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程多方位康复护理干预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给予全程多方位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术后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膝关节僵硬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多方位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膝关节活动度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动机性访谈(MI)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训练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同一组医生收治的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行前叉韧带重建术患者106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前叉韧带重建术功能锻炼干预,干预组应用MI实施干预,两组均按规定时间进行4次干预,于术后3天、1周及1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功能锻炼依从性、膝关节Lysholm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3天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功能训练依从性干预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功能训练依从性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Lysholm评分干预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功能训练依从性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前交叉韧带重建膝关节术后患者基于MI进行功能锻炼的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功能锻炼干预效果较传统干预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2种不同康复护理方法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中药熏蒸+中药外敷,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1、2、3、4周关节肿胀度、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方法有明显差异.结论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可明显减轻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肿胀度,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THR)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124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实施护理,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总有效率、术后锻炼依从率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能有效提高THR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感及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家庭康复中的应用。方法接受单侧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的患者126例,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57)。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同时加入微信平台。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时比较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髌上10 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结果术后,两组膝关节活动度伸直无显著性差异(P0.05),屈曲有显著性差异(P0.05);髌上10 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术后3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6个月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关节稳定性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信平台的建立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加速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延续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由责任护士给予统一的常规出院指导、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和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电话随访和上门访视等。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功能康复锻炼和准时门诊复诊状况以及膝关节伸屈和活动度膝关节康复功能锻炼lysholm评分。结果:第6周、第24周观察组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门诊复诊状况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24周观察组膝关节康复功能锻炼lysholm评分优于对照组(P0.001);第12周、第24周观察组膝关节伸屈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实施延续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89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建立微信群与传统健康指导、功能锻炼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功能锻炼知识掌握程度、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术后2、4、12周时,观察组的功能锻炼依从性、膝关节活动范围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2、12周时,观察组的功能锻炼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微信平台进行术后患者随访和传播康复知识,可有效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渐进性康复锻炼与中医综合性康复护理在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根据入院顺序将60例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药物治疗和理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渐进性康复锻炼和中医综合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膝关节活动度、大腿周径差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取渐进性康复锻炼与中医综合性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减轻疼痛,增强膝关节周围肌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康复指导训练配合持续性被动运动(CPM)锻炼护理对膝部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以期改善患者预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治疗的60例膝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CPM CPM锻炼护理,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及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结果 干预1个月,两组HSS评分、KSS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HSS、K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两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部骨折术后应用康复指导训练配合CPM锻炼的干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范围,促进其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APP的精准康复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关节外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APP的精准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出院时及出院后1,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状况以及干预后的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术后1,3个月骨关节炎(WOM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术后1,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APP的精准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互动达标理论指导下的康复护理对老年膝关节镜术患者锻炼依从性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6月-2022年12月我院疼痛康复科收治的行膝关节镜术的老年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健康宣教、围术期健康指导、疼痛管理、心理指导、出院随访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达标理论为指导,通过人际间互动,全面了解患者的需求,医患康护共同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护理方案并实施。分别在出院时及术后1个月评价2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及功能锻炼依从性,同时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 出院及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ROM及功能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M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基于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可提高老年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及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系统功能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19例术后给予系统功能康复护理,对照组19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12个月后对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Lysholm评分比较。结果康复组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进行系统功能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院关节损伤门诊复查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量表调查患者的康复锻炼情况和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采用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调查患者的自我效能。结果67例患者康复锻炼情况平均分为(3.05±0.51)分,关节活动度平均分为(3.35±0.76)分;一般效能感量表平均分为(2.90±0.45)分;康复锻炼情况与一般自我效能和关节活动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应有针对性地指导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术后康复锻炼,对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康复锻炼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并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某院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并半月板损伤患者153例,按康复方案不同分实验组51例、延迟组51例、对照组51例。实验组予以系统性康复锻炼、延迟组延迟2周转康复医学科实施系统性康复锻炼、对照组建议适当自行锻炼。对比3组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程度(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术后1个月至12个月HSS评分呈升高趋势,且实验组高于延迟组、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至12个月VAS评分呈降低趋势,且实验组低于延迟组、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并半月板损伤患者系统性康复锻炼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术后行系统性康复锻炼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应用系统性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功能变化[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及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评分(ROM)],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周的近期疗效及术后6个月的远期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VAS、HSS及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HSS及RO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周,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9.2%,对照组为62.5%(P=0.072);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 8%远高于对照组的72.9%(P 0.05)。结论系统性康复锻炼可有效提高膝关节股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及主动活动度,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对患者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由骨科专科护士主导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干预方案在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1月在我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人47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12月—2021年11月在我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人47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出院指导和随访,试验组采用由骨科专科护士主导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干预方案。在出院当天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收集并分析两组病人的主动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膝关节稳定性检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主动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膝关节Lachman实验和Pivot shift检查在干预期间均为阴性,无松弛与再断裂的情况,均不需要进行翻修。结论:骨科专科护士主导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干预方案可以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人术后早期的膝关节功能,提高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髌骨推移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患者康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80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腿后肌群等长收缩、直腿抬高(包括正面与外侧)、站立、行走运动处方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髌骨推移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周膝关节活动度以及进行膝关节屈伸锻炼时的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时疼痛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锻炼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实施髌骨推移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减轻患者在进行膝关节屈伸锻炼时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自体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ACL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下自体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通过使用可调式支具外固定、分4个阶段进行被动及主动功能锻炼等康复护理。结果1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60个月,平均41个月。所有病例术前症状消失,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正常。结论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护理有助于ACL重建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康复锻炼遵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重庆黔江民族医院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锻炼护理,观察组则以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康复锻炼遵从性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术后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不同时间点的康复锻炼遵从性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术后评分结果均优于护理干预前,也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不同时间点的评估结果(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康复锻炼遵从性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康复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自体肌重建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重建术患者76例,根据医院病房设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一个病房患者为观察组共33例,另一个病房患者为对照组共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同伴教育。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运动功能情况、膝形态与其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干预后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12个月末观察组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膝关节形态与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自体肌重建术后患者采用同伴教育,可提高患者提高膝关节运动功能,提升膝形态与其功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