:患者随机分组,单号入院者为对照组,双号入院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食管胃吻合时采用吻合器直接行食胃管吻合,实验组患者行食管胃吻合前,先荷包缝合收缩吻合部胃壁再上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术后6个月后随访,统计两组患者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19.2%,实验组患者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P<0.005),对照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食管癌手术用吻合器吻合胃和食管前先荷包缝合收缩吻合部胃壁的方法可有效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贲门癌切除、食管胃粘膜吻合术626例结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减少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方法自1991年8月至1999年6月,626例贲门癌切除术采用食管胃粘膜吻合术。主要步骤为常规切除贲门部癌肿后,剥除胃吻合口边缘3cm长的浆肌层,行食管壁全层和胃粘膜层端-端吻合术,将3cm长的吻合口置入胃腔内。结果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10.1%(63/626),住院死亡率0.6%(4/626)。其中吻合口瘘发生率0.3%(2/626),吻合口狭窄发生率0.5%(3/626)。对存活病人随访3月~5年,无明显返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无远期吻合口瘢痕狭窄发生。结论采用食管胃粘膜吻合术预防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食管胃吻合口气管瘘的诊治.方法:2003年6月-2013年10月我院共行食管癌根治术472例,对其中术后出现食管胃吻合口气管瘘并发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胃吻合口气管瘘的发生率为1.27%(6/472),病死率为0.42%(2/472).6例患者中2例行手术治疗治愈;4例行保守治疗,2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降低食管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术中避免气管膜部损伤可预防食管胃吻合口气管瘘的发生.针对不同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能够提高食管胃吻合口气管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左颈、右胸、腹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但该术式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胸内食管-胃吻合术。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胃颈部侧侧机械吻合法在预防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以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方面的作用。方法:我院2004年1月—2008年2月间收治的71例食管癌患者,均采用经左颈、右胸、腹部正中三切口,二次体位食管次全切除,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胃颈部侧侧机械吻合术,与同期所做的56例手工吻合病例在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方面进行比较,以SPSS11.0软件对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侧侧机械吻合组的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9.9%(7/71)和2.8%(2/71),均低于手工吻合组的25.0%(14/56)和16.1%(9/5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侧侧机械切割缝合器进行食管-胃侧侧吻合术显著扩大了吻合口直径,故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可望大大降低。该吻合方法发生瘘及继发狭窄的机会也很小,因此可以作为食管-胃颈部吻合的一个备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12例食管癌患者采用左侧开胸胃经食管床、主动脉弓后至颈部行食管胃单层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治性切除599例,姑息性切除13例,切除率100%;术后出现颈部吻合口瘘12例,肺不张3例,肺部感染8例,返流性食管炎10例,乳糜胸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35/612),无吻合口狭窄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结论颈部单层吻合愈合好,对心肺功能影响小,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患者恢复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术中放置纵膈引流管对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术中常规放置纵膈引流管的中、下段食管手术患者134例为观察组,以同一医疗组以往完成的、术中未放置纵膈引流管的食管癌手术患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瘘患者死亡率、呼吸衰竭发生率、胸部手术切口感染率、中度以上发热(体温≥38℃)比例及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吻合口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8.2%(11/134),对照组为6%(9/15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患者无死亡及呼吸衰竭病例,18.2%(2/11)合并胸部手术切口感染;对照组吻合口瘘患者死亡率、呼吸衰竭率和胸部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33.3%(3/9)、44.4%(4/9)和77.8%(7/9),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患者中度以上发热比例为36.4%(4/11),持续时间2.3±1.2天,对照组吻合口瘘患者中度以上发热比例和持续时间分别为100%和8.6±2.3天,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患者术后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平均瘘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6±3.2天、23.6±5.5天和22.6±5.7天,对照组吻合口瘘患者的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1.3±6.8天,38.3±8.4天和38.5±9.6天,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中常规放置纵膈引流管并不能减少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发生,但能显著降低吻合口瘘患者的死亡率和呼吸衰竭发生率,并显著缩短感染持续时间和吻合口瘘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1.
胃代食管左颈部套入式吻合术治疗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左经胸胃代食管,左颈部套入式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左经胸、胃代食管、左颈部食管胃端侧套入式吻合术治疗食管癌,重点观察术后食管返流、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切端阳性率等情况.结果胃食管返流9.36%(19/203)、吻合口瘘1.97%(4/203),吻合口狭窄7.88%(16/203)、切端阳性率0.49%(1/203),发现颈段食管阳性淋巴结1.97%(4/203).1年生存率77.97%(92/118).结论胃食管返流发生率低,且程度较轻;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偏高、无吻合口瘘死亡,且都较易处理.切端阳性率低且有利于发现颈段食管旁可能存在的阳性淋巴结.这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食管癌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我科自1984年4月~1995年12月,共应用管状消化道吻合器(以下简称吻合器)行食管胃胸内吻合724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9例(2.6%).现将其发生的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9例均为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男性15例,女性4例;年龄54岁~71岁.中段食管癌左侧剖胸食管胃弓上吻合发生吻合口瘘者11例(2例为第一次弓下吻合失败),右侧剖胸剖腹食管胃右胸内吻合发生3例;下段食管癌贲门癌左侧剖胸弓下吻合发生5例.吻合口瘘发生时间为术后2日~17日.死亡率为36.8%(7/19),其中因吻合口主动脉瘘死亡者2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单层排线吻合法在食管癌及贲门癌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7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采用单层排线法吻合(单层排线组),155例采用传统食管-胃双层包埋法吻合(传统组),对比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单层排线组术后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仅有2例轻度吻合口狭窄(占1.27%);传统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3.23%),吻合口狭窄8例(5.16%),其中5例为中、重度狭窄。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单层排线吻合法行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食管-胃吻合,操作简单、省时、易学,并能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机械吻合术的优点及发生机械吻合故障的原因.方法统计2208例行食管机械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发生机械吻合故障的特点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手术死亡率0.4%,机械吻合故障的发生率0.95%.一次成功完成机械吻合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0.41%,吻合口狭窄发生率0.14%;机械吻故障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14.29%,吻合口狭窄发生率23.81%.结论食管机械吻合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消化道重建方法,预防食管机械吻合故障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法与手工吻合法的疗效,对比结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07年8月行食管癌胃食管颈部吻合术217例.其中胃食管颈部机械吻合法组136例,手工吻合法组81例,评价疗效.结果 机械吻合组术后吻合口瘘3例(2.2%);手工吻合组9例(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切口感染机械吻合组4例(2.9%),手工吻合组12例(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心律失常、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在机械吻合组和手工吻合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胃食管机械吻合法能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和术后颈部切口的感染率,较手工缝合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癌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康  罗芸葆  丁嘉安 《肿瘤》2003,23(4):332-333
目的 总结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癌再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13例吻合口癌患者作再手术治疗,其中结肠食管颈部吻合6例、食管胃颈部吻合3例。结肠食管胸顶吻合2例,食管胃胸顶吻合1例,开胸探查1例。结果 再手术死亡1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8/11例)、45.5%(5/11例)、18.2%(2/11例)。结论 对部分有适应证的患者,再手术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癌行之有效的办法,早期发现、诊断、及时治疗能提高其疗效,延长生存期,改善饮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胃颈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以颈部管状吻合器吻合的65例患者为对照组,颈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中吻合时间,术后吻合口瘘,术后6个月吻合口狭窄、胃食管反流情况的差异。结果 所有手术均在全腔镜下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观察组的吻合时间为(16.1±2.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1.9)min(P=0.000)。观察组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6个月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6个月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4.4%)显著低于对照组(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食管胃颈部T型侧侧吻合能缩短术中吻合时间,降低术后6个月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同时不增加吻合口瘘和术后6个月食管胃反流的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颈部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食管部分断离法在上部胃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中的手术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Roux-en-Y重建手术治疗的2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应用食管部分断离法完成圆形吻合器抵钉座包埋。观察患者手术时间、食管-空肠吻合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吻合口瘘、发热、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Roux-en-Y手术。手术时间(193±42)min,食管-空肠吻合重建时间(26.2±4.3)min,术中出血量为(109±32)ml,淋巴结清扫数目(28.1±7.2)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4/28),其中发热2例、术后肠道动力不足2例;术后排气时间为(3.4±0.8)d,术后住院时间(10.4±1.1)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腹部切口感染、术后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结论 食管部分断离法在上部胃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中应用,吻合操作简单,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消化道吻合器颈部食管胃吻合治疗食管癌346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次全食管切除胃经食管床消化道吻合器颈部食管胃吻合治疗食管癌的手术效果。方法346例食管癌患者采用左后外侧六肋间切口,游离肿瘤并行次全食管切除,清扫肿大淋巴结。取左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游离颈段食管,将胃经食管床主动脉弓后上置颈部,行食管胃消化道吻合器吻合。分析该手术及效果。结果术后残端癌4例,发生率为1.2%。吻合口瘘19例,发生率为5.5%。术后死亡1例,死亡率为O.6%。吻合口狭窄13例,发生率为3.8%,均经食管扩张治愈。结论该术式符合肿瘤彻底切除的原则,残端癌阳性率低。胃放置于食管床内对呼吸循环影响小。使用吻合器增加了吻合的可靠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即使发生了吻合口瘘,处理也相对简单,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食管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瘘口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我院心胸外科对食管与胃或肠的吻合方法进行了改进。方法食管与胃空肠结肠吻合采用一层吻合法,共手术2005例,其中食管与全胃吻合1041例,与残胃吻合869例,与空肠吻合85例,与结肠吻合10例。结果全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1例(2.0%),死亡15例(36.6%)。结论经临床运用证明一层吻合术具有对合整齐血供好,肿瘤切除率高,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等优点。改进吻合技术,保护吻合口血供,减少术中污染,降低吻合口张力是预防吻合口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